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译注评
22230100000083

第83章 姜夔(4)

【译文】

苔梅结满枝头,宛如点点美玉。一对小小的翠鸟在枝头上栖息。客居他乡时,我和梅花相遇。黄昏时她默默无语,在篱边的角落,把高高的翠竹凭倚。王昭君远嫁到荒沙弥漫的边地,她过不惯那里的生活,思念着故国山川的秀丽。想必是她的魂魄在月夜归来,化成梅花,才如此高洁幽独,芳香凄迷。还记得寿阳宫中的旧事,寿阳公主正在春梦里,飞下的一朵梅花正落在她的眉际。不要像无情的春风,不管梅花如此美丽清香,依旧将她风吹雨打去。应该早早给她安排金屋,让她有个好的归宿。但这只是白费心意,她还是一片片地随波流去。又要埋怨玉笛吹奏出哀怨的乐曲。等那时,想要再去寻找梅的幽香,所见到的只能是在小窗上的画幅里,一枝梅花稀疏美丽。

【评析】

本篇描写黄昏赏梅及由此引发的种种联想和感慨。上片以梅喻昭君,叹其高洁芬芳却不为时人欣赏而幽怨孤独的神韵。下片因见落梅而生惜花之情,由此引出有关梅花的美好典故。结拍三句写只能看到画中之梅,抒发对梅花落尽的无限感伤。

本词与《暗香》同时所写,均咏梅花,是姊妹篇。两词意境朦胧,在咏梅时寄寓了很深的感慨。但究竟寄托之意为何,却难指实。《暗香》亦如题面,侧重写梅的幽香冷艳,寄寓怀人之情,怀者当是恋人。《疏影》侧重写梅花的稀疏,感伤其凋零,寄寓时事及身世之感。有盛世美好事物一去难返之叹。全词用五个与梅花相关的典故来表现对于梅花喜爱怜惜的感情。开头用“有翠禽小小”的字面暗示出梅花是罗浮山梅花女神精魂所化,树上的翠鸟乃是侍奉梅花女神的绿衣童子,立即给人以神秘的美感和梅花具有灵性的感觉。“客里相逢”三句化用杜甫《佳人》诗中的美人形象,将其写成梅花的精魂,表现孤高自赏的情景。这是第二个典故。“昭君不惯胡沙远”三句也出自杜甫《咏怀古迹》中咏叹王昭君一诗的意境而成。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岁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王昭君虽然埋葬在塞外,但其魂魄在月夜归来,化作梅花之精魂,幽怨孤独。下片再用南朝宋武帝寿阳公主午睡,有梅花落其额头,拂之不去,后来形成梅花妆之典故,接着再用汉武帝金屋藏娇之典,或正用或侧用,反复渲染与梅花相关的风流韵事,使本来就美丽高洁而很有神韵的梅花更增加许多迷离虚幻的传奇色彩。最后用随着“玉龙哀曲”而凋谢随波流去来抒发惋惜留恋之情。抒情极其婉曲深沉。

有人认为为徽、钦二帝被掳死在北国而作,并按照字句进行分析比附,很难贯通。也有人认为为那些被掳北去的诸后妃而作。或有一定的道理,但只是有一些意味而已,如果按照字句去对照比附,难免有穿凿附会之嫌。读者尽可作见仁见智的理解。总之,这两首词确实很美,圆融锦丽,很值得玩索。张炎在《词源》中赞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翠楼吟

姜夔

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成,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余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鹦鹉洲者,闻小姬歌此词,问之,颇能道其事;还吴,为余言之,兴怀昔游,且伤今之离索也。

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酺初赐。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层楼高峙,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人姝丽,粉香吹下,夜寒风细。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但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消英气。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

【注释】

翠楼吟:词牌名。姜夔自度曲。双调一百零一字。淳熙丙午: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安远楼:在武昌西南黄鹤山顶。刘去非:词人之友,与刘过有交往,生平事迹未详。鹦鹉洲:在今湖北汉阳西北长江中。汉末大文士祢衡为黄祖所杀,葬此。祢衡以《鹦鹉赋》最著名,故名。一说黄祖长子大宴宾客,有人献鹦鹉,祢衡作《白鹦鹉赋》,因而得名。龙沙:泛指边塞之地。虎落:遮护城堡或营寨的竹篱。汉酺:汉律三人以上无故不得聚饮,违者罚金四两。朝廷有喜庆事,特许军民聚饮,称赐酺。胡部曲:唐时西凉地少数民族的乐曲。元戎:主将,军事长官。萋萋:草盛貌。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祓:原指古时为除灾去邪而举行仪式的习俗。此处指消除。

【译文】

淳熙丙午年冬天,武昌安远楼建成。我和刘去非等几位朋友去参加落成典礼。创作词曲以抒情见志。我离开武昌十年,老朋友有在鹦鹉洲泊舟住宿的,听到年轻的歌女演唱这首词,询问她,她还能详细地讲述当时的本事。友人回到吴地,向我讲述了这件事。我不仅怀念起昔日之游及同游的好友,而且也感伤今日的离群索居。

空旷寂寞的边塞月光冷清,护城的竹篱静静立在那里,没有一点儿战尘。朝廷今年正逢喜庆,军民受到赏赐可以集体宴饮的隆恩。大堂中演奏着新改编的胡曲,军营中到处可以听到喧闹欢腾的歌吹之声。安远楼高高耸立,红的绿的栏杆曲折回萦,斜飞的角檐刺向天空。清夜里吹着细细寒风,舞筵歌席上脂粉的香气暖暖融融,美人个个都是沉鱼落雁之容。这样的名胜之地,应该有擅长词章的仙人。骑着黄鹤乘着白云,来此地与大家共同享乐宴饮。我登上玉石的阶梯久久凝望,萋萋的青草一望无垠。客居天涯边塞寂寞无聊的况味,不断地袭击着我的心。全仗着醇酒来消解愁苦,依靠赏花来消减一点英气豪情。到了傍晚时分,高高卷起珠帘,看一看秋日里清爽的新晴。

【评析】

据小序可知,本词是作者于淳熙十三年(1186)冬参加武昌安远楼落成典礼时所作。上片就“安远”二字铺叙,描绘边庭和平安定的景况,语带微讽。下片抒写人才之难得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感伤。

上片前五句扣题,写安远楼周围的环境及新楼落成时的喜庆气氛。这一年正月庚辰日,是宋高宗八十大寿,犒赐内外诸军共一百六十万缗。所以才有“汉酺初赐”以下三句。“层楼高峙”三句正面描写安远楼的壮观宏伟。歇拍三句写楼中人物之美。上片三个层次,由大到小,由远及内,从外面环境写到楼,再写楼中之人。下片则写主体感受,切合崔颢《黄鹤楼》诗的意境。“宜有词仙”既有自负之意,也有叹息之情。“玉梯”以下则抒发不为时重的满腔怨愤之情。许昂霄评曰:“‘月冷龙沙’五句,题前一层,即为题后铺叙,手法最高。‘玉梯凝望久’五句,凄婉悲壮,何减王粲《登楼赋》。”(《词综偶评》)许昂霄是深得白石之心的。

杏花天

姜夔

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风日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注释】

杏花天:词牌名。又名杏花风,此首亦名杏花天影。《词谱》(卷十)载有双调五十四、五十五、五十六字三体。本词双调五十八字,应视为变体。丙午: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沔口:沔水为汉水上游,汉水入江处也称沔口,即今湖北之汉口。丁未: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容与:迟缓不前貌。此处指缓行。桃叶:晋王献之爱妾名。王献之曾在秦淮河送之渡江,并作诗。后世称此渡口为桃叶渡。

【译文】

丙午年的冬天,我从沔口出发。丁未年正月二日,途经金陵,向北望是淮、楚之地,风光清丽淡雅。小船张起风帆,在江上缓缓而行。

鸳鸯鸟双宿的河边,绿色的柳丝轻轻地飘拂。想当年美丽多情的桃叶,当时曾在这里呼船摆渡。我只能用脉脉含愁的双眼,迷惘地注视着美丽的春光风物。行舟渐渐离去,我独倚双桨再三地踌躇眷顾。这金陵自古就是繁华的大都,到处都是莺歌燕舞。看起来只有这滔滔江水,最能理解我的愁苦。整个汀洲都是翠绿的芳草,我却不能返回她的住处。如今已经是黄昏日暮,要行船到哪里去?

【评析】

本词与《踏莎行》(燕燕轻盈)作于同时,可看作是姊妹篇,一为感梦而作,一为舟中触景感怀而作,所怀者都是一人。上片写水行途经金陵桃叶渡时,因桃叶而思合肥恋人,故北望淮楚而发幽思,下片写芳草时节而不得归的怅惘。

上片前三句以景出情。绿丝即柳,点明季节,“鸳鸯浦”点地,同时“鸳鸯”双宿又反衬词人单行之苦。“想桃叶”切地怀古而思恋人。“鸳鸯浦”、“桃叶渡”既实写眼前风物,使用本地典故,又暗示作者对过去爱情生活和离别情景的美好回忆,辞采华丽,切地切景切情,妙!“又将愁眼”以下三句写不忍心离开桃叶渡的心情,在对桃叶往事的回忆中寄寓着词人对合肥情人姊妹的思念。他几次将自己的情人说成是桃根桃叶,因此见桃叶渡而思情人,也是自然之理。下片前三句以对比法抒写自心的痛苦,他人之乐最易引发孤独者的愁肠,此为人之常情。结拍三句本是内心独白,却以自问句式出之,于幽怨中又含有无可奈何之感,这也是人类生活中常有的生活体验,更显得委婉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