【注释】
[1]谒:朝拜,拜见。衡岳:南岳衡山,在今湖南境内。
[2]祭秩:祭祀礼仪的等次。[3]火维:火乡。此指南方。柄:权柄,权力。[4]泄:吐出。穷:尽。此指到达山顶。[5]阴气:指山间潮湿阴森的空气。晦昧:阴暗。
[6]若有应:好像有了感应。感通:指自己的祷祝感通神明。[7]青空:天空。[8]紫盖:山峰名。腾掷:形容山势起伏,如腾如掷。[9]森然魄动:指人们仰望衡山诸峰的高峻,而惊心动魄。灵富:指衡岳庙[10]粉墙丹柱:白墙红柱[11]伛偻:弯腰。脯:干肉。明其衷:向神明诉说内心的郁闷[12]睢盱:指张大眼睛望着。睢,张眼。盱,闭眼[13]杯珓:古占卜工具,用玉、蚌壳、竹头、木结制成[14]窜逐蛮荒:指贞元十九年(803)因上疏论天旱人饥被贬阳山县令一事[15]望久绝:愿望早已断绝[16]朣胧:似明不明的样子[17]杲杲(gǎo):指日出光明。寒日:因是秋天,故称。
【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于永贞元年(805)在被贬地连州阳山获赦,由待命地郴州赴江陵府任法曹参军,途中专程到衡山谒祭而写作的游记诗。诗歌通过赞美祖国名山雄壮奇险,深沉抒发了不满仕途坎坷的无奈。
首六句:在五岳中突出衡岳的雄壮。衡山是五岳中的南岳,上天授权予它镇压南方众多妖魔鬼怪,衡岳的奇险在于云雾从其腹中喷泄而出。
从“我来正逢秋雨节”到“松柏一径趋灵宫”:由远望衡岳到走进祭拜,叙写登谒的诚心和诸峰的伟大。逢秋雨,自料无机会赏衡岳山峰的雄伟高峻了,哪知“正直”的神灵为诗人的诚心所感,居然云开雾散,众峰中最大者芙蓉、紫盖、石廪、天柱、祝融等如腾如掷,望之使人惊心动魄。
从“粉墙丹柱动光彩”到“神纵欲福难为功”是全诗的中心:通过对祭神问天的描述,一吐无处申诉的郁闷情怀。首二句写寺庙特征,走进寺庙后所见四壁,白墙红柱,鬼怪图画满墙。以下文字,写行祭,向岳神表明诗人的心曲为“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当占卜为“最吉”后,诗人产生了怀疑,联想自己有心治世却屡遭不幸和当朝政治斗争形势,大发牢骚,深刻反映了诗人当时内心的极度不满。
结尾四句写宿寺,酣眠至猿鸣钟动日出还不醒来,因希望久绝,神难为功,流露出只求衣食满足的坦荡和对现实的冷漠。以“寒日”照应“秋雨”和“阴气”。这首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意境开阔,气势磅礴;语言质健,笔力遒劲。
石鼓歌
韩愈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1]。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2]。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珮鸣相磨。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3]。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4]。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鄏呵。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5]。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6]。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7]。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8]。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陋儒编《诗》不得入,二雅褊迫无委蛇[9]。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10]。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11]。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12]。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13]。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14]。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15]。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16]。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17]!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着手为摩挲?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18]。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19]!方今太平目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20]。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注释】
[1]少陵:指杜甫。谪仙:指李白。[2]周纲凌迟:周朝的政治秩序混乱。[3]蒐于岐阳:言周宣王在岐山南面打猎。蒐,指春秋打猎。[4]镌功:刻字于石鼓上记功。鹾峨:形容山势高峻的样子。[5]纸本:指石鼓文拓本。[6]隶:指隶书。蝌:指大篆,字形似蝌蚪,头大尾小。[7]蛟鼍(tuó):都指龙。鼍龙,鳄鱼的一种,俗称猪婆龙。[8]鸾翔凤翥:形容字体如鸾飞凤舞。[9]陋儒:指当时采风编诗的儒生见识浅薄。雅:指《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褊迫:指收诗的范围狭窄[10]掎撼:采取。羲娥:指日月。羲,传说为日驾车的人名羲和。娥,指嫦娥[11]博士:唐官名,此指韩愈自江陵被召回长安任国子监博士[12]从军在右辅:韩愈友人为凤翔节度府从事。右辅,即右扶风,为凤翔府。臼科:指安放石鼓的圆形坑穴[13]毡包席裹:用毡包、用席裹石鼓方便运输。立致:指运输方便[14]太学:指国子监。诸生:指在太学的学生。切磋:此指对石鼓文的钻研[15]观经: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臣下奏请正定六经文字,并刻碑立于太学门外,即“熹平石经”。鸿都:为当时藏书之处[16]大厦深檐:大大的房屋,深深的庭院。期无佗(tuō):希望石鼓不遭损坏[17]讵肯:岂肯。媕(ān)婀:无主见,不负责任[18]羲之:指晋代杰出书法家王羲之。俗书:与石鼓文比较,属时俗的书法。趁姿媚:追求柔媚的姿态。博白鹅:得到白鹅。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王羲之很喜欢鹅,曾用自己书写的《道德经》换取山阴道士的白鹅[19]继周八代:泛指周朝以后的几个朝代。则那(nuò):怎奈何[20]尚论列:指向朝廷进谏。
【鉴赏】
唐初发现石鼓后,引起不少人研究。诗人以其文学家、史学家的特殊敏感,于元和元年(806)任国子博士时,曾对石鼓的保存和研究提出过建议,未被采纳。元和六年(811),诗人在张籍处又见石鼓文早期拓本,颇为爱赏,写作此诗进行呼吁。首四句诗人自谦没有李白和杜甫的文才,面对石鼓不敢作歌。“石鼓文”,指从石鼓上拓印下来的纸本。
“周纲凌迟四海沸”至“鬼物守护烦郧呵”:追述石鼓来源于周宣王的遗物。周朝政治秩序混乱,时局动荡不安,周宣王愤怒地发动战争并取胜,不少诸侯向周称臣。为了记录宣王的功名,开山凿石而制作石鼓,撰写文字刻于石鼓之上。
“公从何处得纸本”至“古鼎跃水龙腾梭”:刻划石鼓文的“辞严义密”和书法“不类隶与蝌”,突出石鼓文极具保存价值。在描绘石鼓文的书法时,想象丰富,比喻形象。石鼓文上那些笔画缺损处,像快剑把蛟龙斩断了似的;字体飘逸如鸾飞凤舞,似众仙至天而降;字体交错似珊瑚树枝干;笔画奇劲有力如金绳铁索;文字结构如锁纽般互相钩连。
“陋儒编《诗》不得入”至“对此涕泪双滂沱”:深表石鼓文不被《诗经》收编的遗憾。诗人认为《诗经》
未收石鼓文,就像拾了星星而丢了太阳和月亮一样。诗人还为《诗经》未收石鼓文而潸然泪下。
“忆昔初蒙博士征”至“经历久远期无佗”:回忆自己最初发现石鼓的经过,并且建议将其保存于太学。诗人初识石鼓就以为是不可多得的“至宝”,毡包席裹即刻运输到太学,安置在高屋深房,不会遭受任何损坏。诗人运用“郜鼎”和“观经”衬托石鼓文的异常珍贵。
“中朝大官老于事”至“无人收拾理则那”:叙写朝廷大官深谙事故,诗人的进谏不被采纳,痛惜石鼓在时光流逝中被废弃。“六年”照应上文的“忆昔”,用“羲之俗书”衬托石鼓文的书法价值之大。
结末六句:痛切陈词,希望当局在尊崇儒术的时候,能够将石鼓列在太学。“呜呼”既照应“嗟余”,又叹息自己的意见也许是枉费心机。
全诗感情激昂,极具感染力;想象丰富,文简意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