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四书五经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21566300000037

第37章 书(2)

五百里甸服[95]。百里赋纳总[96],二百里纳铚[97],三百里纳秸服[98],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五百里侯服[99]。百里采[100],二百里男邦[101],三百里诸侯[102]。五百里绥服[103]。三百里揆文教[104],二百里奋武卫[105]。五百里要服[106]。三百里夷[107],二百里蔡[108]。五百里荒服[109]。三百里蛮[110],二百里流[111]。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112]。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注释]

[1]敷:分布、划分。[2]刊:砍、削、刻。[3]奠:定。用高山大川做标记划定九州区域。[4]冀州:古九州之一。[5]既:先、已经。载:通“事”,从事,指治水工程。壶口:山名,在今山西吉县西南。[6]梁:山名,在今陕西韩城县西。岐:山名,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7]太原:今山西太原一带,汾水上游。[8]岳阳:地区名。指太岳山(今山西霍山)以南,黄河以北地区。[9]覃怀:地名,在今河南武陟、沁阳一带。抵(zhǐ)绩:获得功绩。[10]衡:同横。漳:漳水,在覃怀以北。横漳,即漳水横流入河处。[11]白壤:洪水退后,地表呈白色,或为盐碱所致,故称白壤。[12]赋:赋税。上上:禹把赋税等级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上上为第一等。错:交错,指或出一等赋税,或出二等,视收成情况交错征收。[13]中中:第五等,可见白壤并不很肥沃,其土质属中等。[14]恒:水名,即今河北曲阳县北横河。卫:水名,源于河北灵寿县东北,南流与滹沱河汇合。从:顺。指恒、卫二水治理好后顺流入海。

[15]大陆:泽名,在今河北钜鹿县西北。作:耕作。[16]岛夷:住在东方海岛上的民族。皮服:用兽皮缝制服饰。岛民以此作贡物。[17]夹:接近。右:右侧。碣(jié)石:山名,在今河北抚宁、昌黎二县界。[18]济:济水,分黄河南北两部分,源出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汉代由武陟入黄河,又由黄河分流入山东,经利津入海。兖州:在今河北、山东间。[19]九河:九言多数,九河不一定确指九条河,而是黄河下游许多岔流的总称。道:开通。[20]雷夏:湖泊名,在今山东菏泽东北。[21]澭(yōng):黄河支流,在菏泽与沮水会合入雷夏湖。沮(jū):

澭水支流。[22]桑土:适宜桑树生长的土质。蚕:养蚕。[23]降丘:从丘陵高地上搬下来。宅土:安居在平地上。[24]坟:膏肥。[25]繇(yóu):繁茂,茂盛。

[26]条:修长。[27]贞:与九同,即下下,第九等。

[28]作:耕种。载:年。同:与另八州相同。[29]篚(fěi):盛物的竹器。织文: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30]浮:漂浮于水上,即乘船由水运而来。漯(tà):水名,黄河支流。古漯河自河南浚县与黄河分流,至山东朝城折向东北,由高宛县入海。[31]海:渤海。岱:泰山。青州:渤海与泰山之间地区,即山东半岛。[32]嵎(yú)夷:地名,传说为东海中日出之地。略:简易。嵎夷僻远,故治之疏略。[33]潍:潍水。源于山东五莲县西南箕屋山,流经诸城、高密、安丘、潍县、昌邑入菜州湾。淄:水名,源于山东莱芜县东北,北流经博山、临淄、广饶,汇入小清河,入莱州湾。道:疏通。[34]斥:斥卤,盐碱地。[35]缔(chī):细葛布。[36]错:错杂。

[37]畎(quǎn):山谷。枲(xǐ):一种大麻,其茎皮可作麻布原料,不结实。铅:指锡。怪石:怪异的石头,如玉石之类。[38]莱夷:古莱州、登州一带居住的民族。夷:中原人称边远的东方人为夷。作牧:从事放牧。[39]庺(yǎn):柞树,其叶可饲蚕。[40]汶:水名,源出今山东莱芜县北,西南流,古时入济,今入运河。[41]海:黄海。淮:淮河。徐州:东至黄海,北至泰山,南至淮河之间一带为徐州。其区域相当于今之江苏、安徽北部,山东南部。[42]沂(yí):水名,源于山东沂水县东北,南流经临沂入苏北。乂(yì):治理、安定。[43]蒙:山名,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南。羽:山名,有两处,一在山东郯城东北,一在山东蓬莱东南,相传皆为舜杀禹父鲧处。艺:种植。[44]大野:巨野泽,在今山东巨野县。猪:通潴,水汇聚之处。[45]东原:地名,今山东东平县一带,汶水、济水之间。抵平:得到平治。[46]赤埴:红色黏性土壤。[47]渐包:包又作“苞”,繁茂生长。渐包即逐渐繁茂地生长。[48]土五色:青黄赤白黑五色土壤。贡献给天子,作为分封诸侯时的象征社稷之物。[49]夏:大。翟:雉、野鸡,雄性尾羽彩色,可用于旗上饰物和舞蹈者所持。全句意谓:羽山谷中有大山鸡。[50]峄(yì):山名,又名邹山、邾峄山或邹峄山,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城。阳:山之南坡向阳处。孤桐:长于空旷处的桐树,木质好,可用于制好琴。[51]泗:水名,源出今山东泗水县,南流由江苏清河县入淮。浮磬:石在水边,半淹半露如浮于水,此石作磬声佳,故称浮磬。[52]淮夷:居住在淮河下游的少数民族。嫔(bīn)珠:嫔为能产珠的贝类,嫔珠即是这种贝类产的珠。[53]玄:黑色。纤:细绸。缟:白绢。全句意谓,用竹筐装着黑色的细绸和白绢。[54]淮海:淮河、黄海。扬州:北至淮河,东南至黄海之间地域为扬州,相当于今江苏、安徽南部及江西东部地区。[55]彭蠡(lǐ):泽名,即今鄱阳湖。[56]阳鸟:鸿雁之类的鸟。一说认为鸟或为岛之误,阳岛指扬州沿海诸岛。[57]三江:长江下游的松江、娄江、东江三支流;或以三为“多”,即多条河流。入:流入海。[58]震泽:即今江浙之间的太湖。抵定:治理获得成功。[59]筿(xiǎo):小竹。荡(dàng):大竹。敷:分布。[60]夭(yǎo):草木茂盛貌。[61]乔:高大。[62]涂泥:土壤潮湿。[63]下上上错:下上为第七等,下上之上当指第六等,错即在六七等之间交错。

[64]金三品:三种等次的金属,上等为金,中等为银,下等为铜。[65]瑶:美玉。琨:美玉。齿:象牙。革:犀牛皮。毛:旄牛尾。惟:与,及。[66]卉服:用草编织的衣服,如蓑衣之类。[67]织贝:用线串连起来的精美小贝壳。[68]包:包裹。[69]锡:同赐。锡贡:进奉贡品。[70]荆:山名,在今湖北南漳县南。衡阳:衡山之南。衡山在今湖南衡山县。荆山至衡山南为荆州,相当于今江西西部和湖南、湖北一带。[71]朝宗:诸侯朝见天子,春天称朝,夏天称宗。此喻长江、汉水奔流向大海,如同诸侯朝见天子。[72]九江:通常以沅、渐、元、辰、叙、酉、澧、资、湘九水皆入洞庭,称为九江。亦以九为许多,表示很多条河。孔:大。殷:盛大。

[73]沱:水名,长江支流,在今湖北枝江县。潜:水名,汉水之流,在今湖北潜江县。[74]云土梦:即云梦,古大泽名。据汉魏人记载,其地当在湖北潜江县西南。作:耕作。乂:治理。[75]杶(chūn):木名,即櫄,可制琴。干:柘木,木质坚固,可制弓。栝(guā):桧木。[76]砺砥:磨刀石。砮(nǔ):石制箭头。丹:丹砂,红色颜料。簵楉(jūnlù):美竹名。楛(hù):木名,可作箭杆。[77]三邦:湖泽地区的三个诸侯国。名:名产、特产。[78]匦(guǐ):匣子。菁茅:一种带毛刺的茅草,祭祀时用以滤酒。[79]纁(xūn):黄赤色。玄纁为彩色丝绸。玑组:用细丝绳穿起来的珍珠串。[80]大龟:长一尺二寸之龟为大龟,得此大龟则必须奉献于上。[81]逾:离舟陆行称逾。由汉水至洛水有数十里陆路,逾于洛即由汉水下船,经一段陆路行走,再入洛水舟行。[82]南河:黄河自潼关东流的一段称南河。[83]隩(ào):同墺,可定居的土地。[84]九山:上文导山段所列之九条山脉,即岍及岐至荆山,壶口、雷首至太岳,底柱、析城至王屋,太行、恒山至碣石,西倾、朱圉、鸟鼠至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陪尾,崤冢至荆山,内方至大别山,岷山之阳至衡山。[85]九川:导水段所列之九条水系,即弱水、黑水、黄河、漾水、长江、沇水、淮河、渭水、洛水。涤源:疏通其水源。[86]九泽:雷夏、大野、彭蠡、震泽、云梦、荥波、菏泽、孟猪、猪野。陂(bēi):堤防、圩岸。[87]四海:犹言天下,古人地理观念所及之人类活动区域。[88]六府:

水火金木土谷为财货所聚,称六府。[89]庶土:四海之内的众多土地。交:俱。正:征。[90]底慎财赋:慎重确定赋税规则。[91]咸:都、皆、全部。则:规则、准则。三壤:按土壤的肥瘠,大致分为三个档次。成:定。

[92]中邦:九州之地。锡土姓:赐诸侯土地和姓氏。[93]祗(zhǐ):恭敬。台:以。金文中“以”常作“台”。[94]距:违背抗拒之意。[95]五百里:指王城四围五百里以内之地。甸服:甸指王城郊外之田,即王田,为天子之领地。服指为天子治田纳税之事。[96]纳:交纳。总:全禾,即把谷物和秸秆一并上交。[97]铚(zhì):古代一种短小的镰刀,用来割下谷物之穗。纳铚就是交纳谷物之穗。[98]秸服:去掉穗柄和芒尖,还带有外壳的谷物。

[99]侯服:由甸服四周再向外延伸五百里之地域。[100]采:事,指替天子负担各种差役。[101]男邦:又作任国,古音男、任相近而通假。任国即负担邦国之差役。[102]诸侯:同为王者斥候,即负责侦察、候望,平定盗贼。

[103]绥服:绥,安,天子安邦。[104]揆文教:揆,度。揆度王者之文教,加以推行。[105]奋武卫:奋扬武威,卫护王者之境。[106]要服:要,约束。受王者约束之地域。[107]夷:平易。按王者的教化和睦相处。[108]蔡:减赋。[109]荒服:相距遥远,政教荒忽,因循故俗而治理的区域。[110]蛮:听从其俗,羁縻其人。[111]流:流移不定。[112]朔:北方。声教:政令教化。

[鉴赏]

关于本篇的成书年代,历来说法不一,有不少现代学者认为,大约是在战国时期,但是近期考古却表明,其中的有些文字片断乃是西周中期的材料。禹是著名的治水英雄与夏代的开国君主,贡乃是由下向上贡献方物之称。《禹贡》假托大禹治水的历程,以自然分区的方法,记录了九州的划分,以及山川的走向与方位,乃至物产、贡赋与交通等情况,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有价值的地理学与经济史著作。

《禹贡》汇集了我国先秦的地理知识。后世有许多地理学著作,都尊它为开山祖。汉以后的研究者不下数百家,著名的有程大昌的《禹贡论》、《禹贡山川地理图》及傅寅的《禹贡说断》等,而清朝胡渭的《禹贡锥指》,更是一部集大成的著作。历来对此书的研究几乎成了一种专门学问,由此可见,《禹贡》一篇在中国学界的影响十分广大与深远。

《禹贡》详细地记载了先秦时期,我国各地的物产,为我国的古代经济史提供了极其丰富而且宝贵的史料。从其中,我们不仅可以考证古代各地的植被、动物和植物的种类与分布,而且还能研究各地农业、手工业与采矿冶炼业的发展。此外,《禹贡》还极为详尽地叙述了各地进贡物品的路线,借此又能使我们了解到先秦时的交通运输状况。《禹贡》表明,早在先秦时期,我国的经济就总体上来看,在当时已经开发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了。

本篇是按照所谓大禹治水的过程来进行展开的,它列举了各地的治水工程,详细讲述了这些工程完成后所产生的各种效益。各项工程都遵循了大禹所倡导的方法:疏而不堵。自古以来,儒家都有熟读《禹贡》可以治河之说,由此可见,它对我国古代治水事业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指按照其中的规定来开展水利工程,而是主要表现在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水利工程的重视。我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达以及农业的大发展与这样的认识有着直接的关系。此外,《禹贡》里所提倡的疏导法,在后来成为了我国历来治水的优良传统,也使得后世的许多重大水利工程能够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