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名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21592400000049

第49章 纪晓岚(2)

四、谪戍天山

果然时间不长,纪晓岚同和珅的关系便紧张起来,和珅几次进谗言,参奏纪晓岚。但纪晓岚同样也是乾隆的爱臣,乾隆见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便劝慰和珅一番后了事。

和珅的阴谋不能得逞,哪会善罢甘休?终于,在乾隆三十三年夏天,和珅找到了报复的机会。

这年春天,尤拔世当了两准盐政,到任后听闻盐商积弊,也想趁此捞一把,但他居然索贿不成,一气之下便向朝廷奏报前一任盐政普福借盐引贪污索贿。

乾隆大惊,因为两淮盐引一项,已有二十多年没有上报备案了,其中说不清会有多少蒙混侵蚀的情弊。乾隆于是密派江苏巡抚彰宝会同尤拔世进行彻查。两淮盐引案就这样悄悄地拉开了序幕。这是乾隆年间著名的大案之一,其株连之众,史所罕见。

彰宝、尤拔世接到皇上圣谕,立刻加紧盘查,不久即查出多起大案。纪晓岚的亲戚原任运使卢见曾也牵连在内。早在案发之初时,和珅即已得知此案牵连到卢见曾,心中便暗自得意,并派人秘密监视纪晓岚的动静。

此时的纪晓岚也是左右为难,最终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他便拿了一撮食盐、一撮茶叶,装进一个空信封里,用浆糊把口封好,里外没写一个字。然后派人连夜送到卢家。卢见增细想之下,明白了其中的用意:“盐案亏空查(茶)封。”于是便急忙补齐借用的公款,并将剩余的资财转移到别处。查抄的人来时,已经是半月之后了。

和珅定不会肯善罢甘休,便三番五次地向乾隆状告纪晓岚泄露查盐机密。乾隆也觉此事有蹊跷,便亲自查问纪晓岚。纪晓岚看自己否认也无益,索性坦承此事。乾隆虽有些不悦,但又钦佩纪晓岚的才智过人,于是将他从轻谪戍乌鲁木齐。和珅本以为,这次能将纪晓岚置于死地了,没想到他竟然能死里逃生。不过这次报复得手也使和珅暗吐了一口气。

五、奉旨修书

在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十二月,乾隆帝下旨赦免并召回还在乌鲁木齐戍边的纪晓岚。次年正月,乾隆下诏令其编修《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在时任大学士、军机大臣刘统勋的极力举荐下,纪晓岚被任命为《四库全书》的总纂官,与陆锡熊、孙士毅一道,负责全书的编纂审核工作。《四库全书》的编修,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乾隆年间的一个盛举,对于纪晓岚来说,更是他一生的主要成就。

《四库全书》书影清开始编纂之后,纪晓岚日坐书城,博览群书,寻章逐句。首先从作者的年代、生平事迹,到著作的内容要旨、长短得失,乃至别本异文、典籍源流,都在纂修官原撰的基础上,或增或删,或分或合,反复予以修改。最后再按照传统目录学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体例,通盘筹划,排序编次。如此繁杂的工程,前后总共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终于编成《四库全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由于孙士毅在《四库全书》馆时间较短,编修工作大多由纪、陆二人完成,而尤其以纪晓岚的功劳最大。

此外,在编修过程中,纪晓岚还闹出了不少笑话。有一次,乾隆驾临圆明园,巡视《四库全书》的编纂情况。纪晓岚正一边吸烟一边忙碌着,一锅烟刚吸到一半,忽然听得“万岁爷驾到”的喊声,匆忙之余忘了磕掉烟锅里的火,随手将烟袋插入靴筒里,跪倒在地给万岁爷请安。站起来回话时,便觉得脚踝上火辣辣地疼,原来是剩余的烟火将他的袜子烧着了,但此时皇上正说着话,他只好咬牙忍着,疼得腿直打颤。正欲跪倒禀明,乾隆看他举动失常,便奇怪地问道:“纪爱卿,你是怎么了?”“臣……臣靴子里,走……走水(失火)啦!”纪晓岚强忍着剧痛答道。“啊?”乾隆一听急忙挥手道:“快点出去!”纪晓岚便跑到殿外,也顾不得什么体面,坐在台阶上,一下子扒掉鞋袜,一股黑烟立刻冒起。看看脚上已经被烧焦了一大块。乾隆和殿内的人出来看时,纪晓岚的烟锅还插在靴筒里,与靴子一同冒着烟,人们一时被逗得笑弯了腰。

六、扈驾南巡

乾隆在位期间曾多次南巡,这次,乾隆想让纪晓岚陪他南巡,又怕他出言劝谏。于是把纪晓岚召到宫中问道:“纪爱卿,朕来问你,江南山水,秀甲天下,你可愿去游览一番?”

纪晓岚见皇上突出此言,一时不明是什么意思,以为皇上要让他外任,心中倒有些高兴,便答道:“江南山青水秀,人杰地灵,臣督学福建时就曾领略过江南美景。如蒙皇上垂爱,微臣愿意供任江南。”谁知道乾隆笑道:“朕怎么舍得让你离开呢?既然你对江南也有向往之意,正好陪朕去南巡。”

纪晓岚一听,心中连呼上当,但此时已中了乾隆圈套,几次劝谏,乾隆只是不听,无奈只好扈驾出游。

一日,君臣游到杭州西湖,见湖水碧绿,波澜不惊,湖边的荷花亭亭玉立,煞是好看。

乾隆见此美景,不由诗兴大发,脑中便出现了一句绝妙的上联,便对纪晓岚说道:“朕有一句上联,不知纪爱卿能否对上?此联便是:湖里荷花攥红拳打谁?”

纪晓岚听了后,便看见湖岸上的蓖麻,不由得脱口对出下联:“岸边麻叶伸绿掌要甚?”乾隆一听,脸色阴沉,他本想借此联为难一下纪大才子,戏弄戏弄他,谁知纪晓岚答得这么快,心中甚是不悦。纪晓岚一见乾隆变了脸色,马上明白了原因,心中暗骂自己不小心,只得默默无语地跟在乾隆身后,打算再找机会弥补过失。

纪晓岚出身富贵,足登显宦,不会忠实地谋求贫苦百姓的利益,但他为人正直,也确实为百姓办过一些好事。

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夏,京畿一带大旱,次年又逢春旱,庄稼颗粒无收,难民沿路乞讨。纪晓岚得知并亲见此景,于是上疏请求放粮赈灾,言辞十分恳切。乾隆批准了奏议,放粮赈灾。以防他们中饱私囊。纪晓岚政绩平平,这种义举成了他仕途上的一个亮点。

七、阅微之著

嘉庆五年八月,纪晓岚的笔记体小说《阅微草堂笔记》有五种二十四卷编订刊行,由门人盛时彦作序。

纪晓岚历任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协办大学士等要职,总是秉承圣意,小心事主,因而无政绩可言。但他毕竟还有不甘寂寞的一面,《阅微草堂笔记》便是在这种心态下写成的。其中的作品是纪晓岚追忆往日见闻的杂记之作,范围极广,上自官亲师友,下至皂隶士兵。内容极其繁杂,凡地方风情、宦海变幻、典章名物、医卜星相、轶闻逸事、狐精鬼怪,无所不包。全书共四十万字,收故事一千二百余则,其旨多在劝谏世人积德行善,故多因果报应之辞。

纪晓岚学宗汉儒,对道学虚伪也有所抨击。《阅微草堂笔记》中有多处以嘲弄口吻讽刺所谓道学家的迂腐虚伪。

嘉庆十年二月十日,纪晓岚受了风寒,从此一病不起。二月十四日,纪晓岚便闭上了双眼,溘然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