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音乐财经周刊001
22096100000010

第10章 乐童音乐:文艺青年们的商业化摸索,众筹打头阵,一站式服务在后!

导语:众筹业务做了一年后,马客发现众筹模式并不能解决所有音乐人的需求和他们的问题!现在的乐童,不仅仅只是一个众筹平台,更像是一家音乐经纪公司,一位音乐人营销平台。例如,乐童可以在线上实现音乐人所需的基本经纪业务:帮音乐人规划巡演路线、搞定场地、商业合作、参加音乐节、录制并销售唱片等。

试水线上音乐经纪、票务业务

众筹业务做了一年后,马客发现众筹模式并不能解决所有音乐人的需求和他们的问题。比如上线巡演,其实可以用众筹的模式跟演出有一些结合,不单纯是卖票,而是能解决音乐人巡演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最近,乐童和京东商城合作的专有音像制品售卖专区正式上线,这是乐童为了解决问题——“众筹成功后,音乐人该怎么办?”后推出的一站式服务,必须独家合作,但分为成品交易模式和版权交易模式,已经合作过的音乐人有李志、衣湿乐队等。

乐童音乐还专门为现场演出入场开发了一个二维码扫描的APP工具,入场的时候人多了扫二维码就更快速,比如像麻油叶的演出有1000多人观看,用二维码验票,40分钟就全进场了,如果对名单入场可能要四五个小时。

现在乐童希望在线上实现音乐人所需的基本的经纪业务:帮音乐人规划巡演路线、搞定场地、商业合作、参加音乐节、录制并销售唱片,这些传统唱片公司做的事情,用互联网的方式会更便捷,传统唱片公司只能签几十位艺人,用互联网可以服务成千上万的音乐人。

对于大牌明星来说,众筹的意义没有那么大,乐童音乐要在主流音乐市场放大自己,谈得更多的是创意。由于众筹平台有沦为为主流歌手演唱会门票“预售”的境地,那么乐童呢?它也“预售”门票,但不单纯地卖票,如果针对他本人的特点做一件挑战性的事情,就可以用众筹的方式打动音乐人。

马客说:“针对不同音乐人需要有不同的创意,比如李志,去挑战他的支持者人数。”

李志原来在点名时间也做过两年,每次筹款十几万元、二十几万元,第三年还做同样的项目筹款也超不过二十万元,没什么挑战性。所以乐童筹划的不是筹款额,而是2500人的支持,每个人只能出20元,得到一个MP3。李志是一位个性非常鲜明的音乐人,这个创意考验的是铁杆粉丝的支持。

所谓众筹,一个是音乐人真的有梦想,一个是音乐人希望挑战一件事情。乐童现在没有定义所有事情都能做众筹,乐童也可以做周边产品的合作或者演出合作。现在的乐童,不仅仅只是一个众筹平台,更像是一家音乐经纪公司,一位音乐人营销平台。

前不久,乐童联合电影《黄金时代》玩起了电影营销+音乐众筹,以“寻找自由之声”为名,乐童音乐发起了《自由之声——当代民谣合辑》的众筹。一家标准的“小而美”公司,搭上电影宣传的便车,以《黄金时代》合作伙伴身份出现在电影宣传期间各种刷墙的“土豪”做派,貌似还是第一次。

乐童一直在摸索中前进,寻找各种商业模式,但有一样乐童不会变,那就是专注于“音乐”。在过去的这些项目里,乐童已经在独立原创音乐圈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很多独立原创音乐领域的顶级音乐人都和乐童合作过,乐童也尝试了一些主流和选秀的音乐人合作,甚至有了电影《黄金时代》的音乐合作,还有品牌杜蕾斯的音乐人专款安全套等。

如今回头看,所有平台里,音乐领域的众筹案例无人可与乐童相比,在筹款金额上,总的筹款额和单项筹款额,乐童是最高的。在音乐众筹这个垂直领域,乐童用两年时间做到了第一,其他衍生领域呢,乐童会怎么做?

拓荒声音类智能硬件

有个故事已经讲过很多遍了,但是如果提乐童,依旧绕不开这个案例:百万元筹资额的荒岛唱机,发起人黎文也曾在不少公开场合讲过“如何在47天内募资过百万元”。

这是乐童大获成功的众筹案例,它的筹资金额、影响力,包括整个项目的规划传播,都非常成功,直到现在,荒岛唱机的影响还在延续。马客总结,这个项目的成功,一是发起者黎文的影响力和他的圈子资源,项目上线后有很多人关注和支持;二是这个产品有情怀,品质很不错;三是围绕这个项目,双方做了很棒的营销和传播。

但在整个项目筹款中,也经历了低谷和高潮的过程。荒岛唱机最早定的筹款额是80万元,筹款过程中大家都觉得这个额度定得太高了,不太可能达到。刚上线一两周只筹到20万元,当时大家就商量,只要能筹到30万元这个项目就可以开工了,所以中间又把额度调到50万元,而且很长一段时间筹款额没有上升。

大家都在观望,乐童也有些担忧,后来找了一些大号和身边的朋友去传播,当筹款额达到60%、70%的时候,很多观望的人觉得挺靠谱的,就开始下单,项目筹款最后一天有30多万元的订单,乐童团队一直忙到凌晨两三点钟,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预定目标。

荒岛唱机的成功,让马客觉得,智能硬件可以做到非常大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筹款额,发掘声音类的智能硬件产品,将是乐童下一个着力开拓的领域。

最近,乐童与《城市画报》合作的2014荒岛音乐会“M6黄金时代耳机”上线,目标筹资额是8.4万元。马客信心满满地说:“我们有比较大的计划,会成立一个类似孵化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生产商、筹款营销、团队的创意和规划,这些都可以在平台上搞定。”

独立音乐市场很小,乐童如何放大用户价值?

自2012年底上线,乐童音乐成立已快三年了,创始人马客依旧时刻为企业的生存而忧虑。天使阶段融资乐童拿到了300万元,现在乐童正在找A轮投资者。

对于种子阶段融资的创业企业来说,只要投资人觉得你这个人靠谱,模式还说得通,投资人不会对财务数字抱很高的期待,但如果到了A轮,投资人就必须思考这事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这里的“大”,不仅包括成功率,最重要的还是两个字:“放大”。对于平台来说,自然就是“用户量”。

到今年6月,乐童上线的项目近400个,乐童也积累了一些经验,通过项目运营把注册用户做到了10万,如果在这个基础上扩大用户量,再做大量的用户验证,业务量就可以放大。

但是到了这个阶段,乐童想要放大用户量的挑战尤其艰巨。尽管有了400个项目的积累,但是乐童并没有在用户量上做过推广,主要还是通过优质项目来吸引客户。

投资人看重“用户数量”,这给乐童提了个难题。用户并不习惯为音乐付费,尽管众筹模式发展迅速,但在中国却还在小打小闹阶段。过去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乐童主要还是为独立音乐服务,独立音乐的受众数量看似可观,但却无法与其他应用的目标受众相提并论,可在短期内用户飞升到“一定量级”。

马客对于用户量在音乐产业的价值有自己的看法,他说:“我并不认为用户量在音乐行业是好用的,还要解决用户体验和用户付费的问题,大家不掏钱,在音乐上不消费,这个模式永远没有价值,靠广告不是这个平台的价值。”

马客说:“乐童现有的10万用户,就是来消费音乐的,我要考虑在音乐上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回报和服务。目前的用户量还不够多,发展到200万用户的时候,乐童就很有价值了。但如果真的有2亿用户,我们反而不知道2亿用户都需要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