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21565900000077

第77章

祝英台近

北固亭

岳珂

淡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风急怒涛风。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正霜鬓,秋风尘染。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

词的上片,是写登北固亭所见到的秋天夜景。作者放眼望去,缭绕北固山的层层雾气消散了,只剩下淡淡的一抹轻烟。这一名胜之地,以往是古代英雄争雄之处。刘裕曾在此起兵北伐,孙权曾在此建都定国。眼下的情形如何呢?金兵压境,时局动荡不安。“月下鸣榔,风急怒涛风”,狂风卷起巨浪,江面上有人用木棒敲船,使鱼群受惊而入网。这正是时局动荡、危机四伏的形象描述。因而作者无限感慨地说:“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这是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的意思。而且,作者说:“不堪临鉴”,还因为“正霜鬓,秋风尘染”头发斑白了,秋天的风尘正在加速自己的衰老。作者不敢走近江边,深恐江水照见自己的白发,更激起时日易丧,功业无成的悲愤之情。“漫登览”即徒然登临察看。这一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既是对上片的总结,又是对下片抒情的诱导。“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长江南北,竟成了万里沙场,抗金复国,收复汴京,任重而道远。想到这里,作者情不自禁地要“频看剑”。手中空有刀剑,却不能上阵杀敌,只能看了又看,就像辛弃疾一样:“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采桑子

朱藻

障泥油壁人归后,满院花阴。楼影沉沉,中有伤春一片心。

闲穿绿树寻梅子,斜日笼明。团扇风轻,一径杨花不避人。

上片写思妇的痛苦心情,共两句。第一句写心上人走后、闺中少妇的庭园。“障泥”指马鞯子。它垫在马鞍下,垂在马背两旁,用来挡泥土,此处代马匹。“油壁”指涂漆着油彩的马车。“障泥油壁人归后”是说女主人公的心上人乘着马车回去了,两人分离,她形单影只。“满院花阴”是写景,春光已老,春花已凋谢了,庭园显得那么凄清。这是寓情于景的写法,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冷落心情。第二句是写景抒情,是第一句的深化。“楼影沉沉”既是写景,也是抒情。“楼影沉沉”点明了女主人公生活的环境,她住在幽深、死气沉沉的闺阁中,像一个牢房,过着囚徒般的生活,内心的沉闷和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下片也是两句,写思妇走出闺阁,想消遣内心的郁闷。她不是那种不知愁的闺中少妇,思想麻木。她不能忍受“楼影沉沉”的沉闷生活,所以为了驱走内心的烦恼和痛苦,摆脱这死气沉沉的环境,她要冲出闺阁,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寻找安慰。第一句就紧接上片,把女主人公的生活空间从户内移到户外。“闲穿绿树寻梅子”写闺妇穿行在绿树丛中,在茂密的梅叶中寻找着初生的梅子,以排遣心中的寂寞和痛苦。梅子需要细细寻觅,说明它还长得很小,那也点明了这是暮春的季节。“斜日笼明”句则点明了时间,已是傍晚时分,天色阴暗,而她的心情也更阴沉伤心了。第二句更进一步写出女主人公的“伤春”情怀。“团扇风轻”,指摇着团扇,只有些微风,比喻她自己像团扇一样,身份低微,易被薄情郎抛弃。“一径杨花不避人”,也有象征比喻的意义。满路上纷纷扬扬的杨花,是那样的恼人,使人不乐。“杨花”象征着负情的汉子,他一去音信杳然,是那样的轻浮薄情,辜负了她的一片真情。这就具体写出了“中有伤春一片心”的原因。她的追求落空了。

满江红

黄机

万灶貔貅,便直欲、扫清关洛。长淮路、夜亭警燧,晓营吹角。绿鬓将军思饮马,黄头奴子惊闻鹤。想中原、父老已心知,今非昨。狂鲵剪,於菟缚;单于命,春冰薄。政人人自勇,翘关还槊。旗帜倚风飞电影,戈铤射月明霜锷。且莫令、榆柳塞门秋,悲摇落。

词的上片,写南宋精兵,长驱北上,金兵毫无斗志,中原父老也都知道金国必然灭亡,形势与前大不相同。前半片,写南宋军营整齐,斗志旺盛。“万灶貔貅,便直欲、扫清关洛。”千军万马,精兵强将,斗志昂扬。“长淮路、夜亭警燧,晓营吹角。”淮河一带的岗亭上,夜里有士兵嘹望,一有警报,便点燃烽火告警。天刚破晓便可以听到军营嘹亮号角声。而金兵呢?“绿鬓将军思饮马,黄头奴子惊闻鹤。”年轻的军官,黄头女真,已无斗志,准备逃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闻鹤的典故出自《晋书·谢玄传》,淝水之战,苻坚部下士兵溃逃,“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晋)师。”中原的人民,“已心知,今非昨。”今昔不同,金国已成强弩之末,即将覆亡。

上片由南宋写到金国,形成显明的对照。下片,又由金国写到南宋,进一步进行对比。“狂鲵剪,於菟缚;单于命,春冰薄。”“狂鲵”,大鱼,借指残暴的敌人;“於菟”,虎,借指虎狼之国;“单于”,指金国君主,都是指的金国。金国国势,危在旦夕,像春冰一样,即将瓦解崩溃。相反,宋国“政人人自勇,翘关还槊”。将军士兵,人人奋勇,能扛鼎举关,舞弄长矛;“旗帜倚风飞电影”,军旗猎猎,高高飘扬;“戈铤射月明霜锷”,刀锋雪亮,武器精良。又一次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最后,“且莫令、榆柳塞门秋,悲摇落。”奉劝朝廷勿失时机,一举收复失地,不要使边塞秋老,人民失望。这才是本词的主旨,是词人的用心所在!

醉桃源春景

严仁

拍堤春水蘸垂杨,水流花片香。弄花朁柳小鸳鸯,一双随一双。帘半卷,露新妆,春衫是柳黄。倚栏看处背斜阳,风流暗断肠!

上片为写景,共两句。第一句写了碧波荡漾的春水,轻拍堤岸,垂杨沾着春水,流水中飘浮着花片,香气袭人。第二句写在水中嬉戏的鸳鸯。“弄花噆柳”与上句“春水蘸垂杨,水流花片香”相照应。因为垂杨沾在水中,花瓣落在水上,在春水中飘浮,所以小鸳鸯可以玩弄花片,衔着柳叶,自由活泼地嬉戏。它们是一双随着一双,情投意合,形影不离,相亲相爱,在这美好的春色中尽情玩乐。这是一幅多么美好而又诱人的景色啊!

下片为写人,也是两句。从写景物到写人,从“一双随一双”的小鸳鸯,写到一个孤独而美丽的闺妇,痛苦而寂寞的心情。第一句写那位女子的美貌。在这美好的春色中,她半卷帘子,穿着嫩黄的春衫,亭亭玉立,出现在闺阁中。“帘半卷”,说明她无精打采,然而她穿的是“新妆”,是柳黄的春衫,她对此春色又有执着的追求。第二句写闺妇孤独痛苦的心情。她倚着栏干,观赏着春水、垂杨、鲜花、一对对的鸳鸯。“背斜阳”点明时间,黄昏渐渐迫近,而她的心上人又在何处!对此良辰美景,颇有“抚事煎百虑”,令人柔肠欲断之感了。“风流暗断肠”是女主人公内心的直接表白。这首词与唐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有异曲同工之妙。

沁园春

刘克庄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辆,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刘克庄这首《沁园春》是为了忆念一位老朋友而写的。题目叫“梦孚若”。这个孚若就是方信孺。方信孺曾经做过枢密院参谋官,出使金国,不受对方的威吓,以此著名。他曾在接近敌占区的江华地区做官,安详镇定,守土有方。可惜仅仅活了四十六岁,未能大展抱负。刘克庄对这位朋友是十分敬佩的。方死后,他亲自撰写行状,表示悼惜。这首词也是写于方信孺死后。所谓梦中忘其已死,款接恍若平生。词的开头就从梦境写起。

上片写的是梦中的豪情壮志,下片则是写醒来以后的苍凉悲慨。那意思仿佛是说,如今连高谈收复北方河山这事,也须在梦里才行了。多么令人丧气!

长相思惜梅

刘克庄

寒相催。暖相催。催了开时催谢时。丁宁花放迟。角声吹。笛声吹。吹了南枝吹北枝。明朝成雪飞。

本词副标题为“惜梅”,上片着重在一个“惜”字上。首两句写梅的开放和谢落。梅花冲寒而放,“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冯延巳亦有句云:“北枝梅蕊犯寒开。”(《玉楼春》)所以说是“寒相催”,“暖相催”是指气候转暖,促使梅花萎谢。以下两句叹息寒催梅开,暖催梅落,早开便得早落,因此就叮嘱花儿,还是迟一点开,或者干脆别开了吧。惜花之心,人皆有之,“试把花期数,便早有、感春情绪。看即梅花吐。愿花更不谢,春且长住,只恐花飞又春去。”(晏几道《归田乐》)及到花飞春去,就感伤不已,真是惜花兼又伤春。

“吹了南枝吹北枝”,此句承上两句而来;南枝,据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云:“梅用南枝事,共知《青琐》《红梅》诗云:‘南枝向暖北枝寒。’李峤云:‘大庾天寒少,南枝独早芳。’张方注云: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南唐冯延巳词云:‘北枝梅蕊犯寒开。’则南北枝事,其来远矣。”南方气候暖和,寒流罕至,岭梅往往南枝花落,北枝方开,所以说角声、笛声吹落了南枝梅花,又吹落了北枝。这里暗与上文照应,隐指危机存在于偏安江南之******。

末句词意又是一转,仍然归结到惜梅,梅花开时韵胜香清,受人爱赏,谢时落花千万片,漫天随风旋舞如飞雪,使人不胜叹惋,难以挽留,此处再一次突出“惜”字,并为上片“丁宁花放迟”之句作出了形象的诠解。

满江红

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

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金甲雕戈”,劈空而来,不知端倪。这里用的是倒装句法,不仅为了适应格律,也因为只有这样写才倍加有力。如果平铺直叙,写成“记当日金甲雕戈,初立辕门”,就意味索然了。“记当日”三字,点明此处所写是“昔”,而作者的出发点是“今”,已为下片伏脉。接下来“磨盾”二句。作者是个文士,所处是制帅的幕府,日常事务是起草和处理军中文书,他是用笔来战斗的。盾鼻,是盾中央的纽。《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载苟济不伏萧衍,常对人说:“会于盾鼻上磨墨檄之。”“盾鼻磨墨”,就成为军中文书生活的代用语了。军中没有正规化的书房文案,就着盾鼻磨墨,形容军营的简陋,军务的繁迫。磨好了墨,奋笔疾书,手不停挥,一下子写满了上千张纸,墨迹还没有干哩!“铁马”二句,推开一步,正写江防备战,抗御金兵。当时金为蒙古所逼,国力显著削弱,转而企图侵宋以求补偿。作者对这一段军幕经历,是十分留恋的,到老念念不忘,每每追述感叹,形诸篇咏。如“吾少多奇节,颇揶揄玉关定远,壶头新息”,“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此生聚散须牢记,记上扬州战舰时”等等。而尤以这首《满江红》最为脍炙人口。

下片四句,承上片来。“平戎策”,是陈述恢复方略的意见书;“从军什”,是记录军中生活的诗篇。这些,对一个爱国文人来说,该是何等珍贵!一般都要编人专集,藏之名山,传诸子孙。如晋朝杜预刻了两座石碑,记载自己平吴的勋绩,“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以便即使将来陵谷变迁,终能流传。但现在我们的作者却视作废纸,随手弃掷,弄得七零八落,散失殆尽,也懒怠去整理。说明他恢复中原的希望,在君庸臣奸、文恬武嬉的无情现实面前,已经碰得粉碎。这个“慵”字,表面看似懒散,实则道出了内心的沉痛。

结尾二句,奇峰突起。春秋时晋、秦两军围郑,郑文公根据佚之狐的推荐,起用七十岁的烛之武去说退秦师。有此一结,通篇振起,与辛弃疾《永遇乐》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有异曲同工之妙。

贺新郎

送陈真州子华

刘克庄

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谈笑里,定齐鲁。两河萧瑟惟狐兔。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算事业、须由人做。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空目送,塞鸿去。

这样下笔,可说是建立了“堂堂之阵,正正之旗”,紧紧掌握了群众的愿望,呼出了时代的强音。

下片,作者再以东晋祖逖的故事鼓励陈子华去做一番英雄事业。他问道:“两河萧瑟惟狐兔。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他又问道:“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严厉鞭挞了只求保住半壁江山的南宋群臣。进一步又指出:“算事业、须由人做”,希望陈子华看准时机,发挥才智,干出一番不朽的事业来。

老将宗泽临死,手指北方,大呼“渡河”。八十年后,辛弃疾到了最后一息,又是高呼“杀贼”数声,才闭上眼睛。现在,南宋朝廷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阶段,谁还喊出“渡河”的壮语呢?“应笑书生心胆怯……”两句,是自我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