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全知道
21584700000024

第24章 子篇(7)

【奥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出自《鬼谷子·捭阖第一》。意思是:综观历史,在天地之间的圣人是芸芸众生的先知。通过观察阴和阳两类事物的开合变化,来判断事物,了解生存和死亡的关键所在,筹划万事万物从开始到结束的发展过程,知晓人们思想变化的规律。发现引起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掌握事物变化的关键。所以圣人处于人世间,从古至今,他们的行为准则是不变的。尽管事物的变化没有止境,但是他们最终都各有自己的归属;或者属阴或者属阳,或者柔弱或者刚强,或者是开张或者是闭合,或者是松弛或者是紧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审定有无以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闻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出自《鬼谷子·捭阖第一》。意思是:因此,圣人要自始至终地把握住事物变化的关键,仔细考察事物变化的先后顺序,揣度衡量人能否随机应变和能力大小,比较其技巧上的优劣。人们之间的贤良、不肖、智慧、愚蠢、勇敢、胆怯、仁义,都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有的就可以开启使用,有的就可以闭藏不用;有的就可以举荐,有的就可以摒弃;有的就可以轻视,有的就可以敬重;都依赖顺应人性的不同来掌握。考察确定对方有无虚实,通过了解对方的爱好和欲望来了解对方的志向,先适当贬抑对方所说的话,等对方敞开后再加以反驳,这样求得实际的情况,可贵之处在于得到对方的真实意图,然后沉默而引诱对方发言,以判断是否于己有利。或者敞开心扉予以展示,或者封闭心扉予以沉默。敞开心扉,是因为与对方的情意相通。封闭心扉是因为与对方的情意相异。判断可行与否就是要弄清对方的用意,探索其中相同与相异的地方。计谋有与己一致的,也有不一致的,都要确立自己的意图加以信守,如果可行,要先遵守顺从对方的意向这一谈话原则。

【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出自《鬼谷子·捭阖第一》。意思是:如果要分析问题,关键在周详完备;如果要综合归纳问题,关键存隐藏保密。周详保密其中的关键在于微妙而与道相追随。分析对方是为了判断对方的实情,综合对方是为了结交对方的诚意。这样做的方法,都是为了能使对方显露实情,以权衡谋略的得失程度。圣人也是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权衡谋划的。如果是不合适的谋略,圣人也只能自行考虑谋划了。所谓分析,就是或者分析后接纳,或者分析后放弃;所谓综合,就是或者综合而采纳使用,或者闭合而舍弃不用。“捭阖”是天地间运行的规律,也是最有阴气和阳气的变化运动,四时节令的开始和终止的变化也如同开启和闭合一样,促进事物的发展变化。事物的离返、复归与反抗都是由开启与闭合的变化而引发的。

【担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口者。心之门户,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出自《鬼谷子·捭阖第一》。意思是:“捭阖”是事物运行的基本原则,也是游说变化的依据,一定要事先观察两者的奥妙变化,口是心灵的门户,心是灵魂的主宰,人的意志、欲望、思维、智慧、谋略,都要借助这个门户来表露,所以要通过捭阖之术来驾驭和控制。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出自《鬼谷子·捭阖第一》。意思是:开启之术,就是公开的、言谈的,属于阳刚的方面;闭合之术,就是关闭的、沉默的,属于阴柔的方面。阴阳和谐,开启和闭合就很恰当,所以说长生、安乐、富贵、荣誉、名声、爱好、财富、得意、喜欲等,都是属于阳类,叫做开始;所以说死亡、忧患、贫贱、苦辱、毁损、失利、失意、灾害、刑戮、诛罚等,都是属于阴类,叫做终结。凡是遵循阳道进行游说的,都称作开始。从谈论有利的方面开始论述:凡是遵循****进行游说的,都称作终结,从谈论不利条件和消极因素的方面作为谋略的结果。

【捭阉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出自《鬼谷子·捭阖第一》。意思是:运用捭阖的法则,都需要从阴阳两个方面来试验。所以与从阳的方面谈论的人,要依据崇高来试探和把握,与从阴的方面来谈论的人,要依据卑下来试探和把握。以低下求取卑小,以崇高求取伟大。按这样的方法进行言谈,可以随心所欲,什么事情都能了解出来,什么事情都能探索进去,什么事情都可能实现。可以用这种方法去游说人,游说家,游说城,游说国。做小的事情,没有内的限制,做大的事情,没有外的限制。损益、去就、背叛与复归,都可以依据阴阳来掌握。面对阳气,就可以采取行动,面对阴气,就应该停止;面对阳气,就活动出去,面对阴气,就隐藏进入。阳气运行最终复归于阴,阴气运行最后返归于阳。以阳气而运动的人,道德就会增长;以阴气安静的人,形势就会生成。以阳气追求阴气,需要以道德来包容;以阴气追求阳气,需要施加以力量。阴阳互相追随,是遵循开启和闭合的法则。这是天地之间阴阳运行的道理,也是游说的基本方法,是一切事情的前提,也称作天地之门户。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复以验今;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出自《鬼谷子·反应第二》。意思是:古代以大道教化天下的圣人,是与无形的道共生共存的。折返观察过去,再来检验现在;折返了解历史,再来认识现实;回顾了解对方,再来了解自己。动静和虚实的道理如果与现实不相符合,就要回复历史去探求。事情必须要通过反反复复的认识过程,这是圣人的见解,不能够不认真考察。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罟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驱之。其方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己反往,彼复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出自《鬼谷子·反应第二》。意思是:别人说话,是处于动的状态;自己沉默,是处于静的状态。所以要根据对方所说的话,来了解他想表达的意图。如果别人的话有不合理之处,可以反过来探求,对方必然会有应对之词出现。所说的话都有外在的形象,事情都有可以比较的范围;既然有形象和比较,就可以观察下一步的言行。形象就是事物的外在形状,比较就是类比对方的词意。以无声得出对方有声的语言,以诱导的话得出与事理相符合的言辞,就得到了实情,这就像张开网捕兽捕鱼一样,多张开几张网,只管等待对方进入。方法合情合理,对方自然就会表现出来,这就是捕人的网。常用这样的网激发对方,对方言辞仍无表露而无法类比,就要改变方法。以形象启发对方,以符合对方心意,了解对方心意和实情,随后进行调查加以阐明。这样反复试探,所说的话可以类比模仿,因而奠定基础。反反复复地审视,任何事情都不离开所说的那些情况。圣人以此诱导愚者和智者,都能获得实情而无疑惑。

【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欲闻兵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复,观其所托,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也。符应不失,如媵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出自《鬼谷子·反应第二》。意思是:善于反复详细听取对方言论的人,能通过神秘玄奇而获得实情。对方的变化是适当的,因而能周密详细地掌握,不详细调查了解。得到的情况就不明确,得到的情况不明确,奠定的基础就不牢固,对方讲话的形貌与比较的事例发生了变化,就要有反诘之词,让对方先说,静听对方答复,想要对方发言自己就要保持缄默,欲对方敞开心扉就要收敛,欲达到高大就要表现低下,欲获取就要先给予。想要开启心扉,可以设象比引动对方,再以此考察对方言辞情况,与对方心理契合出现呼应,就能得到真实情况。可以从这条思路入手,也可以从那条思路入手,或者以谈论侍奉君主的事开始,也可以从谈论治理国家的事开始。这是为了辨别其中的真实与虚伪,考察其中相同与相异之处。弄清是实情或是虚假。举止行为、言语或缄默,与此相关,喜怒情绪都可以从这里察觉到先兆,都是事先定于情再制定出法则。以反求复,观察对方情之所托,都是用这种方法。听言之道,自己先要心平气和,以听取对方的言辞,观察事理,议论万物,分辨雄雌。所谈的事虽然不是紧要之事,从表现出的细微之处可以了解总的趋势。听取对方言辞以揣测对方实情,就像进入对方腹地一样,掌握对方能力,犹如引弓发矢一样射中对方意图。像合乎符验一样不失标准,如同媵蛇一般击中要害,好像后羿射箭一样箭无虚发。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伺言也,著声与之响;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如舌之取燔骨。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圆与方。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出自《鬼谷子·反应第二》。意思是:了解别人必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再去了解别人。人与人相知相通,就像比目鱼两两相随一样;又像光与影一样神形不离。观察对方言论了解实情,就像用磁石吸细针,如同用舌头吸取烧过的骨汁一般。与人相处不动声色,掌握对方情况却相当敏捷。如阴、阳、圆、方相成相形,不可分离。对方形貌未显时以圆的方式引导他,形貌出现就以方的法则对待。用人时升迁、黜退、左贬、右升,以方圆之道掌管。自己不先定下制度,管理任用人员就不合情合理。处理事情不活泛,就是忘却情理、失去方法。自己首先要详细掌握处世用人法则,再去管理人才,施用谋略滴水不漏,不见踪迹,这就叫做“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