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本词是李清照晚年所作,抒写其孤苦无依的生活境况和极度的精神痛苦。开头连用七组叠字,且在感情上层层递进,有统摄全篇之效。全词以暮秋景色为衬托,通过一些生活细节来表现孤独痛苦的心境,如泣如诉,非常感人。
词之开头连用七对叠字,分为三组,“寻寻觅觅”表现一种空虚失落感,仿佛在寻觅什么,实质是想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点慰藉,以排遣内心的痛苦,但所看到的环境却是“冷冷清清”,这更加重了痛苦的程度,故云“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表现了感情流动的过程,且统摄全篇。以下的饮酒、听雁、观花、守窗听雨均属生活细节,由“寻寻觅觅”引发而来,其景物描写则由“冷冷清清”引发而来,贯穿全词的感情则是“凄凄惨惨戚戚”。“乍暖”两句写气候之多变。“三杯”三句写饮酒愁浓,是天寒更是心冷。“雁过也”之含义尤丰,雁可北去南归,而作者却无法回到自己的故乡;鸿雁似可传书,但丈夫已死,书信何传。故这一意象中包含着故国之思和亡夫之痛。下片承前,写地面落花狼藉之残象,俯仰皆是衰飒之景。“守窗独坐”两句,看是简单,内涵却极为丰富。当年赵明诚之父赵挺之死,受到奸贼蔡京陷害,赵明诚落职回青州老家隐居十余年,夫妻每日黄昏在书房读书品茶,十分幸福温馨,因此每日之黄昏是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当日的幸福和快乐加深如今的痛苦。因此“独自怎生得黑”的感情意蕴极其丰富深沉。最后几句完全口语化。却表现出极丰富的感情,尾句更是直截了当,仿佛是灵魂的呼喊,震颤人心。陈廷焯说:“后幅一片神行,愈唱愈妙。”(《白雨斋词评》)全词情景相生,巧用“黑”、“得”等险韵,工妙自然,笔力矫健。九组叠字的运用也增强了音韵效果,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
念奴娇
李清照
萧条庭院,有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大江东去、酹江月等。双调一百字。险韵:也称窄韵,用生疏冷僻、难押的字做韵脚,而且属于同一韵部的字较少。扶头酒:容易醉人的酒。俗称上头、缠头。清露二句:语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于是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译文】
庭院里萧条冷寂,斜风吹着细雨,一层层的院门紧紧关闭。娇花开放,嫩柳渐渐染绿。寒食节即将临近,又到了令人烦恼的时日,再加上忽冷忽热忽阴忽晴的天气,令人烦恼悒郁。押险韵的诗已经做成,缠头的酒也已经清醒,别是一番闲愁的滋味。空中的大雁尽行飞过,可心中的千言万语却难以托寄。连日来楼上春寒,四面的帘幕垂得低低。玉栏杆我也懒得凭倚。锦被清冷,香火已消,我刚从短梦中醒来,精神还有些恍惚迷离。这情景,使本来已经忧愁的我不能不起。清晨的新露涓涓,新发出的桐叶一片湛绿,不知增添了多少游春的意绪。太阳已经很高,晨烟刚刚收敛,再看一看今天是不是晴好的天气。
【评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从词中的感情和表现体会,当是词人早期作品。词中塑造了一个刻意伤春而又伤别的女主人公形象。李攀龙《草堂诗余隽》云:“上是心事,难以言传;下是新梦,可以意会。”对我们理解本词之意蕴有启迪作用。
本篇或题为“春日闺情”,仅从内容来看,无法准确判断其写作时间,或者是未婚时所作,或者是婚后赵明诚不在家时,适逢清明所作。上片开头几句描绘斜风细雨的萧条景象,以景抒情。“险韵诗成,扶头酒醒”两句属生活细节。作诗饮酒都是为了遣愁,为下文蓄势。究竟为什么愁,没有明确说。歇拍两句点明主旨,原来是自己的心事无法通过书信的方式传递出去。这当然也有两种可能,一是无法把春心传递给自己钟爱之人,一是丈夫不在身边,信中又“万千心事难寄”。下片开头说春寒料峭,无心凭栏,终日垂帘,烦闷心绪难以消遣。末尾几句陡转,因天气转晴,忽然又产生游春之意。结构上开合动宕,深得吞吐腾挪之妙。黄蓼园评曰:“至前阕云‘重门须闲’,次阕云‘不许’,‘不起’,一开一合,情各戛戛生新。起处雨,结句晴,局法深成。”(《蓼园诗选》)
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释】
熔金:形容日将落时金黄的颜色。暮云合璧:形容日落后,红霞消散,暮云像碧玉般合成一片。江淹《拟惠休怨别》:“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吹梅笛怨:笛曲中有《梅花落》,声调凄楚哀怨。中州:今河南省,此处指北宋都城汴京。三五:古人常称阴历十五为“三五”,此处指元宵节。铺翠冠儿:装饰着翡翠羽毛的帽子。捻金雪柳:当时妇女时兴的一种装饰物。雪柳用绢或纸制成。捻金,用金纸捻丝。加上金丝的雪柳更为名贵。簇带:宋时方言,插戴满头之意。济楚:宋时方言,整齐美丽。风鬟雾鬓:形容头发蓬松散乱。
【译文】
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淡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在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已露出倪端。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帽子上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纸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评析】
本词是李清照后期所作。通过今昔对比,抒写今昔苦乐不同的情景,表达忧时伤世怀念故国的情思。上片描绘元宵节傍晚时分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下片写闭门幽居,抚今追昔,悲不自胜的感受。结尾两句抒情极为凄楚,令人酸鼻。
上片写今年元宵节的情景。开头两句对仗工整,辞采鲜丽。如此气候,预示当晚的灯节将有一番热闹场面。但下面一句陡转,“人在何处”,是一声充满迷惘与痛苦的叹息。包含着词人抚今追昔的意念活动,也是全词情感的基调。“元宵佳节”三句又一波折,前两句美景中也有哀怨,“次第岂无风雨”仿佛是无端忧虑,但这正表现出作者多年来颠沛流离饱经折磨的特殊心境,也为下文不应邀出去做铺垫。谢绝同游正表现出她的心绪落寞。下片转写当年汴京元宵节的繁盛及自己无忧无虑的幸福情景。“铺翠冠儿”三句集中写当年着意穿着打扮,既切合青春少女的特点,又体现出当时青春的活力,也可通过这个侧面想象当时汴京热闹繁荣的景象。以下再次陡转,写现在蓬头垢面无心打扮的情形,与往昔形成鲜明的对比。两种迥然不同的心境,反映出南渡前后词人两种不同的生活境况和精神面貌,在那个时代里有典型意义。
全词在艺术上运用今昔对照与丽景哀情相映的手法,并有意地将当时的口语与精致的文学语言交错融合,形成一种文白相济、雅俗共赏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