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名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21592400000042

第42章 吴三桂(1)

在清朝建立对全中国统治的过程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这就是先以献关降清而声名狼藉,后又以叛清自立而兵败身亡的吴三桂。

一、明朝总兵

吴三桂一家上至祖父一代时由于经商原因迁徙到辽东。父亲吴襄于1621年中武进士,续娶明朝名将祖大寿的妹妹为妻,后来官至都指挥使总兵等职,受命镇守关外重镇宁远,是辽东军事集团的主要成员之一。以祖大寿、祖大弼、祖大乐为首的祖家吴三桂像兵一直是明朝重要的精锐部队,祖大寿便是吴三桂的舅父,任辽东总兵,祖大弼是祖大寿的亲弟弟,打仗不要命,清兵称他为“祖二疯子”。因此明朝在后期,必须仰仗以祖大寿、吴襄为核心来抗击满清的侵略。

吴三桂从小跟随父亲作战,练就了一身好本领。人们见他手不离箭,身不离鞭,胆大勇猛,骁勇善战,都十分欣赏他。有一次,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奉命出营侦察清军,不料被清军发现,清军万余名士兵把吴襄及他带来的五百骑兵团团包围。吴襄率军拼死突围,但还是失败了。吴三桂急于救父,在舅父面前放声大哭,请求舅父救其父一命。但当时祖大寿自己才三千人马,守城尚不足,哪能分兵相救,便没有答应。吴三桂情急之下,只好自带家丁二十余骑,出城救援。吴三桂一马当先,左突右杀,英勇异常。他搭弓一箭,射中一个将官,那将官便从马上跌落下去。吴三桂正要取其首级,不料那将官突然跃起,用短刀刺中吴三桂的鼻梁,吴三桂不顾流血,手起刀落,将那个将官的首级砍了下来。接着,扯旗裹面,与其父吴襄合兵一处,率众突围。清军以为吴三桂只带少数明军是诱敌之计,因此未加阻拦,加上吴三桂骁勇善战,以致这数百名明兵得以突破重围,返回城中。祖大寿则亲自出城迎接,全军震动。祖大寿于是上奏朝廷,请求加封吴三桂为游击将军,朝廷同意了。这一战使吴三桂名声大振,关内外将士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小将吴三桂,当时他还不到二十岁。清军很惧怕他,都称他为“小吴总兵”。

吴三桂战功显赫,二十七岁时就被任命为宁远团练总兵,当时可以说是明廷中最年轻的总兵。崇祯十四年秋,松锦大战以明军惨败而告终,吴三桂率军突出重围,而统帅十三万大军的洪承畴被俘,困守锦州的祖大寿也被迫第二次降清。从此之后,阻挡清军进关的重任落在了吴三桂身上。清军也视吴三桂为进占中原的第一道障碍,摄政王多尔衮千方百计地想招降吴三桂。降清而被重用的洪承畴和吴三桂的舅父祖大寿、表弟祖可法、哥哥吴三凤也曾多次写信来劝,都被他拒绝。

1644年正月,李自成自山西向明都北京进军,崇祯帝急忙下诏给吴三桂,叫他抛弃宁远,率兵勤王。但当吴三桂到达山海关时,李自成的大顺军已经攻破北京,崇祯帝随即上吊自杀,他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

二、献关降清

而这时的李自成深知吴三桂的力量举足轻重,也非常器重吴三桂的用兵才能及关宁铁骑的精锐善战。入北京城才两天,他便从狱中放出与吴三桂关系密切的张若麒,让他去劝降吴三桂,并带去四万两白银和粮草犒劳吴军,以缓解吴三桂匆忙弃地入关的窘迫。同时,张若麒还带去了由闯王谋臣牛金星起草、由吴襄奉命誊写的劝降信。吴三桂见明朝已经灭亡,背后是虎视眈眈的满洲铁骑,自己又不愿当汉奸降清,因此只好接受了劝降。他招集众将,正式宣布,接待李自成来使,向农民军投降。李自成听到这个喜讯之后,立即发布招降左良玉等明将的文告。

李自成派唐通接管了山海关,吴三桂率兵进京朝见李自成,沿途还发布安民告示。但当吴三桂的军队到达永平西沙河驿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原来李自成的起义军进北京后,对京师各级文武官员及明皇亲勋戚进行派饷追赃。为了让他们拿出金银钱财,农民军使用夹棍等刑具严加拷问,因此吴家也被迫交出五千两银子,吴襄也受到严刑拷打,几乎被打死。京中发生的意外及农民军的所作所为,虽很让吴三桂犹豫,但吴三桂并没有打消为新朝效命的初衷。

吴三桂问从京中赶来报告的家人傅海山说:“吾家如何?”傅海山回答:“已被贼人抄没。”吴三桂说:“不妨事,我一到就会发还的。”又问:“吾父如何?”傅海山回答:“被李闯王抓起来了。”吴三桂说:“不妨事,我一到就会放回来的。”又问:“陈夫人(指陈圆圆)如何?”傅海山回答:“陈夫人被贼人掠去了。”吴三桂一闻此言,勃然变色。这一年吴三桂三十三岁,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父亲遭拷打,家被抄没,爱妾被人霸占,使他深感耻辱,由暴怒转而要为不惜一切复仇雪耻。吴三桂拍案而起,拔出宝剑大骂:“贼人如此无礼,我吴三桂岂肯降此狗贼,受万世唾骂!”于是下令回转马头,杀回山海关。这就是所谓的“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三桂袭取山海关,李自成立即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再次派人招抚吴三桂。吴三桂亲自给父亲长城城楼明吴襄写了封信,宣布与李自成彻底决裂,将两个使者一个杀掉,一个割掉两耳后放回。李自成得知使者被处死的消息,又看了吴三桂写给父亲吴襄的信后,十分震怒,责备刘宗敏误事误国。李自成甚至亲自将吴襄释放,并设宴款待,以示笼络,但一切都太晚了。

李自成知道山海关地位的重要,从大局出发,决定尽快解决吴三桂的问题。他不顾李岩、牛金星、宋献策等谋臣的反对,决定亲征吴三桂。而此时,满清也早将消灭明朝、入主中原作为目标,摄政王多尔衮也亲自统领十万精兵,向山海关杀来。吴三桂自知仅凭山海关一座孤城和五万关宁铁骑势难持久。前有大顺农民军,后有满清劲旅强敌,形势已把他推到进退无路的绝境,自己必须做出选择。于是,他只好写信给清摄政王多尔衮,向清“泣血求助”,祖大寿、洪承畴等从中斡旋,最后与多尔衮歃血为盟,达成借兵协议。多尔衮便率英王阿济格、豫王多铎分三路共五万余骑兵开进了山海关。

在关外石河西岸红瓦店,李自成投入了全部兵力,率大军十八万,整齐地摆下阵势,专等吴三桂来战。而吴三桂则亲率全部将领从山海关杀出,直奔石河西岸。由于本部全出,大约只有五万多人马,而农民军作战勇猛,在李自成亲自督战下,还没到中午,吴军就快不住了。多尔衮见时机已到,下令出击,数万惯于骑射的清军骑兵,锐不可当,所向披靡。

李自成发现不妙,急忙退兵,刘宗敏也受伤败逃。清军、吴军追击四十里,大顺军大将阵亡十五员,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殆尽。大顺军战败后退到永平,再派张若麒与吴三桂议和,李自成便答应交出明太子和两王,吴三桂则保证让李自成顺利返回北京。

但多尔衮看破了李自成的意图,他便以顺治帝的名义,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并命吴三桂将士全部剃发,表示归顺;又命吴三桂为先锋,调马步军一万给他,让他立即起兵追击李自成。

当吴军兵临城下时,李自成下令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继母祖氏、弟妹及其族人押上城墙,让吴襄向城下喊话。吴三桂下令士兵放箭,射死了看押吴襄的士兵。李自成大怒,立即下令将吴襄等三十余人在城墙上一刀一个全部处死,人头抛下城去。吴三桂更加愤怒,报仇之心更切,与农民军作战得更加疯狂。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称帝。第二天,便撤离北京。吴三桂正准备带兵入城,却接到多尔衮的命令,令他率部绕过北京城,向西追击李自成,不许他护送崇祯帝太子入城。此时的吴三桂只好奉命行事,将太子送到太监高起潜处,自己则率部绕过京城,追击李自成军。此时城里面的明遗臣正准备迎接“报君父之仇”的吴三桂进京,但在多尔衮率清军进入北京,直奔紫禁城而去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吴三桂已经投靠异族,成为大清的“平西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