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交通常识悦读(健康快乐悦读)
21570300000095

第95章 你知道“黄鹄”号的故事吗?

“黄鹄”号是中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

1861年,曾国藩在筹建中国第一个近代军工厂——安庆军械所时,就认识到自制轮船的重要性:“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而当时中国古代的造船业也一直名列世界前茅,到了清代,造船工场,规模可观。但是中国的造船业,造的是以人力和风力为动力的木船,而西方近代造船业,却是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铁甲船。这个差距也就是“古代”

与“近代”的分水岭。

自制轮船的重任便落在了两位自学成材的业余科学家徐寿、华蘅芳两人身上,1862年8月2日,他们领导完成了中国人自造的第一台蒸汽机的成功试验。然后便是试造轮船。中式木船,徐寿、华蘅芳乘过;西洋铁船,却只是远远地见过,如今要仿造,自然也要看得真切一些。曾国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曾经租赁了一只洋轮,调到安庆,停在江边。这一次“无意”安排,使徐寿、华蘅芳抓住机会,并细心查看了洋船构造。

1866年4月,轮船终于造成。这艘木质明轮船,载重25吨,长55尺,高压引擎,单气筒,航速10千米/小时,取名为“黄鹄号”。试航的当天,江岸人山人海。

徐寿亲自掌舵,华蘅芳担任机长。汽笛声中,轮船启航,驶向大江,岸上人群都欢呼雀跃。当“黄鹄号”返航靠岸时,曾国藩迎上前去,对徐寿、华蘅芳赞道:“好啊!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在此后的十年之间,按照曾国藩的计划,徐寿、华蘅芳主持再造“恬吉号”

明轮兵船,“操江好”等4艘暗轮兵船,最终由于成本过高,使“造船不如买船”之声甚嚣尘上。但“中国有了自己的大轮船”,这已经足够使中国人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