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曾任右抬遗,后人因称“陈拾遗”。出身豪族,少任侠,成年后始发愤读书。睿宗文明元年(684)登进士第。武后时因上书论时政受赞赏,后升任右拾遗。曾两度从军北上,随武攸宜击契丹时受挫,后解官回乡,为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其诗论崇尚汉魏风骨,强调比兴寄托.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诗作与诗论相合,反映社会现实,抨击时弊均深刻有力,抒写胸臆之作亦慷慨深沉。其诗得到李白、杜甫、韩愈等推崇。有《陈伯玉集》。
登幽州台a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b而涕下。
【注释】
a幽州台:即蓟北楼,又称蓟丘、燕台,相传为燕昭王招纳贤才时所筑的黄金台。b怆然:感伤貌。
【译文】
前代燕昭王那样的明君我无法看见,后世的明君我也无法看见。我为何生活在如此黑暗的时代,我的命运为何如此偃蹇。想到天地的广阔和历史的悠远,我不由得非常伤感,不知不觉间,泪水竟沾湿了衣衫。
【评析】
陈子昂是位很有政治才能的诗人,曾一度得到武则天重视,但因他不肯阿附诸武,直言敢谏,尖锐批评时弊,故屡受打击。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反,攻陷营州(今辽宁朝阳)。武攸宜奉命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任参谋。武攸宜轻率寡谋,次年兵败,形势紧急。陈子昂请求自率万人前驱击敌,武攸宜不准。稍后,陈子昂又提建议,武不但不采纳,反而责他多言,将其降为军曹之职,不得参与军务。陈子昂满腔忠愤,登上幽州台,面对苍茫的宇宙,慷慨悲歌,写下这篇千古绝唱。
幽州台是当年燕昭王的求贤台。燕昭王卑身求士,重用郭隗、剧辛、乐毅的感人情景,使诗人神往和感动。然而,燕昭王早已成为古人,自己无法追攀。现实却又如此残酷无情,自己怀抱利器,本欲大济苍生,但遭到百般压抑,不得施展。前贤不可复见,后贤又无法看到,自己偏偏生活在这样一个压抑扼杀贤才的时代。于是诗人面对苍茫的长空,无垠的大地,想到天长地久,宇宙无穷,而人生短暂,死不复生,已是一悲;而自己生不逢时,又增一悲。这双重的悲哀使他感慨万千、潸然泪下。
本诗在艺术表现上也颇有特色。前两句贯通古今,写出时间之悠远,第三句俯仰天地,写出空间之广阔。正是在这悠远广袤的时空中,诗人才感到人生短暂,生不逢时的巨大悲哀,而这种感受又是人们,尤其是封建文人所共有的。故诗人的发自灵魂的呼喊如洪钟巨响,震荡着永远的时间与空间。这便是本诗千百年来盛传不衰的根本原因。
李颀
李颀(690-754?)郡望赵郡(今可北赵县),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曾任新乡县尉。李颀为盛唐著名诗人。其边塞诗、人物素描诗、音乐诗等均有佳作。尤擅七律、七古。其七律形式规范,声调嘹亮,风格朗畅,深得后人赞赏。其七古风格豪放,跌宕多姿,恣肆淋漓。明人胡应麟视李颀为盛唐李、杜前的代表作者,并与高適、岑参、王维并列。有《李颀诗集》。
古意a
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b客。赌胜c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d毛磔e。黄云f陇g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h歌舞。今为羌笛i出塞声,使我三军j泪如雨。
【注释】
a古意:拟古诗,即托古喻今之作。b幽燕:古指东北地区,即今河北、辽宁一带。c赌胜:较量胜负。d猬:刺猬,身上有坚硬的刺。e磔:张开的样子。f黄云:指黄土高原,故扬起的尘土黄色,如同黄云。g陇:泛指山地。h解:懂得,引申为擅长。i羌笛: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羌人所吹的笛子。j三军:左、中、右三军,即全军。
【译文】
好男儿应当保家卫国从军远征,从小就在幽燕之地纵马驰骋。在万马奔腾的战场上较量胜负,从来不顾惜自己的身家性命。奋勇拼杀令强敌纷纷远避,愤怒时竖起的胡须像刺猬一样坚硬。他们在黄土高原上驰骋冲杀,白云就飘飞在他们的脚下。在没有报答国君恩宠的时候,他们从来不肯返回自己的家。辽东有个小媳妇刚刚十五,善于表演歌舞弹奏琵琶。如今她吹奏一曲出塞的羌笛高亢悲凉,感动得三军将士泪如雨下。
【评析】
这是一首边塞题材的拟古诗,在热情歌颂边疆将士奋不顾身保家卫国高贵品质的同时,也描写了战争环境的恶劣和战士们强烈的思乡情怀。
诗分三层,开篇六句塑造一位奋不顾身英勇善战的勇士形象,“须如猬毛磔”一笔素描将刚烈威猛、气冲霄汉的猛士刻画出来,以少胜多,是生动传神之笔。“黄云陇底白云飞”两句是第二层,高度概括边塞环境的艰苦,境界阔大,战场黄尘飞扬,而且地势很高,白云在下面飘飞。或云黄云指战场,白云指战士家乡之云,实在难以理解。如果说战士们战争时想念家乡回望之景,尚可通顺,白云在“黄云陇底”飞这个特殊语言环境不能割裂。下面接着说战争不胜利不能回归故乡,非战士不愿意回归而是不能。“辽东小妇”以下四句为第三层,突出表现战士的思乡情绪。钢铁般的汉子听到辽东小妇吹笛子竟能全军泪如雨下,这个场景非常典型。说明三军将士都处在极度的思念家乡的情结中,悲凉的笛曲与他们内心的乡情合拍,才能产生如此巨大的穿透力和感染力。本诗前部分感情激昂豪迈,后部分情思悲凉凄惋,豪壮中见悲凉,起伏跌宕,由一股豪气贯穿其中,故显得非常整体和和谐。
送陈章甫a
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b虎眉仍大颡c。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d。东门酤e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吏f停舟渡不得。郑国游人g未及家,洛阳行子h空叹息。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注释】
a陈章甫:籍贯不详,长期隐居嵩山,后应制举及第却因没有登记户籍而落榜。他上书力争,终被破例录用,因而名扬天下。b虬须:蜷曲的胡须。c颡:额头。d草莽:草野。e酤:同“沽”,买。f津吏:管理菠口的人。g郑国游人:指陈章甫。h洛阳行子:作者自称。
【译文】
四月的南风吹得大麦一片金黄,枣花尚未飘落桐叶已经很长。在家时早晨告别青山晚上又见面,出门时马都嘶鸣留恋故乡。陈君立身处事多么襟怀坦荡,虬须虎眼宽阔的脑门气宇轩昂。学识渊博雄藏诗书上万卷,不肯屈身俯首居住在草莽。你在东面的城门买酒请我们饮宴,心气高傲把人间万事看作鸿毛。醉酒高卧不知道天色已黑,有时凝神仰望孤云在空荡荡的天空慢慢飘。如今正逢黄河涨水波涛汹涌十分险恶,所有的船只都只能靠岸避风无法渡河。你这郑国的游子不能回归家门,我这洛阳的行客也只能空自叹息伤心。听说你在家有不少知心朋友,不知此次罢官还乡他们对待你还能如何?
【评析】
本诗是客中送客,不得意人送失意人,故别有怀抱。用简练速写之笔法勾勒陈章甫之人物形象,却极其生动,用清新旷达笔描画其神韵,成功地塑造了陈章甫磊落不羁的个性。
李颀开元二十三年进士及第,其后做过新乡县尉,五年不升官,便辞职而去,决意归隐,终生再没有踏进官场半步。根据诗中的感情和景物描写,我推测本诗即写于李颀在新乡尉任上时,地点便是新乡。诗中之“东门”实际就是新乡东门,哪个邑镇都有东门。有的书将其解释为“洛阳东门”,恐怕不对。从尾句看,是陈章甫被罢官来访,流连数日后李颀送其回归。这样理解,全诗感情基调甚合。
李颀诗善于刻画人物形象,往往能够紧紧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运用漫画式的细节勾勒,充分展示友人的品德、相貌、才学、胸怀和志节。如“虬须虎眉仍大颡”的肖像刻画,几笔便把浓眉大眼,打卷的胡须,大宽脑门的面部特征表现得栩栩如生,形神兼备,呼之欲出。“不肯低头在草莽”的心理描写,暗含着友人在科举中据理力争的典型事件,表现其不向命运屈服的凛然气概,更是以一当十的笔法。这种外貌和内在高傲的气质与后面的心轻万事、醉酒高卧、时望孤云的似仕实隐的清高品格共同构成友人的形象。不甘屈辱是气节,轻官自遣是修身。诗人在赞美友人的同时也在表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活道路选择,是一种艺术的宣言。最后说“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暗示双方都不得意。你没有能够回家,我客游在外,你幽怨我叹息,同病相怜。陈章甫是位与世俗官场格格不入的人,李颀也如此,后来李颀辞官退出官场便很好说明了这一点。
李颀性格豪爽豁达,不因失意而幽怨凄苦,也不因离别忧愁感伤,因此他的送别诗往往爽朗豪宕而不凄凉悲苦,情致幽婉而不悲怨,音韵和谐又跳脱有致,在送别诗中较为新颖。
琴歌
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a。月照城头乌半飞b,霜凄万木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c后楚妃d。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注释】
a广陵客:此指善于弹琴的人。广陵,古代琴曲名“广陵散”的略称,为嵇康所创。b乌半飞:乌鸦分飞。半飞,即分飞。c渌水:曲名。d楚妃:亦曲名。
【译文】
主人为我们设酒摆宴欢度今夕,请来名琴师演奏名乐曲。月亮照在城头上乌鹊惊飞,秋风吹过树林的声音令人感到凄凉,仿佛秋风也吹进了自己的秋衣。铜炉里的花烛增加欢庆的气氛,琴师先弹奏《渌水》后弹奏《楚妃》。琴声一起时万籁俱寂,全屋没有一点点声息,天空中的星光都显得特别稀。奉命出使因公差来到清淮,这次差事完成后我就开始到白云飘荡的深山去隐居。
【评析】
唐代诗人有几位擅长描写音乐,李颀是其中之一。本诗在感叹琴音的美妙中,抒发了欲弃官归隐的情思。
本诗最大的特色就是借助环境描写和侧面烘托为音乐表演设置在一个特定的背景。先叙事交代设宴待客并要弹琴,接着写室外的景象。月光朦胧,乌鸦纷飞,秋风声起,凉风入衣。然后写室内之景:花烛明亮,美人动情,乐曲悠扬。诗人没有直接描写音乐形象而是表现其感人的效果,琴鸣物静,四座无言,天宇星稀,只有琴声在流淌。这种描写听众反应突出音乐的感人力量比直接描绘琴音高明多了。最后两句点明自己此行的目的和归隐的意向,而归隐的意向是因为听琴之后受到了感染,说明仕途之累和归隐之愿皆因琴声激起。喻守真说:“这是完全咏‘琴’的诗歌,旨在琴声足以改换人的性情,听了美妙琴声之后,竟生归隐之情。”李颀身为县尉之职,可能是出差到淮海一带,友人欢送他而摆设酒宴,并请琴师演奏,李颀即兴写作此诗。
听董大a弹胡笳b弄兼寄语房给事c
李颀
蔡女d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e。古戍f苍苍烽火g寒,大荒阴沉飞雪白。先拂商弦h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撼撼i。董夫子,通神明j,深松窃听来妖精。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k如有情。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嘶酸l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m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乌珠n部落家乡远,逻娑o沙尘哀怨生。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长安城连东掖垣p,凤凰池q对青琐门r。高才脱略s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注释】
a董大:董庭兰,唐代著名音乐家,唐肃宗宰相房琯的得意门生。b胡笳:乐器名,本是吹乐器,此是琴曲名。c房给事:房琯,曾任给事中,故称房给事。d蔡女:汉末文学家蔡邕的女儿蔡琰,字文姬,因遭逢社会战乱,流落在南匈奴左贤王军队中,后被曹操派使臣赎回。e归客:指蔡琰。f古戍:古代的边防要塞。g烽火:古代战争传递信息主要依靠烟火,夜晚用火,白天用狼烟。专门设置烽火台。h商弦:即商音,古琴有七声:宫,商、角、羽、徵、变徵、变宫。i撼撼:风吹落叶声,比喻琴声。j通神明:能感召鬼神,夸张其琴艺高明。k将往复旋:指手指来回移动。l嘶酸:辛酸悲苦。m断绝句:形容琴声好像蔡琰母子诀别时悲痛欲绝之声。n乌珠:应作乌孙,汉代西域国名。o逻娑:唐时吐蕃的都城,位于今西藏拉萨市。p东掖垣:指门下省,即房琯居处。唐代给事中属门下省,在皇宫东面,与皇宫西面的中书省遥遥相对,犹如人的两掖(通腋)。因而门下省又称“左掖”。垣,城墙。q凤凰池:简称凤池,中书省所在地。r青琐门:刻有连环图案井用青色涂饰的宫门。s脱略:轻视,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