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译注评
22230100000043

第43章 周邦彦(5)

【译文】

日色渐渐昏暮,长长的隋堤大路,暮霭沉沉笼罩着路旁的柳树。淡淡的月光,宛如给大地蒙上一层薄薄的帷幕。我再一次住在河桥的深处。无情的画船什么也不顾,也不管浩渺的烟波隔着前浦。只等行人喝得大醉,又盖着重重的被褥,它便载着离人开始启航,同时载走了离愁别绪。想到从前在京师里定居,经常到依傍疏林的亭台楼阁中欢聚。青楼中的那些名娼歌伎和我都非常熟悉。我也看惯了她们的珠光宝翠,赏遍她们的婀娜舞姿和百般娇媚,如今却独宿在这渔村水驿,漫漫长夜如同一岁,对着一缕烟香愁苦自语。有谁能想到我在此无聊受罪,只能企盼着在梦境中去与情人相会,寻得一点点心灵的欣慰。

【评析】

本词有的版本题作“离恨”。抒写夜宿码头时的索寞情怀。上片描绘黄昏及月夜两岸的朦胧隐约的景色,以景托情。下片追念豪华欢乐往事,与现境之孤独凄凉作对比,造成强烈的印象。

上片开头三句写船将要停泊时的景色。“阴阴淡月”两句描绘宿处环境的幽暗朦胧。“无情画舸”以下几句化用郑仲贤《送别》诗的意境而没有痕迹。郑诗曰:“亭亭画舸系春潭,只待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人自别离,却怨画舸,悖理而入情。下片用往日在京华相聚的欢乐场面与孤馆独宿的情景构成对比。经过欢乐的人难耐冷清和寂寞,这是人之常情,故易为人们所理解。结尾三句,前人多有微词,认为写得拙直率意,太直白浅露。但仔细品味,前人之批评似值得商榷。其实,这个结尾也有滋味。“梦魂凝想鸳侣”是未然态,而非已然也。即凝想在梦中看见情人,至于能否做梦,梦中能否见到情人,都是未知的,表现出对情人思念的痴极之态。抒情极为凄恻深婉。

西河

金陵怀古

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谁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注释】

西河:词牌名。又名西河慢、西湖等。三叠一百零五字。佳丽地:指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谢《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朝:指偏安江左的三国东吴以及东晋、宋、齐、粱、陈六朝。山围:出自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髻鬟:女人发髻,此处喻山峦秀美。莫愁:南朝一女子名。今南京市水西门外有莫愁湖。古乐府《莫愁乐》:“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诗中之石城,在今湖北省钟祥县,但本词用来代指金陵石头城。女墙:城墙上的齿状小墙,俗称城墙垛。淮水:指秦淮河,横贯南京城中入江。是南朝时京都仕女冶游玩乐之所。王谢:东晋时王导、谢安两个家族住在乌衣巷,后世遂以王谢代指南朝豪族。刘禹锡《金陵五题·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

好一处佳丽胜地,可南朝时的繁荣景象如今还有谁曾经记忆?青山依旧环绕着故都,江畔有美人发髻般的双峰对峙而立。怒涛拍打着寂寞的孤城,高高的船帆正在驶向遥远的天际。枯木老枝,还倒挂在悬崖峭壁。昔年莫愁女的游艇,如今还有谁往这里拴系?空留下许多遗迹,苍苍郁郁,半壁荒凉的古营垒沉睡在浓浓迷雾里。夜深时月光越过女墙,望着滔滔东流的淮水,令人感伤不已。当年热闹繁盛的酒楼戏馆,如今又在哪里开市?想象那些寥落的里巷,曾经是东晋王谢贵族的故居。燕子也不知什么时代,飞进寻常百姓的家里。它们在斜阳里呢喃细语,仿佛在叙说历史的兴衰更替。

【评析】

本词如题,是怀古之作。主要隐括刘禹锡《金陵五题》中的《石头城》《乌衣巷》两诗的意境而成。故没什么新意,内容也单薄晦涩一些。有人认为本词是方腊起义,周邦彦避兵乱自杭州奔扬州途中所作。故感慨颇深。第一叠描写金陵的山川名胜,第二叠凭吊历史名城的遗迹,第三叠感叹历史的兴衰更替。

第一叠开篇以“佳丽地”领起,写金陵的美好。“盛事谁记”凭吊当年的繁华。“山围故国”几句由《石头城》诗境化出,表现金陵如今已荒凉萧条。尾句的“风樯遥度天际”的征帆远去的景象增加了凄凉的气氛。第二叠取景典型,插入“莫愁艇子”一语,追忆此处昔年曾有过热闹繁盛的景象,到处是莫愁式的美女和华丽游艇,用一“谁系”反诘,加强语气。以下则写现境之荒凉。第三叠起句写昔年街市的繁华,以下用《乌衣巷》诗境结尾,抒发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之感。

瑞鹤仙

周邦彦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斜阳映山落,敛余红犹恋,孤城阑角。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

【注释】

瑞鹤仙:词牌名。又名一捻红。双调一百零二字。凌波:女子行走步态轻盈貌。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流莺:有人说歌伎名,恐非是,可能是比喻。若联系前三句,或许是人。吾怀疑是指流动为客人服务的游动的歌伎,待考。惊飙:狂风。红药:红芍药花。洞天:道教谓神仙所居之地。此处借指自己的生活环境。

【译文】

城郭连着郊外的平原。长路漫漫,客人的车马越去越远,一片寂静冷落,只剩下一溜尘烟。斜阳向山下沉没,渐渐收拢它的光线。只有一抹余红,还在徘徊留恋,映照着孤城角上的栏杆。娇弱的佳人步履艰难,经过短亭时休息流连。意外地又遇到相好的美人,哪里用得着约会见面。美人的话语如同流莺一般娇软,劝我重解绣鞍,再斟春酒重新开宴。记不得回归时候的早晚,也不知是谁扶我上的马鞍。醒来时发现睡在红楼里,一切往事都如同梦幻。狂风吹动幕帘,我带着残醉来到庭院,围着红芍药花怅惘感叹。如今的西园也是落花满地,春风为何如此凶残?唉,任凭时光随意流去,可喜的是我心里自乐自闲,因为自己还有一个小小的福地洞天。

【评析】

本词写送客归来时的惜春之情。上片写昨日郊外送别客人后,归途短亭中又遇相知而再饮。下片写红楼酒醒后的惜春恋春情怀。

上片开头三句写城外送客的情景。“悄”字为单字领起,直贯三句。“斜阳”三句以景托情,以余晖恋城衬人之留恋之情。“凌波”三句写之女子的娇柔,走路袅袅婷婷。这三句很值得推敲,或以为是陪伴词人前来送客者,但“何用素约”费解。且这位“凌波”者与后面之“流莺”是否同一人也值得考虑。如果是词人携带之女子,那么“何用素约”指的便是这位女子与流莺之相遇,流莺再度留客劝酒,再行宴饮。下片写次日酒醒后的所见所感。全词的意脉大致为:傍晚时携一女子同时送客。归途中到短亭小憩,又遇熟人流莺,流莺相劝再次饮酒。其后大醉而归。次日醒来却不知何时归来,何人照顾归来,可见其醉得不轻。关于本词之结构方法,周济分析颇为精到,他说:“只闲闲说起,又云‘不扶残醉’,不见红药之系情,东风之作恶,因而追溯昨日送客后,薄暮入城,因所携之妓倦游,访伴小憩,复成酣饮。换头三句,反透出一‘醒’字,惊飙句倒插‘东风’,然后以‘扶残醉’三字点睛,结构精奇,金针度尽。”(《宋四家词选》)

浪淘沙慢

周邦彦

昼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南陌脂车待发,东门帐饮乍阕。正拂面、垂杨堪揽结,掩红泪,玉手亲折。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嗟万事难忘,惟是轻别。翠尊未竭,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罗带光消纹衾叠,连环解、旧香顿歇;怨歌永、琼壶敲尽缺。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