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别让不会讲话害了你
21805500000005

第5章 领导谈判的艺术(4)

齐景公非常喜欢打猎,喂养了一些捉野兔的老鹰,这些老鹰由烛邹管理。有一次,烛邹不小心,让一只老鹰逃走了。

齐景公知道了,大发雷霆,要将烛邹推出斩首。

晏子对齐景公说:

“烛邹罪不可赦,不能就这么轻易杀了他,让我来宣布他的三条罪状,然后再将他处死吧!”

齐景公点头允许。于是晏子指着烛邹数落着:

“烛邹,你为大王养鸟,却让鸟逃走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使大王为了鸟的缘故而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把你杀了,让天下诸侯都知道大王重鸟轻士,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好啦,大王,请将他处死吧!”

齐景公听出了晏子的话中之话,只好说:

“算啦!不用杀了。”

晏子的高明之处在于,名义上指责烛邹的罪状,实际上却在批评齐景公,声东击西,终于使齐景公放弃了杀烛邹的念头。

谈判中要采用声东击西的方法,成功的关键在于要把重点集中于造成对方的错觉。这种错觉一旦形成,对方很可能对此作出错误的或违反事实本来面目的判断。

然后,再突然发出一个意义不同的信息,使对方措手不及。

在谈判中,一般在以下情况下使用声东击西这一策略:

——试探对方,以便了解更多的情况,为以后真正的谈判做一些准备。

——作为一种障眼法,迷惑对方,转移其注意力,延缓对方所要采取的行动。

——稳住对方,不让他手中的货物脱手或向另外的卖方购货。

——缠住对方,将其拖得筋疲力尽,然后乘虚而入。

如果谈判对手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应该引起警惕。一些老练的谈判者往往在一开始就问自己:这次谈判对方是不是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

如果看出了对方的伪装手段,那就要及时采取必要的对策。

四、以退为进,有利于掌握谈判的主动权

在谈判中先发制人、得寸进尺不失为一种策略,但是,这样很容易招致对方的抵触情绪,影响双方良好谈判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使谈判陷于僵局。

因此,有经验的谈判者往往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

退是一种表面形式,由于在形式上采取了退让,使对方能从你的退让中得到心理满足。由此,不但思想上会放松戒备,而且作为回报,或许他也会满足你的某些要求,而这些要求正是你的真实目的。

谈判中以退为进的手法是很多的。比如谈判中,可以替自己预留让步的余地,以便在对方的讨价还价中有所退却,满足对方的要求。但是,不要让步太快。因为轻而易举地获得你的让步,不但不会使对方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反而会怀疑你的让步有诈。而慢慢让步不但能使对手心理上得到满足,而且能更加珍惜它。

谈判中,让对方努力争取他所能得到的东西。对对方能够得到的东西不要去拒绝他,而是要让他通过努力争取来获得。这样做,看起来是你的一种让步,而其实你是以对方应该得到的东西来换取他在其他方面的让步。这当然是一种有益无害的让步。

谈判中,要让对方尽可能多地发言,充分表明他的观点,说明他的问题,而你应该少说为宜。这样,对方由于暴露过多,回旋余地就小。而你很少曝光,可塑性很大。两者的处境,犹如一个站在灯光下,一个躲在暗处。他看你一团模糊,你看他一清二楚。这样你就掌握了谈判的主动权。

除了让对方多说还要设法让对方先说,先提出要求。这样做,既表示出你对对方的尊重,又使你可以根据对方的要求确定你对付他的策略,可谓一举两得。

让步有实质性让步与非实质性让步之分。表示对对方的要求、观点的考虑如果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当然是一种非实质性让步,因为它与利益无关。但是,这种说法能给对方心理上的慰藉,因为至少你尊重他。虽然这种做法有点“口惠而实不至”的味道,但它却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成功策略。

以退为进策略运用得法,常常是很有效的。下面举个例子。

某市机床厂成为首批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之后,该厂厂长率领一个业务小组赴美国寻找销路。业务小组出发之前,已给美国卡尔曼公司发去电传,表明了自己的意图。

业务小组与卡尔曼公司总裁一见面,便就对方所需的机床规格报价。但双方在价格上互不相让,结果相持不下,最后总裁先生提出考虑一下再说。

这之后连续两天没有音讯。

但业务小组不动声色,耐心等待,不催不逼。

原来,业务小组在赴美前已对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美国为保护本国对外贸易,实行对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提高关税的措施。一些代理商急于寻找避开“贸易保护政策”的机遇,这为我方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提供了良好时机。

台湾向美国出口机床,必须从美国进口同等价值的计算机、糖、烟、酒等货物。台湾方面对此大为恼火,拒绝向美国出口机床。卡尔曼公司因此受到冲击,在该公司已经同其客户签订合同,并开出了信用证,客户也急需机床时,台湾方面却迟迟不肯发货,这使讲求信誉的卡尔曼公司十分被动。

业务小组的耐心等待,终于起到了效果。两天之后,沉不住气的卡尔曼公司终于打来电话约商谈时间。

之后,双方进行了谈判,业务小组胸有成竹,不卑不亢,经过反复讨论,终于签订了150台车床的合同。

在谈判中如果发生意见分歧,一时难以得到统一时,不要急于要求达成协议。这时要善于忍耐。忍耐,也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

美国前总统卡特在谈判时具有很强的忍耐力。

一次,他为让以色列和埃及谈判,把双方领导人请到了戴维营。

戴维营的生活十分单调,令以色列总理贝京和埃及总统萨达特都感到十分厌烦,但又不得不应付每天长达10小时的谈判。

每天早晨,萨达特和贝京都会先后听到敲门声。卡特总是这样说:“嗨!我是吉米·卡特,请你们准备开始烦闷、长达10小时的会晤吧!”

终于在第13天,双方签署了和平协定。尽管这中间原因很多,但卡特总统的忍耐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忍耐可以避免谈判中的直接冲突,不致因意见分歧而争论不休,伤了感情。

如果你急于达成协议,对方掌握了你这种心理,可能会提出苛刻的条件;反之,如果你不急于要求达成协议,以退为进,看来好像是无所谓的样子,对方反而有可能降低要求。

以退为进不是消极地退让,其目的还是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运用以退为进的谈判策略,往往比一味采取进攻策略更有效。

五、适度沉默,可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沉默不语也是谈判中的一种武器。

如果对方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你对他所说的东西感到厌烦,最好是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位谈判者在和别人谈话中,当他感到乏味时,会拿起桌上的文件等随便翻阅起来,这是暗示对方,文件虽然很乏味,但比你的话有意思。

这种做法,无疑是想让对方终止谈话。

谈判中,恰到好处的沉默也是一种艺术,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英国政治家赖白斯在一次演讲中突然停顿下来,取出了表,站在讲台上一声不响地看着观众,时间长达72秒之久。正当听众迷惑不解之时,他说:“诸位刚才所感觉到的、局促不安的几秒长的时间,就是普通工人垒一块砖所用的时间。”

赖白斯以默语(即话语中短暂的间隙,又称停顿)的方式来表现演讲内容,实属高超,这是吸引听众注意力的一种方法。谈判中默语所表达的意义是丰富多彩的。它既可以是无言的赞许,也可以是无声的抗议;既可以是欣然默认,也可以是保留己见;既可以是威严的震慑,也可以是心虚的流露;既可以是毫无主见、附和众议的表示,也可以是决心已定、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标志。

当然,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默语的语义是明确的。

默语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效果,也可以用来对付谈判对手。

比如,你提出一个诚恳的建议,而对方却给了你一个不完全的回答。这时,你应该等下去。沉默,往往会使人感到不自在,常常会给对方造成一种僵持的感觉,使其觉得必须以回答你的问题或提出新建议的方式,来打破僵持不可。

要注意的是,你提出问题并沉默后,不要继续提出其他问题或发表评论,以防把对方从僵持中解脱出来。

用沉默来对付饶舌的对手,当然还有一个礼貌的问题。如果对方在热情地讲述着,你却表现得极不耐烦,或无动于衷,那都是不礼貌的。但如果你随声附和一两句时,对方会误认为是对他的赞同,他讲述起来就会更起劲。

你不妨采取这种方式的沉默:不时地端起茶来劝饮,或者不时地看看表。这样,多数人见到这种姿态就会终止谈话。当然,也有少部分人故意视而不见,非得讲完不可。这时,你可以做一些明显动作:如动一动身体,或故意上一趟厕所,或借故干点别的什么事。如果担心这些动作还是有不礼貌之嫌,你可以眼睛故意不看对方,而看身旁的某处。

从道理上讲,听别人说话时应当看对方眼睛才算有礼貌。通过双目交流,达到感情的互相沟通。但当你避开对方视线时,这种沟通就会受影响,从而减弱对方的说话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