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作者在这首诗中向杨补阙描绘了谷口书斋幽静清新的景色,以促使杨补阙践约光临。在描述中,每句使静态的介绍饱含赏鉴的意味,显得生动跳跃。
首联:“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写泉水绕着我的小屋,霞光映照帷幔般的薜帷。颔联:“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写新雨过后青竹显得更苍翠,夕阳笼罩下的山色更加秀美。颈联:“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写悠闲的白鹭早早栖息,秋日的花朵迟迟不凋谢。尾联:“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写仆人打扫好了满是松萝的小路,早与故人相约,只等他如期而来。
全诗用大部分篇幅写了书斋和周围的优美风景:书斋被围绕在谷口的泉水和沟壑之间;云霞从书斋外墙升起。可以知道书斋处在山中高处,十分幽静。书斋附近有浓密的竹林,雨后翠竹新鲜可人。傍晚时,山在夕阳的映照下,景色十分美好。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附近)人。登天宝十三载(754)进士第。曾两度为节度使幕僚(淄青侯希逸、宣武李勉相继辟幕府)。官至中书舍人。为“大历(766-779)十才子”之一。据孟綮《本事诗》载,唐德宗曾赏识其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亲自提名任命他为皇帝的秘书知制诰。韩诗多为送行赠别之作,在当时颇负盛名。《全唐诗》录其诗三卷。
寒食[1]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3]。
【注释】[1]寒食:《荆楚记》:“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2]春城:春天的长安城。[3]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燃烛。五侯:东汉桓帝时的五名把持朝政的大宦官。
【鉴赏】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讽刺诗。诗人写道:晚春的长安城热闹繁华,到处飞舞着雪一样的柳絮。寒食节的风吹拂着宫苑中的柳枝。太阳落山了,汉宫中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那袅袅的轻烟啊,首先进入了五侯的家中。汉宫,暗喻唐宫;五侯,暗喻唐朝的政要。
唐代诗人习惯于在作品中借用汉代的典故,实指唐代当时的事。唐代自中期以后,几位皇帝都任用宦官,导致他们权势甚大,败坏朝政。正直的人对此都极为愤慨。这首诗便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传蜡烛”,即是分火以赐近臣,然而不说遍赐近臣,只说赐予五侯,对皇帝厚待和亲信宦官作了辛辣的讽刺。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1]
韩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淡月华[2]。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3]。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4]。
【注释】[1]诗题一作《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
[2]簟:竹席。月华:月光。[3]看:估量。亦赊:也迟。一作“正赊”。[4]向来:前时。
【鉴赏】这是诗人的一首和诗,属酬赠之作,虽无深意,但描景秀逸,调韵清新,也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唱和诗。
诗的前四句紧扣秋夜,把风声月色、雁过砧鸣的澄净疏朗的景象摹写了出来,无限清幽。诗人写道:那高耸的长竹,最早在秋夜的寒风中摇曳,瑟瑟作响;而寂静的城市被笼罩在淡淡的月光当中,一片清辉。一行归雁高高地掠过了星空,像是向银河飞去,在这宁谧的夜晚,响起了千家万户的捣衣声……意境开阔,使人如闻如见。五六句承上而来,说照这季节气候来看,应该是到了秋天更深夜阑了,但因彼此心意相通而写诗酬赠,连睡觉的时间也推迟了许多。诗人借此抒发季节推移、心愿未偿的感叹。七八句以赞美友人寄赠的诗章作结:向来喜欢吟诵你送我的佳句,不知不觉到了鸦噪天明的时候。真挚地表达了自己吟咏友人诗句,通宵不寐的深情。此诗感情真挚,表现出他与友人的情谊,同时写出时序更迭引起诗人心事未了的惆怅。
全诗自然亲切,所写之景都是诗人此时此地的所见所闻,取景典型,风声月光,境界优美,诗味隽永。特别是“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句,一向为人们所称赏,它不仅对仗精巧流丽,气象寥廓,而且极为生动地把月白风清的秋夜具体化了,艺术化了,显出一种清幽淡雅的诗境。全篇结构严谨,前六句紧扣“秋夜”,七八句称赞友人诗之美妙,为了酬诗,与友人心灵相期而通宵未眠,足见感情真挚深厚。
司空曙(约720-约790),字文明(一作“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人。曾举进士,入剑南节度使韦皋幕府。官水部郎中。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恩,或表现幽寂的境界,或直抒哀愁,较长于五律,诗风闲雅疏淡。有《司空父明诗集》。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1]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2]。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3]。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4]。
【注释】[1]云阳:县名,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韩绅:
《全唐诗》注:“一作韩绅卿。”韩愈四叔名绅卿,曾在泾阳任县令,可能即为其人。宿别:同宿后又分别。[2]乍:突然。翻:反。各问年:互相询问年岁。[3]孤灯两句:出句写滦夜,对句写破晓。两句通过写景,表现了夜不能寐的复杂心情。[4]惜:伤心。供传:互相举杯。
【鉴赏】这是首惜别诗。这首诗是旅途中所作,抒写诗人与朋友乍逢又别的感触。“几度隔”与“明朝恨”的矛盾,形成了似梦的情怀、如幻的景色。
首联“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写诗人与朋友江海一别,远隔千山万水。好多年过去,现在好不容易才见面。颔联“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写多年不见,忽然重逢,怀疑是在梦中。人事沧桑,匆匆过去了许多年,都不记得彼此的年龄了。在悲叹中互相询问。颈联“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写老友重逢,有说不完的话。在客舍之中,孤灯寒照,各叙平生。客舍外竹林幽深烟雾起,为诗人和朋友的重逢增添了一份凄凉,也为明天的又要离别增添了一份悲伤。尾联“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写诗人和朋友都非常重视这次重逢。互相举杯,一起喝下这惜别的酒。
此诗朴素真挚,既写出了老友重逢的喜悦,又写出了对****岁月相见难的感慨。
喜外弟卢纶见宿[1]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2]。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3]。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4]。
【注释】[1]卢纶:和司空曙都在“大历十才子”之列,是司空曙的表兄弟,诗歌功力与司空曙相匹。见宿:过访并住宿。[2]雨中两旬:以秋天雨中的黄叶比灯下人的容颜和景况。[3]独沉久:长久地孤独沉沦。[4]自:
本。分:情谊。蔡家亲:这里借指两家是表亲。一作“霍家亲”。
【鉴赏】首联“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是诗人自叹家道衰落,旧业无多。因而穷居无邻。颔联“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写在雨打黄叶的夜里,只有孤独的、头发已经斑白的诗人。这里的“雨中黄叶树”和“灯下白头人”是紧承首联的“荒居旧业贫”和“静夜四无邻”而言的。前四句写自己荒居的苦闷。描写了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悲哀。尤其是“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形象鲜明、含义深刻。有了这样的气氛渲染,衬出了亲友情谊的分外可贵。
颈联“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写外弟卢纶来访,让诗人感到高兴:我这个长久沉沦的人,多次蒙你来看望,我著名能不感到惭愧!尾联“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写诗人和卢纶原是至交,自然有缘分,何况彼此还是表亲!
贼平后送人北归[1]
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2]。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3]。
【注释】[1]贼平:指安史之乱已平。[2]旧国:指故乡。[3]寒禽:严冬的飞禽。衰草:枯萎的野草。愁颤:指北归友人见此景象后的表情。
【鉴赏】这是送人归乡之作,意在伤感自己不能一起回乡。首联“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写安史之乱之中,诗人和友人一起逃往南方。乱平后只有友人一人北归。颔联“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写在这长长的岁月里,大家都在辗转他乡的过程中头生出白发。现在只有朋友一人回故乡。诗人想象战后的故乡当残破不堪,恐怕只有青山依旧了。诗的后半部分设想朋友北归路上的情景:你在天还未亮、月仍悬挂空中之时起来。要在繁星满天的夜里才能休息,早行晚宿。你将独自一人,没有人做伴,一路上所见的,到处都是使人添愁的寒禽和衰草罢了。诗人写出了与友人的惜别的感情,也写出了诗人独居他乡的愁绪,并曲折地表达了对故国残破的悲痛。
僧皎然(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吴兴县)人。出家为僧,法号皎然。久居吴兴杼山妙喜寺。他是唐代文名最高的僧人,和韦应物以及较晚的刘禹锡、李端等均有交往。他的诗主要以山水、宗教为题材,诗风闲雅。还有一些描写边塞和男女恋情的作品。他的论诗专著《诗式》在古典诗论中具有显署的特点和一定的影响。有《皎然集》,一名《杼山集》。
寻陆鸿渐不遇
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1]。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2]。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3]。
【注释】[1]带郭:绕郭,接近城郭。[2]:开。[3]报道:回答说。
【鉴赏】“移家虽带郭,野径人桑麻”两句写陆羽新迁的住所的位置及环境。意思是说陆羽新迁居的地方虽然离城墙不远,但通往他住处的小径两旁还是长满桑麻(农作物)。这不免使人想到“把酒话桑麻”、“但道桑麻长”等充满田园风光的诗句。“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陆羽新居旁的篱边已种上了菊花。但因为是秋天,还没有开花。这自然不只是在写菊花,它暗含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表现了陆羽的高洁的志趣。已经来到陆羽新居的门前了,诗人便敲门了,但“扣门无犬吠”,他自己则“欲去问西家”。这两句写得十分生动。敲了门半天之后,既无人应,也无犬吠,他想他的朋友大概不在,想转身回去。但又想到自己远远地跑来想跟他畅谈一番,这样没有见到就往回走有些遗憾。于是,他问西边隔壁的人家他的朋友去哪里了。这位邻居的回答很有意思:他又到山里去了,而且每次回来的时候都是太阳下山了。“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把邻居对陆羽怪异行为的不能理解刻画得非常生动。同时也暗衬出陆羽的悠游山林、超尘脱俗的风姿。
李端(生卒年不详),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曾依皎然读书。大历五年(770)进士,初授校书郎,以疾辞官。后起为杭州司马,以厌烦官场俗事,弃官隐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诗多送别寄赠之作,才思敏捷,颇受时人称道。《全唐诗》录其诗三卷。
鸣筝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1]。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注释】[1]金粟柱:柱就是弦乐器上安弦的轴,其上饰以金粟,故名。玉房:对房室的美称。
【鉴赏】这是一首描写少女恋情的诗。“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这两句写少女坐在华美的房间前面,弹着华丽的古筝。这里没有说是是几个人,可能是几个人在一起弹奏。因为下面两句的意思是说这位姑娘为了得到自己心上人的眷顾而总是拂错了弦,显然这里不只是她一个人。这位姑娘“误拂弦”的间接原因已经很清楚了,是“欲得周郎顾”,但她并不是搔首弄姿,故意“误拂弦”,而是由于她感情太饱满,心情太激动了。因为她的情人就在面前,她时时刻刻盼望她的心上人给她投来会心的一瞥,因而不知不觉地频频拂错了弦。这才是她“误拂弦”的真正原因。这是她的真情流露,不是有心计地勾引别人。所以,用“时时误拂弦”来描写姑娘的动作和心理是很细腻、很精彩的。
由此可见,这首诗并不是写一个姑娘的“邀宠”,而是写一个处于热恋中的姑娘的真感情的自然流露。
顾况(725-814),字逋翁,苏州人。至德二年(757)进士。德宗时曾任秘书郎,著作郎等职。郁郁不得志,以作诗嘲诮权贵得罪,贬为饶州司户参军。后隐居茅山,炼丹修道,自号华阳山人。他工画山水,善为诗歌,诗中有不少反映现实、关心民疾、具有讽世意义的诗篇。著有《华阳集》。
宫词
顾况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1]。月殿影开闻夜漏,水精帘卷近秋河[2]。
【注释】[1]天半:形容楼很高。宫嫔:宫女,嫔妃。[2]漏:古代通过滴水计时的工具。水精帘:水晶一样的珠帘。秋河:秋天的银河。
【鉴赏】宫词是写宫女生活的,而且一般是写其怨情的。这首诗没有标明“怨”字,好像和“怨”无关,但细细品味,却可以体会到作者的韵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