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名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21592400000050

第50章 和珅(1)

和珅是清朝乾隆皇帝的第一宠臣,是臭名昭著的大贪官。他因风度翩翩、容貌清秀、精明能干、善于逢迎而深受乾隆皇帝宠爱。终其一生,他为追求金钱与权力而费尽心面,在得宠之后,更是恃宠生骄、不可一世。他专权二十余年,不断扩充势力,大肆聚敛钱财,贪尽天下财富。他在官场浮沉数十年,以乾隆为靠山,多次化险为夷。乾隆死后,他即被嘉庆帝赐死,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一、立“钱、权”之志

和珅的出身并不显贵,但其从小模样俊俏,十分乖巧,人见人爱,少年时他便懂得满文、蒙文、藏文三种语言,并会做诗填词。但他三岁丧母,十岁丧父,自己为了生计而奔波,尝尽了人间冷暖,不过这样的经历也磨练了其意志,使其从小就追求钱权和志向,最终成为乾隆王朝第一宠臣。

和珅像父亲死后,为了生活费用,和珅便四处向人借贷,但得到的只是无情的嘲弄与奚落。无奈之下,和珅只得向管理自己家封地的赖五讨要租银。赖五见其年幼好欺,不但不给租银,反而将他赶出了家门。和珅又只得到保定府告状,结果却遭到保定知府的一顿痛斥。为了继续生活,也为了不间断自己在咸安宫官学的学业,年仅十三岁的和珅强忍着屈辱,卖掉了土地。

在学习期间,和珅也因家贫而常遭人歧视、受人侮辱。

有一次,一位大官的儿子写了一首讽刺老师的诗,却硬说是和珅所作。恼羞成怒的老师没有给和珅任何辩解的机会,抄起戒尺就是一顿乱打。和珅心里也明白,老师也就只敢在他这样的穷学生身上发泄怒气,根本不敢招惹大官的儿子。这一顿乱打之后,使和珅想要出人头地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从此因为这些经历,他便把对权力与金钱的追求放在了人生的首位。

二、时来运转、飞黄腾达

确立了新的目标之后,和珅是更加奋发向上。天道酬勤,和珅出人头地的机会终于来了。

和珅二十岁时承袭了父亲的爵位。由于他一表人才,而被身居高位的英廉看中。

英廉便将孙女冯氏许配给了他。这样的靠山给和珅的发迹创造了条件。和珅虽未中举,但在英廉的活动下,在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被授予三等侍卫职,不久被调任銮仪卫,担任协同管理皇帝銮舆、仪仗的侍卫。这差使虽然官位不高,但可经常伴驾,是一条晋升的捷径。

和珅的时来运转颇具戏剧性。一天,乾隆帝出巡,仓促间竟找不到黄龙伞盖,乾隆很不高兴,借用《论语》中的一句话问道:“是谁之过欤?”随行人员大都瞠目结舌,不知所措,但只有和珅应声答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这句话是对《四书》上“岂非典守者之过邪?”的巧妙变通。乾隆帝顺着这声音看到了和珅,见他机灵善辩,不觉喜欢起来,从此便让他总管仪仗队。

次日便又升他为御前侍卫兼副都统。和珅以一个官学生的身份,却如此迅速地得到宠幸,实属罕见。故朝中官员们都觉纳闷。孰不知这里头有一段非常离奇的故事。

乾隆在作为宝亲王时,有一天进宫请安,经过雍正爱妃马佳氏的卧室,正好看见马妃在对镜梳妆。宝亲王见马妃长发及地,不觉心中一动,便偷偷走到马妃背后,蒙住了其双眼。马妃不知是宝亲王,便顺手用梳子打到宝亲王的眉间,竟打起一个青紫纹块儿。皇后知道后,以为宝亲王与马妃有染,便下令将马妃赐死了。宝亲王得知时,马妃已气绝身亡。乾隆大哭,便咬破手指,在马妃项间点了个标记,说:“是我害了你,你要知道我现在还不能作主。若你地下有知,二十年后一定要与我相聚,我一定不会辜负你。”而此时马妃已去世二十六年了,和珅也恰好二十六岁。乾隆见和珅面貌与马妃一模一样,且项间也有一块朱砂记,便认为和珅是马妃转世,对他百般宠爱。

和珅每日形影不离地跟在乾隆帝左右,对乾隆的性情喜好、生活习惯,乃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留心观察、细心揣摩。时间一久,对乾隆的脾气、心理、好恶等,都了解得很清楚。和珅费尽心机去逢迎乾隆。乾隆也对他极为满意。当时乾隆倚重的军机大臣于敏中是汉人,而此时乾隆帝一直在物色一个满人来帮自己处理日常政务,和珅无疑成了最佳人选。从此他加官晋爵、平步青云,九年之内便升至军机大臣。只有三十岁的和珅就当上了军机大臣,成为参与军国大政的核心人物之一,爬到了一般官吏一辈子都不能达到的位置。这在论资排辈的封建官场社会中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颐和园中的谐趣园清乾隆以和珅办事干练为由,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提拔他。他曾任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内务府总管大臣、九门提督、领侍卫内大臣、满洲都统等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和珅发迹之迅速,实属罕见。

三、秉权二十余年

而和珅自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发迹,至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被赐死,专擅朝政二十多年。他一人得势,鸡犬升天。弟弟和琳,官至总督,死后加封一等公;儿子则娶了乾隆的掌上明珠固伦和孝公主为妻,曾任都统兼护军统领、内务府大臣;而和珅之女则嫁给康熙帝之重孙;和珅的侄女即和琳之女,嫁给乾隆的孙子。和珅与皇室的联姻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各地的封疆大吏纷纷攀附于和珅。和珅当权期间,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和珅在得势之后,大肆培植并组织“和家班子”。他首先把大学士傅恒之子福长安拉入军机处。两人串通一气,狼狈为奸,合伙干了许多罪恶勾当。和珅的族孙景安被委任为河南巡抚,白莲教起义时,他都不敢与起义军正面作战,总是尾随在起义军后,被人讥为“迎送伯”。和珅的亲家苏陵阿毫无能力,和珅却对他特意提拔。在两江总督任上,苏陵阿公开索贿,接见属员时竟公开说:“承蒙皇上龙恩,命我这老头子来捞点棺材钱。”这样厚颜无耻之徒,和珅竟然将他推举为东阁大学士。侍郎吴省兰、李潢、太仆寺卿李光云,都因曾在和珅家教读,当了高官,成为他的党羽。

对于不附于自己的人,和珅便千方百计地予以迫害打击。他与大学士阿桂始终势如水火。嘉庆帝的老师朱珪及嘉庆帝的宠臣东阁大学士董浩,也没躲过和珅的陷害。

和珅恃宠弄权,独霸军机处。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和珅在任刑部尚书时,乾隆帝又命他兼理户部“紧要大事”。但他到任后,竟独揽户部的一切权力。同年,他又下令,以后的奏章,一律要另备一份副本呈交军机处,让他先于皇帝看到奏章。就这样,他通过控制奏章独揽了朝政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