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别让不会讲话害了你
21805500000007

第7章 领导辩论的水平(2)

2.质问劳乏对方,我方以逸静观

即采用多提问题的方法,实行自卫,尤其是多提一些难题。连连质问对方,使对方忙于筹思应答,不暇进攻,而我方则以逸待劳,静观其变,伺机反击。

3.抓住有利论题,防止对方胡搅

辩论中,应防止对方转换论题,力求使辩论紧紧围绕中心论题进行。如对方将论题转换到对方所长、我们所短的论题上去,显然于我方不利;再如,对方用转换论题,甚至胡搅蛮缠来掩饰自己的失误与疏漏,也会给辩论造成严重阻碍。因此,在辩论中,遇到对方有意转换论题时,应当及时指出,迅速纠正。

三、直接驳,迂回辩,借题发挥

攻击辩论技巧可分为正面、侧面、包围、迂回等。正面攻击,指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尤其是中心论点;侧面攻击,指从侧面驳斥对方的论据或指出对方论据逻辑上的毛病;包围进攻,指对对方核心论点周围的分论点及论据逐一进行驳诘,最后推翻对方的核心立论,全面否定对方的命题;迂回攻击,指远距离地攻击,如从挑剔对方的辩论态度不妥或辩论风度有失开始诘难,进而抓住对方的辩论企图,深入进行驳诘。

以下介绍几种具体的进攻辩论技巧。

1.诱其说“是”

“苏格拉底式问答法”在辩论中有其特殊的功效,即能诱使对方多说“是”。通常情况下,那些老练的心存戒备的对手是不会轻易说出“是”的。日本明治时期的名医、军事家大村益次郎是位板着面孔、很难与之交往的人。一次,邻人跟他寒暄:“您好,今天天气很热,是不是?”他却爱理不理地回答:“夏天本来就是热的。”假若他顺着对方的问题回答:“是的,的确很热。”这样,自我防卫的态势先就瓦解了。

诱使对方说“是”的方法是,辩论开头切勿涉及有争议的观点,而应顺应对方的思路强调彼此有共同语言的话题,从对方的角度提出问题,诱使对方承认你的立场,让对方连连说“是”。与此同时,一定要避免让他说“不”。

2.巧析岔题

在辩论中一旦发现对方把话题岔开,你不必打断,你应立即分析其用心。一般说来,岔题的出现,或是由于一时不慎,或是由于突然联想起另一件事,或是由于有意把话题扭到另一方向。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对方说不了多久,就会自己发觉而显露窘态;如果是第二种情况,他一旦省悟就会很快地回到原来的话题上来;如果是第三种情况,对方会继续朝着岔开的方向说下去,毫无“回心转意”迹象,你就可据此推断出他是有意扭转辩论的方向,从而立即采取相应对策,避免对方伎俩得逞。

3.借题发挥

在辩论中,当我方受到攻击时,可以不直接从正面答辩,而借助论敌提供的话题进行还击,从而改变论战的局势。这种对策的关键在于一个“借”字,能否借为己用,决定于辩论者的论战经验和思辨能力。

4.逼其亮底

对形状不全的图形或半截子话所作的解释,可以显示人的性格和内心的状态。这种方法叫“投影法”。在辩论中,你可运用“投影法”逼对方亮底,即把话说到一半就故意停下来,然后让对方接下去说。如:“这么说,你的意思是……”“如此说来,这个论点是……”“照你的话说,它的意思是……”当你用这些半截子话去诱发对方时,对方十有八九会像这种方法所显示的那样,不假思索地把这句话按他的意思说完,这时,你就轻而易举地又多了张“底牌”。

四、识诡辩,驳诡辩,随机应变

诡辩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迷惑性,为了识别诡辩和驳倒诡辩,很有必要掌握一些驳斥诡辩的具体技巧和方法。

诡辩手法千变万化,对付诡辩的方法当然也是多种多样的。

1.概念的诡辩性

在概念上玩弄游戏,这是诡辩者惯用的伎俩。其具体办法一是利用一词多义,把词语形式相同,但表达意思不同的概念混同为同一概念;二是用偷梁换柱的办法,改变一个概念的内涵,使之变成另一个概念。不管运用哪种方法来诡辩,我们都可以用澄清概念,即正确地解释概念,明确其内涵与外延的方法来对付它。

2.矛盾中的诡辩性

任何诡辩都不可能天衣无缝。它们当中必有破绽可寻,特别是诡辩在理屈词穷之时,往往慌不择言,漏洞百出,不自觉地陷入出尔反尔、自相矛盾的困境,这时我们只要对其思维过程中的矛盾予以揭露,其诡辩就不能得逞了。例如有个作弊的学生矢口否认自己考试时有过作弊行为,老师提出根据:“我是亲眼看到的。”学生辩解道:“这不可能,我是在你背朝我的时候才看的。”这个学生无意中露出了马脚,真是欲盖弥彰。对他的诡辩就可以采用揭露矛盾的方法予以驳斥:“你既然是老师背朝着你的时候作弊的,怎么又说没作弊呢?”那个学生一定会哑口无言。

3.推理形式的诡辩性

对用二难推理来诡辩的,我们除了可以指出其推理形式上的错误外,还可以指出其内容上的错误。这里要介绍,另外再去构造一个与原来的二难推理相反的二难推理。古希腊诡辩家讲过这样一则寓言:有一位埃及妇女,看到自己在尼罗河畔玩耍的孩子被鳄鱼抓住,就请求鳄鱼把孩子归还给她。鳄鱼说:“如果你猜对我的心思,我就把孩子归还给你。”妇女说:“我猜你不想把孩子归还给我。”鳄鱼说:“如果你猜得对,则根据你说话的内容,我不把孩子归还给你。如果你猜得不对,则根据约定的条件,我不把孩子归还给你。你或者猜得对,或者猜得不对,所以我都不把孩子归还给你。”妇女针对上面的推理,提出了一个相反的二难推理:“如果我猜得对,则根据约定的条件,你应把孩子归还给我。如果我猜得不对,则根据我说话的内容,你应把孩子归还给我。我或者猜得对,或者猜得不对。所以,你都应把孩子归还给我。”鳄鱼用一个不合逻辑的二难推理来为难妇女,妇女也用一个相反的同样不合逻辑的二难推理来回敬鳄鱼。这种反驳方法实在巧妙。

4.答问中的诡辩性

有人称之为类比反驳。有一则叫“大家方便”的幽默,说的是一个小男孩去面包店买了一个两便士的面包,发现面包比平时要小得多,于是就对老板说:“你不觉得这个面包比平时小吗?”“哦!那不要紧,这样你拿起来就方便了。”显然,老板是在诡辩。对此,小男孩没有争辩,只给一个便士就要离开面包店。老板赶紧大声喝住他:“嗨!你买面包没给足钱啊!”“哦!不要紧。”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这样,你数起钱来就方便多了。”这种反驳真是妙不可言!

5.论题的诡辩性

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反驳方法,即先假定诡辩论题正确,然后由此引申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的规则,驳倒诡辩论题。例如,某城汽车站候车室内,一个男青年把痰吐在洁白的墙上。车站管理员对他说:“青年同志,‘不准随地吐痰’的标语你看到了吗?”那个青年回答:“看到了,我吐痰吐在墙上,不是吐在地上。”管理员说:“如果依你这种说法,那么,我有痰就可以吐到你的衣服上了。因为衣服上也不是‘地上’。”那青年哑口无言。这里,管理员就是运用了归谬引申的方法,先假定青年的诡辩论题“墙上可以吐痰”是正确的,再由此引出结论“你的衣服上也可以吐痰”,而这个结论是诡辩者所不能接受的,因此证明诡辩论题也是荒谬的。

诡辩形形色色,对付诡辩的方法也远远不止以上这几种。在具体运用的时候,应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单独使用某一种方法,也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更需要随机应变,临场发挥。总之,务必堵住诡辩者之口,置诡辩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