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行知班的那些事:班主任工作手记
21660100000023

第23章 科学的学习——方法(1)

学会学习,获得学习能力是第一位的,成绩是第二位的。学习方法比学习本身更重要,好方法,就是好习惯。

【素材链接】

名人忠告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的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贝尔纳)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感受成功

这里辑录了众多高考学子们以自己高三奋斗经历为蓝本提炼总结的成功公式:

北京大学哲学系的许红蕾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扎实的基础知识+健全的心理素质=高考成功的心得。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翟伟同学:信心+干劲+方法=丰收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系的张文兵同学:认真的态度+坚韧的毅力+冷静的头脑=最好的高考学习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文燕同学:正确的学习方法+大量的汗水=高考的优异成绩。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梁健同学:思考+动手+总结=成功。

南开大学计算机系的赵立华同学:自信+平常心=最好的心态组合。

南开大学科学技术系的吴琼同学:合适的目标+科学的计划+有效的行动+良好的心态=红色七月。

南开大学中文系的刘君同学:课本知识+自己的逻辑表达+独特的理解=完美的答案。

浙江大学的刘天海同学:(信心+快乐的生活习惯+正常的思维方式)×愉快的学习=成功。

浙江大学新闻系的张雷同学:唯我独尊(考前不怵)全力以赴(考场发挥)+辜不厚命(考后理想)=考试成功。

浙江大学材料化工学院的王庆同学:30%的努力+30%的心态+40%的考场发挥=高考奇迹。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学院的刘海燕同学:恒心+毅力+一套科学的方法=高效学习。

西安交通大学财政系的刘双利同学:目标+目标+目标+……=理想的成功实现。

北京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的王伟利同学:明确奋斗目标+调整生活节奏+合理分配时间+正确学习方法+高效学习心态+心理素质健康=梦想实现。

清华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的董红同学: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成绩。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罗兰同学:积极的精神+良好的方法+强健的体魄=成功。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杨鲁闽同学:充沛的精力+恰当的学习方法+强硬的心理素质+对成功百分之百的执着=理想的实现。

……

作者建言:综上,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组词,也是我们特别要记住的一组词:科学的方法,扎实的基础,良好的心态,健全的心理,必胜的信念。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北京青年报》等媒体先后刊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对高考状元成功历程探讨的文章。这些高考状元有不少来自偏僻的农村,甚至他们的家人都没有什么文化,有的还是复读生。他们之所以能成功,王教授认为是因为他们普遍具备以下六大成功因素:

1.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兴趣、追求和责任。

2.他们中大部分人认为自己智力水平一般,成功靠的是勤奋。

3.要想得高分就不能偏科。

4.学习方法上最忌成为题海的奴隶。

5.没有自学能力仅靠老师不行。

6.高考第一名无一例外承认自己的心理素质好。

我把这六大成功因素浓缩成一条高考状元成功公式:

(积极的学习心态+勤奋刻苦的精神+牢固的基础知识+全面均衡的各科成绩+得当有效的学习方法+优秀的自学能力)×稳定并善于自我调节的心理素质=高考状元成功之路。

【行动指南】

一、你的学习方法正确吗?请对下列各题作出“是”或“否”的回答。

1.准备考试时,我先写好各道复习题的答案全文(或抄别人的),然后把它背熟,以便考试时能全部默写出来。

2.在某些主要学科或某一门学科中,我认为特别重要的或特别难学的章节,我总争取做预习(在课前或前一天晚上)。

3.我平时没有订什么学习计划,即使是寒暑假期间或复习迎考阶段也是这样。

4.阅读课本或其他读物时,我自己很少用红蓝笔或其他笔划线、做记号。

5.每天晚上我复习当天功课并完成当天作业都已经来不及了,所以第二天的功课我一般都不预习。

6.在寒暑假期间,我常常要制订一个学习计划并努力按计划去学点新知识。

7.要背诵课文时,我常常在诵读几遍之后就开始试背,然后再打开书诵读几遍,再试背,也就是让诵读和尝试背诵交替进行。

8.我常常把一些我认为写得好的文章(包括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反复诵读。

9.学习时,我时常把教材内容分解为若干部分或若干要点。

10.上课时,我尽力想象老师所讲的某些内容。

11.我一般是没有先复习就动手做作业。

12.学习时,我偏重于理解,不大重视记忆,以致有些重要的定义、定理、公式、结论,我能理解却记不熟。

13.做作业时碰到难题,我常常找其他人帮助解决,免得自己花太多时间去琢磨。

14.写文章或做问答题时,我常常先列出大纲或要点(同时还对列出的要点进行增删),然后才下笔。

15.我尽量做到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并做完作业。

16.我重在平时复习,考试前夕倒不怎么紧张,有时反而去玩一玩,让头脑休息休息。

17.我平时没有时间去复习每门功课,一般都是老师要考哪一科时我才去复习哪一科。

18.我喜欢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但遇到问题时也喜欢和同学一起讨论。

19.听老师讲解一种知识时,我自己往往还联想起与此有关的知识或事例。

20.读物理、化学时,我很重视书上说的各种实验,尽力想象实验进行时的实际情景。

21.学习时,我经常把新材料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22.学习比较抽象的材料时,我总是努力联系实际,或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去说明它。

23.听课是我往往把不理解的问题或联想起来的问题记下,以便课后进一步思考、弄清。

24.由于种种原因,我很难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开始做功课。

25.学习理、化、生物、地理学科,我不单用头脑想,只要可能,我总是动手去试做一下。

26.听老师讲课时,我总喜欢动笔记一些要点、纲要。

27.在回答问题时,我喜欢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去回答,很少硬背课本上的字句。

28.我认为学习时能记住定理、公式、定义、结论就可以了,至于它们是怎么产生的,我往往不够重视。

29.考试时,我总是先把考题看一遍,把容易做的或得分多的题目先做了,把难做的题目留到最后去想。

30.在准备考试时,我常常根据教科书写出各道复习题的答案要点(不是全文)。

31.发回的试卷或作业,如果有错的,我总要弄清楚为什么错了,怎样做才对。

32.我极少运用参考书和辞典。

33.在复习功课时,我喜欢把详尽的材料变成简要的提纲,以便更好的记住。

34.我常常把学到的各种知识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和联系。

35.在准备考试时,我不是系统、全面复习,而是猜想老师可能出什么题,然后重点复习一些内容。

36.复习功课时,我常常把学过的知识列成表或画成图,借以揭示各种知识(如各种概念、定理、公式、事物的特性等)的区别和联系。

评分:

题目分两种类型,一种从正面阐述问题,一种从反面阐述问题。第3、4、11、12、13、17、24、28、32、35题为反向题目,这些题目选择“是”记0分,选择“否”记1分;剩下的题目为正向题目,这些题目选择“是”记1分,选择“否”记0分。将各题得分相加,算出总分。

总分在0~36分之间,分数越高说明你的学习方法越好,反之则表示你的学习方法不够正确,适当的调整势在必行了。

二、学海导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则重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大家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不难发现优异学子、成功人士主要是有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最基本、最常规的学习习惯有:

真正读懂课本的习惯

紧扣课本,这是重要的学习习惯之一。无论是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都要紧扣课本。老师备课是依据课本,考试出题也要依据课本。可以说,课本是一个学生一切学习行为的出发点和核心。而在学习中,怎样才能利用好课本呢?

分类阅读课本。比如阅读理科课本:首先,要读懂每个概念、定理、定律;其次,要搞清楚它们的由来。

把厚书读薄。慢慢读课本,细细嚼课本。第一步,把学习内容概括地读一读,从整体上把课本的脉络和结构,大致了解内容,这样一本书可能变成几页纸的提纲了。第二步,再把薄书读厚,在概读后了解提纲和主要脉络的基础上,细读课本,通过自己的理解再把那些具体的知识填补出来。第三步,经过前一阶段的细读,对书中的内容大部分已经理解透彻了,已经成了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储存在头脑中,这就由“厚”变“薄”了。

把课本读活。把课本读活是指阅读时能够读出课本文字之外的文字,能够从文字中提炼出精髓、线索,能够最大可能地深挖课本文字的内涵与拓展其外延。怎样让手中的课本活起来,全在于看书的人怎么来看。简单的说,就是多问几个“是什么”和“为什么”。当看完规定的内容后,首先问自己:课本上写的是什么。接着问自己:课本上这样写的根据是什么。课本上为什么要这么写。课本上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通过以上四个问题的提出和回答,就可以弄清一段文字的来龙去脉:是什么?它从那里来?要到那里去?而这正符合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把工具用好。辅助工具选择要精而勿滥,利用要充分而忌盲从。无论用什么辅助工具,都不能放弃主动、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