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党报品牌建设研究
22231300000015

第15章 党报品牌建设的过程及方法(6)

4、购并后对购并目标进行迅速有效的整合。通过必要的程序取得了购并目标的控制权,只是完成了购并任务的一半。整合的内容有战略整合,使其发展符合整体发展战略;有业务整合,以便分工明确,配合密切,更好地发挥规模效应和协作优势;有制度整合,以保证各项工作高效运转;有组织人事整合,从而做到人尽其才;还要进行文化整合,应深入分析购并目标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分析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找准双方文化融合点,从而形成有利于整体战略实施的媒介文化,使双方全面真正地实现融合,保证媒介协调运作。

四、联合品牌策略

(一)联合品牌策略的界定

联合品牌是指两个或更多的品牌在各自保持独立的强势品牌的基础上,共同合作推出新的品牌产品或服务等。例如2003年11月11日,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与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合作在北京创办了《新京报》,将北京作为主要覆盖区域,其核心读者群定为北京政治界、经济界、文化界和主流社会。

(二)联合品牌策略的方式

1、同行业的双品牌策略。在报业中,这种联合一般只用于企业名称中,而不扩展新闻产品。要求联合的品牌必须都具有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有较为相近的品牌核心价值及品牌个性,是一种强强联合。如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进行联合后就称之为“时代美国在线有限公司”;中国文汇报社和新民晚报社进行联合后所形成的“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均属这种联合品牌。

2、跨地域联合品牌。这种联合品牌是在瞄准了某一地域的市场后,联合双方各自发挥优势,共同开拓新的地域市场,以达到双赢的目的。上面提到的《新京报》的创立就是这种跨地域联合品牌的典范。党报跨地域的联合品牌,还有跨出国门的案例。《广州日报》与澳大利亚《星岛日报》合作,在澳洲发行的《星岛日报》上开设了《广州日报·澳洲专版》,及时地向澳大利亚读者报道来自广东省的最新消息,更好地向海外展现广东的经济、社会、文化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历史文化。这不仅仅是在打造《广州日报》的品牌,同时也是在打造中国报业的品牌,其影响力和社会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

3、跨行业联合品牌。就是将两个不同行业或类别的知名品牌整合成一个概念推出,从而拓宽了品牌类别和市场空间。如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2004年5月,与河南大学出版社以股份制合作形式共同组建河南大河大图文传播有限公司,由报业集团控股,主要从事图书出版策划、批发零售。公司主要发挥报纸媒体和出版社各自的优势,以报纸资源的二度开发、时事类图书、文学类图书、生活类图书、教辅类图书为出版方向,用河南大学出版社的名义从事出版,力争在两年内打响图书出版界的“大河大”品牌,公司依靠新的体制进行市场化运作。

(三)联合品牌策略的优点

1、各方都提升了品牌价值,强化了品牌形象。各方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推出新产品,不仅诞生了一个新品牌,同时,也使各方原本的各自品牌形象得到了进一步塑造,品牌价值得以提升。跨行业的联合,使各自的业务范围扩大,挺进了一个新的市场领域。就联合体整体而言,无疑给公众留下了一个“联合舰队”的形象,对大众有极强的吸引力。

2、各方都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盈利能力。联合品牌策略的实施必然会产生1+1>2的效果,在采编、广告、发行等诸多合作领域都能达到降低单位经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3、各方共同为市场发育做出贡献,在取得了自身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例如,2004年4月,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与河南松川投资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大河书报刊销售有限公司,以书报刊连锁经营、大河图书电子商务网上销售和户外广告发布为主,在全省18个省辖市建设2500座大河报刊亭,使5000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机会,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贡献。对此,河南省政府办公厅下文批转了报业集团的报告,要求各级政府给以大力支持。

4、各方都降低了风险,提高了成功的可能性。当下报业市场千变万化,竞争异常激烈,报业经营存在着巨大风险。如创办一张新报,所需费用大,也存在失败的可能性,其风险是可想而知的。但几家报社建立战略联盟共同创办,不仅可以提高成功的可能性,而且所需费用各方分摊,即使创办失败,也不会受到致命的打击,这大大降低了风险。

(四)实施联合品牌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1、慎重地选择合作伙伴。联合品牌中的各方关系相对比较松散,其约束力在于市场和行政的双重机制,而不同于主要靠行政方式的硬性管理。因此合作各方能否真诚合作对于实施联合品牌策略能否成功有决定影响。因此必须对合作伙伴进行全方位考核,能稳妥地选择到真正有合作诚意,又能产生优势互补效应的合作伙伴。

2、建立合理的组织关系。联合品牌是一种网络式的组织结构,不同于传统的层级组织模式,因此在管理上有其自身的特点,也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在合作之初就应针对合作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组织关系,对合作各方的责、权、利必须进行明确的界定,以保证其正常的运作。

3、进行和谐的沟通与协作。合作各方之间的组织结构、文化建设、管理风格等原本都有很大的不同。在合作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和谐问题。因此,应防患于未然,合作各方都应有主动意识,保持经常性的良好的沟通,化解矛盾,营造和谐氛围,才能保证合作成功。

第三节党报品牌的维护与危机管理

或因外部环境出现意外变化,或因内部运营中出现大的失误等,都有可能使党报品牌受损受毁。因此,在党报品牌建设中,一定要重视并做好党报品牌维护与危机管理工作。

一、党报品牌的维护

品牌的维护,是指品牌经营者为了保持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而采取的相应活动的统称。党报品牌的维护,是党报品牌建设中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

(一)党报品牌维护的意义

1、有利于保持和增强党报品牌的生命力。

品牌在市场中运行,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党报品牌也是一样,不追随市场的变化,经常性地进行维护,就会被市场所淘汰。只有切实做好党报品牌的维护工作,才能防止品牌出现老化现象,而使生命之树常青。这项工作是党报品牌建设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

2、有利于维护党报品牌的合法权益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强势品牌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只有在保持品牌独立性的前提下,品牌形象才得能维持,地位才得以提升,效益才得以增加。“独立性是指品牌占有权的排他性、使用权的自主性及转让权的合理性等方面内容”。[韩光军:《品牌策划》,275页,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党报品牌的属性决定了它具有更强的独立性。然而在现实中常出现党报品牌被冒用侵占的情况,如冒充党报记者招摇撞骗等,严重地损害了党报品牌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如果能加强党报品牌的维护工作,则可有效地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保护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的市场地位。

3、有利于预防和化解党报品牌遭遇的危机

品牌危机是指由于组织内、外部突发原因对品牌形象的损害和品牌价值的降低,甚至导致品牌组织陷入困难和危险的状态。党报作为宣传思想战线上的主力军、主阵地,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有着对主流人群的影响力,对社会舆论的控制力。在其运行中需要正确处理和化解各种矛盾,协调和理顺各种关系。同时,也会遇到一些突发性的危机因素、危机事件。做好品牌维护工作,有利于预防和化解危机,保证党报品牌不断地发展壮大。

(二)党报品牌维护的手段

对党报品牌进行维护的范围、途径、手段可以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应当着重从法律、制度和市场需要三个方面入手。

1、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护

法律保护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外部性。用法律手段维护党报品牌,其范围应当包括党报品牌的全部内容,而首先注重的就是人们常讲的对其商标的保护。

商标是一种知识产权,是党报的无形资产。然而,多年来一些党报对其商标的重要作用,认识上还有差距,行动上也很欠缺。哈尔滨日报社对此项工作认识高,动手快,他们创造了“POTA”这个品牌,作为“报达”企业集团的形象识别标志,花费8万元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37个领域的商标。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在2002年申请注册了45类“楚天传媒”商标,项目包括电视广播、新闻社、电视播放、汽车、自行车、燃料油、室内装潢修理等。[《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申请注册45类商标国家商标局已经全部受理》,载《湖北日报》,2002.5.11。]

党报品牌的商标保护首先是取得商标专用权。商标专用权也称为商标的独占使用权,即一方面注册商标所有人有权在核定的商品上使用其注册商标,另一方面可以禁止第三方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在与核定商品相同或相似的商品上使用与该注册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商标专用权也包括商标转让权、许可他人使用权、商标继承权、对授权人要求赔偿损失权等。利用商标专用权可以对党报品牌实施全面综合的保护。

党报品牌的商标保护还应维护注册商标的权益。商标权是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的权利。它是由商标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商标所有人并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权利。品牌经营者应充分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商标权,包括维护商标权的专用性,维护商标权的时效性和维护商标权的地域性。

党报品牌商标保护还应特别注意其商标设计不利于仿冒。商标标识是由各种保护性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包括展示、名称、标识、声音、气味,甚至外形包装的各种审美要素。要素的独特性,构成了商标整体的独特性。越独特,越有利于防止仿冒,也才能更好地受到法律的保护。

其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有关条款,凡是具有独创性的文字、图片及影视作品,都应纳入保护的范畴。以此推而广之,在党报媒体上发表的作品,凝聚着编辑、记者、作者的脑力劳动,都是党报品牌的组成部分,理应加以保护。而以往的品牌学著作中对这方面观照不够,基本上没有提到“产品”的著作权保护问题。而这方面的保护问题,恰恰又常出问题,常遭到侵权。因此,必须加以重视,深入研究,给予有效保护。

再次,要搞好党报品牌的价值评估。这项工作,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党报机构的重视。如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尹明华在2005年11月召开的“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二届年会上发表演讲时说;“2005年10月26日,解放日报与上海东洲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启动《解放日报》品牌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工作。此次与资产评估专业机构签约进行品牌价值评估,是解放日报改变增长成分的创举。……我们启动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工作,就要尽量发掘这一品牌的无形资产,提升这个品牌的力量。未来使用解放日报无形资产都得付费,这一举措实施后,解放日报将获得又一块新的经济增长。”

运用法律手段对党报品牌加以保护,还应考虑聘请法律顾问、设立专门法律事务机构等有效措施,以从组织上给予保证。当下看来,媒体聘请法律顾问比较普遍,设立专门的法律事务机构的做法还不多见。大众日报社在1998年开始设立,2000年3月,正式成立了法律中心,其主要职能包括:“为报社和记者提供咨询、应对新闻诉讼、劳动争议;处理非诉讼业务(如与商标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合同审查等有关的事项);清债业务以及下属企业的清算、破产、股权变更等。其中,比重最大的是经济业务,其次是各类有关新闻报道的诉讼、咨询。维护记者权利是法律中心的重要工作内容。2001年,法律中心共处理诉讼、非诉讼业务148件。从2002年起,案件数量有下降趋势;与此同时,经济官司和非诉讼业务在法律事务中所占比重加大;此外,起诉增加,应诉减少,由于较多地采取庭下调解的方式,2002年的胜诉率较上年提高了15%。”[本刊记者:《我们是否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关于记者维权的对话》,载《中国记者》,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