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行知班的那些事:班主任工作手记
21660100000024

第24章 科学的学习——方法(2)

把基础抓牢。基础就是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就形成能力,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好多同学就是在这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方面出了问题,又不明白为什么上不去。

预习的习惯

预习不仅是学习的第一步,更是学生成功学习的起点。古人语:“凡事预测立,不预测废。”预习者是主动者,因为他可与老师“同频共振”。

学期前预习。学期前的预习就像站在山顶俯视整个城的全貌,是一种高屋建瓴式的学习,又让我们对所有要学的知识心中有数。

章节单元预习。通过章节预习达到理清层次,初步结网,标出疑问,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

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一次较有成效的课前预习应该达到以下目标:一是能明确新课的内容,并补上与之相关的旧知识。二是找出并初步理解新课内容的重点、难点。三是能较准确地提出新课的重要问题。四是能自己对新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抽象的概括。五是能找到本节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六是利用工具书能解决课后习题。

思考是预习的核心,学起于思。带着任务预习,比如初步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找出一本书的重点章节,重点知识点,查补旧知识、旧概念,写出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做出标记,并进行一定的思考。思考是预习过程中最重要的。

用心“听”课的习惯

用心“听”讲是学习好的最主要的习惯。也许你觉得,上课“认真”听讲是老生常谈了,孰不知“认真”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其实这“用心”和“听”字当中大有学问:

首先是听什么?听方法,听思路,听重点,听难点,听新知识点。

其次是怎么听?排除干扰专心听;学会看课(看手势、看表情、看演示、看板书)注意听;全神贯注集体听:动脑,要听思结合。动口,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加强与老师的互动。向老师质疑,善于发问。向老师质疑与善于发问并不是一回事。质疑是向老师提出不同的见解,提问是针对自己在对新课的学习过程中不懂的问题向老师提问。与同学交流,向同学寻求进一步解释。动手,圈、点、批、画,做笔记。

再次,学会“偷懒”不听课。学会掌握课堂注意力的调换和转移,每天六节课,每节课45分钟,要做到每分钟全神贯注,不太现实,也不可能。所以当听懂难点、重点及新知识后,可以开几分钟的小差:联想相关的知识,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尝试其他的解题方法,想一想生活中有什么实际价值,还可以完成课堂练习,甚至是课后作业。

最后,抓住课后“黄金两分钟”。课后两分钟迅速把当堂内容小结一下,胜过半月后一天的复习。回忆重要内容,概括知识要点,理清老师的思维方式及思维过程。

认真做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首先,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古往今来善做随手笔记的人很多:唐代诗人李贺有随手记下自己的真知灼见,帮助脑“记”的习惯,铸就了很多的名诗佳句。前苏联的玛雅科夫斯基经常将在睡梦中浮现的佳句在醒来后写在烟盒上,以此来帮助记忆。果戈里在请客席间,将桌上美味佳肴的菜单全部抄下来用在他的小说里。杰克伦敦用将各种场合下得到的真知灼见和趣闻轶事记在小纸条上的办法帮助记忆。托尔斯泰曾经在51年里每天都写日记,以此来帮助大脑记忆。他还说:“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要把它记下来。”

其次,要掌握笔记的方法。根据不同科目,不同内容,不同要求,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笔记形式;抓重点、记难点;尽量简约的记;理清层次后再记;遵照自己的语言习惯记;抓合适的时机记。

再次,要筛选笔记的内容。记纲要,以掌握知识结构;记疑难,以扫除障碍;记补充,以拓宽知识面,增加信息量;记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路,思考、分析、论证的过程,突破难点的方法;记老师补充的课本以外的关键内容;记老师的总结规律;记自己的收获;记自己的新发现。

最后,要经常翻阅笔记。随时进行整理、修改、补充、总结、消化。

认真复习的习惯。

复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主要途径之一。“温故而知新。”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复习就是高层次的“再学习”。它有利于巩固学习效果,有利于查缺补漏,有利于知识变得系统。要养成及时复习,系统复习(提纲法、列表法、图示法),有计划的复习,反复复习的习惯。还要养成多与老师、同学交流的习惯。

在高三的总复习中,文科科目,复习的时候尽可能按照系统、线索进行复习。要对事实的内在的本质加以理解,注意相互之间的联系,注意比较记忆,注意事件的内在含义和特点。对于重点,做比较的例题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在理科科目的复习中,同学们在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之后,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和应用。掌握解题方法是重点中的重点,关注解题过程,关注解题思路。

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强化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最直观的检查学习效果的方法。要保质保量认真完成作业;对做过的题进行总结反思;先复习再做作业;有选择性地进行课外练习,及时纠正作业上的错误。

与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大凡明智的人都懂得联合起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历史上六国联合抗秦,都得互保,而联合一旦破裂,就都被强秦所败。香港两大富豪李嘉诚和包玉刚的联合可谓成功经典,包玉刚帮助李嘉诚控股和记黄浦,李嘉诚帮助包玉刚登陆九龙仓。合作做事1+1>2。两大商界巨擘为香港的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去参观天堂和地狱,他先去了魔鬼掌管的地狱,情形令人十分吃惊,因为一群人围坐在酒桌旁,桌上摆满了各种佳肴,包括肉、水果、蔬菜。然而那群人愁眉苦脸、无精打采、瘦地皮包骨头。这个人发现那群人每人都拿着一双四尺长的筷子,往自己嘴里送东西,结果怎么也吃不到东西,虽然食品都在手上,但一直在挨饿。

来到天堂,情形完全不一样。虽然是同样的食物,但人们各个面带笑容,精神面貌非常不错。原来他们用自己的筷子夹到食物很轻松送到对方的嘴里,互相帮助,最终帮了自己。

合作的好处不必赘述。学习也一样,如果在合作中交换到的是科学的方法,先进的思想理念,那收获很难设想。

互联网上学习的习惯。

信息的数字化引起了传播界一场深刻的革命,世界走上了信息的高速公路,我们应该坐在司机的位置上。

学习不仅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学习。以往“学习”的概念既是狭义的,也是广义的。只会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堂学习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涵义是:第一,学会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探索独立自主地进行有效的学习;第二,不仅学习课堂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信息处理的方法,培养交流与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培养科学素养与科技熟练度。

在某种意义上,互联网就是一个社会大课堂。在这个课堂里,大家没有统一的课本,没有固定的教师,有的却是充满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机会。

学会学习自然不是指学会多少知识,而是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和素养,具有有效学习,利用和处理知识的能力。

玩中学,做中学的习惯。

什么是学习?我们可以列出读书、听课、习字、做习题、考试等方法,这些方法固然都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但是不要忘了,玩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人类的许多发明都是和人类游戏的天性分不开的。

1609年,荷兰一家眼镜店老板汉斯的几个孩子,拿了店里的几块眼镜片与邻居的孩子一起玩。镜片中有的是近视片,有的是老花眼镜片。他们在游戏中模仿大人,把眼镜片架在自己的鼻梁上,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清楚,因为他们都不是老人或者近视眼,这样,有的孩子把眼镜片举到更远的地方。其中一个孩子,淘气地拿了两块不同的镜片,一手拿一个,一会往前,一会往后,一会重叠,一会分开。当他把两个镜片摆弄成一前一后时,他大叫起来:“哎呀,礼拜堂的尖顶,怎么变的这么近了!”在孩子的游戏中,眼睛老板汉斯受到了启发,发现了可以望远的透镜,并按照这个原理,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

人类第一架飞机所使用的螺旋桨,就是莱特兄弟少年时代玩具飞机上的那种螺旋桨。近几年媒体上频繁报道“玩游戏”玩出的电脑专家。

只有到水里做游戏,才能成为游泳运动员,站在岸边讲是讲不出来的。

用自己的风格学习。

每个学生都要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形成习惯。以下几种风格比较普遍,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参考选择。

反省型。反省是人获得智慧的基本途径。有效的方法是养成建立错题集的习惯和考后100分的习惯。

自学型。自学表现出了最充分的学习主动性,最大限度发挥了学习的能动作用。可以参考教育家魏书生先生提出的独具特色的“知、情、行、恒”的自学模式。

以本为本型。这种风格表现出紧紧的以课本为中心,把课本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巧和典型习题运用的像支配自己的手一样灵活自如。

提问型。课前、课中、课后都可提问,还可大胆的进行联系,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起来提问。其实,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总结型。逐渐养成分门别类梳理知识的习惯。

【写作实践】

我是这样走向成功的——学习方法介绍。

【教有所思】

我一直在想,多数学生没有旷过一节课,没有请过一次假,早晨六点起床,晚上十一点还睡不倒,作业一次不落,卷子做了一套又一套,但成绩就是不理想,这其中定有原因,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有:

1.老师对这种“累死千兵”的“教”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的本领不到家或不过硬,可以说是一种渎职。

2.学生的“学”不得法或不科学。

3.不会听课,没有把知识真正学懂。

4.不会思考,不会运用,知识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好像就是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

学会学习比获得知识本身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