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指引
可是好景不长,这年大旱,连续三个月都没有下雨。狠心的张地主见地里没活了,不愿养着伙计吃白饭,便把伙计全都撵走了。孙良回到家,见孩子饿得面黄肌瘦,妻子整天哭哭啼啼,心如刀绞,却又无可奈何。
前清时候,山东莱阳有个名叫孙良的孩子。孙良还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仅有的一间破草屋和二亩沙地也被地主大金牙霸占了,母亲只好领着他到处讨饭。
孙良九岁那年,母亲在乞讨时被大金牙的狗咬伤了,不久就去世了。剩下孙良一个人,无依无靠,只好去投奔舅父。舅父家生活也十分贫困,勉强张罗着帮孙良把母亲埋葬了。从此孙良白天就去拾草捡粪,晚上就跟舅父学着识点字。舅父每次教字时都对孙良说:“孩子,咱命穷,念不起书,可不管怎样也得认识几个字,免得受人欺负呀!”孙良勤奋好学,认识了许多字,邻居们都夸他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第二年秋天,发了一场大水,舅父的田里遭了灾,颗粒不收,家里连饭都吃不上了。孙良只好自谋生路,卖身到张姓地主家,给地主放牛去了。不到两年,聪明的他就学会了所有的庄稼活。
孙良二十五岁的时候,张地主家的一个老伙计见他吃苦耐劳,人品又好,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成亲之后,日子虽然穷,但是小两口十分恩爱。没过几年,他们有了两个孩子,日子过得更加和美了。
可是好景不长,这年大旱,连续三个月都没有下雨。狠心的张地主见地里没活了,不愿养着伙计吃白饭,便把伙计全都撵走了。孙良回到家,见孩子饿得面黄肌瘦,妻子整天哭哭啼啼,心如刀绞,却又无可奈何。
一天,孙良出门找吃的,遇到了原来在一块干活的伙计张禄。张禄的日子也过得很糟,眼看就快要饿死了。见到自己和好朋友都落魄到这步田地,孙良一阵心酸,不由得流下了眼泪,感慨地说:“这年景,咱穷人哪里还有活路啊!”张禄怔了半天,说:“听说关东地多人少,日子好混,要不咱们也去闯一闯?”孙良听了,想了想,觉得也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就同意了。
当晚,孙良含着泪对妻子说:“我实在不忍看着一家大小活活饿死,只好跟张兄弟一起去闯关东了。听说那里的山上有不少‘棒槌’(即人参),很值钱,我去采些卖了,给你和孩子换点吃的。你在家好好等着,我顶多来年开春就回来了。”
第二天,妻子领着孩子哭哭啼啼地出来送行,对孙良说:“你走吧,不要挂念家里,以后混好了,别忘了我们母子就行。”夫妻俩依依不舍,挥泪而别。
孙良、张禄二人一边乞讨,一边赶路,来到了烟台港。他们和船主约好,白做一个月的工来抵船钱,搭船到了关东。
两人来到关东后,询问了当地的老乡,得知“棒槌”长在长白山中,于是又辗转来到了长白山一带。他们在山下搭了一间窝棚住下,第二天一早就跟着几个“老关东”上山去挖“棒槌”了。最初,他们只能帮人背运货物,混口吃的,后来他们渐渐熟悉了山路,就可以不靠别人的指引在林子里活动了。他们每天清早进山找人参,不管走出去多远,到了晚上都能找准路回来。
两人原本打算开春就回山东,可是路途遥远,靠挖人参一时半会也攒不下多少钱,于是便决定等挖的人参多了、钱攒够了再回老家。孙良天资聪明,又识文断字,把在林中走过的路都用笔画了下来;挖到了人参后,他还会把枝杈、须根按形状画下来。两年过去,孙良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放山”(即采参)的行家了。
那时,山东连年遭灾,每年都有许多人逃荒到关东。孙良是贫苦出身,对穷人十分照顾。他常说:“咱忘不了咱自己受的苦,也不能不管别人的苦呀!”所以每当遇到走投无路的人时,他都会耐心地教给他们“放山”的门路,告诉他们怎样走山路,怎样穿密林,在夜里怎样看星斗……他还常常把挖回来的人参枝叶拿给老乡们看,教给他们怎样找、怎样挖。就这样,孙良的名字很快就在闯关东的山东人当中流传开了,人们都尊称他为挖参的“老把头”(即祖师爷)。
离乡的第三年,孙良和张禄挖到了许多人参,换来的银钱也比前两年多了。中秋节到了,他们都非常思念家乡。望着高挂在长白山上的那轮明月,孙良说:“今年咱们的收成很好,也该回家看看了,免得家里人挂念。”张禄也正有此意,于是两人便决定秋后一起回家。随着归期临近,两人干活更加卖命了。他们都想着要多挖些人参,多卖些钱带回家。因此,即使阴天下雨,两人也坚持上山,每天都忙到黄昏才返回窝棚。
九月的一天,阴云密布,山中弥漫着一层浓雾。虽然天气很不好,但孙良和张禄仍决定上山。吃过早饭,两人便拄着在山里用来传递信息的“索罗棍”,背起箩筐出发了。
孙良照常在前头开路,而张禄则跟在后边。两人拉开一定的距离,向密林中走去。林里的松树枝叶交盖,参天入云。每走几步,孙良就用“索罗棍”朝树干上敲几下,以此来呼唤张禄。不一会儿,不远处就会传来张禄发出的回声。他们一路上寻找着人参,见到松蕈、蘑菇便拾起来,装到箩筐里,留着当晚饭。
在大雾中翻越了几个山峰之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孙良只听见山风的怒吼声,再也听不到张禄用“索罗棍”敲打树干的回声了。孙良知道这山中多的是豺狼虎豹,时常有采参客被它们吃掉。想到这,他不由得心惊了起来。他拼命地呼喊,可是却听不到任何回应。
太阳落山了,孙良从东山爬上西山,又从南山登上北山,每到山顶他就四处瞭望,放声高喊,可是仍没有发现张禄的踪影。
最后,孙良只好一个人回到了窝棚。路上他还抱有一线希望,想着张禄也许已经回来了。可是他走进窝棚一看,里面连个人影都没有。他的心一下子凉了:看来张禄不是迷路了,就是被虎狼给吃了。
孙良一夜没睡,天还没亮,就又上山去寻找张禄了。这天的天气比头一天还糟,一直下着瓢泼大雨,雷声震得地动山摇。孙良全身都淋透了,但他仍然坚持在山中寻找。可是连续找了四五天,始终都没有找到张禄,这时孙良已离窝棚越来越远了。
到了第三十六天的中午,孙良来到了古河边。他又累又饿,昏倒了。朦胧中,他仿佛看到张禄回来了,背着满满一篮子新挖到的人参,与自己高高兴兴地商议着回家的事……
等他苏醒过来,发现自己倒在河滩上,衣服都湿了,原来是一场空梦!他想到了妻子和孩子,想到了自己离家时的情景,不由得悲从中来,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他擦干眼泪,心想:“找不到好兄弟,我哪里还有脸自己拿着财宝回家呢?我还是死在这里,陪着张禄吧!”
傍晚时分,孙良对着河水流尽了最后一滴泪。他猛然抬头,发现不远处有一块巨石,就气喘吁吁地爬到巨石跟前,咬破手指,蘸着鲜血,在上面写了一首绝命诗:
家住莱阳本姓孙,漂洋过海来挖参。路上丢了好兄弟,找不到兄弟不甘心。三十六天不见影,你看伤心不伤心。只期共赴患难地,不求背义苟得金。家中有人来找我,古河之上往上寻。再有入山迷路者,我当作为引路神。
写完,孙良就靠在巨石上死了。神奇的是,他死后尸体竟能靠着巨石,岿然不倒。
后来,进山的猎户和采参客们发现了这首绝命诗,感动之下就到处传诵孙良的义举。一传十,十传百,最后竟传到了康熙皇帝的耳朵里。为了验明真伪,当年的三月十六,康熙皇帝就亲自来到了长白山古河旁的巨石前,果然看到孙良的尸体立在那里。康熙皇帝当即下诏:“此人勇敢忠义,朕封他为山神爷,以后每年的今天就是他的生日。”话音刚落,孙良的尸体突然摇了三下,眼看就要倒下去了。康熙皇帝急忙命令侍卫:“快!砍一棵树,用树墩给他做一个凳子。”不一会儿,凳子就做好了。孙良的尸体竟稳稳当当地坐在了凳子上面。后来,人们把他葬在了吉林省通化县境内的浑江江畔。
从那以后,孙良就成了御封的山神爷。不过,人们仍习惯于亲切地称呼他为“老把头”、“孙良爷”。每年农历三月十六这天,采参客、采药人、猎人、木帮都要杀猪宰羊为他庆祝生日。长白山里的人们直到现在也不坐树墩,因为在他们心目中那是山神爷的板凳,是祖师爷的位置,谁也不敢坐。智慧点灯
知识就是力量。孙良幼时受到舅父的教诲,明白了知识的重要性。他在闯关东期间,对山中的地形、人参的类别及采参的技巧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逐渐掌握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理论方法,最终成为采参行业的祖师爷。更可贵的是,他掌握了采参的要领后,并没有将诀窍视为不传之秘,而是大方地将这门技艺传授给了同乡,帮助大伙儿共谋生计。当同伴张禄失踪后,他不辞劳苦,四处寻找,宁可葬身深山,陪伴友人,也不独享其成,自求富贵。这种高尚品德和无私行为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