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贪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21592600000065

第65章 和珅(1)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贪官“集大成者”,他身居高位,深受皇恩,贪污受贿手法触目惊心,聚财富可敌国,连皇帝也不及他富有,他的家产比泱泱大清王朝十年的财政总收入还要多,他的宝藏连皇家都在其下,可以说他的贪污行为和贪污数量都空前绝后,堪称中国第一贪。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和坤。

和坤,清朝大臣,字致斋,钮枯禄氏,满洲正红旗人。乾隆十五年(1750年)出生于北京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受家庭环境条件的影响熏陶,他内心不可避免地刻下了金钱和权力的烙印。

和坤的先世噶哈察鸾,在清朝初年就投到努尔哈赤的麾下,随军征战,家族历代直到和砷的高祖尼牙哈都立过战功。和坤的父亲常保授一等云骑尉爵位。和冲在十九岁时,承袭了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

乾隆中叶时,和坤被父亲送进清廷内务府主办的成安宫官学读书。这是一所专门培养八旗子弟的学校,教学设施等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学生主要学习满、汉文翻译。和坤在这所学校里读了十年书,粗通四书五经。学生时代和珅就表现出生性乖巧,见机行事,能说会道,有些小聪明,他又在名师的指导下学会了诗词歌赋,这对他以后在仕途的发展起到不小的作用。

乾隆三十四年(176年),年方二十岁的和坤,风华正茂,一表人才,被刑部尚书兼户部侍郎、正黄旗满洲都统英廉看中了,遂把最娇爱的孙女嫁给了他。有了这样一座大靠山,和砷自然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不久,和珅在英廉的推荐下,被选充拜唐珂(满语,意为执事人),在乾隆皇帝的銮仪卫里当差。这差事虽然地位不是很高,但能接近皇帝,一旦得到垂青,即可飞黄腾达。

一日,乾隆帝突然要出行,仓促间黄龙伞却找不到了。皇帝有些生气,借用《论语》上的一句话问道:“是谁之过钦?”在场的銮仪卫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这时,和坤应声用《四书》上的一句话变通应答:“典守者不得辞其责!”乾隆帝循声看去,觉得和坤仪表堂堂,出语不凡,且声音洪亮,不觉有些赞赏,对身边随行人员说:“若辈之中,安得有此解人。”一路上皇帝问和坤一些四书五经上的问题,和珅对答得不错。乾隆对他另眼相看,很是欣赏。

巧言令色、世故圆滑的和坤,鞍前马后的竭尽全力为皇帝效劳,逐渐博得乾隆帝的喜欢和信用,很快当了皇帝仪仗队的总管。随后又升为御前侍卫兼副都统,宫中的一些琐碎事务,都交由他管理。

和坤升为御前侍卫之后,常常随侍在皇帝身边,因而对皇帝的生活习惯、性格、脾气、心理、好恶等等,了解得十分清楚。由于他善于揣摩、逢迎,日益得到皇帝宠信,飞黄腾达,青云直上,累进官阶,事管得越来越多,官做得越来越大。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坤已升为御前大臣上行走、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稍后,又授予步军统领,充崇文门税务监督,总理行营事务。和珅成为朝廷赏戴一品朝冠的显赫人物,进入了乾隆的权力中心。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珅被皇帝派往云南省,负责查办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一案。和坤在办案的过程中,工于心计,精明强干,不仅查清了李侍尧贪赃枉法的事实,而且还顺藤摸瓜查出云南省吏治混乱、各州县财政亏空严重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深得乾隆帝的赞赏,和坤尚在返回北京的路上,乾隆又任命他为户部尚书、议政大臣。

和坤回到北京,向皇帝细述云南状况,提出了一些积极的治理办法,乾隆帝极为满意,再次晋升他为御前大臣兼镶蓝旗满洲都统。乾隆帝意犹不足,爱屋及乌,将和珅尚未成年的儿子赐名丰绅殷德(“丰绅”为满语“福泽”之意),招为年龄最小的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的驸马。

和珅从一个小小的校尉,仅用十多年时间,就跃居与宰相一般的高位,成为皇亲国戚,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仕途奇迹。

和珅官居高位,又是皇亲国戚,身价百倍,无人可比,威风凛凛。他有恃无恐,开始飞扬跋扈,横行无忌。当年十月,他旋任“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兼办理藩院尚书事。十一月,兼任代理兵部尚书,十二月,乾隆帝又委命他管理户部三库(银库、缎匹库、颜料库),权力越来越大。

和坤身兼数职,有如宰相权势,在朝廷上和同僚中可以说是荣盛至极,权势熏天。和坤用他手中越来越大的军、政、财、文等大权,欺上瞒下,为非作歹,贪赃枉法,盗窃国库,干起祸国殃民的勾当。

和坤是个贪婪之徒,从他步入仕途之时就开始聚敛财富。随着地位的不断提高,他贪婪的胃口越来越大,直至发展到为所欲为,毫无止境。在他的影响带动下,乾隆时期贪污受贿之风盛极一时。

和砷长期担任军机大臣,又兼任崇文门税务监督,管理户部三库,及任户部尚书、兵部尚书等官职,这些都是肥得流油的衙门。崇文门税务,是清政府的一个重要财源,和坤担任税务监督八年,有无数财富流入了他的腰包。户部主管财务,兵部负责军需供应,和珅一手遮天,大权独揽,大肆贪污,有无数财富进入了他的私囊。

和坤得意忘形,贪婪之心大可吞天,各地以至外国送给朝廷和皇帝的贡品,他都敢窃为己有。一次,和孝公主的异母兄弟七阿哥,不慎打破了乾隆帝喜爱的一个碧玉盘。七阿哥伯父皇怪罪,请和坤帮忙。和坤先是推诿不管,后来七阿哥送了他一串硕大的朝珠。和砷看了很满意,这才把家藏的一个十分相似的碧玉盘拿给他,让他趁皇帝不注意换上。这个碧玉盘要比七阿哥打破的那个好上许多倍,所以,七阿哥拿到碧玉盘后感慨地说:和府要比皇家富多了。

和坤利用职权大肆贪污,在查案办案的过程中,收受的贿赂数不胜数。各省的金库渐斩变空了,和坤家的金库却盖了一座又一座可金银珠宝多得还是盛不下。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御史钱拌弹劾山东巡抚国泰贪污受贿,乾隆帝命和珅和刘墉一起前往查办,钱沣也同去。国泰早就在给自己铺后路,平时就以大宗财物珍宝贿赂和坤,还帮助和坤办了许多结党营私的勾当。和坤奉命查办,却暗中袒护国泰。他先给国泰通风报信,盘库时,让检查人员抽查一下国泰事先弄好的几封银子,说数目不缺,便要草草收场。御史钱沣很是着急,如查不出,和砷就可以说他是诬告。钱沣一再请求封库再查,在刘墉的斡旋下,再行检查,结果发现有许多封内的银子都是弄虚作假,有些是临时借来的市银充数。这才把国泰的贪污案查办清楚。

和坤家中各种珍奇异宝数不胜数,家奴们已不把一般金银放在眼里。有一次,陕西抚台派员押送二十万两银子,送到和坤的府第。和砷府上的内监问:“是哪一档货色?”护送人回答:“是足色的纹银。”内监连看都不看一眼,说:“像这样一些粗货往哪里放!”只好让人收入外库。和府金银多得放不下,他们只愿收那些价值千金的珍珠细软。

乾隆帝执政时间很长,晚年怠于政事在年用兵,大兴土木,大搞巡游,每年开支超过亿万之巨,这些事情他都委任和坤来筹办。和砷就假公济私,中饱私囊。他利用手中大权,大量向地方总督、巡抚、藩司、道台等索取钱财。这些官员都怕他借故陷害,为了头上乌纱帽的安全,甚至还有人想借此巴结和砷,就转而向下级和地方敲诈勒索,索要财物。这样上行下效,层层勒逼,形成了贪污受贿的恶性循环,一时官吏贪污盛行。

和坤独揽军机处大权,他行文各省,要求凡是给皇帝的奏折,都要先向军机处提交副本。这样,各地大员向皇帝直接奏事的权力,就这样被和珅给剥夺了。他们不得不对和坤俯首帖耳,惟命是从。和珅在兵部核算军费报销时,如不向他贿赂,他就借故不予报销,弄得各级将领也不得不克扣军饷,用以行贿中饱,致使军政贪污之风日甚一日。

和珅索贿受贿的胆量很大,数量骇人听闻,仅是两淮盐征征瑞一人,先后就送给和坤贿赂四十万两银子。各地督抚进献给皇帝的贡物,乾隆帝仅能收到十分之一二,其余全被和坤吞入私囊,所以他家的大珠、手串、宝石比皇宫里的还要个头大、质量好、数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