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元丰二年(1079)进士。历仕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礼部郎中及地方官职等,曾两度被贬。文章温润典缛,亦工诗词。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编》。
水龙吟
次韵林圣予惜春
晁补之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春恨十常八九,忍轻孤、芳醪经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最多情犹有,尊前青眼,相逢依旧。
【注释】
林圣予:作者好友。壅培未就:指培土栽植的工作还未完成。把土培植在植物根部以保护帮助其成活成长。孤:同辜,即辜负。芳醪:美酒。青眼:看重,重视。晋阮籍能用青白眼看人。对敬重者用青眼,对轻视者用白眼。
【译文】
我要质问春天,何苦来去如此匆忙,伴随着风风雨雨,快得如同骢马奔驰一样。我那些淡雅细嫩的小花草,小花园那低矮的栅栏墙,还未来得及培植成长,就已经没有了春光。春风吹落繁盛的红花,占有春色倒是垂柳更加久长。细思来春天永远也不会衰老,只是人愁才会产生这种感觉,只是人间才有忧愁和感伤。春恨最是经常,十年中就有八九年愁苦怅惘。又怎能辜负美酒的醇香?应该知道万物自然生长,桃花是要结果才枯萎凋落,并不因为春去而瘦殒枯黄。世俗间功名利禄的失意,人在衰老时候的惆怅,都是在春天归去时才最为恓惶。只有那些知己好友最为多情,相遇时便开怀畅饮,不拘形迹而任情放荡轻狂。
【评析】
本词是一首次韵唱和之作。但原作今未见,内容不可知。据本词可推知是一首充满感伤情味的惜春之作。本词既为唱和所作,就要顾及原词及作者,故以旷达之情劝之。说理的成分较重。上片说春归本为自然之理,不值得愁。且春归春又回,春并不会老,人空愁而已。下片则以旷达情怀劝友人,与友人同饮而送春。表面豁达,内心则更加感伤。
上片前二句写暮春风雨匆匆送春归去,“何苦”也有留恋埋怨之意。“幽葩细萼”三句写春之无情,当是原作中的意韵。以下三句从垂柳经春益茂引发出一番道理:“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春去而复来,春不会老,这是其一,春花易谢,春柳不凋,反而更绿,春是万物生长之季节,春也不会老,此其二。人因春去而愁,是人自作多情,春不任其咎,此其三。下片紧接“春长不老”的话题,而专言人间之愁。“春恨十常八九”是世间不如意十常八九的委婉说法,在劝慰友人中也抒发自己对世事的不平与愤懑。最后几句点出主旨,“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即自然之春归并不可惜,而人生之“春归”才更令人叹惜、伤感而又无可奈何。以叹自然“春归”为实,而归结到人生之“春归”的无奈,意韵丰厚,余味无穷。又,结尾三句在《全宋词》中作:“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在感情上则更沉痛深刻。词人在十多岁时以文章受知与苏东坡,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元丰年间科举时在开封府试及礼部试均名列前茅,曾经怀有大志。但在元祐绍圣激烈的党争中,遭受打击而屡受贬谪。这些人生苦难都包含在“老来风味”中,感慨极其深沉。
忆少年
别历下
晁补之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罨画园林溪绀碧,算重来,尽成陈迹。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
【注释】
忆少年:词牌名,又名陇首山、十二时、桃花曲等。双调四十六字。历下:山东历城县。官柳:官府种植的柳树,后泛指路旁河堤上之柳树。画舸:带有彩绘的华丽船只。罨画:画家称杂色画为罨画。绀:本意为黑里透红之色,此处形容色彩深浓。刘郎:指刘晨。据《幽明录》载,阮肇与刘晨入天台山采药,遇仙女而与之游。待归村时已过百年矣。
【译文】
无穷无尽的官柳一望无边,无情的画船载着到处漂泊的游子,挂起远航的征帆。南山尚有情分,似乎也来相送,只是高城处的佳人,却被阻隔了视线。仿佛图画般色彩斑斓,园林溪水一片深碧,色彩明净澄鲜。就算能重新再来,也已经物是人非,如同陈迹一般。到处漂泊,刘郎的鬓发已花白如斑,何况是那些最易飘零的桃花,又怎能不凋残?
【评析】
晁补之受知于苏轼,也卷入元祐绍圣党争之中,屡受贬谪打击。本词即属政治失意之作。上片写今日离别之难堪,下片设想韶光易逝、物是人非之感叹。
开篇三句连用三个“无”字,引人入胜,妙语连珠。画舸无所谓情,全是由人怨恨所生。“无根”两字充满怨忿,又暗用《战国策》中土偶木梗之对话,对屡受贬抑调动迁徙的漂泊生活深深怨恨,为全词抒情之根本,也可谓之词眼。后两句以山衬人,抒佳人阻隔不见的忧伤。本句从欧阳詹离别太原情人时所赋之诗《别太原妓》“高城已不见,何况城中人”两句化出而别有新意,感情真挚深沉。下片设想即使重来,佳人也不复存在,即使存在也不复年轻矣。故以“桃花颜色”状之,抒情极为凄婉。
洞仙歌
泗州中秋作
晁补之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注释】
泗州:宋时属淮南东路(今江苏泗洪东南)。幂:遮盖、覆盖。蝉的一种,秋初始鸣。蓝桥:在陕西蓝田东南蓝溪上,相传唐时裴航在此处遇仙女云英。云母屏:云母为花岗岩,晶体透明,可作屏风。流霞:神话传说中的仙酒名。胡床:可以折叠的绳床,类似交椅。
【译文】
在那青烟云气迷蒙的地方,如同深蓝色的大海飞起一轮晶莹发光的金镜。长夜漫漫,空空的台阶上倒映着桂树斑驳的树影。露水渐渐转凉,又响起零乱的寒蝉的悲鸣。京师非常遥远,这里仿佛是临近蓝桥的仙境。挂起水晶的帘幕而不放下,挪开镶嵌云母的屏风,冰晶玉洁般的佳人涂抹着淡淡的脂粉。我打算把这许多月亮的光明,都支付给这盛满佳酿的金樽,一直喝到明天的拂晓,连同那些绚丽的朝霞一并饮尽。我马上就要携带交椅登上南楼,去尽情欣赏那美玉造就的人间,去观赏那洁白无尘的仙境。
【评析】
本词是词人在泗州官舍所作,时为徽宗大观四年(1110)中秋,为其绝笔之作。全词意境优美,刻画细腻,在对明月的精彩描绘中流露出淡淡的失意与感伤情味。结构上从月起,以月结,“如常山之蛇,善救首尾。”(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开头两句写仰望明月东升的情景。“青烟幂处”写月升前之景,以衬月出之明。“碧海”写夜空之广阔与蔚蓝。“飞金镜”写月升腾之状,暗含人的惊喜之情。同李白《把酒问月》“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两句意境相似。“永夜”句渲染月升时庭院闲适寂静的气氛。“卧桂影”虚实兼有,亦可理解月宫中桂树依稀可见,也可以是现境中桂树之影。后四句写夜深之景。“蓝桥路”以仙境比喻月亮离得近,扑朔迷离。下片由室外赏月转到室内宴饮赏月,文意紧密相连。水晶帘卷起,屏风移开,均是为了赏月,再有佳人相陪。其居处之华美,境如月宫,佳人之素雅,如同嫦娥。故作者才要尽情地赏月,尽兴地饮酒,准备彻夜不眠,将爱月之情表现得极为充分。全词从天上到人间,再从人间到天上,最后几句天上人间浑然如一,境界阔大,气势充沛。清人黄蓼园盛赞此词,评曰:“前段从无月看到有月,后段从有月看到月满,层次井井,而词致奇杰。各段俱有新警语,自觉珠魂玉魄,气象万千,兴乃不浅。”(《蓼园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