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译注评
22230200000008

第8章 五言古诗(6)

【注释】

a薛据:荆南(今湖北江陵一带)人,开元时进士。b慈恩寺:位于长安曲江北,唐高宗做太子时为他母亲文德皇后祈福而修建,故称“慈恩”。俗称大雁塔。至今保存完好,是著名文物古迹。c浮图:也作“浮屠”,即宝塔,是梵支“佛陀”的音译。d世界:此指人间。e蹬道:指塔内阶梯。f盘虚空:在空中盘旋。大雁塔在内部有楼梯,可盘旋而上。g摩:挨着,擦着。h驰道:指皇帝车驾通行的御道。i宫观:泛指宫殿。观,犹“阙”,皇宫门前两旁高大的楼台。j玲珑:精致、精巧。k关中:指东起函谷关、西至陇关之地。l五陵:即汉代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m净理:指佛教中清净玄妙的道理。n胜因:佛学讲因果,胜因即善因,与恶因相对。因,因缘。o挂冠:《后汉书·逸民传》载,逢萌至长安,见王莽欲篡权,感到天下将乱,于是把官帽挂于城门,全家弃世隐去。后多以挂冠喻辞官归隐。p觉道:佛学中的大觉之道。大觉,指释迦牟尼所达到的大彻大悟的境界。q资无穷:受用不尽。资,供用,应用。

【译文】

宝塔的气势宛如平地涌起,孤零零地高耸直向天宫。登上宝塔仿佛远离喧嚣的尘世,层层台阶盘旋着而上到缥缈的云空。它高高拔起镇守着神州大地,建筑雄伟不凡如同鬼斧神工。宽阔的四角遮住耀眼的日光,七层高塔的顶端紧紧挨着苍穹。在塔上俯望指点高空的飞鸟,俯身可以听到迅疾惊人的风声。遥望绵延起伏的群山如波涛翻涌,仿佛都在匆匆奔走直接向东。俯看两行青槐夹着笔直的御路,宫殿楼台该是何等的精致玲珑。那浓浓秋色从西方弥漫而来,苍苍茫茫遍布整个关中。五个汉代陵墓坐落在北面的高原之上,千百年来一直都郁郁葱葱。登临此塔我才彻底领悟佛学中的清净妙理,何况高明的因果轮回学说我向来就很尊奉。如今我誓将弃官归隐园林,佛学中的大彻大悟之道实在让人受用无穷。

【评析】

天宝十一年(752)秋,诗人和高適、薛据、杜甫、储光羲五人同登大雁塔,高適和薛据先作诗,杜甫、岑参和储光羲后作。五个重量级诗人同时登塔同时作诗,除薛据散佚外,其他四首都流传下来,可见盛唐诗坛的阵容和气势。这时期是李林甫执政后期,朝政日非,江河日下,诗人出塞归来,实践使他认识到盛世的辉煌已经过去,社会矛盾已逐渐白热化,天下潜伏着巨大的危机,故诗中的景象描写中弥漫着迷蒙苍凉的情绪,诗人也开始厌倦官场,产生归隐之意。

本诗结构清晰,开头八句写大雁塔的气势和建筑特色,高耸挺拔的外形,盘旋曲折的内部楼梯,四角遮阳的效果等历历在目,凡登过大雁塔的人都会产生同感。“下窥”以下八句写登塔后所见之景,远处是起伏连绵的群山,有如波涛汹涌的大海向东奔腾。近处是一条宽阔的官道,从两行青翠的槐树间伸向壮丽的皇宫。西面是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秋色茫茫一派萧索。北面是烟笼雾绕、松柏苍苍的高原帝陵。景色中充满迷茫凝重之感,可以体会出诗人对于当前社会的困惑与迷茫。因此才写出最后四句,抒发领悟佛学妙谛,要挂冠归隐,彻悟佛学的感慨。

前文提到,和诗人同时登塔作诗的共有五人,除薛诗已佚外,余下四诗都在。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评此诗说:“登慈恩塔诗,少陵下应推此作。高达夫、储太祝皆不及也。”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评此诗:“雄劲之概,直与步陵匹敌”,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元结

元结(719-772)字次山,自称元子,又号浪士、漫郎、漫叟、聱叟等。先世本鲜卑拓跋氏,北魏孝文帝时改姓元。其先居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鲁山(今属河南)。玄宗天宝十三年(754)登进士第,曾抗击安史叛军,立有战功。后任道州刺史。诗文兼长,为中唐古文运动与新乐府运动之先导。其诗注重反映现实。名作《春陵行》等受杜甫褒奖。所选《箧中集》体现他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箧中集》序)的文学主张。今人孙望有《元次山集》。

贼退示a官吏并序

元结

癸卯岁b,西原c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d破邵e,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f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年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g当门前。井税h有常期i,日晏犹得眠。忽然遭世变j,数岁亲戎旃k。今来典斯郡l,山夷m又纷然。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n。使臣o将p王命,岂不如贼焉。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q。思欲委符节r,引竿自刺船。将家s就鱼麦t,归老江湖边。

【注释】

a示:给……看。b癸卯岁: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c西原:即西原蛮,生活在今广西境内的少数民族之一。d永:永州,故治在今湖南零陵。e邵:邵州,故治在今湖南邵阳市。f忍:残忍刻薄。g洞壑:深邃的山谷。h井税:古代田税制度,此泛指赋税。古代多用井(即井田制时期)税象征太平年代的轻徭薄赋。i常期: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数量。j世变:社会发生重大变故,指安史之乱。k亲戎旃:亲自参加军旅生活。戎,军事。旃,军旗,此代指军队。按:作者于肃宗乾元二年曾任山南东道节度参谋,招募义军,抗击史思明。l典斯郡:掌管此州。典,主管,治理。m夷:指西原蛮。n见全:得以保全,指道州未遭再次进攻。o使臣:指朝廷派遣的征收赋税的官员。p将:奉。q谁能两句:意思是说,怎能用断绝人命的方法(指横征暴敛)来换取“贤能官吏”的称号呢?绝,断绝。人命,人民的生计。r委符节:弃官不做。委,弃。符节,古代朝廷使臣或外任官员所持的凭证,一般指官印。s将家:携带全家。t就鱼麦:到鱼麦之乡去。就,靠近。

【译文】

广德元年,西原蛮侵入道州城,烧杀劫掠,几乎抢夺净尽而去。第二年,他们又攻打永州并攻破邵州,却没有再次侵犯道州边境。难道说道州的实力已能够遏制敌人吗?不是!这不过是承蒙人家的哀怜同情罢了。你们这些催收赋税的官吏为什么竟忍心如此残酷地搜刮百姓呢?为此,我写下这首诗给那些横征暴敛的官员们看。

早年我正赶上太平的时代,又在山林中隐居二十多年。清澈的泉水源头就在我家庭院,山间洞谷正对着我家的门前。那时候征收赋税都有固定的日期,百姓们在太阳很高时还在安稳睡眠。忽然间遭遇世道大变,几年来我也亲自参加征战。如今来管理道州州郡,就连少数民族的蟊贼也造反纷乱。因为城池太小反贼没来屠城,因为这里百姓贫穷悲伤贼人都同情可怜。他们攻破周围邻近的州郡,道州却独自得到保全。治理地方的官吏代表皇帝行使政令,难道还不如反贼有心肝?如今那些横征暴敛的官员,催逼百姓火烧火燎如同熬煎。谁能够用祸害百姓的人命,以此来捞取政绩而成为有政绩的贤良官员。想到这里我有心交出符节官印,自己操持竹竿亲自去划船。回到家里打鱼种麦,在江湖中度过晚年。

【评析】

本诗是元结反映社会现实,同情百姓疾苦,敢于揭露统治者横征暴敛罪恶而为民请命的代表作品,感情激越深沉,令人读后难以平静。

小序交代写诗的背景: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十二月,广西境内的少数民族西原蛮发动叛乱,攻破道州(故治在今湖南道县)。次年五月,元结出任道州刺史。七月,“西原蛮”又进攻道州邻近的永州,破邵州,却未再击道州。诗人赴任之时,道州遗户仅四千,生活十分困窘,百姓“朝餐是草根,暮食乃树皮”(元结《舂陵兴》)。他见此情景,不忍加赋,曾上言请免,并作此诗严厉批评朝廷官吏的横征暴敛远甚于“贼”之劫掠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全诗共分四层,开头六句为第一层,追思往昔的繁盛太平。关键词语是赋税“有常期”,有的书将“常期”解释为固定的日期,不十分准确,主要含意是固定的限额,没有额外负担,没有苛捐杂税,而这正是太平盛世的主要标志。为全诗抨击痛斥统治阶级肆意勒索百姓提供参照,埋下伏笔。

从“忽然遭世变”以下八句是第二层,描写今天的现实,侧重写“贼”之行为。安史之乱突然爆发,天下纷然,但西原蛮并没有再次攻击抢劫道州,不是朝廷有能力阻止平定,而是贼可怜这里的百姓太贫穷。为下面的对照议论再度埋下伏笔。

“使臣持王命”以下六句是第三层,侧重写官。“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两句直接的斥责令人感到突然而震惊,将贼和朝廷官员相比已大胆而尖锐,居然用“岂不如”三字反问,更加重了愤激的程度。接着说“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如今那些征收赋税的人,逼迫百姓好像在煎熬一样。再用“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进行反诘,揭示其灵魂的肮脏本质,用逼迫百姓没有活路来取得自己的政绩,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这几句是全诗之骨,是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所在。西原贼尚不忍心抢掠,而代表官府的官员却逼迫如同催命,鲜明的对比令人触目惊心。

最后四句表达自己的意志,不忍心虐害百姓,又无法违抗朝廷特别是贪功搞政绩的上级官员,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委符节”、“自刺船”,归老江湖。他宁可丢掉乌纱帽,也绝不愿用断绝人命的方法,去换取统治阶级的赏识。这种社会良心光照千古,难怪今天阅读此诗,依然令人气愤、感动、佩服。凡是真心为社会为百姓的官员当永远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元结是位具有仁政爱民理想的忠臣循吏,本诗便是其仁政理想的具体表现,全诗语言古朴自然,抒情真实质朴,颇见艺术功力。清人沈德潜说:“次山诗自写胸次,不欲规模古人,而奇响逸趣,在唐人中另辟门径。”(《唐诗别裁》)清人施补华亦云:“诗忌拙直,然如元次山《舂陵行》、《贼退示官吏》诸诗,愈拙直愈可爱。盖以仁心结为真气,发为愤词,字字悲痛,《小雅》之哀音也。”都很精到准确。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1?),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曾任左司郎中,人称韦左司。又曾任江州刺史、苏州刺史,人称韦江州、韦苏州。玄宗天宝十年(751)入宫为三卫郎。安史之乱后官洛阳丞,刚直为政,终官苏州刺史。秉性高洁,其诗淡远清简,人比之陶潜。多写田园风物。长于五言。白居易赞其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体”(《与元九书》)。有《韦苏州集》。

郡斋a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韦应物

兵卫森b画戟c,燕寝d凝清香。海上e风雨至,逍遥池阁凉。烦疴f近消散,嘉宾复满堂。自惭居处崇g,未睹斯民康。理会是非遣h,性达形迹忘i。鲜肥属时禁j,蔬果幸见尝k。俯饮一杯酒,仰聆l金玉章m。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n。吴中o盛文史,群彦p今汪洋q。方知大藩r地,岂日财赋强?

【注释】

a郡斋:指苏州刺史官署中的客厅。b森:如同树林般密密地排列。c画戟:古代兵器名,似矛而在枪尖下两边横出利刃,能直刺横击.柄上饰有画纹。d燕寝:小寝,相对于“正寝”而言的起居休息处所。燕:休息。e海上:苏州东边的海面。f烦疴:此指烦躁郁闷。疴,本指疾病,此指不舒服。g居处崇:占据很高位置。这里指刺史高位。h是非遣:指排遣是非俗念。i形迹忘:指不拘泥于世俗礼节。j属时禁:属于目前所禁食的。唐高祖武德二年正月下诏,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凡是禽兽之类一律不准捕杀宴食。而此次聚宴正在五月,故有此语。k幸见尝:希望得到客人品尝。l仰聆:抬头恭听。m金玉章:指文采华美、声韵和谐的诗文。n凌风翔:乘风翱翔。o吴中:此指苏州。苏州在春秋属吴国,故云。p群彦:众多才华出众之士。彦,出色的学者。q汪洋:本指深广宏大,这里指才士群聚。r大藩:大的州郡,此指苏州。

【译文】

衙门前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卫兵的画戟,休息室里萦绕着缕缕清香。东边海上的风雨吹来时,凉爽的水池亭阁令人神清气爽。一天的烦躁郁闷刚刚消散,贵客嘉宾又济济一堂。我实在惭愧身居刺史的高位,却未能看到这里的百姓们快乐安康。看透事理才能排遣是非观念的骚扰,性情通达就可以忘掉烦琐的礼仪典章。灾荒时节鲜鱼肥肉正在禁用,蔬菜水果请诸位品尝尝。低头喝下一杯淡酒,抬头聆听着精金美玉的诗章。精神娱悦身体自然觉得清爽,不由得想要乘长风凌空翱翔。苏州历来是文化兴旺发达之地,人才济济宛如大海汪洋。这才知道这广阔的大州之地,所富有的不仅仅是财赋和钱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