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译注评
22230100000072

第72章 袁去华

袁去华,字宣卿,奉新(今属江西)人。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曾任善化、石首知县。著有《适斋类稿》《袁宣卿词》。

瑞鹤仙

袁去华

郊原初过雨,见败叶零乱,风定犹舞。斜阳挂深树,映浓愁浅黛。遥山媚妩。来时旧路,尚岩花、娇黄半吐。到而今惟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无语,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无聊倦旅,伤离恨,最愁苦。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念沉沉小阁幽窗,有时梦去。

【注释】

岩花:岩畔、水岸上生长的花。邮亭:古时设在沿途供公差和旅客休息的馆舍。收香藏镜:用韩寿、秦嘉事,见周邦彦《风流子》注。人面桃花:用唐代诗人崔护诗,见晏殊《清平乐》注。

【译文】

郊野上秋雨初晴,只见几片零乱的落叶,风住了还在动荡不停。斜阳挂在远树之上,映照着远山或暗或明,宛如美人微颦。来时曾经走过的旧路,当时尚有黄色的岩花开放争荣。如今只有溪边的流水,依旧来见故人。我默默无语,客舍中寂静冷清。我下马开始找寻,从前在何处题诗抒情。奔波旅途的人本来无聊,感伤离别更令人愁苦不宁。纵然我保存着她的香料和明镜,可如今又有何用?等待他年重到那里,人面桃花是否依旧笑春风,实在难以肯定。我思绪联翩,眷恋着那小楼幽窗中的美人,也只能有时在梦里去寻找她的踪影。

【评析】

本词抒写羁愁别恨。全词用赋的笔法,描绘了旅途的苦况,对往昔情事的美好回忆及对意中人的思念。

上片开头三句以写景入手,描写雨后郊原的情状,“败叶”的形象很生动逼真却含着凄凉的意蕴,奠定全篇的基调。这一切均由作者眼中看出,也可表现出其心绪的纷乱哀伤。“斜阳”三句属移情手法。“来时旧路”至歇拍,仍写郊原旅途风光,虚实相映,忆旧为虚,现境为实。在生机蓬勃与萧条冷寂的对比中抒发感慨。过片刻画住宿处的凄清。“伤离恨,最愁苦”为全篇之主旨,点明自己愁苦的根源。尽管伊人一往情深,曾赠自己爱物以为表记,但何时能再逢实在难以预料。末二句设想在梦中去与伊人相见,情深意浓,是没有办法的一种自我安慰。

剑器近

袁去华

夜来雨,赖倩得东风吹住。海棠正妖娆处,且留取。悄庭户,试细听莺啼燕语,分明共人愁绪,怕春去。佳树,翠阴初转午。重帘未卷,乍睡起,寂寞看风絮。偷弹清泪寄烟波,见江头故人,为言憔悴如许。彩笺无数,去却寒暄,到了浑无定据。断肠落日千山暮。

【注释】

剑器近:词牌名。可能源于唐代舞曲《剑器》。双曳头,三片九十六字。偷弹二句: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诗:“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此处化用其意。寒暄:问候起居寒暖的客套话。

【译文】

多么有情的春风,吹断夜间的绵绵丝雨。那带雨的海棠花分外妖娆美丽。愿这样的美景长留不去。庭院中悄然静寂。仔细聆听,小燕呢喃软语,黄莺啼唱呖呖,分明与人一样满怀愁绪,生怕春天匆匆归去。枝条美丽的绿树,树荫刚刚转过正午。我刚刚睡起,睡眼惺忪,尚垂着层层帘幕,寂寞地观看随风飘转的柳絮。我偷偷弹掉伤心的眼泪,寄予那轻烟迷蒙的江水。待江水流到江头的故人那里,好诉说我如今是怎样的憔悴。唉,你寄来的情书不计其数,除去那些问寒问暖的客套话语,最关键的归期却毫无定据,也没有说明何日才是归期。夕阳中我呆呆地凝神伫立,所见到的只是暮色苍茫,千山暗淡凄迷。

【评析】

本词抒写闺中的春愁。笔触细腻柔和。前面两片是双曳头,虽都是写景,但各有侧重,一片写视觉所见,二片写听觉所闻,构成一幅意境鲜明的春日清晨图,且能以怀人之情融入景中。第三片写闺中女子的慵懒与伤离念远的深情。

第一片写清晨风停雨歇,海棠盛开的景象,意境清新,色彩明快。第二片写莺啼燕语,“分明共人愁绪”已入情于景,为下片抒情做铺垫。第三片开头“翠阴初转午”标明时间,为诗词常见笔法。“重帘未卷,乍睡起”值得玩味,早晨看到风雨后的晴朗天气,也听到莺啼燕语的美妙声音,说明女子已经醒来。但此处说“乍睡起”很明显是白天又睡。这么好的天气景色,可女子却闭门放下窗帘睡觉,岂不反常?这正是本词抒情的深婉处。刚醒的女子更加孤独无聊,寂寞空虚,便观看风中的柳絮飞舞,以外显内,感情很空虚寂寞。“偷弹清泪”三句是怨极之词,可见闺中人之多情。“彩笺无数”三句叙事抒情,点出远人并未忘情,曾来许多信,只是没有写准归期。尾句以景收,余味无穷。“落日千山暮”境界开阔,又一个美好的春天就这样随着千山暮色而悄然离去,给人以遐思。全词情景兼胜,一气舒卷,语淡情深。

安公子

袁去华

弱柳千丝缕,嫩黄匀遍鸦啼处。寒入罗衣春尚浅,过一番风雨。问燕子来时,绿水桥边路,曾画楼、见个人人否?料静掩云窗,尘满哀弦危柱。庾信愁如许,为谁都著眉端聚。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念永昼春闲,人倦如何度?闲傍枕、百啭黄鹂语。唤觉来厌厌,残照依然花坞。

【注释】

安公子:唐教坊曲名,后作词牌名,双调一百零六字。人人:对亲爱者的昵称,宋时口语。危柱:高的弦柱。庾信愁:庾信为梁陈间著名的诗人,出使北国被羁留。官位很高却始终思乡念国,诗赋多愁苦之情。并著有《愁赋》,今不传。花坞:花圃。

【译文】

柔弱的柳条千丝万缕,到处都是鹅黄嫩绿,鸦雀争相鸣啼。还是早春的天气,轻寒侵入罗衣,刚刚又过去一阵风雨。我深情地询问刚飞回的燕子:在来时路过的绿水桥边,有一座画楼耸立,可曾看到那位美人正在屋里?我料想她静掩云窗,毫无意绪,任凭琴瑟的弦柱上落满尘泥。我的忧愁像庾信那样多,不知为谁而双眉攒聚?独立在春风中弹下点点清泪,寄予这雾气迷蒙的江水向东流去。想到这昼长春闲的时日,困倦慵懒怎生挨得过去?闲靠孤枕睡意沉沉,听到那黄鹂的婉声柔语。唤醒后更觉无聊,只见斜阳依然照在花圃里。

【评析】

本词为初春怀人之作,构思别致,章法新颖。上片由景到人,问燕之语出人意表,想象女方为思恋而愁苦。下片由人到景,诉说自己的深切相思。景起景收,章法浑然。

本词之妙,主要在章法。开篇四句写初春美景。“寒入”句包含词人的主体感受,有笼罩全篇之效。“问燕子”四句特有韵味,设想极妙。一有燕归人未来的憾恨,二是燕子从南方来,而情人亦在南方,故问是否见到。“绿水桥边路”这样的环境既增加画面的美感,也为下片寄泪埋下伏笔。如果美人住在山腰处,下片的“寄泪”便属败笔了。下片转写自己一方,用“庾信”之典暗示羁旅之恨。“为谁”句故作设问,含有对意中人的埋怨情调,情致尤深。临风弹泪寄烟波之举动暗应上片的“绿水桥边”,笔触细致缜密。后几句写因闲愁而睡,又被黄鹂声唤醒。因睡得浅,因思人过度而神经衰弱矣。待醒来,却见斜阳照在花坞上,景致何其美也;而伊人不在,岂不令人更加感伤。此乃以美景衬哀情也。全词意脉清晰,结构甚巧。设想奇妙而人情,“问燕”与“寄泪”的举动为全词增加许多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