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宇宙探秘
21593200000075

第75章 对失落文明的探秘(3)

克利特岛北方130千米处有个78平方千米的桑托林岛,岛上有座海拔584米的桑托林活火山。公元前1470年前后,这里发生了人类历史上伤亡十分惨重的一次火山大喷发。桑托林火山喷出625亿立方米的熔岩、碎石、灰尘,仅次于人类有史以来喷出物最多的坦博拉火山(1815年,印度尼西亚,喷出物1517亿立方米)。火山灰覆盖了附近的岛屿,50米高的巨浪席卷地中海的岛屿和海岸,造成数以十万计的人口死亡,同时毁灭了克里特岛的一切。

持上述观点的学者认为,米诺斯迷宫除了顶盖外,地基、墙体、壁画保存得那样完整,只能用一霎时的天降之灾来解释了。若是人为破坏,必然有捣掘、剥离的痕迹。火山之灾毁灭克里特文明,可能更为接近实际。米诺斯迷宫留给人们太多的谜,也许再过100年也找不到真正的答案,也许根本就找不到什么真实的答案。

克里特岛山的迷宫探秘

在中国古代,认真思考生死问题的人们把人的身体称为“逆旅”,意思是身体只是灵魂在尘世间暂时歇脚的一个寓所。生和死,住所和寝陵,真的是没有什么分别吗?

4000年前,地中海克里特岛山上居住的是米诺斯人,他们专门从事航海贸易,创造了比希腊还早的物质文明,而且成为一个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心。

世人早已不记得米诺斯曾有的文明及成就了。3000多年来,世人对米诺斯文明的了解,除了那个广为流传、有关克里特岛国王米诺斯及其半人半牛、藏身黑暗地下迷宫的贪婪怪物弥诺陶洛斯的神话以外,几乎是一无所知了。然而,英国考古学家艾文斯爵士在20世纪初叶,把米诺斯首都诺瑟斯的遗址发掘了出来。这次发掘的工程相当浩大,耸人听闻。诺瑟斯城自身就很大,加上所属港口,一共有近10万居民。这座庞大建筑物是艾文斯最轰动一时的发现,他同大多数考古学家一样认为那座建筑物是王宫,属多层建筑结构,其中有好几层筑在地下。其建造之奇、藏品之丰,为世人所惊叹。王宫中有以海洋生物、雄壮公牛、舞蹈女郎和杂技演员为题材的色彩鲜明的壁画。另外,还有许多石地窖;有斧头的残片、铜斧乐器;以及一个以小片釉陶和象牙包金加镶水晶造的近1米见方的棋盘。细加琢磨的雪花石膏在看似国王的宝座上、在接待室的铺路石板上、在那些显出典型米诺斯建筑风格的上粗下细的柱子上、在门道附近闪闪发光。

那么,这座富丽堂皇、结构复杂的巨大建筑真的是一座王宫吗?虽然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一般都同意这种说法,但德国学者沃德利克则不赞同,而且其说法好像有所依据。在1972年出版的一本书中,沃德利克说:“诺瑟斯这座宏伟建筑,绝对不是国王生时居所,而是贵族的坟墓或王陵。”依据沃德利克的说法,被大多数考古学家所认为的是用做储藏油、食物或酒的大陶瓮,其实是用来盛放尸体。尸体被放在里面后,加入蜜糖浸泡以达到防腐的目的;石地窖则被用来永久安放尸体;壁画代表的是灵魂转入来生,并且把死者在幽冥世界所需物品画出来。沃德利克还认为那些精密复杂的管道,不是为活人设置的,而是为了防腐措施的需要。

为了支持自己的说法,沃德利克提出几项很有意思的事实,比如说诺瑟斯这座建筑物的位置,绝对不是建筑王宫的绝佳位置,因为它所处的地方过于开敞,四面受敌,如若有人从陆上进攻即无从防卫。同时当地没有泉水,必须用水管引水,水量很难供应那么多居民。“王宫”及附近范围内也无一望即知是马厩和厨房之类的房屋,这里的居民难道不需要交通工具和食物?至于那些被认为是御用寝室的房间,更都是些无窗、潮湿的地下房舍,在气候和暖、风和日丽的地中海地区,绝不可能选择这样的地方来居住。

神秘的奥尔梅克石像探秘

奥尔梅克文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但是在阿斯特克帝国崛起之前的1500年,这个古老的文明就已经消失了。

传说中的奥尔梅克人的家乡,正是科泽科克斯河注入墨西哥湾的地方。“科泽科克斯”这个地名的意思就是“蛇神出没的地方”。相传远古时代,奎札科特尔和他的门徒就是在这个地方登陆墨西哥的——他们搭乘“船身光亮有如蛇皮一般的”船舶,从地球的另一端渡海而来。也就是在这里,奎札科特尔登上一艘“蛇筏子”扬帆而去,从此离开了中美洲。

就在科泽科克斯西边,从圣地亚哥·图斯特拉镇出发,向西南方向行驶25千米,穿过葱翠的原野,便是崔斯萨波特古城;科泽科克斯的南边和东边则是圣罗伦佐城和拉文达城,在这些地方,无数的典型奥梅克人雕刻品相继出土。有些雕刻的是庞大的头颅,重达30吨,其他的是巨型的石碑,上面镌刻着两个相貌完全不同的种族(都不是美洲印第安人)相会的情景。制作这些杰出艺术品的工匠,肯定是属于一个精致的、高度组织化的、繁荣富裕的、科技上相当发达的文明。令研究者们困惑的是,除了艺术品之外,这个文明没有留下任何东西,让后人探寻它们的根源和性质,它们的存在又有什么样子的代表意义。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奥梅克人”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带着已经得到了充分发展的、高度文明的文化,突然出现在了中美洲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考古学家挖掘出的巨大人头像中,最大的一尊是在耶稣基督诞生之前不久雕制完成的,也就是公元前100年左右制作的,它重达30多吨,大约高1.8米,圆周5.4米。它们呈现的大多是非洲男子的头部——戴着紧密的头盔,绑着长长的颚带,耳朵穿洞,鼻孔宽阔,鼻梁两旁显露出一道道很深的沟纹,嘴巴肥厚下垂,下巴紧贴着地面,有的两只大眼睛冷冷地睁着,宛如两颗杏仁,有的则是安详地闭着双眼。在那顶古怪的头盔底下,两道浓密的眉毛高高翘起,显出一脸怒气。看上去总会感觉有一种阴郁、深沉的凝重气息。奥尔梅克人留下5座非同一般庞大的雕像,描绘的是面貌具有明显黑人特征的男子。当然,2000年前的美洲并没有非洲黑人,直到白种人征服了美洲之后,黑人才被抓来当奴隶。然而,考古学家发现的人类化石却显示,在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移居美洲的许多种族中,就有非洲黑人。

这一尊尊人头像,都是用整块的巨大玄武岩雕成,竖立在粗糙的石板叠成的基座上。尽管体积十分庞大,雕工却十分细致老练,五官的比例均匀完美。

在清除了周围的泥土之后,它立刻呈现出一种令人望而生畏的严肃气概。和一般的非洲土著的雕刻品不同的是,它所使用的是写实的雕刻方法。五官的线条简洁而且有力度,表现出黑人身上所独有的面貌特征。

显然,奥尔梅克人曾经建立了相当辉煌灿烂的雕刻文明,进行过大规模的工程计划。他们的高超技艺,有能力雕琢和处理巨大的石块(他们遗留下的人头像,有些用一整块巨石雕刻而成,重达20吨以上)。不可思议的是,尽管研究者一再地努力挖掘,却始终没有在墨西哥找到任何的证据和迹象可以证明奥梅克文化曾经有过“发展阶段”。

那么这些巨型的人头像雕刻品,代表什么意思呢?有人推测是奥梅克人自己的自画像,有人认为那不是他们制作的,而是出于另一个更加古老的、已经被遗忘的民族之手。

正统学界一贯主张1492年之前,美洲一直处于孤立的状况之中,跟西方世界没有接触。思想比较前卫的学者,拒绝接受这种教条式的观念。他们认为,奥梅克雕像所描绘的那些深目高鼻、满脸胡须的人物,可能就是古代活跃于地中海的腓尼基人,早在公元前1000年之前,他们就已经驾驶船舶,穿过直布罗陀海峡,横越大西洋,抵达美洲。提出这个观点的考古学家进一步指出:奥梅克雕像所描绘的那些黑人,具体的讲,是腓尼基人的“奴隶”,他们是在非洲西海岸捕捉到这些黑人,然后千里迢迢地将他们带到了美洲。

然而还有一个问题,纵横四海的腓尼基人,在古代的世界许多地区留下了他们的独有的手工艺品,却没有在发现奥梅克人聚居地留下属于他们的任何东西。事实上,就艺术风格来讲,这些强劲有力的作品似乎并不属于任何已知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类型。不论是在美洲还是在全世界,这些艺术品都没有先例。

奥梅克文化究竟从何形成,又是如何衰亡?这是个连历史学家都无法回答的问题,刻在石头上的日历以及历史,就更加难以解释了。总之,奥梅克文化隐含着诸多未知数,对它的了解和研究才刚刚开始而已,历史学家和科学家们不知还要经历多少年的不懈的努力,才能够找到它的谜底。

神秘的玛雅文明探秘

1839年,一位名叫约翰·洛德·史蒂芬斯的美国律师和英国画家弗雷德里克·卡塞伍德踏上了一块破败不堪的土地——洪都拉斯的科潘。

这两位资深的旅行家在当地印第安人的带领下,用大刀在潮湿的热带丛林中清出一条道路,来到一座和金字塔的形状非常相近的建筑面前。当时,这座建筑隐藏在树从中。他们在一片灌木丛中找到一根独立式的四方形的石头立柱,这个高13英尺、边长3英尺的纪念碑通常被称作石碑。碑面上是浮雕,镌刻得密密麻麻。碑的正面刻的是一个衣着奇异、表情凶狠的人物造型,其他三面则刻满了文字,是一中绘画式的象形文字。史蒂劳斯认为这些雕刻所表现出的技巧娴熟,与古埃及人镌刻在纪念碑上的铭文所用的高超技艺不相上下,但对这些符号的含意和这个面目狰狞的形象的身份却不了解。接着,他们继续探索热带丛林中的其他地带,先后分两次对这些掩藏在丛林中的城市废墟进行考察,其中一些被严严实实地掩盖在丛林中,以至于当地人都不知道它们的存在。他们发现了40多座这样的城市废墟。当他们返回家中后,对其发现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公布于世,顿时激起了公众极大的兴趣,人们纷纷前往美洲探险。玛雅文明终于在沉睡了千年之后,重新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玛雅人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民族,大约1万年前,即刚刚结束上一个冰河时代时,第一批人迁移到这片土地上,也就是现在的拉丁美洲。他们从北方迁移到这里,构成了后来的玛雅领地,现在的整个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和伯利兹全境以及洪都拉斯、墨西哥和萨尔瓦多的部分地区在那时都属于这片土地。

前古典时期约在公元前1500年前开始,那时,大量的村落开始形成,玛雅文明开始生根发芽。在公元七八世纪的时候,玛雅文明发展到了巅峰时期。现在我们发现的玛雅人的金字塔毫不逊色于埃及人的金字塔,例如危地马拉的蒂卡尔城内有座金字塔塔身高达70米;墨西哥有令人困惑不解的巨石人像方阵;特奥蒂瓦坎的金字塔堪称奇绝,其雄伟和精美令无数人啧啧称奇……然而,让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琢磨不透的是,如此神秘而灿烂的文明,却在公元8世纪的中后期突然消失了,留给人们的只有一座座宏伟建筑的废墟、神秘的艺术作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无尽的思考。

为此,科学家们又进行了大量艰苦的探索,也由此产生了种种推测。科学家们首先想到的是野蛮的古代战争。考古学家们破译了大量文字,这些文字刻绘在石碑上、陶罐上以及城墙上。从这些被破译了文字的一座座墓碑上,翻译者们看到了一些关于玛雅人的描述,有战争策略、血腥的战场以及用被俘的敌人来进行祭祀……我们所看到的玛雅的统治者,都是些好战的武士,而不是以前人类所提出的,玛雅人是一群非常爱好和平而且具有丰富知识的人。因为大部分文字记载的都是他们的战争以及在战争中取得的胜利。

然而,考古学家们又发现了更多的证据,这些证据向我们展现的是玛雅人的穷兵黩武。例如,在蒂卡尔曾发现一些类似护城河和胸墙的长而且狭窄的壕沟和土埂。这种曾用于防御的城墙也在拜肯发现过。人们在卡拉科尔的建筑物上发现有烧焦的痕迹,还发现一个未被埋葬的儿童躺在一个金字塔的地板上。在博南帕克曾发现过许多栩栩如生的类似宗教仪式的壁画,而现在我们再看它们,则仿佛是那些真实的战争场面的再现。

考古学家们对玛雅人的穷兵黩武的新形象有了大概的了解后,就找到了新的原因来解释玛雅文明的消亡。有人认为玛雅文明在各个城邦之间的连绵不断的战争中被摧毁了,从他们在伯利兹的一个地方发现的武器中可以看出这一点。在危地马拉北部的一次发掘中发现了成堆的人头,从这些被砍下的头颅中,考古学家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并估计玛雅人在820年前后数量就锐减到其以前的5%。

还有人从环境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是大自然“淘汰”了玛雅文明。古气候学家在1995年研究尤卡坦半岛中部的奇彻坎努博湖时,发现有大量的沉积物沉淀在湖底。在这些沉积物中,硫酸的含量在800~1000年的沉积物中很高。只有在湖水很少的情况下,硫酸才会沉到湖底,而且通常是在干旱时期。据此,考古学家认为,灭亡可能是因为有严重的干旱发生在这一时期,玛雅文明消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干旱的情况下,庄稼歉收、饿殍遍野、疾病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