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译注评
22230100000039

第39章 周邦彦(1)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时为太学生,献《汴都赋》歌颂新法,被擢为太学正。居五年,出为庐州教授,知溧水县,还京为国子主簿。徽宗朝仕至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出知顺昌府,徙处州,提举南京鸿庆宫,卒。邦彦精通音律,在大晟府审古乐,制新调,对词乐的提高和发展有一定贡献。词风典丽精工,形象丰满,格律严谨。今传《片玉集》,又名《清真集》。

瑞龙吟

周邦彦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注释】

瑞龙吟:词牌名。三叠,一百三十三字。章台路:原为汉代长安章台下的一条街。妓女多聚居于此,后遂代指妓院之所。寂静貌。凝伫:沉思着站立不动。乍窥门户:初在门内窥视。浅约宫黄:薄施脂粉,淡涂额黄。刘郎:用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仙女事,比喻自己当初的狎妓。秋娘:杜秋娘,唐代金陵名妓。

【译文】

我又一次来到章台路,见到的是景色依然。梅花开始褪粉,桃花开始吐艳。街坊人家寂静悄然。在此定居的燕子,依旧如期返还。我凝神伫立思忖,把当年的情景思念。那个玲珑小巧的女子,刚刚倚着门户向外偷看。晨妆的脂粉很浅,额黄淡淡。用彩袖轻掩粉面,盈盈笑语,楚楚可怜。前度成仙的刘郎重到这里,访问故里寻找旧缘。同时唱歌跳舞的姐妹们,只有旧家的秋娘声价如前。吟唱词曲,赋写诗篇,还能记住燕台诗句的只言片语。还有谁能把我陪伴,到名园去露天饮酒,到东城去漫步游览。一切往日的芳情都伴随孤鸿而去,如同逝去不返的云烟。此次探春,得到的尽是离情别恨和幽怨伤感。官路旁的柳树低拂着金丝,我骑马归来时天色已晚。池塘上细雨绵绵,漫天飘飞的柳絮,落满门帘和窗帘。那情景,真让人肝肠寸断。

【评析】

本篇写故地重游的恋旧情怀,所怀之人是位初落风尘的红粉知己。上片写春日重游旧地的所见所感,中片写乍见美人时的情景。下片写物是人非的怅惘。

上片描写章台路的景色。梅花凋落桃花初放,正是孟春时节,以美景烘托愁情。“愔愔”描状此处已很萧条,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中片集中笔墨描写情人之美貌,如肖像画般逼真形象。“痴小”状其为少女,“乍窥门户”是初落风尘之态。后三句写其淡妆娇羞之情。下片续写重游故里访旧。“前度刘郎”侧重用刘晨遇仙女之典比喻自己遇到美人,许多版本认为是化用刘禹锡“前度刘郎今又来”句意,似不确。刘禹锡诗句侧重在政治层面的伟岸而非风尘场中的风流。以下写旧时相好均已不在。“知谁伴”三句以念旧之情再度回忆当初与佳人共同游玩娱乐的幸福情景,更衬今日的孤独。最后几句以景结篇,如特写镜头,对准第一次遇到仙人的那个门户。当初是美人倚门偷看自己,如今却是“一帘风絮”,在对比中抒发现实的失落空虚。余味悠长。全词章法谨严,布局周密,层次分明而错落有致。景起景收,中间今昔交错,虚实相映。融写景、叙事、怀人、抒情为一体,值得仔细品味。

风流子

周邦彦

新绿小池塘,风帘动、碎影舞斜阳。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缭绕,前度莓墙。绣阁里、凤帏深几许?听得理丝簧。欲说又休,虑乖芳信;未歌先噎,愁近清觞。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天便教人,霎时厢见何妨!

【注释】

风流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双调一百零九字。土花:苔藓。莓墙:长满青苔的墙。丝簧:泛指管弦乐器。清觞:清洁的酒杯。伊行:你那里。秦镜:汉秦嘉在外做官,想念爱妻徐淑,曾赠明镜并写信曰:“间得此镜,既明且好。形现文采,世所稀有。意甚爱之,故以相与”(见《艺文类聚》卷三二)。韩香:据《晋书·贾充传》载,贾充的女儿贾午曾偷其父的御赐西域异香送给情人韩寿,后二人结为夫妻,后来以此指男女暗中通情。

【译文】

碧绿的春水涨满小小的池塘,风吹门帘微动,细碎的帘影好像在舞弄斜阳。我真是羡慕那些往日的燕子,能自由地在华屋中来去飞翔。也羡慕那些青苔,再次生长在以前的长满莓苔的院墙。院墙内的绣阁里,挂着不知几层的凤帏幕帐。层层阻隔,再也无法见到她的模样,只能听到她正在演奏优雅美妙的乐章。那琴声中仿佛有重重的心事,想要诉说又有些彷徨,好像是怕对方变了心肠。还没有开始歌唱先已哽咽,因为过于忧愁而端起了杯觞。我遥知你刚刚梳妆停当,打开朱红色的角门,像崔莺莺那样待月西厢,真使我痛苦难堪,今夜连梦魂也无法到达你的身旁。我真想问一问,什么时候能密约幽会互诉衷肠?我要送给你秦嘉赠他妻子那样宝贵的明镜,你也会像贾午赠韩寿那样偷偷地送给我异国进贡的奇香。老天爷啊老天爷,你就不能有点菩萨心肠,帮我们一个忙,马上就让我们相见厮守,成全我们一下,对您老人家又有何妨?

【评析】

本词抒写对一女子的刻骨相思之情。据王明清《挥麈余话》引俞羲仲云:“周美成为江宁府溧水令,主簿之室,有色而慧,美成每款洽于尊席之间。世所传《风流子》词,盖所寓意焉。(原词略)‘新绿’、‘待月’,皆簿厅亭轩之名也。”此说是否属实难以断言,但从词意看,确是一篇情致缠绵的风流艳词。

开篇三句描写春日黄昏时的美色,“碎影”句灵动而有神采。“羡金屋”以下四句,以燕子每年能回到美人身边,莓苔能时时围在美人身边,反衬自己不能亲近伊人的遗憾,抒情甚为婉曲。“绣阁里”以下想象美人想念自己的情状,形象生动,感情深沉。过片意脉承上,继续想象美人待月西厢的渴盼,而自己无法前去的痛苦。尾句因盼急恨极而呼天喊地,虽是痴情,尤显出真情深情。本词感情抒发层层深入,愈转愈烈,最后竟直呼苍天,已有些不含蓄蕴藉了,但因真情所促,并不觉浅薄寡味。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说:“此等话愈朴愈厚,愈厚愈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不妨说尽而愈无尽。”关于本词抒情脉络,陈洵有段评说甚为精当,引录以供参读,他说:“池塘在莓墙外,莓墙在绣阁外,绣阁又在凤帏外,层层布景,总为‘深几许’三字出力。既非巢燕可以任意去来。则相见亦良难矣。‘所得’、‘遥知’,只是不见。梦亦不到,见字绝望。甚时转出见字后路,千回百折,逼出结句。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矣。”(《海绡说词》)

兰陵王

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注释】

兰陵王: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三叠一百三十字。隋堤:指汴京附近一带汴河的河堤,因建于隋朝,故称隋堤。倦客:倦于宦游之人。哀弦:哀怨的琴瑟之声。寒食:节令名。清明前一或两天。相传为纪念被火烧死的介之推,晋文公禁火寒食。唐宋时朝廷在清明日取榆柳之火赐百官。迢递:遥远貌。别浦:原意指分别的河边码头。此处泛指河水岸边。津堠:指渡口码头及码头上的守候住宿之所。

【译文】

柳树的树荫笔直笔直,轻雾笼罩中,条条柳丝在轻轻飘拂,仿佛在卖弄她的碧青。在笔直的隋堤上,曾见过多少次,拂着水面的柳丝,轻飘洁白的柳絮,都在为远游的客子送行。登临高处远望故乡,谁又能理解久在京师游宦的客子的心情?长亭路上,年来岁往,不知曾为多少友人送行,折下的柳丝也要千尺挂零。心情稍得闲暇,便追寻往日的行踪,酒宴上奏着哀怨的乐曲,灯光照着我们离别的情形。梨花开放,干枯的榆柳生火,寒食节又将来临,我正在忧愁和伤心,风鼓船帆如离弦的快箭,竹蒿进水才半篙多深。回头一看已行出很远,转眼间已过去几个驿亭。再眺望那位佳人,已在遥远的天北,路途茫茫一片烟云。凄凉寂寞,我心里堆满怨恨。渐渐地,只见水崖曲折萦回,崖边的码头渡口岑寂无人。斜阳映照着青草,冉冉不断地向远处延伸。我思念起以前的情景。与美人在亭榭上携手观月,在露桥上欣赏笛音,那情味真是幸福温馨。以前的这些风流韵事,想起来好像梦境一样,只能令我更加忧伤,暗自流下的眼泪一行又一行。

【评析】

本词一题作“柳”,实则是以柳起兴,抒写离情别意。关于本词之内容,历来说法不一。或云为留别李师师所作,或云为送别他人所作。细品全词,确是词人离别汴京时所写,至于是否为李师师所写,则不敢断言。根据宋人笔记所载,确有可能。总之,必为一红粉知己所作则无疑。全词分三片,每片自成一段,分别写别前、别时和别后,其中穿插一些对往事的回忆,寄寓寥落失意之感。全词虚实相映,情景相生,章法谨严,为周词代表作之一。

上片开头五句写隋堤柳之可爱,并点出此处为送别之所。“登临望故国”三句为一叠中之关节点,也是理解全词之关键。三句意谓,此处为送别之地,自己也不知为多少人送别返乡。而自己却倦游京师,不能回归家园。如今离京,非返故居,而是远谪外地,其情何堪。中片前四句是回忆往年与情人相聚欢乐的情景,有人说是别时之情景,非也。因后文有“斜阳”二字,故词人离汴时为上午或中午,不是夜晚。“愁一箭风快”四句状船行之速伊人已远之景,为下片的抒情张本。“凄恻”两句领起下片。“渐别浦”三句写船行时所见岸边之景色,视野开阔,景色苍茫。梁启超说:“‘斜阳’七字,绮丽中带悲壮,全首精神提起。”(《艺蘅馆词选》引)“念月槲携手,露桥闻笛”再插入以前之风情,衬托此时之孤寂。结三句以情收束,倒贯全篇。谪臣离京,仕途失意,远别佳人,情场失意。两种意绪俱在词中写出,“泪暗滴”,岂非正在情理之中乎?本词在南宋初期绍兴年间在京师临安(今浙江杭州)红极一时,而且歌唱时用的是大晟府中的原谱。毛幵《樵隐笔录》记载很清楚:“绍兴初,都下盛行周清真《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以周词凡三换头,至末段声尤激越,唯教坊老笛师能倚之以节歌。其谱传自赵忠简家。忠简于建炎丁未九日渡江,泊舟仪真江口,遇宣和大晟乐府协律郎某,叩获九重故谱,因令家伎习之,遂流传于外。”这也是本词流传甚广的原因之一。

琐窗寒

周邦彦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注释】

琐窗寒:词牌名,又名锁窗寒。双调九十九字。剪烛: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百五:指寒食节,因从冬至起一百零五天为寒食节,故云。旗亭:酒楼。高阳俦侣:指酒徒。汉初郦食其是高阳人,以酒徒之名见刘邦。后世称其为“高阳酒徒”。小唇秀靥:本指美貌女子,此借指桃李之花。

【译文】

昏暗的柳荫中传来声声鸦啼,我穿着单衣,木然地站在红门小帘里。半亩庭院中都是桐花,在默默地承受着凄风愁雨。那愁雨落到空阶之上,声音细碎点点滴滴。静夜深深,但我丝毫也没有睡意。想象着当初与故人共剪烛花,在西窗下亲切地交谈昵语。如今却像少年之时在楚江漂泊的情景,灯光在风中零乱摇曳,孤苦伶仃难以睡去。如今已经年老垂暮,又正处在游春嬉笑欢乐的时候。独宿客馆又逢寒食,紫禁城里也没有烟火显得冷清孤寂。酒店里大呼唤酒的豪兴,都让给那些年轻的酒朋诗侣,我早已没有了这些意绪。我只是忆念东园中的桃李,如今又到了春天,那些美丽的花朵是否依旧。等到我归去的时日,肯定会有残存的花朵,等待我这位还乡的游子,携带着美酒,在花前观赏品味踟蹰。

【评析】

本词为作者晚年之作,抒写寒食节中的寂寞孤独之感,表现羁旅思乡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