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关于真善美的格言(经典格言)
21569000000020

第20章 惠吉类格言品评(3)

【原文】

面前的理路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远,令人有不匮之思。

【译文】

对眼前问题要看得开阔,不使别人发出不平之叹;对后世恩泽要留得长远,要使后人产生不尽之感。

【汇评】

熊勉庵云:“做官想到去之日,做人想到死之日,便当留一二好事与人间。”

纵不能留好事,决不当再留不好事也!

【译注】

熊勉庵说:“当官想到去职无权的时候,做人想到死去的一天,就应该做一两件好事留在人间。”

即使不能留下好事,也决不能留下不好的事啊!

【原文】

不可不存时时可死之心;不可不行步步求生之事。

【译文】

时时可能死去,这种想法,应时时存有;步步都要求生,这种想法,应步步躬行。

【汇评】

存时时可死之心,则身轻,而道念自生;行步步求生之事,则性善,而孽缘不染。

【译注】

时常想到自己随时可能死去,就不会心中挂碍太多,过分吝惜生命,而道义的念头会自然产生;有了每走一步都要求生的做法,就会推己及人,使自己为人善良,从而也就不至沾染上任何罪恶了。

【原文】

作恶事须防鬼神知;干好事莫怕旁人笑。

【译文】

做坏事时,应该提防鬼神知晓,从而悬崖勒马;干好事时,不要害怕旁人嘲笑,以便勇往直前。

【汇评】

善心真切,则不怕人笑矣!

【译注】

善心纯真恳切,就不怕别人讥笑了!

【原文】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愈薄矣;

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益厚矣。

【译文】

福分浅薄的人一定刻薄,因此他的福分就更加浅薄了;福分深厚的人一定敦厚,因此他的福分就愈发深厚了。

【汇评】

张杨园云:“土薄则易崩,器薄则易坏;酒醴厚则能久藏,布帛厚则堪久服。存心厚薄,固寿夭祸福之所由分也,人其自察于用心之际哉!”

【译注】

张履祥说:“土太薄了就容易倒塌,器皿太薄了就容易损坏;酒浆醇厚,才能久藏;布帛厚实,才能耐用。心性的厚薄,确实是长寿或短命、得福或遭祸的根源,人们应该检查自己心性的厚薄啊!”

【原文】

有工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著述行世谓之福;有聪明浑厚之见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无疾病缠身谓之福;无尘俗撄心谓之福;无兵凶荒歉之岁谓之福。

【译文】

有余暇读书治学,就是福;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是福;有著作刊行于世,就是福;有敏锐浑厚见解,就是福;无是非流言困扰,就是福;无疾病伤痛折磨,就是福;无尘俗琐事纠缠,就是福;无兵祸荒年遭遇,就是福。

【原文】

从热闹场中,出几句清冷言语,便扫除无限杀机;向寒微路上,用一点赤热心肠,自培植许多生意。

【译文】

在追名逐利的热闹场面,说几句清峻冷诮言语,就能消除众人内心的杀机;在穷困无奈的寒微路上,用一点赤红火热的心肠,就可振奋寒士许多的生意。

【原文】

谈经济外宁谈艺术,可以给用;谈日用外宁谈山水,可以息机;谈心性外宁谈因果,可以劝善。

【译文】

谈论治国之外,宁谈论学问技艺,可以满足应用;谈论日用之外,宁谈论山水林泉,可以消除机心;谈论心性之外,宁谈论因果报应,可以鼓励行善。

【原文】

作德日休,是谓福地;居易俟命,是谓洞天。

【译文】

积德的人一天比一天过得好,这叫作积福之地;以和易坦荡的心怀顺应天命,这叫作洞府仙天。

【原文】

心地上无波涛,随在皆风恬浪静;

性天中有化育,触处见鱼跃鸢飞。

【译文】

心地上若没有纷扰,随处都觉风平浪静;心性上若确有造诣,随时都见一片生机。

【原文】

贫贱忧戚,是我分内事,当动心忍性,静以俟之,更行一切善以斡转之;富贵福泽,是我分外事,当保泰持盈,慎以守之,更造一切福以凝承之。

【译文】

贫贱忧伤,是自身命运使然,应当动于心而忍以性,静待时机,再行一切善来扭转它;富贵幸福,是我的身外之物,应当持乎盈而保乎泰,谨慎守护,再造一切福来延续它。

【汇评】

若不乘此时造福,更要使性气,纵喜怒,有些子事,便不耐烦,非但自寻苦恼,不旋踵而一败涂地矣!

【译注】

如果不乘富贵的时机造福于人,反而要任性使气,放纵喜怒,遇到一点小事就不耐烦,这样不仅是自寻苦恼,而且不及转身便一败涂地了!

【原文】

世网哪能跳出?但当忍性耐心,自安义命,即网罗中之安乐窝也;尘务岂能尽捐?惟不起炉作灶,自取纠缠,即火坑中之清凉散也。

【译文】

世俗的罗网,哪里跳得出去?只应克制****,安于义理命运,这就是在世俗罗网里的安乐窝;世俗的琐务,怎能完全捐弃?只要不生是非,不去自寻烦恼,这就是在尘世火坑里的清凉散。

【原文】

热不可除,而热恼可除,秋在清凉台上;穷不可遣,而穷愁可遣,春生安乐窝中。

【译文】

暑热无法消除,心头热恼却可以消除,秋天的凉爽就在内心清凉台上;困穷难以排遣,内心穷愁却可以排遣,春天的和煦只在心中安乐窝里。

【汇评】

因苦而忧,忧更苦;处穷而乐,乐忘贫。

【译注】

处境困苦,再加上因困苦而来的忧虑,更令人忧苦不堪;处境困窘而怡然自乐,却可以乐而忘贫。

【原文】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译文】

富贵贫贱,总难称心如意,只要知足,当下就能称心如意;山水花木,没有固定主人,谁来观赏,自然就是山水主人。

【原文】

要足何时足,知足便足;求闲不得闲,偷闲即闲。

【译文】

要知道自己何时足,知足的时候便足了;要求得自己有闲暇,偷闲的时候才闲得。

【原文】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译文】

知足的人足于平常,一辈子也不会遇到污辱;知止的人止于至善,一辈子也不会蒙受羞耻。

【汇评】

杜静台书斋对联:“无求胜在三公上,知足常如万斛余。”名言可佩!

【译注】

杜静台书房的对联写道:“无欲无求的人,怡然之乐胜过三公那样的达官贵人;知足知止的人,恬然自足的情态胜过万贯富翁。”真是令人感佩的名言!

【原文】

急行缓行,前程总有许多路;

逆取顺取,命中只有这般财。

【译文】

不管快行,还是慢走,人生前程都是这么多路;无论顺取,还是逆拿,命数决定只有这么多财。

【汇评】

顺者迟收之,逆者捷得之,毕竟祸福若霄壤焉!人宜何从哉?

可为热衷人下一服清凉散!

【译注】

顺取,常常后得,逆取,常常先到手,但是毕竟祸福有天壤之别啊!人应该用哪种方式获取呢?

这句格言,可以为热衷追求的人,提供一剂清凉药!

【原文】

理欲交争,肺腑成为吴越;物我一体,参商总是弟兄。

【译文】

公理与私欲互相争斗,五脏也会成为敌国;外物和自我融为一体,天涯处处都是手足。

【原文】

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心求道德;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以保爵位之心保国家。

【译文】

用聚积财货之心去聚积学问;用博求功名之心去修养道德;用爱抚妻子之心去孝敬父母;用保全官位之心去保全国家。

【原文】

移作无益之费以作有益,则事举;移乐宴乐之时以乐讲习,则智长;移信异端之意以信圣贤,则道明;移好财色之心以好仁义,则德立;移计利害之私以计是非,则义精;移养小人之禄以养君子,则国治;移输和戎之赀以输军国,则兵足;移保身家之念以保百姓,则民安。

【译文】

把用在杂事上的金钱用在正事上,事业就能进展;把用在宴乐上的时间用在学习上,才智就能增长;把用在邪说上的虔诚用在圣贤上,大道就能明晰;把用在财色上的贪欲用在仁义上,品德就能高尚;把用在利害上的精神用在是非上,义理就能精通;把用在小人身上的俸禄用在君子身上,国家就能大治;

把用在求和异族上的资财用在国防上,军队就能强大;把用在身家性命上的殷心用在万民上,百姓就能安居。

【汇评】

凡此八移,即《易》所谓“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者也。“迁”“改”者,“移”之谓也。

【译注】

以上所说的八个移字,就是《周易》说的“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迁”和“改”就是移。

【原文】

做大官的,是一样家数;

做好人的,是一样家数。

【译文】

做大官有做大官的路数;做好人有做好人的路数。

【汇评】

陈榕门云:“从好人做出大官事业,做大官不失好人本色,此为最上家数。”

【译注】

陈宏谋说:“从做好人入手,然后一步步做到大官;做了大官,仍然保持好人的本色,这是最好的路数。”

【原文】

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

【译文】

读书求学的人,不会沦于卑贱;守田躬耕的人,不会遭受饥饿;行善积德的人,不会招致倾覆;审慎交友的人,不会遭到失败。

【汇评】

人宜常将此四语律身训子。

【译注】

人们应该常用这四句话来要求自己,教育子孙。

【原文】

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

【译文】

劝人一时,用口即可;劝人百世,用书才行。

【汇评】

张梦复云:“人能处心积虑,一言一动,常思益人,而痛戒损人,必为天地之所佑,鬼神之所服,而享有多福矣。”

先哲云:“流通善书,贻泽最远。”人诚能重刊不朽,广布无穷,则一句善书,提醒了一点善心,成就了百世善人,非但转祸为福,直如起死回生。乃好为阻施者,动曰不中用,甚且目之为迂,笑以为腐。噫!是绝善类也,是灭善教也!若人尽效尤,则善者几沦没而永绝于天下后世,又何异于焚书坑儒矣乎?言念及此,哭尽眼中血矣!

【译注】

张梦复说:“人能千方百计地使自己的言行有益于人,而痛切戒止损害人的行为,那么天地一定会佑护他,鬼神一定会叹服他,他就可以享有很多吉福了!”

古代贤人说:“能够传播好书,给人留下的恩泽最为久远。”如果后人能够重新刊印,代代相传下去,那么,好书中的一句话,点醒一个人的善心,就成了百代的好人,不只可以使人转祸为福,简直就像起死回生。然而那种喜欢说三道四,阻止别人做事的人,动不动就说不中用,甚至讥笑讽刺,把刊行好书看成是迂腐的行为。唉!这是灭绝善良事物和启人向善的教化啊!如果人们都像他那样,那么善良的事物就将沉沦埋没,而被永远消灭于天下后世了,这和秦始皇焚书坑儒有什么不同呢?我想到这儿,都要哭干了眼中的血泪!

【原文】

消前愆,赐来福,辛君慈悲度世;

往不追,来不拒,宣圣贤术诱人。

【译文】

消除前世罪孽,赐给来世幸福,佛祖以大慈大悲救度世人;过去的不追寻,未来的不拒绝,孔子以圣贤之道引导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