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21565900000059

第59章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张孝祥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表独立,飞霞飒,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词的上片描写秋夜壮丽的长江,星空倒映,随波摇动,呈现出一种奇幻的自然景象。起二句直写秋夜江中金山的雄丽,落笔不同凡响。“寄声”二句,更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客观物体以浓烈的主观感情色彩。“玉鉴”,即玉镜。“幽壑”三句承上抒写月光映照下所见江面的奇特景色,天上的星星、月亮,倒影水中,随波浮现出形态各异的图像,透过弥漫江面的无边无际的夜雾,仿佛听到潜藏在深水中鱼龙呼啸哀号的声音。“涌起”二句是从上文“倒影星辰”而来。“白银阙”,指月宫。换头着重抒写作者沉浸美景而飘然出尘的思绪。表,特。这是用屈原《九歌·山鬼》:“表独立兮山之上”的词句。骊,同佩,是佩带的玉饰。切云是一种高冠名。屈原《涉江》:“冠切云之崔嵬。”如果说这三句是外在的描述,那么“漱冰”二句则揭示内心的感受。词人浸沉在如同冰雪那样洁白的月光里,他的目力仿佛能透视万里之外的细微景物。“回首”以下五句,宕开笔力,飘然欲仙。“三山”,我国古代传说海上有三座神山,即方丈、蓬莱、瀛洲。前人将三山融入诗词境界中的并不少见,如李清照《渔家傲》:“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然而像这首词中所具有的幻觉意识并不多。词人超越常态的构想,充满浪漫色彩。似乎神仙在向我微笑,要我与之同往。结末二句展现乘坐凤羽做的华盖,用鸾鸟来驾车的情景,更富有游仙的意趣。

水调歌头

闻采石矶战胜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雪洗虏尘静”,这句是形容这次战胜的形势,说这次击溃入侵的金兵,像雪洗一样,把过去敌人荡起的侵略战尘,全洗得干干净净了。雪洗的“雪”是副词,形容洗得彻底,像一场大雪一样,尘垢全部清除。这是对这次胜利的盛情歌赞。

“风约楚云留”这是说自己没能参加这次战斗的原因,是风约束了我,云留住了我。“风”,这里暗喻朝廷,没给我命令;“云”暗喻知抚州的责任,使我必须留在那儿。抚州,旧属楚国,故说“楚云”。

“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第一句说自己平生就具有湖海那样壮阔豪迈的志气;第二句是说和敌人接壤的边塞那些地方的情况和原来大不一样了。原先敌人威胁我们,现在虏尘净尽了。第三句是说我的平生豪迈,遇上这有利时机,我兴奋得睡不着觉。挑明了灯光,看我的宝刀,准备使用它,为恢复中原效力。

“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剩,是尽量的意思。“燃犀”就是光照妖魔,灭尽妖魔。妖魔指金兵。“燃犀处”指采石矶,即消灭入侵金兵处。“骇浪与天浮”,就是照妖起了作用。意思是形势大好,妖魔必能消灭净尽。两句连起来,意思是:尽量高兴地在采石矶这地方,燃起犀角,照灭妖魔,把所有金兵全部扫净。“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这次抗敌胜利,引我想起两个英雄:一是大破北方曹操的周瑜,一是大破北方前秦入侵的谢玄,他们都在青壮年,“富春秋”,就是人生正在年富力强之黄金时代。

“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当时周瑜和小乔刚结婚,年二十四岁。谢玄还正是带着香囊的少年,还没被他叔父谢安解去香囊。他俩那样年轻,却从从容容地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意即作者很向往他们。“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周郎破敌的赤壁那儿,只有将落的太阳;谢玄破敌的淝水桥边,满布着败残的衰草。“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我正三十岁,也就是“富春秋”时,在没有那样英雄人物唤人愁时,我要乘风破浪,击楫誓中流,去扫清中原,收复故国。

浣溪沙

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秋高气爽,晴空万里,张孝祥约着友人马举先登上荆州城楼。荆州本是祖国内地的一座城池,可是如今却成了边塞之地,这本身就够让人痛心的了。具有满腔爱国热忱的张孝祥,面对破碎的山河,哪里还有心欣赏大自然的风光?更何况极目远望,看到的不过是烟尘滚滚,战旗飘舞的战场,再听到那撕裂心肺的马鞭声,作者的心情自然就更加沉痛了。上边写景,逼真地烘托出“边塞”的气氛、作者的心情。

下片直写作者对中原故国的怀念。眼前已是遍地烽火,“万里中原”的大好河山还在烽火以北遥远的北方,想起中原故土,想起中原的遗民,作者感慨万端,无可奈何,只好借酒浇愁。可是,“一尊浊酒”又怎么能将满腔悲愤抑制下去呢?喝完了酒,面对萧瑟的秋风,作者终于禁不住泪流满面了。

西江月

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上片,写其重访溧阳三塔湖时之怡然自得。“问讯”,非打听意也,此处作“寻访”解。这上片是说:我再次来寻访三塔湖的春色,与前次来此已隔三年,习习东风轻吹,送我漂过湖面;岸边杨柳依依,丝丝拂面。“东风”两句,写得极有情致,一个“吹”字,一个“拂”字,注情于物,仿佛东风尽解人意,杨柳也饱含深情似的。顺风顺水,杨柳致意,大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的意味。但是,他这种尽合人意的感觉,却绝不同于孟郊登科后的兴奋。何故也?

下片,首二句,即交代出他是在历经世事,返归自然之后,才得到这种“悠然”。这两句是说:经历世俗的生活道路,对那炎凉世态早就习以为常,因此,无论到何处我的心境也会感到安闲自适,悠然自得。这两句,可以说是表达全词主旨的惊警之句。它说的是“悠然”,可是在这淡淡写出的“悠然”中,却蕴含着深沉的辛酸和痛苦。“世路如今已惯”,可见屡历腐暗的社会现象,已使他见怪不怪;生活的颠簸和挫折,已使他心灰意冷。哀莫过于伤心,社会现实的酸甜苦辣,使他伤心透顶,使他对世事淡漠,只好到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解脱。被时世所迫,出于无奈,而言“悠然”,真是怨深愁重,欲言难言,沉郁之至。

末两句,用写景煞尾:这寒光亭下的万顷湖水像一望无际的碧天,忽然间在沙洲上飞起沙鸥一片。此二句写得如诗如画,在辽阔深远的背景之上,点缀以一片飞鸥,顿使画面增添了无尽的生趣和活力。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满载”两句,绘景,写风尚未起时此地风光:周围山色苍翠,倒映在平铺十里的水面上,水光山色,交相辉映,舟行其间,像载满了一船的秋色。开首二句,以工整的对偶,将秋色湖光一并绘出,并蕴含了作者的极端喜悦之情。写“湖光”而言“平铺十里”,湘水之广阔、平静可见;言“秋色”而说“满载一船”,四周秋景之美丽、浓艳可知。作者欣喜之情,亦在其中矣!值此佳境,何忍骤离?

“波神”二句,写微风忽起之情景:正留恋处,波神仿佛要留我共赏夕阳似的,特意放起了鱼鳞般的细浪。本是逆风阻船,而不言“风”字,却从水波变化处落笔,说是波神多情,放波留我,妙极。这样,就将本不欲行,恰逢天公作美的喜悦心情,生动巧妙地表达出来了。以“留我”、“放起”写波神,既写出其像人一样多情,又见其终究是神。他要留人共赏斜阳,而其邀请之法,却是施展神威“放起”、“细浪”。将一个极富人情味的神的形象写得栩栩可见。“斜阳”,明傍晚也;“细浪”,明微风也。原本留恋此地,恰遇时近黄昏,风起顶船,可谓“正合吾意”。何不停舟峰下,尽览这斜阳照射下的鳞波美景呢?

故下片紧接着说:“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能在此住一宿饱览这水光秋色,自是一大乐事。“人逢喜事精神爽”,兴奋中,自会生出“明日风回更好”的美妙想法:想来,明日定会风向回转,顺风顺水,耽搁的路程也一定会赶出,那么,今晚露宿此地,又有何妨呢?连“露宿”都不觉其苦,甚至想出理由为在此耽搁而宽解,可见此地美景对作者的吸引力,也可见作者随遇而安的旷达胸怀。

“水晶”二句,更进一步设想明白:美妙的波涛声,像透明的水府龙宫奏出《霓裳羽衣曲》(一支唐代流行的歌舞大曲);想来明日我准定会在岳阳楼上,欣赏那更其壮阔的洞庭风光。看今日,想明日,全无阻滞之愁,一片怡然心境。

南歌子过严关

张孝祥

路尽湘江水,人行瘴雾间。昏昏西北度严关。天外二簪初见,岭南山。北雁连书断,秋霜点鬓斑。此行休问几时还。唯拟桂林佳处,过春残。

上片描写行程中所见的景物。“路尽湘江水,人行瘴雾间”。开头两句说,作者沿湘江水路乘船上行,走到了湘江的尽头,弃船登岸,开始在弥漫着瘴气的路上行走。湘江由广西境内发源,既然湘江水路已经走“尽”,说明作者此时已经进入广西境内。“间”字说明“瘴雾”很浓,行人只好在雾气中行走。“昏昏西北度严关”一句,写出作者度过“严关”时的感受和精神状态,大意说,他昏昏沉沉地从西北方向朝西南行进,度过了严关。“天外一簪初见”一句说,过了严关,可能是雾气淡了一些,一座高耸的山峰像一支玉簪一样在眼前出现了。“簪”字形象地写出了山峰的陡峭峻拔。“岭南山”紧承上句点明那“天外”的高峰,原来是“岭南山”。岭南山就是五岭山脉,这里作者见到的是其中一座山峰。

下片写过了严关以后的心情。“北雁连书断,秋霜点鬓斑。”前句说,来到这样偏僻的地方,北方的雁也飞不到这儿来,这样,就连和家中的书信也断绝了。这是借用“鸿雁传书”之意。后句说自己两鬓像被秋霜点过,已经变成斑白,这就把面容憔悴、心情愁苦、形象狼狈的行路人的样子,生动地描绘出来了。心中郁郁不乐,这次被贬到离家乡、离京城很远的偏僻地方,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这是不能不想的,可是又无法预料,只好说“休问几时还”,“休问”在这里有“不要管它了。”的意思,是无可奈何的话。

结尾两句,是写作者心里的打算,“唯拟桂林佳处,过春残。”过了严关,离他这次被贬要去的地方桂林已经不远,时间正是春天,所以他打算在桂林这个山水秀丽的地方,度过春天剩下的时光。“春残”是“残春”的倒装,意思是“残留”的春天。

水调歌头

冒大风渡沙子

李处全

落日暝云合,客子意如何。定知今日,封六巽二弄干戈。四望际天空阔,一叶凌涛掀舞,壮志未消磨。为向吴儿道,听我扣舷歌。我常欲,利剑戟,斩蛟鼍。胡尘未扫,指挥壮士挽天河。谁料半生忧患,成就如今老态,白发逐年多。对此貌无恐,心亦畏风波。

上片写作者在旅途中冒着大风浪渡河的所见和所感。沙子,即沙水,今称明河。开头“落日暝云合,客子意如何。”落日黄昏,阴霾满天,描绘出作品所需要的氛围。客子,是作者自称。又有什么办法呢?“定知今日,封六巽二弄干戈。”遇到了坏天气,雪神和风神要大动干戈了。封六,古代传说中的雪神;巽二,古代传说中的风神。

下片抒情,作者抒发了自己的爱国壮志得不到伸展的愤慨和忧忿的心情。过片“我常欲,利剑戟,斩蛟鼍。”紧接上片,抒写自己的壮怀,时刻不忘参加抗战。“利剑戟”,使宝剑和长矛发生作用;“斩蛟鼍”,把蛟龙、扬子鳄都杀掉,这里用以比喻金统治者。

接着,作者抒发壮怀:“胡尘未扫,指挥壮士挽天河。”壮志未酬,金人侵占的地区(胡尘)尚未收回,还需要我力挽狂澜,报效国家。但是,“谁料半生忧患,成就如今老态,白发逐年多。”然而,“对此貌无恐,心亦畏风波。”所担心的仍然是国家的****。“风波”,比喻国势的动荡不安。词作充分反映了作者的一片爱国赤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