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宇宙探秘
21593200000074

第74章 对失落文明的探秘(2)

由于可靠的文字资料实在太少,线形文字泥板文书和《荷马史诗》所提供的信息又过于简单,所以,要回答这个问题,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许多学者都不约而同地从考古学的角度去研究。最初,谢里曼夫妇在这里发现了5座坟墓,后来,第6座坟墓又被希腊考古学会派来监督他们的斯塔马太基发现。这6座长方形的竖穴墓大小、深度不同,深0.9~4.5米,长2.7~6.1米,以圆木、石板铺盖墓顶,但大部分已经坍塌。共有19人葬在这6座墓穴中,有男有女,还有两个小孩,同一墓中的尸骨彼此靠得很近,大多用黄金严密地覆盖着。妇女头上戴着金冠或金制额饰,身旁放着各种名贵材料做的别针以及装饰用的金匣,衣服上装饰着雕刻有蜜蜂、玫瑰、乌贼、螺纹等图案的金箔饰件;男人的脸上罩着金面具,胸部覆盖着金片,身边放着刀剑、金杯、银杯等;两个小孩也被用金片包裹起来。

考古学家的发现远不止这些,在谢里曼发掘圆形墓圈A 的75年之后,即1951年,希腊考古学家帕巴底米特里博士发现了被称为圆形墓圈B 的第二个墓区。这个墓区在狮子门以西仅百米之遥,发掘出来的珍宝完全可以与谢里曼的发现相媲美,而且时代与前者十分相近。英国考古学家韦思等在大约与帕巴底米特里发现圆形墓圈B 的同一时期,又发掘了9座史前公墓,地点是在独眼巨人墙以西、狮子门之外的地区。这些圆顶墓(因形似蜂房,又叫蜂房墓)约建于前1500~前1300年,均属于青铜时代中期。

公元前1400~前1150年的青铜时代末期,是迈锡尼发展的鼎盛时期。从迈锡尼城遗留下来的城堡、宫殿、墓葬及金银饰品中都能看出这一王国当年的强盛,但是要找到其消亡的原因,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尽管能从考古发掘中得到一些启示,但要把不会开口说话的遗迹、遗址、遗物唤醒,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

有人认为,迈锡尼世界的毁灭与一些南下部落的入侵有关,多利亚人更是祸首元凶。但也有人持与此相反的见解,他们指出,迈锡尼世界在西北方的入侵者来到之前已经衰落。迈锡尼文明的统治至公元前13世纪后期已开始动摇。据考古资料看,多利亚人在公元前13世纪期间,并未进入希腊世界,他们涉足此地是在迈锡尼文明的不少城市已经变成废墟的很长一段时间以后,多利亚人面对的是一个已经不可避免要毁灭的世界。因而,公元前13世纪末以来迈锡尼文明世界的各地王宫连遭毁灭之灾,与多利亚人无关。考古资料也提供不出当时多利亚人到来的物证,于是J·柴德威克在对古文字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大胆假设。他指出,多利亚人属于迈锡尼人的历史事实,可以从神话传说中有关赫拉克利斯服12年苦役的故事中反映出来,多利亚人作为被统治者早就遍布在迈锡尼世界各地。赫拉克利斯的子孙返回伯罗奔尼撒,却道出了多利亚人推翻迈锡尼人只不过是内部的阶级斗争的真情,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多利亚人入侵。以派罗斯为例,当时便存在很严重的经济问题,青铜不够用,青铜加工业已衰落,国家经济组织疲惫不堪,税收不齐,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有限的土地不能满足经济发展之需,国家只能靠积蓄的产品度日,要么就从地方额外征收黄金。当时受到挑战的还有神权,村社不按祭司要求行事,有的人甚至敢不履行宗教义务。由于受到其他部门或其他国家的过分压力,中央的高度集中化受到了破坏。在这种形势下,派罗斯的王宫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这一切都可能是导致派罗斯毁灭的主要原因。

另有一些人认为天灾是祸根,天灾造成人口减少,食物短缺,大量小村庄被放弃,王宫经济发生危机。迈锡尼为了远征小亚细亚富裕的城市特洛伊,倾国出兵,围攻10年方才攻陷。迈锡尼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严重消耗,从此国势一蹶不振。

还有人提出,迈锡尼文明遗址中有几个地方是毁于不知什么原因引起的火灾中的。这样,活跃于东地中海的海上民族便吸引了这些猜测者的目光,他们认为是这些海上民族破坏了小亚细亚、巴勒斯坦、叙利亚、埃及等地的许多城市,促使赫梯帝国灭亡,埃及帝国衰弱,当然迈锡尼世界也受到了影响。

学者们经过一番深入的研究之后,不但没能解开迈锡尼文明的衰弱之谜,同时又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迈锡尼没有金矿,黄金从何而来?固若金汤的迈锡尼城怎么会屡遭沦陷?还有埃及人、腓尼基人都在其坟墓墙上刻下了文字,后来的希腊罗马人也树立了有文字的墓碑,迈锡尼人已普遍掌握了线形文字,并且用来记写货物清单,可是他们为什么不将死者的姓名和业绩刻在墓碑上呢?这到底如何解释呢?一切还有待于后人的深入考察。

印度古城摩亨佐—达罗探秘

摩亨佐—达罗是人类古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印度河流域文明最大的城市遗址,位于今巴基斯坦境内。在它重现于世人面前的年代,人们以为它只是一片无足轻重的坟地。但是,当人们清除了障碍物,还原其本来面目以后,惊讶得说不出话来。4000年前能有这样漂亮雄伟的城市吗?

摩亨佐—达罗顶部已经荡然无存,只有城基、房基保存完好,其中的街道、水渠历历可见。城址呈长方形,占地7.77平方千米,估计居民约有3.5万人。城墙、公共建筑和部分路面、上下水道,都用煅烧的砖制成,是一座地地道道的砖城,摩亨佐一达罗以此有别于同时代世界各地常见的土城、石城。仅此一斑,便可窥到印度河流域古文明的发达程度。

摩亨佐—达罗文明大约维持了1000年。约在前3000年左右,俾路支的部落民族开始跨越沙漠,向东迁移,去寻找更为理想的家园,最后终于在富饶的印度河平原定居了下来,发展灌溉农业,养羊植棉,于是在公元前2500年形成了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的棉花远近闻名,远古的巴比伦人叫它“信杜”。到了前1500年,摩亨佐—达罗等城市突然人烟绝迹,连遗址也被忘却了。一个灿烂的文明竟然突然间中断了,消失了,实在令人大惑不解。

在出土的文物中,有用铜和银制成的雕像、首饰及用具,有色彩鲜艳、绘着圆周图案的红色陶器,有浅浮雕、篆有动物形象和象形文字的金属、陶、石、象牙印章,有贝壳尺、石质砝码等度量衡工具。有载重很大的船,还有各种农具和棉花、胡麻、豌豆、椰枣、甜瓜、麦等作物的残留物。古城废墟下掩埋着许多****的骸骨,屋里、街头杂陈着男女老少的遗骨,有的一处竟有十多具。遗骨上留有斧砍刀劈的痕迹,有的四肢蜷曲呈痛苦抽搐状。这是怎么回事呢?如此昌盛的文明背后掩藏着怎样的悲惨仇杀呢?这是否与摩亨佐—达罗古城文明的突然中断有关系呢?

出土的2000多枚印章上带有文字符号,不少铜器、陶器上也刻有象形铭文。如果能够破解这些文字,或许古城的秘密就可大白于天下。可惜至今也没有人能读懂这些文字,只能对古城的消失做出种种互相矛盾的揣测。

持“人祸”观点的人认为,由于统治者的残暴统治和荒淫无度使得当地居民内部阶级矛盾激化,自相火并。也可能是外族入侵,杀人毁城,使城市变成废墟。被掘出的那么多残肢畸骸,就被认为是毁灭的证据。然而,征服者为什么会舍弃如此漂亮的城市和富庶的印度河平原?还有摩亨佐—达罗周围广大地区的文明也随之同时消失,竟然长达几个世纪无人问津,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些疑问得不到解释,使人祸之说难以具有说服力。

于是有人从自然灾害的方面来找原因,似乎更有说服力。他们认为,前1700年前后,地球有过一个地震活跃期,历史上许多城市都是在这个时期被毁灭了。印度河诸城被大地震毁灭后,森林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气候恶劣,河道淤塞,河床抬高,洪水频繁,蝗蚊成灾,瘟疫盛行,土地再也不能耕作,草场难以继续放牧,幸存者很难养活自己,再也没有力量重建家园,只好背井离乡,迁徙到远方,另觅家园。支持这一观点的论据似乎很多。摩亨佐一达罗古城的颓败破落,城基地面碎石累累,排水管道扭曲变形,都依稀可见猝不及防的灾变情景。

还有一部分人也持天灾说,但是与上述不同的是,他们认为摩亨佐一达罗毁于“球形闪电”。证据是遗址中有大量烧熔的石块,整个城市有焚烧的痕迹。据科学家说,“球形闪电”是这样形成的:由于宇宙射线和电磁场的作用,大气中会形成一种化学性能非常活跃的威力。这些微粒会越滚越大,最终形成一颗颗极其危险的“球形闪电”。这种“球形闪电”聚集到一起,超过一定数量,放溢出毒气,使古城中的居民中毒。如果这时候有一颗“球形闪电”积聚到极限了,就会引起爆炸。更加可怕的是,爆炸产生连锁反应,会引发所有的“球形闪电”的大爆炸,冲击波瞬间就会到达地面,产生相当于原子弹爆炸的威力,摧毁一切建筑物和生物。并且,大爆炸过后,产生的有毒气体和化学辐射,将继续在所到之处肆虐,将所毁之处彻底变成不毛之地。这样就可以解释印度河平原上的城市同时毁灭的谜团了。而且,这一假说还能够从古时代的文学作品里得到验证。公元初流传于世的印度古史诗中写道:“一个令人目眩的天雷和无烟的大火,紧跟着惊天动地的爆炸。爆炸引起的高温使得水沸腾了,水中的鱼熟了。”

不过,“球形闪电”实在是太玄了,古今中外史书上还没有哪个城市是毁于“球形闪电”的记载。现代科学史上也没有这类记录。据说,“球形闪电”爆炸的概率微乎其微。1910年在纽约、1984年在苏联都出现过这种闪电,大地灼亮,部分电路遭到破坏,但未引发更大规模的破坏。若要毁灭摩亨佐—达罗,至少要有3000多颗“球形闪电”同时爆炸,而要摧毁印度河流域文明,那么“球形闪电”的数量该数不胜数了。所以,“球形闪电”说也是存在很多疑点的。

怎么解释摩亨佐—达罗古城为何突然人烟绝迹的问题,还需要人们不懈的努力,也许这是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谜团。

米诺斯迷宫探秘

相传远古希腊克利特岛上有个富裕强盛的米诺斯国,国王米诺斯是最高天神宙斯的儿子。王后与一头公牛怪私通,生下一个牛首人身的怪物。牛首怪不食人间烟火,只爱吃人,刀斧不入,横行宫廷,国王对它毫无办法,又怕丢丑,于是就命人建了座迷宫。这就是米诺斯迷宫。迷宫有无数通道和房间,牛首怪关进去以后出不来,而外人也难以进去。牛首怪每9年要吃7对童男童女,由臣服于米诺斯的雅典城邦国进贡。

这种情形直到雅典第三次进贡时才得以改变。雅典王子提修斯自愿充当牺牲品。王子来到米诺斯迷宫,米诺斯公主对他一见钟情,两人相爱了。公主送他一团线球和一柄魔剑,叫他将线头系在入口,边走边放线。王子在王宫深处找到了牛首怪,经过一场殊死搏斗,终于用魔剑刺死了它。然后顺原线走出王宫,携公主返回雅典,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个故事出自荷马史诗《奥德赛》和古希腊的神话。

世上真的有米诺斯迷宫吗?直到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在经过了25年的考古工作以后,终于发掘出了23300平方米的米诺斯迷宫遗址。在清理出无数浮土后,古王宫墙基重现于世人眼前。

米诺斯迷宫建于什么年代,为什么能够保存得这样完整?

古希腊文明源于爱琴海。克里特文化是爱琴海文化的代表。早在公元前3640年,克里特岛居民就懂得使用青铜器。按历史分期,公元前3000~前2100年为早期米诺斯文化。克里特岛面积8336平方千米,是爱琴海最大岛屿。中期米诺斯文化时以岛北克诺素斯城为中心建立了统治全岛的奴隶制国家,并控制了爱琴海大部分岛屿和希腊南部沿海地区,是当时欧洲第一海上强国,因而有雅典进行活人牺牲祭祀之说。公元前1700年前后的一次大地震使岛上建筑大部分被毁坏。公元前1700年开始复建的米诺斯王宫更加雄伟壮丽。可是200年后,王宫忽然销声匿迹,米诺斯文化也突然中断。

人们苦苦思索:早期克里特人有能力复建被毁的建筑物,晚期反而弃之而去,当时的人到哪里去了呢?从遗址出土的2000块线形文字泥板,被鉴定为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遗物,1952年,英国学者破译其内容,确认那是希腊半岛迈锡尼人的希腊文字。这证明米诺斯的主人已经换成迈锡尼人,米诺斯王国已经不复存在了。既然迈锡尼人统治了克里特,为何不享用这宏丽的宫殿,却忍心把它毁了呢?

对此,美国人威斯、穆恩、韦伦3人在合撰的《世界史》中这样说:“约在公元前1400年,克里特发生了一个突然而神秘的悲剧。米诺斯的伟大王宫被劫掠了,被焚毁了,克里特的其他城市也遭到了同样残酷的命运。”是叛乱吗?是地震吗?

有人说,公元前1450年克里特再次发生的地震毁了米诺斯的文明。但通过查证灾害地理档案,人们发现这一年并没有发生足以毁灭米诺斯的地震。倒是公元前1470年前后,发生过一次骇人听闻的火山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