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译注评
22230100000107

第107章 刘辰翁(2)

上片开头五句写当年元夕之夜的热闹繁华,充满了动态感和色彩感,是精妙的场面描写。“箫声断”三句是特写镜头,男女自由相爱,一见钟情两相情愿便可幽会寻欢,巡逻的禁兵也不干涉。这在当时是很真实的情景。歇拍三句又一个小镜头,具体表现人们娱乐的情景,著名歌女,在盛大节日中表演而大出风头。中片开头以“父老犹记宣和事”倒挽,束上启下。有人以宣和事三字认为一片所写乃北宋汴京之事。刘辰翁生于南宋中叶,他的父老一定留恋北宋故国之事,或曾多次给他讲过也未可知。从刘辰翁生平思想看,无法认定是南宋之事。“抱铜仙、清泪如水”二句绾合北宋亡国和南宋亡国二次历史性悲剧。“还转盼,沙河多丽”两句点明南宋失国之事。以下则专写南宋临安之繁华热闹,“看往来”三句委婉批评南宋末期文恬武嬉,沉迷于荒奢之中而不知国家将亡的麻木与昏聩。下片转写今日元夕之凄清冷落。三片之间层层逼进,结构上也有金针暗度之妙。上片直接描绘一个灯火辉煌、歌舞喧阗的美妙境界。中片首句倒挽,“父老犹记宣和事”,即第一片所写,乃作者之父老当年讲述的宣和年间的情景。下片第一句则云:“肠断竹马儿童,空见说、三千乐指”又倒挽中片,即中片之内容正是已经成为老人的作者给儿童们讲述的内容。自己儿童时,听老人讲北宋盛事,自己憾恨未已,故终生以抗金恢复中原为己任。可不但于世无补,连半壁江山也保不住,眼看着南宋亡国。如今连南宋的局面也没有了。南宋不及北宋,如今不如南宋,一代不如一代。而复国已经绝望,只能徒发黍离之悲而已。陈廷焯云;“通篇炼金错采,绚烂极矣;而一二今昔之感处,尤觉韵味深长。”(《白雨斋词话》)

永遇乐

刘辰翁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离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无寐,满村社鼓。

【注释】

乙亥: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璧月:圆月。璧,圆形玉。黛云:青色云。禁苑:皇家园林。因禁止百姓入内,故称。缃帙:浅黄色书套。此处代指书籍。风鬟三五:李清照《永遇乐》词:“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如今憔悴,怕见夜间出去。”风鬟,形容发髻散乱。三五,十五,此处指元宵节。鄜州:杜甫被安史叛军俘获,困于长安,作《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社鼓:祭神的鼓声。

【译文】

自从乙亥上元日,我诵读李易安《永遇乐》一词,为之感动而泣下。如今三年了,每次听这首词,便情不自禁。于是便按照此词的声韵,用李易安自喻,虽然文藻才情比不上她,但悲戚愁苦之情却超过了她。

暮雨初晴,如同璧玉的明月冉冉东升。云色如黛,淡淡地飘荡在远处的天空。这美好的春景,如今不知到底属于何人?故宫禁苑中一片微寒,西湖的堤岸也困倦懒慵,没有精神。前度刘郎如今又来到这里,想不到却变得如此冷清。记得从前的元夜,车水马龙攘攘纷纷,大路上时常扬起阵阵香尘。五光十色的花灯,把黑暗的夜晚照得到处通明。我总是没有什么好心情,不愿和人们携手去观赏灯景。谁知道,如今人烟稀少,上元夜里居然也会禁止宵行。到处都是寂寥冷清,只有凄风苦雨笼罩着全城。还清楚地记得宣和旧日的繁华胜景。南渡后在临安又建立京城,上元夜依旧非常热闹繁盛。可是我辛苦收藏的金石书画,几乎散失尽净,元宵佳节也没有什么好心情,根本无心打扮,任凭鬓发纷乱如云。写下那首感时伤乱的词章,最令人荡魄销魂。如今即使江南也无路可走,我到处漂泊流浪而无处寄身。于是想起被叛军困在长安的杜甫,月夜里深情思念鄜州的亲人,这种凄苦的心境我领会得最深最深。可如今又有谁能理解我的心?空自对着昏暗不明的一盏残灯,长夜漫漫,无法入睡,似睡似醒,外面又传来社鼓的咚咚之音。

【评析】

本词作于临安沦陷后,南宋灭亡前夕。作者曾读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词,为之感动泣下。李清照之词是怀念北宋汴京之旧的,而作者创作本词则在于怀念南宋临安之旧,故悲苦更甚。上片写故国之思,下片抒亡国之痛和自伤飘零无依。

上片写南宋京师临安失陷前后元宵节的凄清及作者心境的暗淡。开头三句用景语点明时间和气氛,而重点在于“春事谁主”一句,抒写山河无主的精神苦痛。“禁苑”三句用移情手法写今日临安之萧条。“香尘”三句宕开,用往昔元夕之繁盛反衬现境之冷清。歇拍三句再度抒写今日之凄苦。下片则结合李清照原作下片之意境抒写自己的愁苦。李清照之日,虽南渡,但尚有半壁江山。而作者当时眼看宋王朝彻底覆灭,取而代之的却是异族。在汉人知识分子看来,不仅仅是亡国,而是亡天下。所以“悲苦过之”,其感情是可以理解的。全词以柔婉凄切之词笔,描绘临安今昔盛衰之不同,抒写其种种复杂的内心感受,唱出亡国哀音。今日读来,仍令人回肠荡气,感叹不已。

摸鱼儿

酒边留同年徐云屋

刘辰翁

怎知他、春归何处?相逢且尽尊酒。少年袅袅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休回首,但细雨断桥,憔悴人归后。东风似旧,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君且住,草草留君剪韭,前宵正恁时候。深杯欲共歌声滑,翻湿春衫半袖。空眉皱,看白发尊前,已似人人有。临分把手,叹一笑论文,清狂顾曲,此会几时又?

【注释】

断桥:在杭州西湖白堤上,原名宝祐桥,唐时称断桥。又名段家桥。“断桥残雪”为“四湖十景”之一。刘郎:活用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意。草草:随随便便,简单。剪韭:杜甫《赠卫八处士》诗:“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顾曲:三国时,周瑜精通音乐。虽饮酒三爵,乐音有误也必知之而顾。时谚曰:“曲有误,周郎顾。”此处指在宴会上欣赏音乐。

【译文】

怎能知道他春天归向何处,我们相逢只管尽情喝酒。少年时到处漂荡,经常来结识西湖烟柳。往事休回首,憔悴的我故地重游,只见断桥上细雨迷蒙,春风依然如旧。我痴情地问着桃花,以前你的倩影仍在我的心头,而你是否还能认出我来,是否还记得我往日的风流?你姑且在我这里稍住,我为你准备了家常饭菜,割来鲜嫩的新韭。前天晚上也是这个时候,你我尽情地狂歌饮酒,多少次弄洒酒杯,把春衫湿了半袖。今日相见双眉紧皱,只见宴会上,星星白发几乎每人都有。我真不忍心与你分离,再三拉住你的手。可叹一起笑着评文论赋,共同欣赏美妙的乐章,这样清雅的聚首,真不知道何时再有?

【评析】

这是一首饯别词,送别对象是同榜进士友人徐云屋。在抒写离情别绪的同时,融进了忧时伤世的感慨及年华虚度的幽怨,有深广的生活内容和社会意义。上片写故地重游,抚今追昔,充满身世之忧。下片写感时伤老,不忍知音离去。感情真挚凄婉,颇为动人。

理宗景定三年(1262),刘辰翁进士及第,结识同年徐云屋。时值春季,多年后,二人又在春季重逢于临安。友人又要分手而去,客中送客,又值国运艰危之日,自然感伤凄怆。起笔三句中便包含无限凄楚,有无力回天,只能饮酒遣愁的意蕴。既点明饯别之时在暮春,又渲染出芳菲都尽的惜春怅惘之情。“少年”两句关合双方前后情事,用一个“长”字表示大的时间跨度,由昔日又回到眼前,或由眼前之景而思昔日之情。即二人初次相识在“西湖烟柳”,今日重逢又值“西湖烟柳”,故曰“长结”。西湖点地、烟柳点时令,可见这两句词言简意丰,很妙。“休回首”四句文情顿挫,字字唏嘘,抒发了半生来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忧伤。“问前度桃花”三句活用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的诗意,情似痴而意味尤浓。下片写依依送客之情,兼及自己之孤独。“前宵”三句是追叙昨晚送别宴上狂放不羁、慷慨任气的情景,表现出二人之间毫无隔阂的深情厚谊。“空皱眉”三句转折到目前之感伤。“临分把手”惜再逢之难料。全词在抒写友情的同时,融注着作者深沉的人生感慨,有漂泊异乡的“天涯恨”,有功业无成,年华虚度的“少年白发”之愁,也有国运衰危不可逆转的忧国情怀,对题材的开掘比较深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