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名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21592400000036

第36章 严嵩(1)

在明代,有一位才华出众而又大奸似忠的首辅大臣,他靠曲息奉承皇帝而窃居商位,把持朝政长达二十年,贪钱索贿,穷奢极欲,令百姓深恶痛绝。这个人就是严嵩。

一、“大器晚成”

严嵩,字惟中,号介溪,又号勉庵,江西分宜人,自幼聪颖,乡里称为神童。明孝宗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严嵩二十五岁时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之职。正准备高升之时,他却得了一场重病,无奈之下,只好回家休养,在家乡分宜县城南门外钤山堂养病,一边调养,一边读书,撰写诗赋文章。

严嵩像严嵩耐着性子在钤山堂隐居了十年,恰好嘉靖帝朱厚熄继位,他认为时机已到,便北上还朝复官。起初,他并不得志,便设法巴结此时担任内阁首辅的同乡夏言,很快当上了礼部右侍郎。

明世宗朱厚熄一生有两大嗜好,其一就是崇拜仙道,祈求长生不死。他即位后不久,就在宦官崔文的引诱下在宫中搞斋醮(僧道设坛祈祷)祷祀,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世宗搞斋醮祷祀活动,需要一种焚化祭天的“青词”,这是一种赋体文章,要能以极其华丽的文笔表达皇帝求仙的诚心。而这种文章要用硃笔写在一种特别的青藤纸上,因此被称为“青词”。由于世宗每天忙于斋醮,朝中许多官吏为了讨世宗的欢心,争相进献青词。所以,许多大臣均因擅写青词,都被世宗提拔进内阁当了宰相。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世宗撰写青词,故而被人们称为“青词宰相”。

拒谏饰非、喜欢奉承是世宗的另一嗜好,善于见风使舵的严嵩,摸准了世宗的嗜好与特点,曲意逢迎。

有一次,严嵩奉世宗之命去湖广安陆祭祀兴献王的陵墓。他苦思冥想之后,想出了一个取悦世宗的好办法。严嵩极其认真虔诚地完成祭祀任务之后,马上给世宗写了一份奏折,主要讲了些祥瑞之兆的话,请求世宗刊之于石,以示天下。这一番胡言太庙前殿乱语,却说到世宗的心窝里去了(因为兴献王是世宗的生身父亲,武宗朱厚照死去并没有儿子,只好由武宗的弟弟兴献王的儿子朱厚熄继位。这就是世宗)。世宗大喜,认为严嵩办得好,当即封他二品官,提任为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

有一年,一个官员为升职便向世宗上奏,给其生你兴献亡立庙号,这倒给了严嵩机会,同时该官员还要求立庙祭祀,这引起了朝廷众臣的强烈不满,世宗便作文章来责问群臣。严嵩摸准了世宗的想法,极力附和,提出追谥兴献皇帝为睿宗,并附入太庙祭祀,同时又详细地制定了祭祀的礼仪。他这一做法博得了世宗的欢心,因此受到世宗的赏赐。

世宗是个自以为是、刚愎自用而又刻薄寡恩的皇帝,他容不得臣子对自己有半点的不顺从。世宗崇信道教,喜欢戴香叶巾,并命人仿制了五顶香叶巾赐给夏言、严嵩等大臣。严嵩为了讨好皇上,每次进宫都戴上香叶巾,上面再戴上官帽,并故意在帽外露出一截裹住香叶巾的轻纱。世宗见了,很是高兴。而夏言却认为,根据礼制,香叶巾不是大臣所用的东西,于是公开表示不戴。世宗规定大臣入西苑得骑马,而夏言却乘坐小轿。这些使得世宗更加喜欢严嵩而疏远夏言。严嵩这种行径使夏言十分厌恶,于是他指使人弹劾严嵩。世宗认为严嵩柔顺听话,夏言越是让人攻击严嵩,世宗就越是袒护严嵩。一次,严嵩在晋见世宗时,泪如雨下,诉说自己被夏言欺凌的状况。世宗让严嵩揭发夏言的全部罪行,严嵩乘机诬告夏言轻慢犯上之罪。性情暴躁的世宗盛怒之下,将夏言革职,命其回乡闲住。嘉靖二十一年八月,严嵩被任为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成为内阁大臣。此时的严嵩已经六十一岁了,人们笑他“大器晚成”。

二、首辅之争

严嵩入阁以后,虽然夏言已离去,但他的地位仍在另一阁臣翟銮之下,严嵩要当首辅,就得除去翟銮。

严嵩的另一特长就是善写青词。世宗宠信他,不完全是因为他曲意奉承、善察圣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青词写得好,字字典夏言像雅,语语精工,句句推敲,时常让世宗拍手称好。朝中其他大臣可能都比他更会治理国事,但写的精品青词却很少,都不如他。为了给皇上献媚,他曾经天天呆在西苑内阁值班室写青词,甚至几个月不回家,世宗非常更是欣赏、感动,并加官太子太傅(从一品),以示表扬。

嘉靖二十二年,翟銮的两个儿子在会试中双双上榜,同举进士,翟銮自觉非常荣耀,喜不自禁。可是善于“思考”的严嵩却从这件大喜事中思考出了问题,认为是翟銮利用了职权从中舞弊,便唆使王交等人上疏参劾翟銮。翟銮自觉冤屈,马上上疏申辩,并请求进行复试,以辨真伪。但当时世宗早有规定,大臣被弹劾时不许上疏辩解,先自己好好反省,再听圣裁。世宗听信谗言,怒斥翟銮不候旨而辩,将他削职为民。

翟銮走后,严嵩便坐上了首辅交椅,恣弄权威,独断专行,朝臣们纷纷上疏参劾他。世宗觉得对严嵩不放心,又把夏言召回内阁,复任首辅,严嵩依例降为次辅。夏言复出之后,对严嵩不但十分轻慢,而且处处打击。严嵩决定的事,他全部予以推翻;而对严嵩所安插的人,他一予以斥退;所有的批答均不让严嵩过问。严嵩虽然十分恼恨,表面上仍是以笑语周旋。这时,严嵩之子严世蕃任尚书宝司少卿之职,贪污纳贿,克扣钱粮,夏言知道后准备上疏揭发其罪行。严嵩十分害怕,亲自带着严世蕃到夏府求情。夏言称病不见。严嵩只得贿赂门人,来到夏言床前,父子两人长跪谢罪。夏言才没有上报。严嵩并未因此感激他,相反仇恨更深了,蓄意要扳倒夏言。

世宗渴望长生不死,得道成仙,他对道教越来越痴迷,后来干脆从大内宫殿移居西苑,更加虔诚地斋醮修炼,祈求长生。世宗平时从不上朝,处理政事和传达旨意,一是靠朝臣直入西苑奏报,二是靠宦官往来传递。夏言根本不把世宗派来的宦官放在眼里,视若奴仆。严嵩则不然,宦官来到,将他们奉为上宾,并赠以黄金。这样,太监们在世宗面前都说严嵩的好话,而对夏言则予以诋毁。世宗为了监督大臣,经常在夜间派宦官去观察大臣的言行。夏言由于体衰,晚上睡得早。严嵩由于有世宗身边的太监通告情报,不敢懈怠,总是秉烛撰写青词。夏言与严嵩当初都是以善写青词得到宠幸,此时世宗每有斋醮,仍令他们撰写青词。

夏言往往命门客幕僚们代笔,或将以前写的东拼西凑呈献给世宗,世宗看后似曾相识,往往掷之于地。严嵩既有文采,又精心构作,他写的青词受到世宗的赏识。太监们将这些情况报告给世宗,世宗逐渐不满夏言,又重新宠信严嵩。严嵩开始计划将夏言彻底扳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