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对于本诗主旨的理解历来有不同说法,有人说有讽刺,有人说只是描述京师寒食节时妩媚可爱的春景而已。因这是理解本诗的关键,不得不将其理清。
笔者认为,此诗是有讽刺意义的,这要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汉宫”和“五侯”,一是唐代当时的历史状况。众所周知,汉代社会政治最突出的两大结症是外戚干政和宦官专权,而五侯恰恰与这两点都有直接的关系。唐代从中唐开始宦官干政专权的问题日益严重,代宗德宗两朝更是关键。至德宗时,宦官掌握禁卫兵大权,从此宦官****便成定局。本诗的写作时间虽然难以确定,但大约在代宗、德宗时期是不成问题的。而宦官专权是唐王朝生死攸关的大事,故诗人对这一现象进行讽刺是可以体会出来的。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评此诗曰:“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者也。”所言大致可信。
刘方平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活动在开元天宝年间。美容仪,才品茂异,善画,以山水树石知名。一生隐居不仕,与皇甫冉、李颀、严武等为诗友。其诗多五言乐府,善写闺情宫怨.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全唐诗》存其诗二十六首。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a,北斗b阑干c南斗d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释】
a半人家:谓月光照射的地方仅是房屋的一半,另一半处在背光。b北斗:星宿名,共七颗,属于大熊星座。其中三星为斗柄,四星为斗身。其位置和方向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c阑干:横的意思。北斗星的斗柄指东,天下为春天,指南为夏,指西为秋,指北为冬。d南斗:星宿名,共六颗,形状如古代舀酒之斗,故称斗星。在不同季节位置也发生变化。
【译文】
夜已深,更已阑,月亮悬挂南天,迷人的月色照射到房屋的一半,没有照到的地方依旧是灰暗一片。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斗和南斗的方向都在改变。我知道今夜的春气非常温暖,因为虫声传进了纱窗,它们仿佛在欢迎和歌唱这美好的春天。
【评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月夜之美的小品,仿佛一首韵律悠扬的小夜曲,仿佛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有声有色,令人陶醉,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首句如同绘画的明暗着色,立体感和空间感都非常强,那月光照射下半明半暗的房屋宛如立在目前,真是神来之笔。次句用天象表现季节的特征和夜晚时间的推移。古代没有机械计时器,人们都善于观察天象来测定大致的时间,属于生活常识。后两句运用细腻的笔法表现春色和春气的迷人宜人。前后是因果关系,即我之所以知道春气暖,是因为窗外传来在自然界中刚刚产生的虫声。此处的“新”字是关键,从字面看,是修饰“透”的,即虫声才透过窗纱传进来。但如果从意念上说,新字也兼有修饰窗纱的意味。由于春气变暖,主人公晚上睡觉时打开窗户,并安上绿窗纱。正因为开窗,微细的虫声才能透过窗纱传进。而每年春天初次打开窗户并开窗睡觉时,人们呼吸着新鲜带有芳香的空气,那将是怎样惬意啊!这是须仔细体会方可悟出的。
春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a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注释】
a金屋:形容居室之华丽高贵。《汉武故事》:“武帝为太子时,长公主欲以女配帝,问曰:’得阿娇好否?‘帝曰:’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后多用来代指宫中嫔妃居室。
【译文】
纱窗上的日影在不断下降,天色渐渐黄昏,没有人看见金屋中美人的泪痕。庭院空空到处都是寂寞,已经到了令人伤心的晚春,满地是飘落的梨花无心打扫,终日也没有心思前去打开院门。
【评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表现宫女命运的悲惨,揭露封建时期后妃制度的罪恶。
“金屋无人见泪痕”是诗眼,也是点破主题的关键。“金屋”暗用汉武帝“金屋藏娇”之典故表明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宫女,她被深深幽闭在后宫,无人过问,无人关心,因此满眼泪痕却无人看见,这里也有深意,一是独处一室,荒废青春,伤心苦恼无处诉说,没有倾述对象才是最大悲哀,二是泪痕表明流泪很久留下的痕迹,表现其始终伤感。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呼之欲出,但她为什么如此伤心?这就会引起读者的深入思考:原来不仅仅是幽闭深宫,而且又是良辰美景的时光,首句说一天即将过去,三句说春天即将过去,在一年中最美好的春季中的一天就要这样寂寞无聊地流逝,青春就这样苦苦逝去,一个年轻女子却要在这孤独、寂寥、冷清的环境中苦苦挨着时光。这该是何等的冷漠无情,简直是对人性、对青春的扼杀。
诗歌结构布局很有章法,从时间关系看,第一句写日之晚,引出次句金屋中独处之人,第三句写春季之晚,引出第四句空庭落花。从空间关系看,前两句写屋内,后两句写庭院,从内到外,由近及远,井然有序。《唐诗解》说:“一日之愁,黄昏为切;一岁之愁,春暮居多。此时此景,宫人之最感慨者也。”
本诗意境鲜明,画面生动。诗人采取重叠润染的手法,写日落再点明黄昏,使画面整体意境更加昏暗朦胧,写春晚再写落花,使春光荡然无存,写金屋无人,再写庭院深深,再写紧闭院门,一步步把抒情主人公形单影只、无依无靠、与世隔绝的悲惨处境表现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艺术感染力很强。
柳中庸
柳中庸,生卒年不详。名淡,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萧颖士爱其才,以女妻之。曾授洪州户曹,不就。与事端为诗友。《全唐诗》存其诗十三首。
征人怨a
柳中庸
岁岁金河b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c。三春白雪归青冢d,万里黄河绕黑山e。
【注释】
a征人怨:诗题一作《征怨》。b金河:唐代有金河县,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市南,又名“黑河”。c刀环:刀柄上的铜环,此代指兵器。d青冢:汉代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市境内。据说塞外草皆白,唯王昭君墓地草色是青色,因称“青冢”。e黑山:又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市东南。
【译文】
年年岁岁在边地到处征战,不是奔赴金河就是行军到玉门关,日日夜夜紧张备战,时时刻刻离不开刀枪和马鞍。暮春时节的青冢依旧白雪漫天,万里黄河曲折萦绕着那座险峻荒凉的黑山。
【评析】
这是在中唐时期广为传诵的一首边塞诗,写边防将士终年奔波,到处征战而不得返回家园的悲苦生活,歌唱出当时人们最普遍的对于边境战争频繁的厌倦情绪,可以说是体现了当时社会集体无意识,因此得到最广泛的共鸣。
前两句用互文见义的手法叙事,年年岁岁东西奔波,不得休息,日复一日跃马跨刀,到处征战。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代属单于都护府,因此就本诗作者而言,当是属于单于都护府隶属的一个军人。金河在东,玉门关在西,两地距离很远,且都在当时边陲,一个“复”字写出军队经常处在奔波流动间,没完没了。马策与刀环是骑兵典型的武装器具,一个“与”字写出每天与战马刀枪为伴,寂寞单调。“岁岁”、“朝朝”贯穿前两句,即年年月月日日到处奔波征战,不离鞍马刀枪。后两句再度强调生活的单调艰苦,暮春时节,这里依旧是白雪纷飞,唯一的青冢的一点绿色也被白雪所掩埋,而看到的是黄河绕黑山流淌的情景。其实黄河距离黑山有段距离,这里主要是用这种意象表现边境环境之艰苦荒凉,同时也暗喻黄河好像都无法离开黑山,军人们就更加无法离开这里了。黄河滚滚流淌的意象也可以使人感觉忧愁感伤的深长悠远。满纸怨情,越体会越深刻。《诗境浅说续编》道:“四句皆作对语,格调雄厚。前二句言情,后二句写景,嵌’白‘、’青‘、’黄‘、’黑‘四字,句法浑成。”
顾况
顾况(约730-806后)字逋翁,号华阳山人,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肃宗至德二年(757)进士及第。曾官著作郎。因“傲毁朝列”被贬,后隐居茅山。其诗多写人民疾苦,开白居易新乐府运动先声。语言不避俚俗,富有民歌色彩。其诗论也看重“声教”,不主张以“文采之丽”求胜。明人辑有《华阳集》,今人赵昌平有《顾况诗集》校订本。
宫词
顾况
玉楼a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月殿影开闻夜漏b,水精帘卷近秋河。
【注释】
a玉楼:装饰豪华精美的楼宇。b夜漏:即漏壶,也称滴漏,宫中的称宫漏。古代计时器,在水壶中设置刻有标记的箭,水滴有节奏,随着水面的升沉,箭上露出的标记不断变化,显示时刻。
【译文】
华丽的高楼上传出悠扬美妙的奏乐之声,其间还夹杂着宫女嫔妃们欢笑的音容,顺风一直传送到深邃的后宫。一个宫女正在仔细聆听,紧蹙双眉一脸愁容。月宫里的阴影仿佛完全散开,月光格外清明,宫漏滴水的声音滴答滴答更加冷清,她百无聊赖地把水晶帘轻轻卷起,秋空高处的天河好像很近很近,河水宽广而盈盈。
【评析】
本诗用对比反衬的手法抒写宫怨的题材,但由于含蓄蒙眬,主题隐蔽,故前此许多解诗人多未理解出“怨”来。《唐诗笺要》说:“宫词多作怨望,此独不然,当是逋翁特地出脱处。”这种意见是主流的,但却是错误的。
本诗抒情主人公的幽怨极其深沉。前两句写其他宫人的欢乐,在高楼上笙管笛箫伴奏,歌声悠扬,宫人们欢乐的笑声混合在里面,构成欢快的乐章。这确实是描述宫人欢乐的情景,但这不是诗歌表现的主体,“风送”两字非常关键,是风把这里的欢乐声音送到了别处,送给谁了呢?后两句主人公才出场,且身份不明确,需要体会方知。“月殿影开”指月亮中的阴影退去,月光很亮,“闻夜漏”是在侧耳倾听宫漏中水滴的声音,那种声音不大但很清晰,且有节奏,能够使失眠的人肝肠寸断,揪心裂肺,因此宫词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描写,如中唐诗人李益的《宫怨》:“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一直被人激赏。最后一句“水精帘卷近秋河”也有深味。为何要卷起门帘而接近秋河呢?这位宫女到底在想什么呢?从全诗体会,可以寻觅出端倪,秋河是指秋天的银河,而初秋七夕是牛郎会织女的佳期,每年只有一天。正是这条无情的天河隔断牛、女的爱情,她凝望天河是在怨恨?还是在期盼?或许二者兼有。前面的欢乐衬托出后面主人公寂寞无聊的痛楚,这便是本诗的主旨。章燮说:“此诗不言怨情而怨情显露言外。若无心人安得于夜深时,犹在此间一一闻之,悉而见之,明耶!”
夜上受降城a闻笛
李益
回乐峰b前沙似雪,受降城上月如霜。不知何人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
a受降城:唐代受降城有东、中、西三城,均是唐中宗神龙年间由朔方主管张仁愿为抵御突厥入侵而筑。东城在胜州,西城在灵州,中城在朔州。此处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乌加河北,狼山口南,距本诗中之回乐峰最近。b回乐峰:指回乐县一带的山峰。回乐县故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唐时属灵州。峰,一作“烽”。
【译文】
回乐峰前的沙碛上白蒙蒙好像雪,受降城里到处白茫茫好像霜。不知是谁吹起了幽怨的芦笛,弄得将士们彻夜难眠,都焦虑地朝着家乡的方向张望。
【评析】
李益是中唐前期边塞诗人的代表,从此诗便可体会出盛唐与中唐边塞诗的不同。本诗的主题是最后两字“望乡”,即表现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
前两句用地名展开空间,点明地点和刻画环境氛围。“雪”和“霜”都是错觉,实际上就是月光。但这种错觉造成一种凄凉阴冷的悲剧效果,为全诗抒情渲染气氛。第三句的笛声是转折,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并成为末句抒情的媒介。在寥廓的清空中的一曲幽怨笛声,打破了沉闷和寂寞,也引发了军营中官兵的思乡之情。“尽望乡”表明这是全体官兵的情绪,从而委婉表现了厌战的心理。“一夜”说时间之长,谓征人无时不在思乡,“尽”说所有官兵无人不在思乡,可见笛声使整个军营的官兵都彻夜难眠。
乌衣巷a
刘禹锡
朱雀桥b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a乌衣巷:当时金陵城中一条街道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三国时吴国曾在此设军营,士兵多穿黑衣,故称乌衣巷(参见《能改斋漫录》卷四引《丹阳记》)。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贵族聚居于此。b朱雀桥:金陵城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
【译文】
六朝时繁华无比的朱雀桥边,如今到处是荒草野花,当年贵族豪宅集聚的乌衣巷,在夕阳余光的笼罩之下。往昔寄居在王谢庭堂里的小燕,都飞进平常的百姓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