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外帝王未解之谜
21589000000049

第49章 中国篇(27)

太常寺是皇家机构,这样严肃的问题不应该胡乱记载,可惜这本书没有流传下来。明代文人对这种资料将信将疑,但还是觉得有合理的地方,万历时期的文人何乔远就持这种观点:“臣于南京见《太常寺志》,云帝(明成祖)为妃所生,而玉牒则为高后第四子。玉牒出当日,史臣所纂,既无可疑。南(京)太常职掌相沿,又未知其据。臣谨备载之,以俟后人博考。”

明末清初的钱谦益和李清见到这样的记载也无法判断孰是孰非。钱谦益当时是南明弘光朝的礼:部尚书,李清曾任大理寺左丞,二人利用职务之便,于弘光元年元旦利用祭祀孝陵的时机,悄然打开孝陵寝殿,“入视果然,乃信”。

还有一个证据。朱棣在即位之后,在南京天禧寺的旧址上翻盖新寺,取名大报恩寺,是为了报答马皇后的养育之恩。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寺中正殿的大门经常紧闭,外人无法看见里面的情况,有传闻里面供奉的其实是成祖的生母。

还有的学者考证当年明惠帝之所以先削周王,是因为周王与朱棣是同母所生,故削周王而去燕王羽翼。周王与朱棣的母亲不是马皇后。

社会上更加流行的却是另外一种说法,即成祖生母是蒙古人洪吉喇氏。洪吉喇氏是元顺帝的第三福晋,是太师洪吉喇特托克托的女儿。元顺帝败,朱元璋人大都(今北京)见洪吉喇氏貌美,就留在身边。然而她入明宫时就已经怀孕,所生的就是明成祖朱棣,所以朱棣即元顺帝的遗腹子。其实这只是民间的传说而已。徐达攻陷大都是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而朱棣生于至正二十年(1360年),两者相差达8年之久。这种情况可能由于朱元璋刑罚过严、朱棣杀戮过重,从而导致民情激愤,因而编造谣言以发泄胸中的不满情绪,以至于以讹传讹。

还有其他一些说法,比如说成祖是达妃所生,或元主妃不是洪吉喇氏而是翁氏等等,但都影响不大。实际上,争论的焦点是成祖到底是嫡出还是庶出。以上看法都可以归纳到这个问题上来。朱棣非马皇后亲生而生母为妃的说法,经过明史专家李晋华、吴晗等人的精细考证,已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在这里,可以提供一条可以佐证成祖庶出说的史料。成祖即位以后,禁止一切有关其夺位的史料,但他左右不了国外的史籍,而这条史料恰恰出自邻国朝鲜,其真实性是可以信赖的。洪武二十二年,朝鲜使臣权近一行曾在北平拜谒燕王,权氏著有《奉使录》记其事,其中有诗题云:

到燕台驿,进见燕府。先诣典仪所。所官人启,以是日先太后忌日,不受礼。命奉嗣叶鸿伴接到馆。七月十五日也。

此处“先太后”当是从汉制之称诸侯王母,显然指燕王自己的生母。诗题中明言太后忌日在七月十五日,而高皇后马氏的忌日在八月初十,显然不合。洪武二十二年,还不存在嫡庶之差别问题,故燕王即使对外国人也不遮掩其真实生母身份。所以,成祖非马氏所出无可怀疑。那么,朱棣为何一再强调自己是嫡出呢?这是因为明朝的皇位继承制为嫡长子继承制,只有嫡子继承皇位才是深孚人心的,否则会危及皇权的稳定。特别是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将明惠帝赶下台后取而代之,更恐难以服众。他担心后人说他篡权,所以才干方百计强调自己嫡出的身份。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伎俩,是不足为怪的。

明成祖残杀宫女之谜

明成祖朱棣在历史上很有作为,但他又是一位性格固执、刚愎自用、猜忌多疑、杀人如麻的皇帝。永乐末年,他大肆屠杀宫女、宦官,在这次大惨案中,被杀的宫女有近三千人之多,为明代后宫最大的一次惨案。如此滥杀宫女,许多人不明白明成祖此举的用意何在。

其实,成祖杀戮宫女之事早在永乐年中期就曾发生过。事情还得从恭献妃权氏说起。永乐初年,国家逐渐恢复强大。朱棣追求享乐主义,后宫美女渐多。永乐五年(1407年),皇后徐氏病死,从此一直没有再立后,王贵妃和贤妃权氏是他最宠爱的妃子。权氏是一位选自朝鲜的美女,天姿国色,聪明过人,能歌善舞,尤其是善吹玉箫,成祖十分怜爱她。永乐八年(1410年),成祖率大军出征,特地带权贤妃作为随侍嫔妃宫女,随军出塞。没有料到,这位独得天宠的妃子,在大军凯旋回宫时,死于临城,葬在峄县。成祖伤心欲绝。

宫中两名姓吕的朝鲜宫人与宦官相好之事恰好此时发生。本来,历代宫中都有宫女与宦官结为假夫妻,明代也有这种现象,宫中称之为“对食”,也称某宫女为某宦官的“菜户”。因为宫中有很多的宫女嫔妃,皇帝又不能一一宠爱,宦官虽然不能行夫妻之事,但毕竟还是男性,宫女与之结为“对食”,很多是出于生活上互相照顾和心理上寻求安慰的需要。明朝后期的皇帝对此类事,往往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明熹宗甚至还亲自将宦官与宫女结为对食。大约在明成祖时,宫中还较少见这类事,而成祖丧失宠妃,心情不佳之时恰恰发生两个姓吕的朝鲜女子与宦官相好,竟酿成宫内惨祸。

起初,吕氏是朝鲜商贾的女儿,史载中称“贾吕”,见到本国先期入宫的宫人吕氏,因为都是朝鲜人,又是同姓,贾吕想与吕氏交往。谁料,吕氏对贾吕的为人很是不屑,拒绝与她结好。贾吕一直心存不满。不久,成祖贤妃权氏死于北征凯旋回师途中,吕氏曾随军侍候过贤妃,于是贾吕诬告贤妃是被吕氏在茶里下了毒药而死的,明成祖朱棣正在悲伤难过之时,闻后大怒,没有细查,诛杀吕氏及有关的数百宫女、宦官。永乐十八年(1420年),成祖独得天宠、准备立为皇后的王贵妃也死去,成祖再一次经历丧失宠妃的伤痛。贾吕与宫人鱼氏私下与小宦结好之事又在此时发生了。成祖甚为恼火,雷霆大发。贾吕和鱼氏惧祸,便上吊自杀。成祖竟以此为由,亲自刑审贾吕侍婢,不料却查出这一班宫女要谋杀皇帝的口供。朱棣极为恼怒,亲自下手对宫女们动用酷刑,其中受株连被诛杀的宫女近两千八百名。而且成祖每次亲临施刑,有宫人临刑时当面斥骂成祖:“你自己年老阳衰,宫人与小宦官相好,有什么罪过!”朱棣让画工画了一张贾吕与小宦官相抱的图,羞辱宫人,同时更加大肆屠杀。据《李朝实录》记载,当宫中宫人被惨杀之时,适有宫殿被雷电击震,宫中的人都很高兴,以为朱棣会因害怕报应而停止杀人,可是朱棣依旧如故,丝毫“不以为戒,恣行诛戮,无异平日”。

有的学者认为,明成祖如此残杀宫人,可能因他晚年所患疾病所致,据说:“明成祖晚年患疾病,容易发怒,且难以控制,甚至歇斯底里,他本人残忍好杀,又添上晚年的疾病,就更加狂暴异常。”至于他患了什么病,官修《明史》及《实录》只说他晚年容易发怒,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发病的诱因是什么,历史上已找不到相关的记载了。两次屠杀事件,被诛的宫女及宦官达三千人之多,明成祖为何让她们屈死冤魂,疑案难解,终将成为千古之谜。

清太祖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1616年-1626年在位,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号淑勒贝勒,擅于谋略,明朝龙虎将军,后金国(清朝前身)的创立者,在位11年。统一女真,招扼蒙古,制定满文,缔造八旗。在战争的炮火中受伤,后病死,终年68岁,庙号太祖,死后葬于福陵(今辽东沈阳东北30里天柱山南)。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纳娶妻妾十六人之谜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努尔哈赤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女真人奴隶主家庭。从25岁起兵开始,为报父、祖之仇,以十三副先人遗甲起兵,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先后统一女真各部,又征抚蒙古,制定满文,缔造了一支军政合一战斗力极强的八旗军队,1616年建立后金国。

60岁时正式开始向明朝宣战。短短八九年间,他所率领的八旗铁骑所向披靡,一路南下,马鞭几乎指到了山海关,先后取得了萨尔浒、广宁等重要战役的胜利。

明朝在辽东辽西的军事重镇大批落入后金军队之手。天命十年(1626年),迁都沈阳建沈阳宫殿。68岁的马上皇帝在宁远城遭到了明大将袁崇焕的顽强抵抗,兵退盛京(沈阳),不久便撒手人寰。在他死后十年,便改国号为“清”,他实际上是清朝的奠基人,也是清朝的“第一帝”,故庙号为太祖。

努尔哈赤先后共娶妻妾16人,但其婚姻在整个戎马生涯中只不过是小小的点缀(史载他不好女色),娶妻婚媾只是通往政治高台的阶梯,是建立帝业的手段。

也就是说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部族过程中的主要手段是征战,辅助手段则是政治联姻。这一手段在他统一女真事业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努尔哈赤的初婚在明万历五年(1577年),当时他还仅是建州一奴隶主之子,娶佟佳氏为妻,开始自立门户。在其余15名妻妾中,12名妻妾的纳娶有战争或政治联盟背景。

万历十一年至万历十六年,即努尔哈赤基本统一建州女真各部期间,他共纳妾6人。包括万历十二年所娶的庶妃钮钴禄氏与兆佳氏,万历十三年所娶的大妃富察氏,万历十四年所娶的庶妃伊尔根觉罗氏,万历十六年所娶的叶赫纳拉氏(即清太宗皇太极生母)和哈达纳拉氏。在这6人当中,只有大妃富察氏是在家族内部完成的婚姻。其余5人,均为不同部落问的联姻。庶妃钮钴禄氏、兆佳氏、伊尔根觉罗氏,是努尔哈赤吞并了建州女真的栋鄂部、苏克苏护河部以后所纳之妾,而叶赫纳拉氏与哈达纳拉氏,则是努尔哈赤与海西女真的大部落叶赫部与哈达部达成某种协议后结成的婚姻。

万历二十五年至万历四十四年,即努尔哈赤与海西女真四部结盟至“后金”建国阶段,他又纳妃6人。包括万历二十九年所娶的大妃阿巴亥,万历三十年所娶的庶妃觉罗氏,万历二十八年所娶的叶赫纳拉氏和西林觉罗氏,以及万历四十年和万历四十三年所娶的两位蒙古亲王之女。其中,以与乌拉部和蒙古部联姻的政治色彩最为浓厚。

自万历二十四年努尔哈赤将乌拉部的布占泰放归本部后,通过不断联姻的手段,使乌拉部一直倒向建州一方。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在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哈达部的吴尔古代后,迅速灭掉了哈达部。哈达部灭亡后仅三个月,布占泰便将自己兄长满泰之女阿巴亥嫁与努尔哈赤,即后成为努尔哈赤大妃的乌拉纳拉氏(率满清入关的摄政王多尔衮生母)。布占泰匆匆做出此决定的心理是出于恐惧,他看到哈达尽管早已与建州结盟,又做了努尔哈赤的女婿,但仍然避免不了被吞并的危险。

布占泰很清楚努尔哈赤的领土野心,但他宁肯俯首称臣,也不甘心拱手交出土地,唯一的办法就是进一步加强婚姻联盟。因此,布占泰不顾侄女阿巴亥仅为12岁的幼女,就匆忙将她嫁给已年过43岁的努尔哈赤。如果不是布占泰主动,以31岁的年龄差结成这桩婚姻,无论如何是难以达成的。但它却以闪电般的速度实现了。可以说,乌拉纳拉氏阿巴亥,是布占泰为保住乌拉部抛出的一个牺牲品。

以政治作背景的婚姻,在封建社会虽屡见不鲜,但很少像努尔哈赤这样交错复杂。

努尔哈赤死因之谜

努尔哈赤,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奠基人。

金庸称他为“自成吉思汗以来,四百多年中全世界从未出现过的军事天才”。但关于他的死因,史学界争论不休,始终没有定论。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他是被袁崇焕的炮火所伤,郁闷而死,还是因为身患毒疽,不治身亡。

朝鲜人的著作中明确记载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受“重伤”,并受到明将袁崇焕的讥讽。

据史料记载,1626年,68岁的努尔哈赤亲率6万大军(号称14万)南征,一路势如破竹,不战而得八座城池,很快兵临宁远城下。明朝宁远城守将袁崇焕严词拒绝努尔哈赤的招降,亲率兵民万人顽强守城。他们在宁远城上架设了11门红衣大炮(按:本为红夷大炮,因清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忌讳“夷”字,故称红衣大炮),随时准备迎接来犯之敌。

这种红衣大炮的威力非常大,它是英国制造的早期加农炮,炮身长、管壁厚、射程远、威力大,特别是击杀密集骑兵具有强大火力,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

红衣大炮在宁远之战中确实发挥了它的极大威力。

据史料记载,后金军队的攻城行动在明军猛烈炮火的攻击下严重受挫。宁远城下,八旗官兵血肉横飞,尸积如山。

在攻城的第三日,后金军队便撤兵而去。

在威力极大的西洋火炮猛烈攻击的情况下,作为后金大军统帅而亲临城下督战的努尔哈赤有没有受伤呢?

对此,明朝和后金的史书中均无明确记载。资深澳门历史研究者金国平和吴志良两位先生在合写的《澳门与人关前的满清》一文中认为,由于对明军使用的新式火器毫无精神准备,宁远之战中努尔哈赤受伤的可能性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