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给人类的恩赐
21571200000011

第11章 人鱼奇缘(1)

“庄子惠子非鱼之辩”的典故出自《庄子·秋水》。

这天,庄子和惠子在水岸边散步。庄子随口说道:“你看河里那些清闲游荡的鱼儿,是多么快乐啊!”惠子怎能放弃这个争辩的机会呢,马上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呢?”庄子不甘示弱:“那你又不是我,怎么就认定我不知道鱼快乐?”

庄子与惠子的谈话近乎诡辩,“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的对话始终为后人所称道。在福建省周宁县仙风山下浦源鲤鱼溪,人和鱼却能自然而然地心意相通。这一切,来自于当地人和鱼之间一份难得的默契。

饮水思“鱼”

浦源村的清晨,一场特殊的葬礼正在举行。百余名男女老少神情凝重,伴随哀乐鼓锣之声,缓缓沿溪岸而行。

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老在鱼冢前上香,行了三拜九叩之礼后,毕恭毕敬地致上洋洋洒洒二百余字的祭文。“所以涧底鳞潜,蜚声遐迩,曲指八百春秋。人谙鱼性,鱼识人情,患难与共,欢乐殊同……”虽然祭文是用骈体韵文写成,但还是能听出它讲述的是人和鱼之间的故事。是的,今天被埋葬的不是人,而是一条得享天年的鲤鱼。“……鲤鱼溪人谨以三炷馨香一卮酒,致祭于鲤鱼亡灵……表吾侪之博爱兮,惟祈尔裔蕃昌……”此地的鲤鱼何幸,能够受到如此尊贵的礼遇呢?

浦源鲤鱼的故事,要从溪边的郑氏宗祠说起。宗祠里供奉着浦源郑氏始祖郑尚公的塑像。南宋嘉定二年,偏安江南的朝廷已是风雨飘摇,却依旧充满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戾气。官拜朝奉大夫的郑尚公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与以往不同的是,他终于做出了一个影响整个郑氏家族的决定——寻一块世外桃源,作为自己安享晚年的栖身之地。当他举家来到距今浦源不远的吴厝底时,他被这里的鸟语花香吸引了,此处山清水秀,土地尚未开垦,一条溪流蜿蜒流过,郑尚公的心里不禁一阵激动:这不正是自己梦想的家园吗?

于是,郑氏族人在这里安居下来,过起了布衣躬耕的田园生活。穿村而过的溪流欢快地流淌着,象征着郑氏子孙勃勃的生命力。为了防止饮用水源被污染或投毒,聪明的郑氏祖先就在这条溪流中放养鲤鱼,一则去污澄清,二则预防外人投毒。这鱼儿便成了村人饮用水的“守护神”。八百年过去了,在村人的精心呵护下,浦源人的“生命之河”中已活跃着万尾鲤鱼。它们闻人声而来,见人影而聚,彩鳞翻转,鳍尾踏波,仿佛竞相向人们邀宠,炫耀自己的美丽,和这美丽背后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主持建造了宗祠的浦源郑氏八世祖——晋十公是当时村里的族长,威望一时无二。他极富远见,看着溪中的鲤鱼越来越多,不禁心生疑虑:将来定会有人偷捕鲤鱼,倘若哪一天将鱼捕完,岂不枉费了先祖的一片苦心?

晋十公心生一计,马上在全村开会,定下民约,胆敢偷盗溪中鲤鱼者,罚请戏班入村,为村人摆台一天谢罪。请戏班表演可是笔不小的开支,在这样的惩罚措施下,本来心生歹意的人都退却了。然而,晋十公还是不放心,他希望能想出一个万全之策。于是,他暗示孙子去偷鱼,并将其当场抓住。在宗祠前,当着村人与祖宗的面,将孙子吊打得皮开肉绽,并“罚宴”村人三日。开宴前,他让村人立下誓言:无溪中鲤鱼,则无浦源村人。有村有人必有鱼。晋十公的“苦肉计”果真见了成效,村人都被他的严厉和他力保鲤鱼的决心所震慑了。从此,溪中鲤鱼如郑氏族人一样,一直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

浦源的老人们津津乐道于这样一个传说:溪中的鲤鱼不是鱼,而是太上老君身边美丽聪慧的侍女,她下凡化作鲤鱼仙姑,驻守在浦源,守护一方水土。因此,凡偷捞捕食者都会受到神仙的惩罚。这则传说的背后寄寓着浦源人一片美好的心望。

饮水思“鱼”,是鲤鱼使郑氏族人先喝上了洁净的水,鲤鱼就是村人的“生命之鱼”。为了保护溪中的鲤鱼,浦源人的祖先可谓用心良苦,他们借助神话故事,给鲤鱼“穿”上神奇“外衣”和坚不可摧的“战甲”。从此,鲤鱼在村民的心目中占有着很重要的位置,护鱼习武成了当地的时尚。当然,鲤鱼溪得以保全,最重要的还在于村民淳朴善良的性格。

“涧水拖兰翠,游鳞逐浪多,羡鱼休唱钓鱼歌。伫看乐时曾似,跃龙梭。喷沫惊芳饵,浮沉滚浪波,青髻红尾顺行过。点破天机动静,快如何!”清代学者王鸿这首《南歌子》,形象地描述了浦源鲤鱼溪的动人情景。浦源的鲤鱼是幸运的,它们本来只能成为人类餐桌上的佳肴,在这里它们却免去刀俎之灾,修成不杀之身,得享天年。

家住桃花源

从浦源望仙风山,是环村八景之一的“麻岭春晴”。从仙风山望浦源,山下的盆地和座座隆起的小山包,就像大海中的小岛。而浦源所处的位置就如同大海岸边的港口,真可谓占尽了风水。

晋十公看中了这块宝地,在此组织修建了郑氏宗祠。

郑氏宗祠造型独特,前窄后宽,形同古船。整个祠堂为三进式中国古典殿堂建筑,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宗祠正厅供奉着北宋驸马郑南公、始祖朝奉公及他们夫人赵氏、吕氏塑像,左边是建祠及保护鲤鱼的郑晋十公及夫人塑像,右边是广行善事、最后归神的郑九公塑像,两侧依次陈列着历代珍藏的龙头祖牌,如同“家谱”。

村的西南方向不远处便是海拔千余米的紫云山,这里丛林密集,长年云雾缭绕,数十条山涧清泉从此奔流而下,数十眼淙淙泉水带着深山中的清幽之气流下紫云山麓,其中的一条就是浦源人的“母亲河”——“鲤鱼溪”,潺潺的流水和欢乐的鲤鱼给浦源村带来灵性与生机,滋养着祖祖辈辈的浦源人。

在修建宗祠的同时,晋十公与族人们一直不忘营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而梦想开始的地方,就是鲤鱼溪。鲤鱼溪本是一条普通的溪,偏偏在郑氏族人安居的浦源,成为了一道人间奇景。从高处看浦源,黄墙黛瓦的老村恰似一幅太极图,而鲤鱼溪恰似这太极图中的太极线,村口的葫芦塘和半月塘便是两个太极眼,而那满溪的鲤鱼正是太极图中自在游弋的“阴阳鱼”。

浦源村的先人们早看出了个中奥妙,于是,相传晋十公曾动员村人拓宽山涧,才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鲤鱼溪。晋十公嘱咐村人沿溪建房,建房时还在溪边路下修建“L”形的下水道,以便鲤鱼在发大水时躲藏。村人们在溪侧植上绿菖蒲让鲤鱼衔住,以免鲤鱼被洪水冲走。鲤鱼溪两岸的民居结构古朴别致,顺着蜿蜒的小溪,一座座原木小屋错落有致。另外,浦源村中有无数个“七”——七座木桥、七个水墩、七条古巷,说明当年的设计者深谙周易之道。在明清古民居中七古巷迷宫般的弄堂、巷道中,外地游客很容易迷失方向。村人却说这样的布局既方便了邻里交往,又防止了盗贼出没。这也许就是八卦的奥妙之一吧。浦源人以他们的建村实践,自觉履行着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的精神。

去掉迷信的成份,“风水”之说有许多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的因素。浦源郑氏祖先的智慧依据风水,却暗合了科学。

淅沥的春雨中,桃花怒放,整个浦源便掩映在粉色的桃花当中。漫步在浦源的旧街,体会那份古香古色。田野里,农夫们在耕作,披着蓑,戴着笠。令游人不胜唏嘘:这里果真是郑尚公心中的桃花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