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21592800000022

第22章 唐代(5)

书童把白居易带到客厅,敬上茶后就离开了,白居易以前从来没有见过顾况,只见客厅里摆设的都是名人字画诗句,知道顾况的学问非常地了不起,于是内心里感到一丝不安。过了大概一个时辰左右,顾况才慢悠悠地踱着四方步出来。白居易一看主人出来了,纳头便拜。顾况一见这个后生不过十五六岁的样子,心想这小子这么年轻就敢来长安闯荡,真是勇气可嘉啊,当他知道白居易的名字时,觉得非常有意思,于是就对白居易打趣说道:“年轻人,你知道长安是个什么地方吗?这里可是藏龙卧虎之地呀。白居易,白居易,呵呵,长安米贵,自居不易啊!”白居易没有解释什么,而是恭敬地递上了自己的诗集请顾况指点。顾况翻看后,态度顿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尤其是当顾况看到诗中那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禁不住对这个少年大加赞赏,说“想不到你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才华,能写出这么好的诗句来,将来肯定会有大出息的。看来你在长安城住下去是不会有什么困难的,呵呵!”

于是白居易就在顾况的家里先住了下来,每日读书写字、吟诗作画,还结交了不少的青年诗人和当时的文坛巨匠,白居易的名字也渐渐地传开了。没过多久,白居易就凭藉自己的聪明才学成了长安城出了名的大诗人。他的名字传遍长安城的时候,才不过二十五岁。

一言心语

白居易少年成名,靠的是自己的惊世才华,当他的名字遭到戏弄的时候,他并没有灰心急躁而是拿出自己的诗集让顾况指导。

柳宗元的传说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一起倡导古文革新运动,并称“韩柳”,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他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著有《柳河东集》。

柳宗元妙计除蛇精

唐朝的时候,永州还是个蛮荒之地。野地里,毒蛇很多,年长日久,有的就成了精,出来害人。有一年,来了一个老道士,每天在永州城里城外化缘,逢人就说,他道法高深,能开得南天门,有缘份的,到八月十五那天,洗了澡,换了衣,焚香顶礼,晚上二更,到南门外等着,等他打开了南天门,放下天桥来,谁能上了天桥,就可以登天成仙。

有些人被他说得动了心,真的照着他的话去做了。

八月十五那天夜晚,二更过后,南边的天空中果然挂出了两盏大灯笼,绿绿闪闪的。过了一下子,中间就伸出一条紫红色的“天桥”来,慢慢地垂到了地面。那些人都信以为真了,争着往天桥上爬。等要上的人都上完了,那天桥往上一缩,连灯笼一齐不见了。

从此以后,每年都有不少人到南门外去登了“天”。

那一年柳宗元到了永州,一了解民情,就听到了这件事。又亲眼看见那老道士化缘布道,觉得这事出奇古怪,其中一定有鬼。八月十五那天,就亲自到南门外看个究竟。他看到那紫红天桥和绿灯笼,柳宗元是何等的聪明,一下明白了:那对绿灯笼是两只巨眼,紫红天桥就是一条长舌头,分明是蛇精在作怪,哪里是什么“开天门”呢?

柳宗元断定那老道士就是蛇精的化身,下决心要除掉这条蛇精。这蛇精看来妖法不浅,怎样才能除掉呢?

他想了三天三夜,定下了一条妙计。

柳宗元命人做了一张最硬的弓挂到衙门口,出张大告示:凡拉得满这张弓的,就给重赏,并且收为武官。

立刻有不少人都来拉那张弓。不久,就招得一个能拉得满弓的武士。柳宗元马上赐给他重赏,收他当了武官。

他又贴出告示,说是永州地区毒蛇为害,为了替民除害,要征集蛇药,若有祖传秘方,能治蛇伤、杀毒蛇的,贡献出来,给以重赏。告示一出人们纷纷献药献方。柳宗元命人选出最好的,按药方炮制了一批,存起来备用。

看看八月十五又到了,柳宗元带了文武随从,又去看“开天门”。等那两盏绿灯一出现,他叫那个武官拉开硬弓,搭上毒箭,一箭射去,正中左边的灯笼,顿时一阵狂风卷起,灯也不见了。那些要“登天门”的不晓得怎么回事,都乱吵起来。

第二天,柳宗元命人将城里开药铺的先生悄悄传来,给每人一包蛇药,吩咐说:如有一个老道士到店里买眼药,就将这包蛇药卖给他。

柳宗元神机妙算,第二天那老道士果然包着左眼到药铺里要眼药来了,卖药的就将准备好的蛇药给了他。

当天晚上,有人听见南门外西岩里发出一阵阵打雷一样的声音。第二天有胆大的人到岩洞里去看,见一条水桶粗的蟒蛇死在里面,左眼烂成了一个大窟窿。那个老道士从此再也不见了。柳宗元妙计杀蛇精的事一传十十传百。

柳宗元公布了征得的秘方,将制好的蛇药分给老百姓。从此永州的毒蛇就渐渐少了。老百姓感谢他,为了纪念他,就在潇水和湘江会合的地方砌了柳子庙。柳宗元计杀毒蛇也传为佳话。

一言心语

骗人的伎俩逃不出火眼金睛的视线,再凶恶的妖魔也敌不过智慧的猎人。

陆羽的传说

陆羽(773—804),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竟陵子,自号桑翁,又号东冈子,为人个性诙谐,闭门著书,不愿为官。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著有《茶经》。

陆羽鉴水

陆羽喜爱茶道,专门从事茶叶的生产研究,登名山、看名泉、采名茶,走遍了三十多个州府,这年到了湖州地界。

湖州刺史李秀卿久慕陆羽大名,硬要拉他到府衙门中去品茶。

席间,李秀卿问:“先生认为煮茶用什么水最好?”

陆羽张口答到:“山泉水煮茶最好。”

李秀卿又问:“天下的名泉数哪儿最好呢?”

陆羽答:“扬子江的南零水。”

李秀卿为了验证陆羽的话,特地派了两名军士到镇江金山西边的中冷泉去取南零水。

两名军士奉命取水,返回途中不小心将桶里的水荡失了一半。他俩为了交差,就近在江中取水加满,挑了回来。

陆羽当着李秀卿的面,用木杓在桶里漂了一下,十分肯定地说:“这不是南零水,而是附近的江水。”

两名军士一听慌了神,连忙说:“我俩在中冷泉取水,在场有上百人可以做证哩!”

陆羽不声不响,提起水桶,将水倒掉一半,然后说:

“桶里剩下的才是真正的南零水。”两个军士傻了眼,只好说明了真情。李秀卿听了,惊叹万分、心悦诚服地说“先生真是神人。”

所以,过去茶铺的老板卖茶,炉灶上供的是陆羽像,尊他为“茶神”。直到现在还有人保留着这个传统。

一言心语

陆羽自幼跟随智积和尚长大,智积和尚非陆羽煮茶不饮。后陆羽为拒绝皈依佛门而逃走。以至智积和尚后来在宫中名师的煮茶招待中,也只喝一口而搁之。后代宗皇帝特意下令密招陆羽进宫,品其种韵,喜悦非常。

从陆羽鉴水的传说中,不难领略其“茶神”之韻。

柳公权的传说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是唐朝继颜真卿后另一位大书法家。他的书法自成面目,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与颜真卿并称“颜柳”。书碑很多,以《玄秘塔碑》、《金刚经》、《神策军碑》为最著。

柳公权练字

传说柳公权小的时候字写得很糟,常常因为大字写得七扭八歪受先生和父亲的训斥。小公权很要强,他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字。经过一年多的日夜苦练,他写的字大有起色,和他同龄的小伙伴相比,公权的字已成为全村最拔尖的了。

从此以后,经常得到老师夸奖,连严厉的父亲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小公权感到很得意。

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在村旁的老桑树下摆了一张方桌,举行“书会”,约定每人写一篇大楷,互相观摩比赛。公权很快就写了一篇。这时,一个卖豆腐脑的老头放下担子,来到桑树下歇凉。他很有兴致地看孩子们练字。柳公权递过自己写的,说:“老爷爷,你看我写得棒不捧。”老头接过去一看,只见写的是“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老头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皱了皱眉头,沉吟了一会儿,才说:“我看这字写得并不好,不值得在人前夸。这字好像我担子里的豆腐脑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有形无体,还值得在人前夸吗?”

小公权见老头把自己的字说得一塌糊涂,不服气地说:

“人家都说我的字写得好,你偏说不好,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头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当,不敢当,我老汉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原城里看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