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21566400000071

第71章 元曲篇(6)

落梅风(蔷薇露)

马致远

蔷薇露,荷叶雨。菊花霜冷香庭户。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1]。

【注释】

[1]薄情:薄情郎,对情人的怨称。

【鉴赏】

本首小令写独处闺中的女子对远行人盼望无期的等待。本曲共五句,四句写了四时,最后一句骂了声薄情郎忍将四时都辜负,立意并没有什么新奇,但在写作技巧上堪称别出心裁。诗人先是取了最能代表四时特征的蔷薇、荷花、菊花和梅花,其次在四时气氛的营造上突出了一个凄凉。蔷薇是花,但没有写道,却用蔷薇滴露来对比美人垂泪。荷花是花,同样没有写花,只写了荷叶上翻滚的雨珠,这雨珠显然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泪珠。菊花是花,写的是它香气飘入冷清清的庭户。梅花是花,写的是月下梅枝孤单的影子。读完这四句,我们是不是已经把女主人公想象成四时的花朵了呢?这么美丽的花朵,却在暗滴珠泪,独居户庭,顾影自怜,十分凄凉!娴雅淡雅,是本首小令最突出的特征,面对着四季鲜花,却无法使人联想到“红杏枝头春意闹”、“鱼戏莲叶间”的欢快场面。这位一年到头冷清过日子的美丽少妇,那丰富的内心世界,那炽烈而又被压抑了的情感,会使读者对她产生强烈的同情,同时也会对那个“四时辜负”的男子发出谴责。在古代社会里,男子在外闲游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他们可以折取冶叶倡条,他们可以任意地拈花惹草,而道德却约束女子不得不用虚耗青春作为换取衣食的代价,她们必须压抑自己的情感。而这些活生生的女人们,怎么可能把自己变成枯木朽株呢?这就是思妇词曲为什么总也写不尽的原因。

落梅风(因他害)

马致远

因他害,染病疾,相识每劝咱是好意[1]。相识若知咱就里[2],和相识也一般憔悴[3]。

【注释】

[1]相识每:朋友们。每,元人俗语,即今言“们”。

[2]就里:底细,真正的原因。[3]和:连同。

【鉴赏】

作者写的欢情曲为数不少,并大多是生动活泼,又不尽雷同,这显然是由于他文学素养深厚,但也必须注意到,本人肯定是个情种,因为他对女子的心思了解得太深了。本首小令也是描述思妇的。从何说起呢?索性直入主题,写女子得了相思病。既然有病,就有姐妹们前来看望;既来看望,就必然问起得的什么病,这就不好办了:说不是相思病,那心肝五脏哪样都没坏,说是相思病,又怎么好意思说出口呢?两难之际,诗人就此煞住,你说妙也不妙?接下来便是女子内心深处的怨情了,怨谁呢?当然是怨那个该死的薄情郎,他若是在家里卿卿我我,自己哪会得病!不知读者观察到没有:这怨里还有一些是对着女伴们来的,你们身边有丈夫,过得很幸福,我这里独守空闺,你们难道就想不到吗?正所谓饱汉不知饿汉饥。若是把你们丢在空房里,你们就知道这是什么滋味了!这种置换式的思维方式很有趣,也十分符合女性细腻的心理特征和不甚宽容的处事态度。

小桃红(春)

马致远

画堂春暖绣帏重[1],宝篆香微动[2]。此外虚名要何用?醉乡中[3],东风唤醒梨花梦[4]。主人爱客,寻常迎送,鹦鹉在金笼。

【注释】

[1]画堂:刻画精美的堂室。绣帏:锦绣制成的幔帐。重(chóng 虫):指一层又一层。[2]宝篆:指香烟缭绕如篆字。[3]醉乡:醉酒后神志不清的境界。唐王绩《醉乡记》:“醉之乡,不知去中国其几千里。其土圹无涯,无丘陵阪险,其气和平一揆,无晦冥寒暑。其俗大同。无邑居聚落。其人湛静,无忧憎喜怒,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其寝于于,其行徐徐。”[4]梨花梦:梦境。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六引唐王建《梦看梨花云歌》:“薄薄落落雾不分,梦中唤作梨花云。瑶池水光蓬莱雪,青叶白花相次发。……落英散粉飘满空,梨花颜色同不同。眼穿臂短取不得,取得亦如从梦中。无人为我解此梦,梨花一曲心珍重。”

【鉴赏】

本是一首为他人赋的曲子,是《四公子宅赋》组曲之一。四公子究竟是何人,诗人没有说明,我们姑且把他看成是诗人时常交往的一位朋友吧。这位公子的富有自不必说,而仕途大概不甚得意。本篇二句极力渲染公子宅院的华丽,雕梁画栋,绣帏重重,篆香袅袅,显然是个不寻常的人家。而后笔锋急转,劝公子不要为虚名不得而烦恼,人生不过几十年,既已有了如此丰富的生活,那就该尽情享受,若还丢不开虚名的诱惑,不妨进入醉乡之中,去做那梨花一枝春带雨的美梦。因此,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已经十分明白了,那就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自己过着这样的生活,也劝告公子满足于这样的生活,不要掺和到宦海是非中去。

本曲的末后三句写自己与公子交往之甚多,“寻常迎送”,说明自己是公子家的常客,表面上看起来像属赘语,仔细一想,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作者虽然是一介村夫,但交游者却不都是田夫渔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自己的身价。现在看来,这种借他人之名抬高自己的作法有些庸俗,但在封建时代里,这也是落魄文人谋求生存的一种必要手段,否则就会被人欺负,这就是所谓社会,没办法!

金字经(絮飞飘白雪)

马致远

絮飞飘白雪,鲊香荷叶风[1]。且向江头作钓翁。穷[2],男儿未济中[3]。风波梦[4],一场幻化中[5]。

【注释】

[1]鲊:(zhǎ眨):用糟、腌等方法加工的鱼类制品。鲊香,带有腥味的浓香。[2]穷:指仕途不顺利。[3]未济:《周易》中卦名,离上坎下。《易·未济》:“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谓居方。”高亨注:“火炎在上,水浸在下,水未能灭火,是救火之功未成。”此处指未成功之时。[4]风波:双关语,明指眼前的风浪江波,暗喻人生兴衰荣辱。[5]幻化:变化,变幻。《列子·周穆王》:“穷数达变,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造物者其巧妙,其功深,固难穷难终;因形者其巧显,其功浅,故随起随减。知幻化之不异生死也,始可与学幻矣。”

【鉴赏】

本曲是诗人〔南吕〕《金字经》组曲三首中的第一首。这三首曲子都是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而第一首的感情尤显丰富。前两句描述了村野的景致,并以景致说明了时间:杨花飞絮,荷叶飘香,无疑是暮春初夏。接下来是自己的行为:“且向江头作钓翁”,一方面说明自己仕途不遇,不得已操起钓竿的无可奈何,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对现实的极度不满。“穷,男儿未济中”则强调了人生一世穷达的不可预知性,在这里,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对眼下的“穷”抱了一种隐忍的态度。《周易》中有《未济》卦,同时又有《既济》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组合。人的一生也是如此,眼下的未济固然是上天的安排,有谁知到上天就不会再为他安排“既济”的未来呢?接下来把人生的坎坷比做“风波”,把人生一世看成是幻化,这都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正常的心理状态,“穷”时,他们要尽量淡化功名,用融入自然的方法求取内心的宁静不扰,那样一来,做钓翁也就变成一件惬意的事了。

金字经(夜来西风里)

马致远

夜来西风里,九天雕鹗飞[1]。困煞中原一布衣[2]。悲,故人知未知?登楼意[3],恨无上天梯[4]!

【注释】

[1]九天:天之最高处。《孙子·形篇》:“动于九天之上。”梅尧臣注:“九天,言高不可测。”鹗:雕一类的猛禽,趾爪尖锐,以捕鱼为食,俗称鱼鹰。《汉书·邹阳传》:“鸷鸟累百,不如一鹗。”雕鹗,喻豪杰壮士。[2]布衣:粗布衣服,古时贱者所服,指平民之服。[3]登楼:《文选》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刘良注引《魏志》:“王粲,山阳高平人也。少而聪惠有大才,仕为侍中。时董卓作乱,仲贤避难荆州,依刘表,遂有登江陵城楼,因怀旧而有此作,述其进退危惧之情也。”后常以王粲登楼做为文人怀才不遇的典故。[4]天梯:登天的阶梯,喻入朝为官的途径。汉王逸《九思·伤时》:“缘天梯兮北上,登太一兮玉台。”

【鉴赏】

本首曲子是《金字经》组曲中的第三首。刚才我们说到第一首感情十分丰富,而本首,我们只能说它感情十分激越。像这样情绪激烈的曲子,在诗人的作品中是不多见的。以前我们已经读过数首,除了思妇、闺情之作外,大多是写自己超然物外的闲情和与世无争的逸趣,本首可把他的面具全都撕下了,读完之后,我们甚至怀疑本曲是否真的出自马氏之手。为了功名二字,他几乎变得声嘶力竭了!看来诗人绝非天生的大贤大圣,也是受不住名利的诱惑。本曲首二句气象宏大,西风之惨烈,本已有呼天动地之势,在这猎猎西风中,雕鹏直冲九霄,足以见作者自诩不乏凌云之志。随后用极其怨愤的口气大叫道:中原一硕儒,如今却被困在草莽,不得一展雄才,上天何为如此不公!又一个“悲”字,把壮志难酬的痛苦心情毫无遮拦地袒露出来。末句用王粲登楼难觅天梯的典故,哀叹自己生不逢时。本曲的怨怒之气自始至终一贯到底,读之让人气促而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