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
22232400000004

第4章 绪论(3)

4.5递进与三个层面几乎每一个语法现象都会涉及语法、语义和语用这三个层面。“但由于着眼点不同,会有所侧重。从说话人角度说,句法是关键,因为心中有了意思,要找表达形式,这是属编码过程。从听话人的角度说,语义是关键,因为要通过形式去了解所表达的意义,这是属解码过程。从双方交际的角度说,语用是关键,因为说话的根本目的是要致用,那些不合句法或语义规则,但能起交际作用的句子仍属合格句,由此可得到解释。从研究的角度说,句法是核心,是个轴,也可以说是个纲。这是因为句法结构是句子的基本结构、内层结构;语义要通过句法表现,语用要在句法基础上才能实现;语义和语用发生关系也要通过句法才能实现。既然句法是语法的核心,所以在研究一个句子时,要紧紧扣住句法,以句法为基础,向隐层挖掘语义,向外层探求语用,力求做到形式和意义相结合,内层和外层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张敏,1998:60)我们说递进是一种语义关系范畴,并不排除其语法形式的验证,相反,我们正是遵循了语法形式(grammatical form)和语法意义(grammatical meanings)相结合的原则,只是以“递进语义关系”这一语法意义作为切入口,来寻找这些语法意义的相应的语法形式特征。同时,我们还以“语用功能”作为最终的验证标准来进行限定解释。这样我们在总结语言规律时就可能做到更加全面更加准确。

五、递进范畴研究的理论背景

5.1语法研究分野语法研究目前可以分为两大流派体系:形式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形式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自足的独立系统,因此主张从语言结构的内部去寻找解释,而排除一切语言外的因素;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系统是适应人类的运用需要而发生、发展的,因此语言现象的解释必须到语言的功能中去寻找。近几年来人们在注重解释力的前提下,认知语言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派同形式语言学派不同,认为语言学研究应以意义为中心。但是,认知语言学派和功能语言学派之间也有着根本的差别。前者着重研究人对世界的感知、经验以及观察事物的方式如何影响人们对语言的运用,尤其是在同样符合规范的情况下,人们如何选择不同的词或句子来表达非客观的意义。后者着重从语言的社会属性来研究语言,认为人际关系或社会结构决定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因此,语言是一个具有社会功能的系统,是一套开放的、与运用和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可供选择的语义潜势。不言而喻,认知语言学派和功能语言学派的许多主张是有助于解释一些语言现象的。尤其是认知语言学的解释力更强。本文将力图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释一些表达递进的语言现象。因此:语法不是一个自主的(autonomous)形式表达系统。相反,语法本质上是各种各样约定俗成的符号序列,它们对应于各自的语义结构。即其外在形式常常是由认知、功能、语用等句法之外的因素所促动,故表层句法结构直接对应于语义结构。(张敏,1998:1)

5.2语言的本质我们对认知语言学关于语言、句法、语义等的基本原则归纳如下:

语言是一个形式系统而不是一个自足的认知系统;对语言的描写必须参照人的一般认知规律。语言特别是语法是人类一般认知活动的结果和反映。

句法不是一个自足的形式系统;句法和词法在本质上跟词汇一样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象征系统;句法分析不能脱离语义。

语义结构不是直接等同于客观的外在世界,而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与人在和客观世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身体经验、认知策略乃至文化规约等等密切相关的概念结构有密切关系的。

本文打算从认知语言学或认知语法理论出发来研究递进关系范畴,力图在充分观察和描写语法事实的基础上,应用相关认知动因从范畴化的角度来解释与递进相关的问题。

第二节本文的撰写

一、本文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1.1坚持三个“结合”本文遵循“形式和意义、描写和解释、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首先从意义出发探求形式,递进的意义类的表现形式,递进形式和递进意义的相互验证;然后在观察与描写充分的基础上,解释递进构成所体现出来的语义的决定性、句法强制性、语用的选择性与认知的解释性。即句法语义和语用的制约形式,最后将静态考察的结果放到语言使用的大环境中去验证,从而考察静态的句法结构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的变化形式。

1.2兼顾共时与历时坚持共时和历时相结合。递进范畴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语法范畴,为了寻求结论的普遍性和适用性,我们的研究不但在汉语内部的共时平面上展开,在必要时还要将其放到汉语语法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汉语递进表达的历史演变。现在的汉语是过去汉语的发展,也是传承近代汉语的结果,那么递进作为语言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势必能在汉语的发展演变中留下痕迹,因此兼顾共时与历时,也是能够做到而且也必需做到的。我们在研究递进共时现象的同时,也研究一些有代表性句式的动态历时发展,如分析“不但不,反而”的来源及流变,“甚至”的兴起和语法化历程等等。

1.3结合定性和定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语言现象的合法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民族人在使用上的普遍性,也就是使用的频率。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定量分析依靠的是数据,而定性分析依赖的是语言单位本身,两者相互印证。

就递进范畴而言,递进范畴的定性是基础,递进范畴内部的递进句定量是保障,汉语的递进范畴首先需要典型性的支撑,即最典型的递进应该有典型的形式表现,如“小王学习努力”与“小王帮助同学学习”两件事本身具有行为程度差,用典型的表递进范畴形式“不但,而且”连接,也就是典型的递进句,凡是能与此相同的句子也就是被定性为递进。与此同时,典型的递进句同时也需要一定量的支撑,只有出现的数量及频率达到相关值而无反例,那么反递句的成立就有质和量的支持了。

1.4注重三个充分我们将以真实文本为研究对象,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来分析处理语料,力争做到观察充分(adequately be observed )、描写充分(adequately portray),最后尝试从认知角度进行相关的解释。

二、本文的突破

2.1建立系统递进范畴是一个多维的有机系统。目前有从句法出发建立句式递进系统的,也有从意义出发建立语义类型系统的。句法和语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因此我们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一个“以语义为纲、以句式为目”的全新的、有层次的、分类型的递进系统。

2.2确立框架确立递进范畴的句式框架。递进是一种语义范畴,带有很大程度上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这就给递进句式的界定带来了麻烦。从目前的研究看,对递进句式的范围还没有最终确定。这一方面在于递进句式的确定还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确定递进句式的困难。本文打算把有形式标记的递进句式(the froms of sentence)作穷尽式考察,并力图来探索无形式标记的表达形式。

2.3深入描写重视递进范畴的本质(本体)研究。描写是一切研究的基础。只有我们充分地认识了递进句的本质,才能作更深层次的研究。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尽可能把递进范畴的本质描写清楚。

2.4重视语义加大语义研究的比重。语言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对语言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解释语言的理论前提是:基于形式的、基于功能或认知的。形式主义从语言结构内部去寻求解释,功能主义是从语言的外部来寻求解释。递进属于语义范畴,本文打算以语义为核心结合语用、认知、逻辑和心理对递进范畴做出功能上的解释。

2.5注重比较加强对比研究,建立共时和历时的联系。语言是变化的,共时的语言现象都是语言历时演变的结果,在解释语言共时现象时有必要考虑语言的历时因素。语言也是相通的,共时的语言现象之间的对比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递进范畴的特点,也有助于跨语言的交流。本文加强对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与方言、现代汉语与外语的递进范畴进行对比研究,以便更好地揭示隐藏在递进形式背后的语言规律,从而更深刻地认识人的认知本质。

三、本文的语料

3.1本文的语料主要来自“华中语料库”,共计1000多万字。加上现当代的一些作品、杂志。

3.2有关语法著作、论文的用例。

3.3《中国现代文学名著经典》光盘版(一)(二)

3.4《人民日报》光盘版2000年版

3.5有关相声、剧作、电影剧本等口语材料。

3.6当代的一些期刊杂志。

3.7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

3.8“www.baidu.com”“www.google.com”“www.yahoo.com.cn”“www.sina.com”“www.sohu.com”“www.tom.com”上的真实文本语料。等等。

3.9“家庭藏书集锦”光盘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