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21566200000041

第41章 唐词篇(40)

开首“千万恨”三字,劈头盖脑而来,字字凝重,声声哀怨。以此三字,将幽山野谷空闺独守的思妇之千般悲,万般苦,千重愁,万重恨,从深心处一字一顿地道出。何悲何苦,甚愁甚恨?兀地引起悬念,逗人卒读。紧接着以“恨极在天涯”豁然亮出缘由——却原来恨到极处,恨到极点之人,并不近在咫尺,竟是远在天涯!恨之极至,即为爱之极点:无爱何有恨相随,无恨何有爱相加?少妇对所思之人,经岁经年铭心思恋的爱,化作了经年经岁刻骨积怨之恨。这种恨揉合着爱,这种爱夹杂着恨的情怀,令人倍感无望,更觉辛酸。“山月不知心里事”一语,委婉道出此情无法达天涯的实况,悲苦愁恨竟一齐兜上心头。空山幽谷,静静的,冷冷的;素月寒辉空照玉貌花颜,倍添离愁别恨。山与月之美人尽晓,人有情而山与月都不知。然而空山勾起的层层相思,皎月照出的点点隐秘,却怎能排遣,怎生了结?在这永恒的夜的背景里,所思所恨之人,谁知他身在何方。万籁肃穆的空山静夜不能、恬静幽凉的寒月银辉不能作答,更何况抬眼能见的山,举头能见的月,尚且“不知心里事”,又如何能凭青山的逶迤延伸、冷月的环照遍洒来达意传情?眼前绽开的鲜花煞是妖艳,又怎敌它山风突来,山雨骤至呢?花儿悄悄飘零,花瓣空空飘落,任山风挟卷,随涧水漂泊。“水风空落眼前花”,这种可叹可悲至极之情,所思之人不能与共,甚而至于所恨之人不愿与共。远在天涯不能与共,这情有可原。而不愿与共,那才会恨极。否则天涯之路未断,何不白日兼程,趁叶正茂,花正红,星夜归家“水风”句写出思妇万念俱灰,心儿滴血的痛苦心情。“摇曳碧云斜”句,承两句而来,以景写情,意为风儿吹皱水面,摇曳的花梢树枝倒映其间,显出的形象千奇百怪。如洗的夜空、碧云伴斜月,在水面上歪歪斜斜地晃动,月儿西坠,暗点在无尽的含恨思念中,韶光的暗移偷换。水中倒影摇曳不定,喻思妇心旌摇动无主。所以她除以“恨极”来一吐肺腑,一表衷肠外,又能如何啊?

又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这是一首思妇怀人之作。说梳洗罢倚楼,可见是从早晨望起。“斜晖脉脉”,表面看是写景,实际是暗示:倚楼人直到黄昏时分还在望,望了整整一天,也许每天如此。足见思夫之深切。说“斜晖脉脉”似乎在描写夕阳的脉脉含情,实际上是写倚楼人脉脉含情地望着斜晖以及斜晖下的船、流水、白蘋洲。说水悠悠,实际也是说倚楼人的思悠悠,也是说丈夫一去不返,像流水悠悠的逝去。

这是诗、词中惯用的手法,把人的感情寄托给当时当地的景物,或者说让景物反映人的感情(修辞学上称之为“移情”)。例如,杜甫的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实际上当然是人感时而溅泪,人恨别而惊心,可是感时溅泪的人看花,就觉得花也在溅泪;恨别惊心的人听到鸟叫,就觉得鸟也在惊心,诗人就把这种“觉得”化成现实,这样就造成一种气氛,使读者觉得不单是作品中的主人公在感时溅泪,恨别惊心,连他周围的花、鸟也都在感时、恨别、溅泪、惊心。这首词里作者这样写,也使人觉得:不单是那个倚楼而望的女人在脉脉含情地望着江上的一切,连当时的夕阳也在脉脉含情地望着;江水也像那个女人的思念一样,在悠悠地流逝,无休止地闪过。

“肠断白蘋洲”:望着白蘋洲而肠断。千千万万的船过去了,那些船都不是她心爱的人儿的归船,太阳终于落山了,江水不断地向前流逝,最后剩下在望眼里的就只有生长着开着白花的浮蘋的沙洲,望着这片沙洲好不伤心!白蘋既可以点明时令,又可以暗示作品中女主人的命运正和这沙洲上的白蘋相似:每天过尽千帆,只有它们永远在这片沙洲上,谁去欣赏它们呢?

蕃女怨

温庭筠

万枝香雪开已遍,细雨双燕。钿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回。

温庭筠的《蕃女怨》共两首,此为第一首。此词写思妇对征夫的思念。“蕃”,通“番”,指我国古代西部及西北部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战争总给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有的人出征经年,长久不归,甚至付出了生命,一去不返。因此,在民歌和文人的诗词中,就产生了不少反映征夫思妇之苦的作品。《蕃女怨》调为温庭筠首创,亦可视为题名,写蕃女之怨旷。温庭筠《定西番》词“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蕃女所怨者即指此。

春天,大自然万像更新,万物欣欣向荣,生机盎然;对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喜悦的季节,撩人春思的季节。尤其是对一个丈夫出征经年的女子来说,她对行人的命运的关切,渴望他早日归来过共同生活的愿望,就更为强烈和迫切了。

此词的开头两句,就写出了春天的美好景象,杏花盛放,芳香扑鼻,大地一片盎然春意,绵绵细雨中,双燕在飞来飞去。这景象,对形单影只的思妇来说,是够触目伤心的,“细雨双燕”,那么欢乐,那么亲密;而自己呢,却独守着空房,丈夫出征去了。

接着三句,描写双燕相见欢乐和亲密无间,以写思妇之怨恨。然而,更刺激她的是那双燕呢喃的细语,展开美丽的翅膀翩翩飞舞,终于栖息在画梁之上,相亲相爱,重又相见。“钿蝉筝”大概指一种珍贵华丽之筝(乐器),即钿筝,嵌金为饰之筝。温庭筠《和友人悼亡》诗:

“宝镜尘昏鸾影在,钿筝弦断雁行稀。”此处是形容双燕动听之鸣叫,犹如“钿蝉筝”一样美妙动听。“金雀扇”是描写燕子翅膀展开飞舞时的美丽形象。“金雀”,花名,一簇数叶,花生叶旁,色黄形尖,旁开两瓣,像飞雀。“画梁”,雕饰华美之栋梁,为双燕相见之处。“相见”照应“双燕”,衔接严密。以上写双燕之欢乐,反衬女主人公内心之苦:丈夫出征,妻子独守,青春易老,时光难再,这是深情的女子所难以排遣的悲痛。

这种感情,终于在词的结句中和盘托出:“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回。”温庭筠《蕃女怨》(二)有:“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其词意与此相同。“雁门”,指雁门关,自古为戍守重地,雁出其间。丈夫一去,杳无消息,至今不归,雁飞来了,又飞回去了,年华流逝,好不叫人悲伤。这首词艺术构思很巧妙,前五句写喜,后两句写悲,喜与悲形成强烈的对照;而喜中亦隐含着悲。

陈廷焯说:“‘又飞回’三字,更进一层,令人叫绝,开两宋先声。”(《白雨斋词话》)这个评论,很有道理。它不仅更深层表现了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而且含蓄而不露。词意跌宕,耐人寻味。一个“又”字,笔力千钧,刻画入微,说明夫妇分离经年,透露出思妇期待的长久和落空。

这首词的艺术特点是含蓄、深沉,以写燕和雁来反衬思妇的愁苦,燕成双,雁有信,然而她孤独,丈夫不归。词中没有一个“愁”字,而思妇之愁充满字里行间,这不能不说是词人高妙之处。

玉楼春

温庭筠

家临长信往来道,乳燕双双掠烟草。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晓春鸡早。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衰桃一树近前池,似惜红颜镜中老。

《玉楼春》,调名,《温庭筠诗集》作《春晓曲》,七言八句,五十六字,形式如七言律诗。这首词写闺中女子的春愁。

词的开头先交代女主人公家庭的处所。“家临长信往来道”,它靠近长信宫,在通往这座宫殿的大道旁,由此可见她身份不凡。不仅如此,那里的景色也是宜人的。因此,接着第二句就描写“家”的环境:“乳燕双双掠烟草”,每当春天,乳燕双双,在萋萋芳草之上轻快地飞来飞去。“双双”,为下文写女子心中的寂寞和生活的孤独形成对照。“掠”,描写出燕子轻捷的英姿,而“烟草”则写出草色如染,春色甚浓。

三、四两句写这位女子的生活。“油壁车轻金犊肥”,她乘坐华贵的车子,由健壮的牛犊拉车。“金犊”大概指用黄金作牛鼻子栓子或牛轭的饰物,形容其富贵。“流苏帐晓春鸡早”,写她的闺房的帷帐,用五彩丝线制成穗子作垂饰,睡在床上,十分舒适和暖,嫌鸡春天报晓太早了一点。和凝《江城子》(五):“帐里鸳鸯交颈情,恨鸡声,天已明。”词意与此句相似。“帐晓”,沈雄《古今词话》作“帐暖”,于意更晓畅。“油壁车”,指妇女所乘之车,因车壁用油彩涂饰而得名。罗隐《江南行》:“西陵路边月悄悄,油壁轻车苏小小”女主人公能乘油壁车,并且由“金犊”来拉,也足见其生活的阔绰豪华,非同一般。用“流苏”(以五彩羽毛或丝线制成的穗子)作为帐帷的垂饰,也可见其居室的贵族化。这两句由车舆至居室,抓住了女主人公的典型生活方式,作了有层次的叙写。

这样豪华的生活方式,照理应该是得到满足了吧?但是,这位闺中女子却仍然感到厌倦。为什么呢?下片回答了这个问题。“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这两句过渡自然,从写女子的生活进而写女子的心态。这位女子只不过是笼中之“娇鸟”,千媚百态,她虽受到过宠爱,但似乎没有专注的爱情生活,她可能就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天亮了,她还慵倦无力地睡在床上,“暖犹睡”《古今词话》作“晓犹睡”似更合情理,反映她的慵倦的思想。暮春花落,即使闲得无聊,她也无心去扫掉。这“闲不扫”反映了她多少难言的心态。她为什么对生活采取这样百无聊赖的态度呢?最后两句,荡开一笔,峰回路转,由“闲不扫”而写池塘前衰桃,对女子的心态作深层刻画,并作了进一步回答:她是由于痛惜年华的匆匆流逝。她从眼前池塘边的一棵老桃树上,照见了自己。那桃树已枯衰了,桃花都谢了,“衰桃”倒映在池水中,好像照在镜子上,在为自己“红颜”衰老而痛惜。词人赋予“衰桃”以人的思维能力,写“衰桃”,实则写女子自己的感受,她为人生匆匆,红颜易老而无限悲痛。这最后两句,看似写景。写衰桃,其实写女子,确实写得形象婉雅,精妙绝人。此词以叙事写景为主,通过典型事物和行为的叙述和描写,把闺中女子的生活和思想,形象地刻画出来。她的优越的物质生活,并不能保证她过着欢乐的生活。在语言艺术方面,以“娇”喻女主人公之生活和受宠,十分贴切。以“惜”写人物心态,将女主人公的内心无恨惜春之情汩汩倾写而出。当中两联,对仗工整,末联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更使词意蕴藉、凄凉。全词结构严密,一气呵成。故贺裳云:“细观全阕,惟中联浓媚,如‘笼中娇鸟暖(晓)犹睡’,亦不愧前语;至‘帘外落花闲不扫’,已觉其劲;至‘衰桃一树近前池,似惜红颜镜中老’,尤不嫡妮也。”(《皱水轩词筌》)这一评论,是颇有见地的。

鱼玄机

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愿得西山无树木,免教人作泪悬悬。胡震亨说:“鱼最****,诗体亦靡弱。”(《唐音癸签》卷八)这首《杨柳枝》正具有“靡弱”的特色。“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写作者几乎每天与情人送别,每次送别都难免热泪滂沱,泪湿花钿。“花钿”,用金翠、珠宝做成的花朵形首饰。首句写诗人与情人爱情深厚,不可分离,饱尝离别之苦。次句写诗人因离别而引起的悲伤,简直无法抑制,只好用“折尽”春风中吹拂的杨柳,以示挽留之意。“柳”,与留谐音,有挽留之意,古人分离,往往折柳枝以示挽留。“折尽”,表示挽留之深情。

“愿得西山无树木,免教人作泪悬悬。”这是她“折尽春风杨柳烟”,后发泄苦闷的幻想。西山如果没有在春风中飘曳的杨柳,引起人的情感,引起诗人对恋人的思念,不是可以免于因萌发春情而流泪吗?此二句写得深沉、含蓄,把女性诗人的难于言说之情,巧妙地表达出来。“悬悬”,挂念,韩愈《与孟东野书》:“以吾心之思足下,知足下悬悬于吾也。”

据史料记载,诗人性格暴悍,以笞杀女童绿翘,而为京兆温璋所杀。她因恋人离别感到痛苦之时,去“折尽春风杨柳烟”,“愿得西山无树木”,有什么奇怪呢?由此可见,此词不但写了诗人的内心感情,也反映了诗人的独特性格。

古代诗词表达男女感情者极多,但如鱼玄机在此词中所表现的那种桀骜的态度,则是很罕见的。

此词通篇写一个“泪”字:首句写诗人与恋人离别而流泪,末句写诗人因西山无树木而免于流泪。正因为诗人因离别流泪太多,才希望不要再流泪了。此词对男女之情表现得感情真挚,一往情深,明白如话,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此词除了具有“靡弱”的特色外,古人又说:“其诗婉蓓悲凄,有风人之调。”(《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五十九)我以为,此评甚为妥帖。从表面上看,诗人桀骜不驯,但她的词却又呈现着“靡弱”和“婉蓓悲凄”的色调,这似乎是矛盾的。然而,她的暴悍的性格,往往导致了她在艺术上的“靡弱”和“婉蓓悲凄”,这是并不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