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贪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21592600000034

第34章 李錡

李錡,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是唐淮安靖王李神通的后裔,淄川王李孝同的五世孙。其父李国贞,“刚鲠,有吏才”,“清白善用法,世称辩吏”(《新唐书·列传第三》),官至河中节度都统处置使,治于绛(今山西新绛)。因军中乏粮,又见百姓生活困苦,不忍心征敛,被其部将乘机杀害。李绮以父荫入仕,初任凤翔府参军。贞元初,迁至宗正少卿。后任杭、湖二州刺史。贞元十五年(794年),又迁润州刺史、浙西观察、诸道盐铁转运使。此后,李绮又任镇海军节度使。唐宪宗即位后,李绮举兵叛乱,兵败被捉,处以腰斩。

李錡不学无术,刚愎自用,入仕后,一直没得到升迁的机会,官场上可谓郁郁不得志。但他毕竟为官多年,对官场上的逢迎巴结、攀附权贵还是运作得得心应手,只是未能抓住机遇而已。建中年间(780年一783年),战乱稍息,国家政局渐趋平稳,唐德宗即得过且过,不思振作,亲小人,远贤臣。李錡时任杭湖刺史,礼部侍郎李齐运正得到皇上的宠信。李齐运为人“无学术才能,专以柔佞得幸于上,每宰相对罢,则齐运次进决其议;或病卧家,上欲有所除授,往往遣中使就问之”。(《资治通鉴》卷二三五)李铸深诸为官之道:年年升迁有靠山,朝中有人好做官。他通过关系结识巴结上了李齐运,向李齐运大肆行贿,“以贿结其欢,居三岁,迁润州刺史,浙西观察、诸道盐铁转运使”(《新唐书·李绮传》)。有大臣弹劾李齐运“荐李绩为浙西,受贿数十万”(《新唐书·李齐运传》),皇上竟不问此事,致使朝廷和地方官员腐败之风日盛。浙西是当时著名富庶的江南八道之一,是唐王朝财赋的重要来源之地。浙西观察诸道转运使一职,执掌着东南财赋输送京师的权力,是个令人羡慕的肥缺,李搞行贿得之,心中非常高兴。他为了巩固所得,更加变本加厉,大肆搜刮民财,得之后进奉朝廷,贿赂朝廷要员,为自己的再次升迁铺平道路。

唐德宗即位之初,由于藩镇叛乱,曾一度离京外逃,很是狼狈,有时连饭也吃不上,是一个穷怕了的皇帝。故“还宫以来,尤专意聚敛。藩镇多以进奉市恩,皆云‘税外方圆’,亦云‘用度羡馀’,其实或割留当赋,或增敛百姓,或减刻利禄,以贩鬻蔬果,往往私自入,所进才什一二”。(《资治通鉴》卷二三五)李绮当然不会放过进奉媚上的机会,他瞅准机会,多积奇宝,岁时奉献,得到了德宗的宠爱。自此以后,李錡恃恩傲物,不可一世,非法谋利,聚敛无度。他又从贪污的钱财中,拿出极少的一部分去贿赂朝廷中的握有实权的官员,其余犬部分都装进了自己的腰包。唐王朝的财政受到了严重侵夺。当时,浙西有一布衣崔善贞对李錡的贪赃枉法行为很是愤恨,冒死上书唐德宗,揭露李绮的贪污罪行。皇上昏庸,竟然不仅不惩治李錡,反而不加审察就将崔善贞收捕,戴上枷锁,交给李铸处置。李铸得知消息,提前挖一大坑,等崔一到,连人带枷埋入坑中。百姓闻之,对李绮恨得咬牙切齿。

李錡托庇皇上宠爱,为害一方。对上进奉邀宠,结交权贵,为其美言;对下盘剥百姓,税外加征,常赋之外,聚敛无度。李铸任盐铁转运使时,东南一带的盐利、冶铸、漕运都由他一手操纵。他利用职权,擅自规定凡属浙西境内的航运道路及堰埭津口等,皆“以增私路小堰之税”(《新唐书·食货三》),强行勒索过往舟车之税。“盐院津堰,改张侵剥,不知纪极。私路小堰,厚敛行人,多自绮始”(《旧唐书·食货三》)。更有甚者,李绮还假冒皇上的命令,贪冒国家库财。当时从东南至洛阳、长安的公家“漕路”上,沿途皆设置专门供做临时寄存转输物资的仓库,李铸常常打着朝廷的旗号,从仓库里领取物资。这种以“盗库”的方式截走东南财赋的后果是:其损失的数额必须又再次分摊到纳税之地,最后还是由百姓来填补亏空。李錡在浙西任上八年,利用各种手段乃取豪夺,聚敛钱财,难以记数。日后朝廷抄其家产时,累计可代浙西六州一年的租赋。

李錡在聚敛大量的财富以后,看到唐王朝日渐衰微,其政治野心也日益膨胀,企图凭借浙西的经济优势,扩充军力,割据一方。于是便招兵买马,挑选善于骑射者,组成一屯,号日“挽硬随身”,又从胡、奚等少数民族中挑选那些虬须满面者为一将(三百人),号日“蕃落健儿”。被选中者都是他的心腹,在军中称李铸为“假父”,待遇优厚,超过其他士兵十倍以上。

唐德宗知道这些情况后,与群臣计议,最后决定采取明升暗降的方法,削弱李錡的势力。任命李錡为镇海军节度使,罢免其盐铁转运使的职务。李錡愚笨,还暗自得意官升,不知其财权已失,大势渐去。升任镇海军节度使后,李錡更加暴虐,生杀于夺,为所欲为,官吏稍不顺眼,他就格杀勿论,部下无辜被杀者甚众。他还逼污良家,遇有姿色,便据为己有,供己享乐。他的属下反复进谏,怎奈忠言逆耳,他一句也听不进去,结果很多人离他而去。

唐宪宗即位以后,一方面由于德宗时实行两税制以来,课役户比以前增多,财政渠道渐广,一方面由于宪宗整理财政税收,规定中央和地方税收分配比例,中央财政收入大大增加,力量远远超过地方。同时豪商猾贾特别是盐商,他们一面与地方藩镇相勾结,一面也苦于藩镇的重重税卡和重重勒索,要求打破地方的封锁性。因此,宪宗在裴珀、杜黄裳、裴度等人的赞助下,确立削平藩镇的方针,并得到盐商的支持。

永贞元年(805年),西川节度使韦皋死,御史中丞支度副使刘辟自称留后,强求唐廷加委,宪宗这时“以力未能讨”,决定暂与妥协,日后除之,便任其为西川节度副使。刘辟表示反抗,并进攻梓州,要求兼领三川。而蜀盐却是唐廷财政命脉之一,不得已朝廷被迫用兵。川事随即平定,又提高了唐廷削平藩镇的信心。针对李绮的骄妄,唐宪宗继承唐德宗明升暗降的策略,下诏李錡为尚书左仆射(六宰相之一),命御史大夫李元素接替李錡任镇海军节度使,并特派中使专程奔赴浙西迎接他,慰问安抚他的军队。李錡不想离开浙西,称病拖延,不肯启程。中使及判官王澹不断地催促他动身。李绮很不高兴,趁王澹视事之时,挑动对王澹有意见的官兵把王澹杀掉。一天,李錡坐在帐幕中,以挽硬、蕾落心腹自卫,王澹及中使进去拜见他,将出帐幕时,众官兵持刀辱骂王澹,并杀掉了他。监军又派牙将赵琦去安抚他,李铸性起,一并杀之,并囚禁中使,举兵反叛,以图自立。李錡命令薛颌统率其余的部队。李绮计划先占领浙西地盘,于是“室五剑,授管内镇将,令杀五州刺史”(《新唐书·李绮传》)。常州刺史未雨绸缪,采纳了门客李云的计谋,假称招讨副使,先下手杀死了镇将李深,并传檄苏、杭、湖、睦四州刺史,号召共同讨伐李绮。唐宪宗得知李錡叛乱的消息后,任命淮南节度使王锷为诸道行营兵马招讨处置使,中官薛尚衍为都监招讨宣慰使,发宣武、武宁、武昌、淮南、宣歙江西、浙东兵马会讨李錡。李錡认为宣州富饶,取之可有更大的回旋余地,于是,派遣四院随身兵马,命亲信张子良等人领兵三千分下宣、歙、池三州。李錡的外甥裴行立虽然参加了李錡的进攻计划,但想归顺朝廷,就与张子良等人立下约定,让他们回兵捉拿李錡,他自己为内应。张子良等人在出兵之时,告诉军中将士李錡已反叛朝廷,现在朝廷的精兵已到,常州、湖州的镇将已被捕杀,形势非常危急,我们的败局已定,抵抗也只有死路一条,不如反戈一击,保全自家性命。众将士听后非常高兴,于是回城攻打李錡,裴行立举火为号,里应外合,攻打牙门。李錡大惊,问左右发生了什么情况,部将告知张子良兵临城下。李錡大怒。又问门外的兵士是何人,左右告知是他的外甥裴侍御。李錡捶胸顿足,仰天长叹,想不到自己的亲外甥也背叛了他。于是慌不择路,赤脚逃到女楼下。李錡的心腹李錡率兵三百出来厮杀,裴行立指挥兵士围攻,杀了李钧。张子良带兵围困李铸,李錡众叛亲离,左右军士把他捆绑起来,交给张子良。李錡被押进京,唐宪宗于兴安门外问罪,李绮反咬一口说是部下张子良鼓动他谋反,自己毫无反叛之意。唐宪宗又问:“你身为节度使,为什么不能杀了张子良,然后入朝奏报?”李錡无言以对。李錡被腰斩于市,家产籍没。

李錡以行贿进身,后独霸一方,呼风唤雨,又贪婪成性,中饱私囊,最后众叛亲离,遭灭身之祸。

历史无情,证之李绮,毫厘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