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译注评
22230100000051

第51章 刘一止

刘一止(1078-1161),字得简,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1121)进士。绍兴初,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直言敢谏。有《苕溪集》《苕溪词》。

喜迁莺

晓行

刘一止

晓光催角,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迤逦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叹倦客,悄不禁重染,风尘京洛。追念人别后,心事万重,难觅孤鸿托。翠幌娇深,曲屏香暖,争念岁华飘泊。怨月恨花烦恼,不是不曾经著。者情味、望一成消减,新来还恶。

【注释】

喜迁莺:词牌名,有小令长调两种。长调起于宋代,双调一百零三字。林薄:草木丛生之所。倦客:长期在外奔波而疲倦厌烦的客子。此三句化用陆凯《为顾彦先赠妇》诗意:“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悄:宋人口语,犹浑、直,简直的意思。者:犹“这”。一成:宋人口语,犹言一点点地、渐渐地,指一段时间的推移。

【译文】

晨曦微微,似在催促凄凉的角声。栖息的鸟儿尚在安睡,邻家的雄鸡先自啼鸣。迷离朦胧的村落,渐渐听到马在嘶鸣,行人们也开始动身起程。残月穿过丛林,月亮尚有淡淡的光明,我的泪痕似乎带着微霜而凝。酒力也太薄弱,无法抵御这深秋清晨的凉风。可叹我这倦游的客子,再也难以忍受重染京师风尘的凄清。追思自从与伊人分别之后,心情总是千头万绪,思念重重,又难以把情书送到她的闺中。她独自闲在华丽的绣纬里,曲折的画屏里有麝香的香味,那气氛真是暖暖融融,怎能想到在这岁暮时节,我正漂泊在异地他乡如同飞蓬。我怨恨月儿圆明花儿开放,因这只能引起我的感伤之情。在花前月下,我曾经历多少幸福与温馨。这种情思况味,只盼望渐渐淡化清减,可不知为什么,近日却越来越浓。

【评析】

此词抒写宦情和爱情的双重失意,是封建文人中较常见的现象,并无新意。但由于描写拂晓离别之景极为精彩,故为时人所激赏。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说,刘一止曾作“晓行”词,盛传京师,号“刘晓行”。可见本词在当时流行甚广。上片写清晨赶路之景,下片抒别后追思之情。

理解本词的关键是“晓行”二字。作者题目“晓行”而未说“晓别”,大概是怕人们误会。仔细缕析词脉,可知是作者离家别妻后,在旅途驿馆中起早赶路时怀念妻子,眷恋家室时所写,并非与妻子分别当时所作,故这样命题非常准确。上片开头三句点明起床赶路时的时间。画角已吹,但宿鸟未躁动,天尚未大亮。而雄鸡报晓,天已黎明。时间限定非常精确。“迤逦烟村”三句写骑马出城的景色,匆匆赶路者并非作者一人,故曰马嘶人起。“泪痕”两句写当时的辛酸心情。为宦情所迫,不得不日日清晨起早赶路,其心之苦可想而知,同时也暗示他为解闷御寒而饮过酒,为思念妻子而流过泪。两句词恰切地反映出客观之凄寒与主体心境之清冷。清人许昂霄评曰:“‘宿鸟’以下七句,字字真切,觉晓行情景宛在目前。”(《词综偶评》)“叹倦客”三句为全词之关键,正因曾长期漂泊异地,尤其是不愿再到京师,再到官场中去重履浊地。但为生计为前途又不得不离开温暖的家而再去,这正是其痛苦的根源。下片转写对妻子的思念。共分三个层次,前三句写自己的思念和音信无托。翠幔三句遥思妻子的孤寂冷清,最后四句再度抒发不堪倦游的情怀。刻画心理活动细致入微,层次分明,感情真挚。古代交通不便,能够骑马就是最好的了,但每天都要起早贪黑的,风尘仆仆,确实很辛苦。本词开头几句描状起早赶路时的情景非常生动逼真,凡有此生活经历者都会引起共鸣,故在当时产生如此广泛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