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译注评
22230100000097

第97章 吴文英(2)

【注释】

桃叶:桃叶渡。晋王献之送爱妾处。此处泛指渡口。西陵:桥名,亦作“西泠”,在杭州西湖孤山下,桥边有南朝名妓苏小小墓。冷风。烟碛:烟雾迷漫的沙岸。素骨凝冰:用《庄子·逍遥游》句意,见苏轼《洞仙歌》注。柔葱蘸雪:形容美人手指细长而白嫩。分瓜:有双关意。一指切瓜分吃,二指十六岁的芳情。瓜字六朝俗体割开为二八字,亦称破瓜。

【译文】

眼前一片烟波迷茫,我又来到宛如桃叶渡的西陵路上,十年来我总是黯然神伤,就像潮汐般天天涌涨。重新攀折话别的古柳,追想当时如鸥鸟一样,骤然轻易分别而天各一方。我独自倚靠在这高高的亭子上,把往年的旧事细细回想。秋风乍起,吹来阵阵凄凉,轻烟笼罩在沙滩上,隐约可见几点船帆在风中急速驶航。暮山苍苍,暮水茫茫,只有江岸上的几朵残花,陪伴着憔悴的我,共同倒映在水面上。想起当年,晚宴后你送走别的宾客,单独把我留在玉堂。半熄灯烛,明澈的眼波水水汪汪,顾盼之间情深意长。肌肤润泽白皙如冰似雪,白嫩而又纤细的手指宛如嫩葱着了雪霜。还记得你亲自为我分瓜,待我是那样温柔体贴周详。我们共同用过的酒杯,我不忍再洗,你从来也不肯来到我的梦乡,尽管我在梦中曾多次把清泪流淌。可叹现在这寂寞的秋夜里,只有蟋蟀在潇潇秋雨中哀吟悲唱。

【评析】

据陈洵《海绡说词》考证,“此与《莺啼序》盖同一年作,彼云十载,此云十年也。”若此,本词则是为怀念杭州亡妾而作。上片写故地重游,独自倚亭的相思,下片写夜间独处时的怀念。抚今追昔,无限感伤。

开头两句,化用王献之《桃叶歌》之意,写十年后重新来到与情人分手的渡口,不胜感伤。叙事中点地点事,“断魂潮尾”绾合今昔,为下片的相见留下伏笔。“古柳”以下六句写眼前之凄凉景色。“但有”二句,以残花衬哀人,突出作者的感伤之深与思念之苦。用语新警,境界全出。下片追忆当年与情人欢会的情景。“华堂烛暗送客”,化用淳于髡之事。《史记·滑稽列传》:“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此处指美人送走他人而留自己栖宿。“眼波”两句写美人美目之多情,“素骨”三句写美人体态肤色之美及分瓜之深意。分瓜即破瓜,也暗示女子初次以身相许,故曰“深意”。由此可见,亡妾当年是主动以身相许,对吴文英充满真情实意。“清尊”三句写别后之深深的眷恋。末二句以景结情,照应开头。凄凉的景色与凄凉的心境融合为一,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花犯

郭希道送水仙索赋

吴文英

小娉婷清铅素靥,蜂黄暗偷晕,翠翘欹鬓。昨夜冷中庭,月下相认,睡浓更苦凄风紧。惊回心未稳,送晓色、一壶葱蒨,才知花梦准。湘娥化作此幽芳,凌波路,古岸云沙遗恨。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熏炉畔、旋移傍枕,还又见、玉人垂绀鬒。料唤赏、清华池馆,台杯须满引。

【注释】

郭希道:作者友人,生平未详。娉婷:姿态美好貌,多形容女子。清铅素靥:形容水仙花的素雅妩媚。铅、素均为白色。靥,酒窝。蜂黄:唐时以“蝶粉蜂黄”称宫妆。又以之比喻贞节。罗大经《鹤林玉露》引《道藏经》:“蝶交则粉退,蜂交则黄退。”翠翘:翡翠头饰。此处形容水仙花绿叶。葱蒨:青翠色。湘娥:用湘妃事。传说舜南巡,舜之二妃娥皇、女英追到湘江,闻舜已死,便投湘水而死。后成为湘江女神。清华:郭希道的馆舍名。

【译文】

如同娇小秀美的仙女,雪白的花瓣带着浅浅的笑纹。蜂黄色的花蕊暗自含羞而微带红晕。碧叶如翡翠的头饰斜在两鬓。昨夜的空庭中寒风凄紧,在朦胧的月光下忽然把你相认。北风凄紧,一阵凉意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的心头久久不能平静。刚刚送走拂晓的晨风,友人便送来一盆碧绿的水仙,这才惊诧花梦的确准。是湘水水神化成此花的淡香鲜新,似乎凌波走过很远的水路,尚带有古岸荒云的遗恨。在台阶前如果出现你的身影,淡淡的香气芬芳氤氲。连那经冬耐寒的冬梅,也要悄悄收藏她的神韵。把你放置在熏炉的旁边,忽儿又移放靠着精美的绣枕,以便我可以时刻欣赏美人的丝丝鬟鬓。料想友人也和我一样,对你格外喜爱关心,在清华池馆畔里与你朝夕相守,为了你而把清酒连连满斟。

【评析】

据小序可知,友人郭希道送作者一盆水仙花,并索词作。可知本词是即兴咏物之作。上片写梦花,友人送花。下片写恋花、赏花。全词用拟人手法,把水仙花视为绝色知己,并融入神话传说,把水仙花写得形神兼备,风情摇曳。

本词结构甚妙,开头六句均为梦中所见,虚境实写。描绘水仙花的色、形、姿与神韵,颇有情趣。“睡浓更苦凄风紧”已轻点梦回,“惊回心未稳”再点,“才知花梦准”重点写明前面所见的水仙花本为梦境。下片前半为水仙写神,前三句用古传说表现水仙花的高洁,又扣紧“水仙”之名,把其比喻为凌波仙子,湘娥,用典颇为贴切。“临砌影”三句写其清香可超梅花。“熏炉畔”写自己对水仙花的喜不自胜,先放在熏炉旁边,然后马上移到枕边。末三句设想友人也在赏花,对花饮酒。词中不仅表现出作者自己对水仙花的无比喜爱和欣赏,又用侧笔表现友人高雅、清幽的生活情趣。陈洵分析本词结构较精当,录下可备详参:“自起句至‘相认’,全是梦境。‘昨夜’逆入,‘惊回’反跌,极力为‘送晓色’一句追逼。复以‘花梦准’三句,钩转作结。后片是梦非梦,纯是写神。‘还又见’应上‘相认’,‘料唤赏’应上‘送晓色’,眉目清醒,度人金针。”(《海绡说词》)

浣溪沙

吴文英

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注释】

玉纤:形容美人的手指白而纤细。

【译文】

梦境中我又来到当年的庭院,繁花锦簇把院门遮掩。斜阳默默挂在西边,归来的双燕也沉默无言。她带有香味的双手白皙修纤,轻轻地拉开了幕帘。悠悠的柳絮无声坠落,那是老天为人离别而滴下的泪点。浮云轻轻地把月光遮掩,那是因为含羞而挡住了泪眼。料峭的春风吹拂脸面,凄凉清冷的势头简直就像秋天。

【评析】

这是感梦怀人之词,所怀何人难以确考。全借梦境抒写怀人之思,而梦境又仿佛是当初离别之情景,构思极妙,情趣深婉。

首句点明是梦境,“门隔花深”便有迷蒙朦胧之感,笼罩全篇。“夕阳”句以自然环境的惨淡烘托人的别情。“玉纤”句暗示将要离别,因情人已拉开了帘幕,人即将分开离去。下片前两句是传诵的名句,确实精彩。两句兼用比兴手法,不说人落泪,而说飘落的柳絮是春天在落泪,人之落泪自在不言之中。“月含羞”实拟人之含羞,将女性初次幽欢,又激动又高兴又羞涩的情态表现出来。这样,把人的感情完全移入自然界,造成人化的自然。自然的“堕泪”、“含羞”正表现了人的离别悲伤的深度。把人之离愁幻化成情天恨海,形成深广而迷离的至高至美的艺术境界,确是神来之笔。尾句借自然景色抒写内心感受、情味弥深。

浣溪沙

吴文英

波面铜花冷不收,玉人垂钓理纤钩,月明池阁夜来秋。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

【注释】

铜花:铜镜。古代铜镜刻有花纹,故称铜花。纤钩:弯细的月影。黄庭坚《浣溪沙》:“惊鱼错认月沉钩。”水花句:柳永《八声甘州》词;“是处红蓑翠臧,冉冉物华休。”此处化用其意。

【译文】

清澈明净的水面宛如一面铜镜,天气虽冷也无人来收。好像是美人呆坐在水池旁边,仿佛在垂钓整理倒映水中的纤纤弯钩。明月映照寂寥的池阁,夜里已感到阵阵的凉秋。江燕呢喃着双双南归,我和恋人却在清晨中依依分手。江边的红花黯淡褪色,春天的美景似乎已经停止退休。秋风吹着井边的梧桐树,声声叶片仿佛都在深深幽愁。

【评析】

本词抒写秋夜怀人之情。上片绘出秋夜清冷寂寥之景,“玉人”句形容倒映水间的一弯新月,奇幻幽美。下片回首当初与情人别时情景,只轻笔一点即止,而侧重以“水花红减”抒发美好事物难以永驻的怅叹。末句以秋风吹梧叶的萧瑟景象表现悲秋怀人的哀思。全词意境朦胧而清奇。

开头便用比喻,将水面比喻为镜子,“玉人垂钓理纤钩”一句处在上片中间,要瞻前顾后方可理解,关键是“玉人”并非实指一个美人,而是将整个美丽的月景比喻为“玉人”,那么前三句便没有人物出现,仿佛影视作品中的空镜头一般。即月光笼罩一个池塘中的楼阁上,静静的水中倒映着弯弯的月牙,月牙如同一个纤小的鱼钩。细味全词,上片所写乃当时幽会欢乐之环境,也是分手离别之处所。下片则用“江燕话归成晓别”点出离别之季节,即暮春时节拂晓之时,最后两句再回到现实,用景物之冷清传达人之寂寞愁苦,景起景收。

点绛唇

试灯夜初晴

吴文英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

【注释】

试灯:古代元宵节为灯节,唐宋时最盛,通宵达旦。正式灯节一般为三日,即十四、十五、十六。“试灯”即预演之义。据《百城烟水》载:“吴俗十三日为试灯日。”合情合理。酥润:形容小雨停后,路面酥软润泽而不起尘土。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天街小雨润如酥。”此处化用其意。

【译文】

漫天的愁云被晚风卷去,月容明净姣好,就像嫦娥临夜刚刚沐浴梳洗。尽管人来车往,却没有半点尘埃扬起。润泽酥软的街面,来往着体态轻盈的美女。我如今重来京华旧地,当年赏灯的欢乐仿佛就在昨日。我的情思如同流水般难以止息。我郁郁寡欢地回到小楼,熏一熏被子便独自睡去。外面的笙歌欢天动地,我依稀进入温馨的春梦里。

【评析】

本词抒写试灯日的感怀。以良辰美景及他人的欢乐衬托自己的寂寞悲怆情怀。笔触细腻,抒情极委婉。

上片以精美飘逸的诗笔描绘试灯夜初晴的景色,构思极巧妙,意象极美。“暗尘”二句不用一个雨字,却把雨后人们游赏观灯的境界表现出来。下片前两句钩转,由眼前之景折回到对欢乐往事的回忆。“情如水”句括前启后,再一转折。结尾两句用轻笔点染,如此明月、如此良夜,而作者却独自回屋睡觉去了,其寂寥伤感之情自在言外了。这正是含蓄之处,也最有深味,使全词的情味倍增。谭献评此词云:“起稍平,换头见拗怒,‘情如水’三句,足当咳唾珠玉四字。”(《谭评词辨》)

祝英台近

春日客龟溪游废园

吴文英

采幽香,巡古苑,竹冷翠微路。斗草溪根,沙印小莲步。自怜两鬓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处。昼闲度,因甚天地也悭春,轻阴便成雨?绿暗长亭,归梦趁风絮。有情花影阑干,莺声门径,解留我霎时凝伫。

【注释】

龟溪:水名,在今浙江德清县。《德清县志》:“龟溪古名孔愉泽,即余不溪之上流。昔孔愉见渔者得白龟于溪上,买而放之。”莲步:指女子脚印。

【译文】

我采摘幽香的花朵,漫步在古园小径。浓密的青竹使我感到有些清冷。少女们曾在溪头斗草踏青,那里的沙土地上还留有清晰的小脚芳踪。我忽然感到自己有些可怜,如今已经是苍苍两鬓,又是一度寒食来临,我却孤零零一个人,在这云山深处辗转飘零。白天无聊我出外漫步闲行。不知为何老天爷也这样吝啬春天的芳景,方才只是轻阴,不久就变成细雨蒙蒙。阴暗的天色中,只见浓郁的绿荫遮掩着长亭。我思乡的梦魂随着那些柳絮翻飞迷蒙。栏杆上摇曳着多情的花影,门口又传来婉转动听的莺声。它们仿佛理解我此时的心情,在安慰我劝我做片刻的留停。于是我又伫立在那里,全神贯注仔细聆听。

【评析】

本词是作者客居龟溪村,寒食节游览一废园时所作。上片抒写因巡视古苑之所见而引发的身世之感,下片写游园遇雨,独立花影下而生有家难归之慨叹。

起笔三句叙事,写自己游园之行。“斗草”二句见景生情,因而产生欢乐尽属他人,青春不再之感慨,自然转折到自伤身世上。下片之关键是“绿暗长亭,归梦趁风絮”二句,委婉地抒发其思乡而欲归不得的怅惘。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对本词之意脉分析极精辟简练:“此首游园之感,文字极疏隽,而沉痛异常。起记游园,次记园中所见。‘自怜’三句,抒游园之感。三句三层:人老一层,时速一层,处境一层,打并一起,百端交集矣。换头,闲度长昼,无聊之甚,因当时遇雨,故有天不做美之叹。‘绿暗’两句,言归期无定,絮轻梦轻,故曰‘归梦趁风絮’,‘趁’字幽梦缥缈。予谓此句与晏同叔之‘炉香静逐游丝转’,皆可会词中消息。‘有情’三句,收合‘游’字,化无情为有情,语挚情浓。”

祝英台近

除夜立春

吴文英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消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注释】

剪红情二句:剪彩为红花绿叶,即春幡。立春日女子多以此为头饰。花信:花信风的简称,犹言花期。俎:砧板。镜中路:湖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