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电视文艺生态批评论
22232300000052

第52章 电视文艺生态批评的入思角度(11)

二、拓展节目空间,提供决策依据

电视文艺生态批评从生态哲学寻找有力的理论支持,同时采取文化研究的方法,将电视文艺放到更广阔的视野中进行考察,在哲学、美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交叉视野中透视电视文艺深层文化意义,为电视文艺的发展出路提供了很好的启发。以“生态”的眼光考察电视文艺,就要求我们把电视文艺作为整体的系统来考察,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对于频道、栏目的定位,对于栏目的评价指标的确定作出理性的分析与选择,增强自信,充分发掘出自己的历史人文和地方资源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电视文艺生态批评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是针对电视文艺的价值判断,同时也能有效参与到电视文艺的策划观念中。以“生态化”的思维方式审视电视文艺,可以极大拓展节目资源空间,并为电视节目策划、经营部门提供相关决策依据面对数字电视平台提供的更加广阔的节目空间,在技术条件相等,“内容为王”的电视竞争中,如何实现“差异化”生存,拓宽电视文艺的节目内容与样式,是当前电视面临的普遍问题。而这些一直是制约很多电视台的大问题。毫无疑问,在电视台发展的起步阶段,我们首先面临的是模仿和学习的问题,于是我们看到每一个省台的频道设计都与中央电视台异曲同工,从综合频道、文艺频道到体育频道、教育频道等等,甚至在栏目的板块设计、内容设计、名称设计上也非常雷同,但是电视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如果还停留在简单的模仿阶段就很难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目前电视台在频道资源分配、栏目策划、节目编排制作上,以“收视率”作为重要衡量指标,以商业利润空间为追逐目标,结果造成了电视的娱乐风、庸俗化严重,事实上造成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向受损;也有节目,单纯强调“文化”品位,无视观众的收视心理,节目制作观念陈旧、手法老套,也难以起到真正文化传承的功能。

缺少自信心和创新的能力可以说是目前各大大小小电视台普遍存在的问题。很长时间以来打开国内任何一个电视台的卫星频道,不看台标很难看出明显的地方特色。国内各大大小小电视台习惯了“唯中央电视台马首是瞻”,以为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其实中央电视台本身也面临着很多发展的瓶颈,资金来源问题、政治导向问题、管理体制问题,台内各方面利益的均衡问题等等,重重枷锁制约着创新活力的释放,加之很多节目也一直处在模仿克隆阶段,所以并不能真正成为上下效仿的唯一版本。而艺术的生命力在于求新求变,而不是整齐划一,所以如何从节目的内容上与节目的形式上积极探索自己的独特之处才会走出一条康庄大道。以“生态”思维的方式来审视电视文艺,就要求我们将电视文艺放在一定的时代环境、媒体环境背景下,在“多样化”、“差异化”生存的原则下,实现电视文艺求新求变,在内容与形式上双向拓展。

当我们在自然、天地、艺术、人的空间视域上展开电视文艺的表现对象,就会大大拓展了电视文艺节目的资源空间。以一种深切的自然关怀、人文关怀、宇宙关怀的生态关怀思想在展开电视文艺的精神世界的同时,又可以使我们获得丰富的视角。这样就可以相应避免当前电视制作中出现的跟风现象、同质化现象,减少频道资源、节目资源、人力资源的浪费。因为从表现对象上来看,一切都可以进入我们关注的视野,我们可以进行多层面、全方位的尝试,而不必将目光局限于某一方面。比如某一段时间大家都拍“清宫戏”,又都爱用“戏说”的形式,结果造成很多电视剧拍完了也销不出去;等到真正出了问题,再想着去拍明朝的、唐朝的,结果又被别人占了先机。电视领域还有很多有待开垦的处女地,要树立自信,大胆开拓,不可以人云亦云,凡事一窝蜂。同时要有电视节目资源保护观念,辅助以政府部门题材规划的宏观调控和电视节目市场的产权保护配套制度,做到合理开发,因为就目前而言,滥采滥伐现象非常严重,从谈话类节目、戏说剧、真人秀节目等,一大群品位不高、假冒伪劣的节目最终甚至把真品牌也拖垮了,最终还冲击了真品牌的节目市场。

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互联网络的发展中获得启示。因为互联网络的传播优势,使得网络对于节目的拓展空间与电视相比,后来居上。中央电视台的电视频道从CCTV-1综合频道(1958)、CCTV-2经济·生活·服务频道(1986年)、CCTV-3综艺频道(1989年)、CCTV-4国际频道(1992年)、CCTV-5体育频道(1995年)、CCTV-6电影频道(1996年)、CCTV-7少儿·军事·农业频道(1995年)、CCTV-8电视剧频道(1999年)、CCTV-9英语频道(2000年)、CCTV-10科学·教育频道(2001年)、CCTV-11戏曲频道(2001年)、CCTV-12西部频道(2002年)、新闻频道(2003年)、少儿频道(2003年)、音乐频道(2004年),频道专业化呈加速度发展,每一个新的频道的推出都对我们的文化、社会生态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但是目前仍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状态,各类节目远远没有达到生态多样化、生态平衡的发展要求,观众群体没有加以细分,仍然有很多观众找不到可以收看的满意的节目。网络的频道非常丰富,就中央电视台网站来说,虽然以传播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为重要内容,目前也新增了动画、文化、书画、历史、民俗、时尚、生活、汽车、广告等频道,频道的专业化、多样化已经走到了电视的前面,其他官方网站、商业网站的频道内容更加丰富。我们期待着数字付费频道的发展,能够全面促进电视文艺的生态优化,另外从资源的深度开发入手,对观众加以细分,从而满足不同层面观众的收视要求,同时提高节目品质,让电视文艺担负起促进人的精神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的良性发展,对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三、重建批评体系,促进文艺创作

电视文艺生态批评将“生态”的标准作为全新评价指标。与现有的各种标准有所区别的是它不单纯关注节目的“艺术价值”,不单纯关注是否一切以满足“受众”的心理,不单纯以是否获得了最大的“市场”利润为指标,而是在“自然”、“历史”与人类的生存状态与命运中关注艺术对于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平衡的问题。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今天所处的历史境遇,是一个踌躇满志又沉痛于种种灾难与痛苦的世纪。在这样一个世纪里,人类中心、物质霸权与经济理性获得了登峰造极的同时,权力与权利、物质与精神、人类生态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生态平衡滑向了严重的失衡。这种生存状况必然迫使人类走向一条自省自救的道路。这是一个一切价值需要加以重估的时代,我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电视文艺的观念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从宣传工具到娱乐工具,从文化事业到文化产业,这些变化既与全球的文化背景保持一致,同时也有鲜明的中国问题特色。现代与后现代的语境,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文艺的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价值取向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原先的阶级论、道德论已经不能作为今天电视文艺批评的标准,随着商品经济成长起来的“收视率”标准随着电视文艺遭遇的一系列问题也再次遭到怀疑。在此提出重建电视文艺批评体系,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长期以来,电视文艺批评理论的发展一直滞后于电视文艺实践的发展,电视文艺需要的不只是那些亦步亦趋的说好说坏式的批评,特别是在电视文艺发展遭遇到困境时,迫切需要理论能担当起有效引导的作用,为电视文艺实践的发展开辟新的思路。一门学科,当它陷于停滞和僵化的时候,研究方法的革新往往会推动其前进与发展,甚至引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任何学科的兴盛,都是与其科学的研究方法,与其有价值、有开拓性的研究方向分不开的。从目前电视文艺发展现状来看,电视栏目忙着改版、变脸,在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电视剧创作数量与质量的不均衡,大量片子积压卖不出去,要对这种电视文艺的困境进行突围,也应该到了转变思维模式、重新审视电视文艺评价标准的时候了。

首先电视文艺生态批评提倡整体性思维方式,将电视文艺相关对象还原到系统中,在动态系统中加以考察,从电视文艺的生态变迁中考察不同阶段已有电视文艺批评产生的背景与合理性,从而进一步确认今天的电视文艺批评中各种方法的有效性与科学性。这里电视文艺不只是某一个专题片或某一部电视剧等具体文本的概念,首先电视文艺是一个生产与消费的活动过程,包括策划、制作、播出、文本、受众、反馈等一系列环节,这些环节都应该成为电视文艺批评关注的对象。同时这些环节中的每一个因素,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处在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中。每一环节的改变都可能导致其他环节症候式的变化,它们之间是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关系。比如从考察主持人的生态、编导的生态、电视从业人员的结构等角度,就可以获得对于电视文艺变迁的深层认识。其次电视文艺应该上升到文化学意义上来考察,它关涉到社会与文化的方方面面,不能只局限在电视这样一个行业的圈子中看待电视文艺,而应该与时代、社会、民族的文化事业发展联系起来考虑,同时也应该吸引社会各方面的精英广泛关注电视文艺的发展,这是与人类发展密切联系的重大课题。在国内有很多人文领域专家学者对于电视的关注仍然不够,他们因为对于电视制作与传播诸环节的陌生,某种程度上还对电视怀有一定的“仰慕”,甚至为能在电视上获得一点点传播的权利而沾沾自喜,还没有获得充分的主动发言权,对于电视的参与度与干预度还不够。既然电视不只是电视人的电视,大众的声音与知识界精英的声音都应该有所表达。

电视文艺生态批评不是一种僵化的批评模式,而是一种在吸纳现有批评基础上的多种创造。作为文化研究的方式,电视文艺生态批评不再是单纯选取某一种方法的批评形式,而是针对具体问题在“生态”为主要的批评方式的前提下灵活选取,重在一种创造性的批评。批评的目的最终指向整体的和谐和长远的效益,指向对于“人”的精神价值的重建。目前有很多批评都是偏重于某一个方面,采用西医式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局部治疗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目的性很强,短时间很有效果,但是并不能治疗根本问题。比如为了提高“收视率”,为了增加“娱乐性”,一段时间内各个电视台栏目忙着改版,当时可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换汤不换药,局部的调整并不能带来整体的和长久的利益。要找到真正一劳永逸的方法就是要从根本上去发掘问题。比如盲目跟风造成某类节目生态恶化的问题,就不是从调整某个节目的具体制作方式上可以解决的。

电视文艺生态批评的最终目的是“生态优化”。“建立电视文艺生态批评模式”的构想引入“生态哲学”的理论方法,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点上,运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合理吸纳与之相关的重要理论资源,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关于电视文艺节目创作中盲目上马的操作模式、娱乐至上的制作观念、唯收视率是求的评价标准、电视评论中雅俗之争、民族民间文化的地位、对边缘群体的关注以及电视制作中的人文关怀思想和生态关怀思想等一系列重要电视观念问题。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电视文艺的发展又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而且是以“问题群”的形式出现。时代呼唤电视文艺生态批评能够担当重任,能够在各种矛盾的激荡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挖掘节目背后人的欲望驱动,文化的内涵、社会的意义,从而作出有说服力的判断,推进电视文艺进一步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