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元丰八年(1085)进士及第。元祐初,除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初,坐党籍削职,兼处州酒税。徙彬州、雷州。徽宗朝,赦还,至滕州卒。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望海潮
秦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释】
望海潮:词牌名。双调一百零七字。冰澌:冰块。金谷:金谷园,在洛阳城西北,晋石崇所建之豪华园林,常在其中宴饮宾客。铜驼:铜铸的骆驼。古洛阳宫门前四会道口置铜驼,夹路相对,时称铜驼街。西园:洛阳名园。汴京也有西园。此当借指汴京的名园。是事:事事,凡事。
【译文】
梅花稀疏,色彩轻淡,河中的冰块正在消融。春风吹来,新的一年悄悄来临。金谷园里,摩肩接踵多才士,铜驼街上,车水马龙尽佳人。天气新晴,郊游更是温馨,缓步徐行,平沙上留下清晰的印痕。更难忘怀的是误跟了一辆小车,当时柳絮翻飞,彩蝶起舞,那情景真令人荡魄销魂。柳色青青,桃花粉红,似把春色随意地相送,分到各个人家的院门。西园夜里宴饮,乐工们奏出悠扬的乐音。华丽的灯笼影响了赏月的雅兴,飞驰的车盖妨碍了观花的芳心。那美丽迷人的苑囿并未空空,只是行人变了面容。以前的那些风流韵事,仔细想来更令人伤魂。如今倚楼眺望,只见烟霭沉沉,酒旗斜挑,乌鸦在树上栖身。见此情景,油然而生归隐之心,没有办法加以禁止,我的神思已伴随着流水,回到故乡的园林。
【评析】
在解析本词前,必须明确一点,即本词所咏到底是洛阳还是汴京。汲古阁本《淮海词》有“洛阳怀古”四字,宋本《淮海居士长短句》无此四字。故有人说是借洛阳名园,回忆汴京旧游之事,当作于元祐年间词人被贬离京之时。但这种说法过于拘谨,恐不确。如果从“金谷”、“铜驼”等地名看,尤其是“重来是事堪嗟”句与前文相互咬合,更能证明其写于洛阳。上片写春日之游,追念往日之欢情,下片写春夜之游,追思往日之繁盛。末尾几句写眼前之衰景,并抒思归之心。在追怀往日欢情中,透露出失意思归之意和羁旅孤独之情。
上片是追思往年春游之乐。“梅英”三句点明时令。“金谷”句点园林之游,“铜驼”句写街市之游,“新晴”句写郊外之游。可见从园林到街衢到郊外,无处不美,无时不乐。“长记”以下五句,集中笔墨写一小情节,如动态的镜头,尤增情味。至于“误随车”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车中之主人又是何等身份,均未言明,也不必拘滞强解。从“芳思交加”句看,车中定是一位丽人,故这一细节,给作者留下美好的终生难忘的印象。“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两句造语新颖,写出春色无所不在。陈廷焯赞美道:“少游词最深厚,最沉着,如‘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思路幽绝,其妙令人不能思议。较‘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之语,尤为入妙。”(《白雨斋词话》)下片换头句概括写西园夜宴的繁盛,“华灯碍月”夸饰夜宴灯火的豪华,“飞盖妨花”铺叙宾客之众与规模之大,可谓是场面描写的大手笔。“兰苑未空”四句暗转,写西园盛况如前,“行人渐老”感伤自己青春不再,那种欢乐繁盛已不再属于自己,暗寓政治失意于其中。故往事只能“堪嗟”。结尾五句以眼前凄凉之景衬托孤寂凄凉之心,感慨殊深。全词寓情于景,虚实相映,含思幽绝,语意婉约,韵味很醇厚。
八六子
秦观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注释】
八六子:词牌名。又名感黄鹂。双调八十八字。本义是光着。骑马不备鞍辔叫“骑”。此处通“铲”。尽:全部铲除掉。骢:毛色青白相间的马。红袂:红色衣袖,代指女子。无端:无缘无故,不知何故。娉婷:美好貌。也指美人。怎奈向:无可奈何之意。素弦:指琴瑟类弦乐器。销凝:销魂凝思,深思貌。
【译文】
我独自靠在高高的亭子上,怨恨之情油然而生。那怨情就像春天的小草,刚刚铲除干净,迷迷蒙蒙又已发青。一想到在柳树外骑马分别的场景,一想到在水边与红袖佳人分别的情形,我就怆然心惊。那位美丽的佳人啊,老天为何让你生得如此娉婷?迷得我落魄失魂?当年在夜月里我们共入幽迷的幸福的梦境,共同沐浴着骀荡的春风。真是无可奈何,往日的欢乐都伴随着流水浮萍,绿纱巾上的香味渐渐淡去,再也听不到你那悠扬的琴声。何况如今已到暮春时令,暮色中飞着片片残红,点点细雨乍晴,雾气岚气灰灰蒙蒙。我的愁思正浓,忽然又传来黄鹂鸟几声清脆的叫声。
【评析】
本词抒写离别相思之情。上片由登亭眺望,见春日芳景而引起对与情人分别的无限遗憾。换头三句追思当时欢聚的乐事,写得风情摇荡,幽美凄清。“怎奈向”三句感叹梦断香消,好景已逝。结处融景入情,表达对情人的无限怀念。
开篇以景起,出笔突兀。“恨如芳草”两句,兼有写景与比喻两意,意象很美,思巧语也巧。“念柳外”两句色彩锦丽,“青骢”对“红袂”,暗示出当时心情的欢快明朗。过片“无端”三句运意尤妙,用语含蓄,意象蒙眬,最值得深味。三句词暗用杜牧《赠别》诗的意境。杜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里的“娉婷”,“春风十里”都透露出用杜牧诗意的信息。“怎奈向”几句意转,深叹好景不长之苦。结尾处的“正销凝”与开头三句遥相呼应,结构完整而巧妙。从章法来看,忽而写景,忽而写情,忽而写当前,忽而写过去,交叉错综,抒情盘旋婉曲,令人久读不厌。洪迈评此词云:“‘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语句清峭,为名流推激。”(《容斋随笔》卷十三)
满庭芳
秦观
山抹微云,天黏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注释】
满庭芳:词牌名。双调九十五字。谯门:城上望远的高楼。下为门,上为楼。征棹:行船。棹为摇船用具,此代指船。蓬莱旧事:指词人客居会稽时的一段爱情故事。蓬莱阁在今浙江绍兴卧龙山下,吴越王钱镠所建。消魂:极度伤心貌。罗带:丝带。古人用丝带打同心结,表男女真心相爱。青楼:古诗词中有二解。一指贵族女子所居,一指妓院,此处指后者。
【译文】
远山的山腰飘着浮云,如同是画家的彩笔晕染而成。枯黄的秋草绵延到天际,城楼上传来断续的画角之声。暂时停下行船,姑且共同端起告别的酒樽。多少令人缅怀的欢情旧事,也只能在回忆中重温,眼前见到的只是烟霭纷纷。斜阳之外,寒鸦万点,流水环绕着一个荒僻的小村。实在令人伤心,正当此际,你我又要离分,暗自解下香囊,轻轻分开罗带,相互送上一片心。枉自在青楼中觅得知音,博得个薄幸的名声。此次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再见,衣襟衣袖上空自留下泪痕。正在特别感伤的时分,远处的高城再也看不见,亮起了点点灯火,已经过了黄昏。
【评析】
本词是元丰二年(1079)岁暮,作者告别会稽情侣之作。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艺苑雌黄》云:“程公辟守会稽,少游客焉,馆之蓬莱阁。一日,席上有所悦,自尔眷眷不能忘情,因赋长短句。所谓‘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是也。”此段话可作本词之注脚。上片写临行饯别时的景物和场面,下片写彼此互赠情物及别后回首的情怀。
开篇三句写别时景况。“抹”字用得有神,以画意入词,表现山远而模糊。下句表旷远,又衬出双方心情的暗淡。“谯门”角声又增悲凉气氛,点明时间已晚。“暂停”二句写饯别时情景。“多少蓬莱旧事”是对二人往日恋情的美好回忆,但如今也无踪无影;“烟霭纷纷”有双关意,既是眼前实景,又暗示往事如烟。“斜阳”三句,由隋炀帝的诗句“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化用而来。写起程时郊外之景色,衬托离别之凄苦。下片前四句写依依惜别之情,二人皆伤心至极,默默地互赠礼品。“漫赢得”二句有自疚之感,也有不得于时的政治失意之慨,显然是化用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句意。“此去”二句写别后之痛苦,绾合双方。“惹啼痕”者不仅是作者自己,也包含那位佳人。结三句再用欧阳詹“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的句意做结,无奈之情与相思之苦俱在其中,意味深婉。
本词在当时风行一时,到处传唱。据吴曾《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的话,记载这样一件事。杭州西湖有一小官偶然唱这首词的一句曰:“画角声断斜阳。”旁边有位名叫操琴的歌伎在身旁纠正说,“‘山抹微云,天黏衰草,画角声断谯门。’非‘斜阳’也。”那位小官因而逗她说:“你能改韵吗?”操琴即改作阳字韵云:“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斜阳。暂停征辔,聊共饮离觞。多少蓬莱旧侣,空回首,烟霭茫茫。孤村里,寒鸦万里,流水绕空墙。魂伤,当此际。轻分罗带,暗解香囊,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余香。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昏黄。”可见宋代对于词的普及程度确实太高了。
满庭芳
秦观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渐酒空金榼,花困蓬瀛。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