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人与处世之道
21584000000044

第44章 做人要注重思维(8)

精英们都看到这只新瓶子并没有原来那个瓶子大,直接装进去是根本不可能的。但这样简单的问题难不住头脑机敏的精英们,一个高个子中年男人走过去,拿起瓶子用力向地上掷去,瓶子碎了,中年人拾起一块块残片装入新瓶子。教授点头表示称许,精英们没人对中年人的办法感到意外。这时教授说:“先生们,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改变瓶子的状态就能完成。我想你们都想到了这个答案。但实际上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一项改变最大的极限是什么?瞧”,教授举起手中的瓶子,“就是这样,最大的极限是完全改变旧有状态,彻底打碎它!”

教授看着他的听众们,补充道:“彻底的改变需要很大的决心,如果有一点点留恋,就不能真的打碎。你们知道,打碎了它就是毁了它,再没有什么力量能把它恢复得和从前一模一样。所以当你下决心要打碎某个事物时,你应当再一次问自己,我是不是真的不会后悔?”

讲台下面鸦雀无声,精英们琢磨着教授话中的深意。

与时俱进才有价值

任何创新,如果不能解决问题,不能适应一定的需求,仅仅只是一种摆设,一份玫瑰色的梦想,那么,它算不上真正的创新。我们所需要的创新,是实用的、可行的、有价值的,由此,创新能力中也包含对需求的认识和把握,即应时适势地进行创新。中国硬笔书法界的两位名人——庞中华与席殊,就是应时适势,开创并发扬了硬笔书法,成功地进行了创新。

庞中华的创新是开辟了硬笔书法的时代。在下放期间,他就开始思索一个问题:为什么在硬笔已经普及的今天,书法仍然仅止于毛笔?为什么没有硬笔书法?在这里,他找到了事业的起点,创立中国的硬笔书法,形成硬笔书写文化。于是,为这一目的,他勤学苦练,练就了一身好本事,形成了一套硬笔书法体系。

但是,自己还不是终极目标,庞中华要把他的创新推向全国。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后,百废待兴,尤其是精神文化领域。庞中华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时机,人们有学习书法练好钢笔字的需求,于是,他出版了钢笔字帖,立即成为抢手货。

字帖的影响力还是有限的,人群内潜在的需求尚待开发。机遇又一次垂青了他,他要去中央电视台做一个节目。历经千难万险、排除一切阻力的庞中华,终于走进了演播厅。正和他所预测的一样,一下子点燃了人们心中的火焰,迎合人们需求的创新永远是最受欢迎的。庞中华一步步地将他的硬笔书法推向了全国,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他的创新,为中国开创了一个硬笔书法时代,而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们内心对硬笔书法的渴望成就了庞中华。在这一领域,又出现了一个席殊,他不仅在硬笔书法上有所创,而且进一步地经营起文化产业,从而将教学与商业联系在了一起。

传统的书法规律要求练字先从楷书练起,而且要日积月累、方显成绩。可是,当代中国人许多已不熟悉毛笔,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练习书法,但是,他们愿意写一手好字。有没有办法以少量的时间达成好的硬笔书法效果?能不能从楷书练起而直接进入行书的学习?席殊适应此种需求,脱颖而出。

经过六年的辛苦研究,席殊推出了“席殊3sFM 习字教育体系”,向社会公众承诺:一生只需60个小时就可以写一笔好字。并且经过深思熟虑,放弃了练字从楷书起始的传统,改为直接由行书开始。由于席殊适应了人们的需求,全国迅速掀起了一股钢笔书法热,席殊的练字学校在全国遍地开花,随之而来的是他个人财富的增加。

席殊又进了一步,从教学走向了商业,试图使“习字”企业化。他力图通过创办企业,经营文化产业,从而提高习字体系的知名度,同时,也走向规范化的道路。如今3s 的含义也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知晓,席殊的文化企业欣欣向荣。

庞中华与席殊二人在一个领域——钢笔书法内的创新,充分地体现了“时势造英雄”的特色。当然,他们的成功根本地来源于自己的努力,但是,从更广泛的范围来说,没有社会需求,他们的创新不会如此风行一时,不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因而适应需求的创新是成功而又实在的创新。

在国外,西维尔与“即时贴”的故事更是展示了需求对创新的意义。高超的创新能力必然表现为对创新作用的追求,有实用价值的创新才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创新。

1965年,西维尔在3M 公司任职时,进行了一项“聚合体粘着计划”研究,其产品是一种黏性不大的黏胶,面对这似胶非胶、似黏非黏的创新成果,西维尔不知作何用途,3M 公司也不知怎么办。重视创新的3M 公司将这项成果束之高阁,一直等到了弗赖依的出现。

1973年尼科尔森任主管期间,西维尔去游说他,继续进行上述研究,此时他找到了一位新搭档——化学家弗赖依。弗赖依不仅是化学家,而且爱好广泛,是一个合唱团的指挥。他总是用一些小纸条夹在歌本中做记号,但是这些纸条特别容易滑落下来或者丢失,令弗赖依很苦恼。

弗赖依灵机一动,想到了西维尔发明的东西,用它制成了一种“暂时性永久书签”——即后来的“即时贴”,弗赖依把这种黏合剂涂在小纸片后面,贴在歌本中做记号,等到用完以后再取下来,非常方便。

3M公司看到西维尔的创新有了较乐观的用途,于是加大力度支持,从而在其发明十几年后推出了“即时贴”,西维尔的创新此时才真正地成功了,用途造就了他的创新!

从西维尔发明这种黏合剂到“即时贴”的发明及上市,中间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为什么在创造之初会得不到重视呢?很显然,主要是没有实用价值,无法走进市场,只能束之高阁,可以说,没有弗赖依的创意,西维尔的创新只能永远地存放在柜子里。

因此,成功创新必须注重实用性,使所创新出来的事物有所用途,否则它们只会是一堆垃圾。主动创新的一个重点便是适应时势的需求去创新,要在这方面成为行家,至少应该培养以下几种能力:

(1)对需求的感应力。不管是在进行创新前,还是在完成创新后,对需求的感应力都是创新成功的一个条件。如果能应时之需而进行创新,当然行动起来会更加有目的;如果是偶然创新,那么应当在找到其用途之后,才算是大功告成。人们在判断一项创新是否属实或者是否有价值时,依靠的多半是对它实用性的考察。假如庞中华和席殊没有发现人们的需求,那么,是他们的过错;假如他们的创新根本就不能达到目的,无法使人们满足练好字的意愿,那么,他们的创新是极其失败的。对西维尔来说,这更是绝对的真理。当他找不到新产品对人们的实际作用时,人们对他的创新漠然相待,直到弗赖依的出现,才使他的发明真正“英雄有用武之地”。

(2)端正创新的心态。虽然创新是求新、图新,但是并不是创造出一些毫无用处的新玩意儿就是真正的创新。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总会渴求一些直接满足需要的“创新”,从心态上,不能抱着“创新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过程”这种观念。可能有人会喜欢呆在实验室里创造出一些好玩无害但也无实际用途的东西,当这仅仅是个人爱好时,无可非议,然而这本身并不是一个好的方向。人类和社会需要进步,需要许多创新来解决我们的问题,如果每个人都怀着不负责任的态度来创新,那么除了出现一些无用创新产品之外,于我们的世界并没有什么好处,同时,这种风气如果蔓延开来,更是对社会的恶性感染。当然,对创新的追求并不是要我们放弃对暂时不能创造效益的理论和基础科学的研究,因为,正如我们在前面讨论过的一样,知识的各个层面、各种形式都会对创新有作用,创新也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