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名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21592400000048

第48章 纪晓岚(1)

清代才子纪晓岚,乃一代风流人物也。他文情华瞻,所出妙联绝对,天地万物、古今诗赋无不可入者,信手拈来,出口成章,浑若天成,堪称对句奇才。他处事圆达,既能体察圣心,又能智斗奸臣。虽经宦海沉浮,却可保命全身,实为隐之大者。他学究天人,前有《四库全书》之鸿篇巨制,后有《阅微草堂笔记》之奇文佳作,实乃一代文豪。观其一生,虽政绩平平,却才名远扬,为后人所传颂。

一、少年才子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六月十五日,一代才子纪晓岚出生在献县的崔尔庄。纪晓岚像传说纪晓岚出生的前一天夜里,一个火球从天而降,落入纪府的门楼,但纪府并未着火。正在书房假寐的纪晓岚的祖父纪天申被惊醒后,看到书案上的蜡烛从烛芯里一连爆出几朵火花。俗云:“灯花爆,喜来到”。果然,第二天午时,一个男婴降生了。纪天申给这个孙子取名叫昀,号晓岚。

纪府五公子纪晓岚,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才思极为敏捷。不仅经史子集无所不通,而且工诗、善赋、能文,尤长于联语对句,有“神童”之称。到了九岁,纪晓岚到县里参加童子试。入考场前,他拿着一截树枝和几个相识的考生玩耍。看见主考的教谕来了,纪晓岚赶忙把树枝藏在袖筒里,恭恭敬敬地向教谕大人问好。教谕看着这个小顽童,心中喜欢,便想考考他。于是把纪晓岚叫到身边,出了一联,要他来对,上联是:“小童子暗藏春色。”纪晓岚听了,心想先生定是看到了自己刚才顽皮的样子,便赶快对了一句下联:“老宗师明察秋毫。”教谕听了含笑点头,没想到其对得如此巧妙,不禁连连称赞。

后来,纪晓岚到河间府参加童生试,考官三年之前刚中举,正踌躇满志,听说这个纪晓岚就是有名的小神童,便有心要考较他的才思。考官出了一句上联:“十岁玩童,岂有登科大志?”谁知纪晓岚对了一句下联:“三年经历,料无报国雄心!”考官听了,心中不悦却又无奈,猛然抬头看见了门上贴着的门神,一句上联又脱口而出:“门上将军,两脚未曾着地。”纪晓岚不假思索地答道:“朝中宰相,一手可以托天。”考官看这“神童”对得如此工整巧妙,心中不禁叹服。

半年之后,这位考官升任河间太守。这天路过崔尔庄头的官道,恰有一群小孩正在玩球,且球打进轿子里,其他孩子都被衙役喝退,只有一个小男孩不但没跑,反而上前拦轿索球,太守仔细一看,认出他正是纪晓岚。纪晓岚此时也认出了这位太守就是他参加童生试时的主考,于是便上前施礼问好。太守晃一晃手中的球说道:“小子,我给你出一上联,你若能对得出,就把球还给你。”纪晓岚笑着答道:“请大人指教。”太守说道:“童子六七人,惟汝狡。”纪晓岚脱口而出:“太守两千石,独公……”最后一字却迟迟不说。太守急忙追问:“独公怎样?”纪晓岚笑答:“太守大人若把球还我,就是‘独公廉’,假如不还……”“不还怎样?”“那便是‘独公贪’啦!”太守闻此言,哈哈大笑,心想这孩子聪慧狡黠,胆大过人,将来必成大器,心中大喜,便将球还给了纪晓岚。

时光飞逝,纪晓岚在后来的童试、县试、府试、科试中连战连捷,二十四岁应顺天府乡试,中解元。但乾隆十五年,纪晓岚的生母张氏去世,恰逢纪晓岚因服母丧,错过了两次参加会试的机会。直到三十一岁时,纪晓岚才等到机会。他连闯三关高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从此便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二、初入翰林

纪晓岚初入翰林,自然春风得意,他虽不善交际,但却常到几位前辈府上拜访,在他们的指导下,阅历渐深,很快地适应了官场生活。纪晓岚生性恃才逞强,虽已进入官场,但这一性格仍未改变。

有一年冬天,正逢纪晓岚在南书房当值,一位太监总管走进来。他听人谈论过新科翰林、河间府的纪才子,便走到纪晓岚身边,上上下下地打量了他一番,看他身材魁伟,英俊潇洒,不像人们传说的诙谐滑稽的样子。但看他身上穿着皮袍,手里却拿着一把折扇。这是当时文人的一种雅好,不少文人学士都是这样,本不足为奇,但大冬天的,手里拿着把扇子,实在是有些好笑,便上前冲纪晓岚笑了笑,操着南方口音说:“小翰林,穿冬衣,持夏扇,一部春秋曾谈否?”纪晓岚听了总管的话,再看看自己的打扮,也觉得有些滑稽。但是他惯于恃才戏谑别人,哪里肯让别人开自己的玩笑?正要出言回敬,忽然明白这老太监是给自己出了一联,里面嵌了春、夏、秋、冬四季之名,想到这里,站起来假装恭敬地施了一礼,说道:“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么?”南书房里立刻爆出一阵哄堂大笑,老太监被戳到痛处,十分难堪,苦笑着指点了纪晓岚几下,但没说出什么话来,转身悻悻而去。

自此,纪晓岚在朝中不仅才名远扬,而且他好用文才戏弄别人的名声也传了开来。

三、结怨和珅

乾隆帝晚年,宠信大贪官和珅,一时间,和珅位高权重,几乎一手遮天。而朝廷内外大小官吏,都逢迎奉承,奔走门下。而此时的纪晓岚也是朝中大员,但他坚决不与他们同流合污,并且不时借机讽刺和珅。

话说和珅新造了一座府邸,在花园中建了一座凉亭,要在亭上镶一亭额。纪晓岚是文章圣手,他便求纪为之题写。纪晓岚虽不想轻易得罪这个势利小人,但又看不惯其所作所为,见和珅这次有求于自己,便想暗中嘲弄一番,让这位目中无人的权贵不要太张狂了。于是纪晓岚便谦和地接待了和珅,又郑重地为和珅题写了两个大字:“竹苞。”

这“竹苞”二字,本是《诗经·小雅·斯千》中的词语,其原句是“如竹苞矣,如松茂矣”,人们常以“竹苞松茂”颂扬华屋落成,家族兴旺。

现在纪晓岚却只写“竹苞”二字,和珅自认为文简意丰,别有韵味,心想纪晓岚的学识确实过人,又看纪晓岚平日很少给人题字,今日却对自己毕恭毕敬,心中自然得意,便兴致勃勃地拿回府去,制成金匾挂在亭上,并且常常向别人炫耀。

一天,乾隆想起了和珅新盖的府邸,便来到和府中参观。到了和府花园,乾隆看见亭上的匾额,便问是何人所书。

和珅告知后,乾隆哈哈大笑,说道:“是啊,也只有纪晓岚才能写出这个词儿来……”和珅见皇上哈哈大笑,不解其意。在场的刘墉却对和珅笑道:“依鄙人之见,这是纪春帆(纪晓岚别号春帆)在和你开玩笑!”

和珅追问:“他和我开的什么玩笑?”

刘墉笑道:“你把‘竹苞’二字拆开来看,岂不是‘个个草包’吗?”和珅这才恍然大悟,又羞又恼,虽然当众不便发作,但心中恨得咬牙切齿,暗暗下定决心要报此仇。自从这一回,纪晓岚便与和珅便结下了仇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