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民间的书写
22231400000055

第55章 主要参考文献(1)

(德)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

(德)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

(德)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李黎郭官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

(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孙周兴选编,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

(德)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

(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电影的本性——物质世界的复原》,邵牧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

(法)夏尔·福特:《法国当代电影史》(1945一1977),朱延生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年

(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

(法)克里斯丁·麦茨等:《电影与方法》,李幼蒸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

(法)罗布尔·布列松:《电影书写札记》,谭家雄、徐昌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法)罗兰·巴特:《符号帝国》,孙乃修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法)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王东亮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

(法)莫里斯·梅洛一庞蒂:《知觉的首要地位及其哲学结论》,王东亮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

(法)莫里斯·梅洛一庞蒂:《知觉现象学》,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许钧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北京:高务印书馆,2000年

(加)文森特·莫斯可:《传播政治经济学》,胡正荣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

(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美)格·古德尔:《独立制片》,西冰西小虹许昌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2001年

(美)李·R·波布克:《电影的元素》,伍菡卿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

(法)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何振淦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

(英)欧纳斯特·林格伦:《论电影艺术》,何力李庄藩刘芸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

(美)诺埃尔·伯奇:《电影实践理论》,周传基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

(法)萨杜尔:《世界电影史》,徐昭胡承伟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

(德)乌利希·格雷戈尔:《世界电影史》(1960年代以来),郑再新等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苏)尤列涅夫编着:《爱森斯坦论文集》,魏边实伍菡卿黄定语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

(苏)C·爱森斯坦:《并非冷漠的大自然》,安澜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

(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范静哗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美)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范静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美)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陈德民叶晓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美)阿尔温·托大勒:《第三次浪潮》,朱志焱潘琪张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

(美)阿芒·马特拉:《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陈卫星译,上海: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美)埃里克·巴尔诺:《世界纪录电影史》,张德魁冷铁铮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

(美)爱德华·赫尔曼、罗伯特·麦克切斯尼:《全球媒体——全球资本主义的新传教士》甄春亮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

(美)伯格:《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姚媛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美)达德利·安德鲁:《电影理论概念》,郝大铮、陈梅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

(美)大卫·鲍德韦尔诺埃尔·卡罗尔:《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麦永雄柏敬泽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蒲隆任晓晋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

(美)丹尼斯·麦奎尔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祝建华武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

(美)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陈永国张万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美)刘易斯·雅各布森:《美国电影的兴起》,刘宗锟等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年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美)罗伯特·C·艾伦编:《重组话语频道》,麦永雄柏敬泽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美)尼古拉斯·阿泊克龙比:《电视与社会.》,张永喜、鲍贵、陈光明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美)斯坦利·梭罗门:《电影的观念》,齐宇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

(美)施拉姆:《大众传播事业的责任》,程之行译,台北:台湾远流出版社,1992年

(匈)伊芙特·皮洛:《世俗神话——电影的野性思维》,崔君衍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年

(美)罗伯特·C·艾伦道格拉斯·戈梅里:《电影史:理论与实践》,李迅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

(美)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王晓珏,宋伟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美)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张旭东编,陈清侨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

(瑞)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斯)阿莱斯·艾尔雅维茨:《图像时代》,张云鹏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

(苏)B·日丹:《影片的美学》,于培才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

(苏)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雕刻时光》,陈丽贵,****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乌)丹尼艾尔·阿里洪:《电影语言的语法》,陈国铎黎锡等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

(匈)巴拉兹·贝拉:《可见的人.电影精神》,安利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

(匈)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何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

(意)葛兰西:《狱中札记》曹雷雨、姜丽、张跣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意)基多·阿里斯泰戈:《电影理论史》,李正伦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

(英)安德鲁·古德温、加里·惠内尔:《电视的真相》,魏礼庆王丽丽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