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
22232400000048

第48章 特殊递进句研究(下)(5)

例(10)要解读的内容“诧异古今中外的诗人的自喻”并没有在句中出现而是通过类推归纳出来的,用连接词“甚至”连接“脚下践踏的鞋”来凸显“自喻物品低下”的程度,这最不应该出现的事。在形式上是用位于句末,利用汉语尾焦点特来凸显的。例(11)要解读的内容“我做过很多事,‘扮演’过很多角色”并没有在句中出现而是通过类推归纳出来的,用连接词“甚至”连接“当了几天和尚”来凸显“角色广泛与自身不计较”的程度,这是利用位于句末的汉语尾焦点来凸显的。

3.3程度加深充当X项的可能是程度上的增加或延伸,而并非是极致。如:

(12)从医院到家的距离,也许一公里长,也许十几公里甚至更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凯丽金第一次回家。(《读者》2002.18)

(13)过去、现在、甚至将来,在他身边,都有这样的年轻人出现,而且成长为革命的接班人。(《红岩》)

(14)僵持下去,说不定,就在明天,也许后天,早晨开门放风的时候就会发现,已经躺了几十具,甚至几百具僵直的尸体。(《红岩》)

例(12)要解读的内容“从医院到家的距离”直接出现在句首,用连接词“也许1”连接“一公里长”,“也许2”连接“十几公里甚至更长”,前者是后者的延伸,也是程度的加深,但不是极致,由此来凸显后面的“重要的是”从而构成程度加深型递进。例(13)要解读的内容“革命接班人的成长”没有直接出现在句首而是出现在句末,用连接词“年轻人出现”与“成长为革命的接班人”用“而且”连接,前者是后者的延伸,也是程度的加深,但不是极致,由此来凸显成长的结果从而构成程度加深型递进。例(14)要解读的内容“僵持下去的结果”没有直接出现在句首而是通过后面的陈述来体现:“躺了几十具尸体”与“几百具僵直的尸体”用“甚至”连接,前者是后者的延伸,也是程度的加深,但不是极致,由此来凸显结果的严重性,从而构成程度加深型递进。

3.4主观转移即主客观转移。X项表示由主观到客观的感受变化。如:

(15)“看见同志们都坚持着,并不害怕,”刘思扬接着说:“我就觉得,在绝食斗争中,想到饿,甚至感觉到饿,都是可耻的事!”

例(15)要解读的内容“可耻的事”没有直接出现在句首而是出现在句末,“想到饿”与“感觉到饿”用“甚至”连接,即由主观想象“想到”转移到客观体验“感觉到”上,后者是前者的转移,也是程度的加深,但不是极致,由此来凸显后面的“可耻的事”从而构成程度加深型递进。

3.5多项强调充当X项的不止一项,但是“甚至”有强调的重心。如:

(16)城乡上下,几乎每个单位都磊起小高炉,街道号召各家各户贡献废铁,幼儿园老师和阿姨也四处搜罗园内工具房里的旧铁管、旧铁车、三角铁,甚至报废的秋千链、铁转椅……(《午后悬崖》)

例(16)要解读的内容“贡献废铁”直接出现在句首,具体解读有:“工具房里的旧铁管、旧铁车、三角铁”与“报废的秋千链、铁转椅”用“甚至”连接,即由一般的常见的废铁转为强调不一般的、不常见的废铁上,后者强调的结果,也是程度的加深,但不是极致,由此来凸显后面的“秋千链、铁转椅”从而构成程度加深型递进。

3.6多层递进甚至可以不是终极递进,后面可以有另一层的递进。如:

(17)我深知我母亲在那些日子里的艰难,她必须一遍又一遍地回答各种来访者的各种询问,甚至别人不问她也加倍主动地诉说并且说起来滔滔不绝。(《午后悬崖》)

(18)成岗和不断从他的控制下滑走的知觉斗争着,终于使自己清醒了一点,甚至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且知道自己正躺在手术床上,面对着美蒋特务。(《红岩》)

例(17)要解读的内容“母亲的艰难”直接出现在句首,具体解读有:“必须一遍又一遍地回答各种来访者的各种询问”与“别人不问她也加倍主动地诉说”用“甚至”连接,即由基事被动答疑到递事主动倾诉,再由“并且”进一步强调“滔滔不绝”从而形成三级递进:“回答<诉说<滔滔不绝”。后者是强调的结果,也是程度的加深,但不是极致,由此来凸显“母亲艰难”从而构成程度加深型递进。例(18)要解读的内容“不断从他的控制下滑走的知觉斗争着”直接出现在前一小句,具体解读有:“清醒了一点”与“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用“甚至”连接,即由基事的清醒到意识恢复,再由“并且”与“知道自己正躺在手术床上,面对着美蒋特务”连接从而进一步强调“知道目前的处境”从而形成三级递进:“知觉恢复[清醒]一点<意识[清醒]<知道”。后者是强调的结果,也是程度的加深,但不是极致,由此来凸显“努力控制知觉斗争逐步成功”从而构成程度加深型递进。

四、语义平面看“甚至”的作用

4.1跳跃甲乙两个部分不是按部就班地根据语义递升或递降,而是由甲至乙跳跃进行的。要么是跨越认知域,要么是跨越语义的褒贬序列。如:

(1)他觉得自己的衣着太好,又没有受刑,难免要引起别人对他的怀疑,甚至遭到歧视。(《红岩》)

(2)他的性子倒是变得温和、沉默,甚至显得有些懦弱。(王朔《我是你爸爸》)

(3)韩桂心讲这话时神气比较诚恳,甚至可以说软弱,这一瞬间不太像从昨天到今天我认识的她。(《午后悬崖》)

(4)如果上海的年轻人们知道我随身带着一份复旦大学的“工农兵学员”入学通知书,他们肯定会非常羡慕甚至可能嫉妒我这个“东北土老帽的”。(《我的大学》)

例(1)导致“怀疑甚至歧视”的原因是“衣着太好、没有受刑”结果是被“怀疑”甚至被“歧视”,用“甚至”连接从一个序列跳跃进另一序列,其中还跨越了“行为表现”阶段。怀疑序列:“怀疑<不信<[认为是]谎言”;“相信怀疑”。歧视序列:“小看<不平等<歧视”;“尊重歧视”。将“怀疑”与“歧视”关联的环节为:“感知[怀疑]——行为[表现出小看轻视]——反馈[感觉到小看轻视:歧视]”。故“怀疑甚至歧视”是跨越“行为阶段”的直接反馈,因此是跳跃式的递进。例(2)解读对象“他的性子”直接出现在句首,“温和、沉默”是褒义评价,“懦弱”是贬义评价,其序列不同:温和序列:“平和<和蔼<温和”;“温和急躁”。沉默序列:“沉默<箴默<无语”;“沉默诉说”。“懦弱序列:“胆小<软弱<懦弱”;“懦弱强悍”。相关联的环节为:“感知[温和、沉默]——行为[所作所为]——判断[懦弱]”,用“甚至”连接从而综合了温和、沉默序列,跳跃了褒贬界限构成递进。例(3)解读对象“韩桂心讲这话时神气”直接出现在句首,“诚恳”是褒义评价,“软弱”是贬义评价,其序列不同:诚恳序列:“诚恳<恳切”;“诚恳狡诈”。软弱序列:“软弱<怯懦”;“软弱刚强”。相关联的环节为:“感知[诚恳]——行为[所作所为]——判断[软弱]”,用“甚至”连接从而跳跃了诚恳、软弱序列的褒贬界限构成递进。例(4)解读对象“上海年轻人心态猜测”没有直接出现在句中,“非常羡慕”是褒义评价,“嫉妒”是贬义评价,其序列不同:羡慕序列:“羡慕<佩服”;“羡慕鄙视”。嫉妒序列:“嫉妒>不满”;“嫉妒佩服”。相关联的环节为:“感知[羡慕]——知情[心态]——感知[嫉妒]”,用“甚至”连接从而跳跃了羡慕、嫉妒序列的褒贬界限构成递进。

4.2顺向甲乙两个部分在语义上顺着同一方向发展,甲部分是起点,乙部分要么是语义相近的评价,要么是认识的具体陈述。如:

(5)他穿得很厚甚至有些臃肿和衣着华贵的母亲站在门口。(王朔《我是你爸爸》)

(6)我对母亲出乎寻常地冷漠,我甚至由此拒绝她的拥抱。(《午后悬崖》)

例(5)解读对象“他的穿着评价”没有直接出现在句中,“厚”是中性评价,“臃肿”稍带贬义的评价,其序列不同:厚序列:“厚>适中>薄”;“厚薄”。臃肿序列:“臃肿>适中>轻巧”;“臃肿轻巧”。相关联的环节为:“感知[厚/臃肿]”,用“甚至”连接按顺向发展,只是稍微超越了一点中性与微贬界限,从而构成顺向递进。例(6)解读对象“我的态度”没有直接出现在句中,“冷漠”是稍带贬义的评价,“拒绝她的拥抱”直接陈述行为;相关联的环节为:“感知评价[冷漠]——动作行为[拒绝她的拥抱]”。用“甚至”连接直接将“态度”实现为行为,是顺向发展从而构成顺向递进。

甚至的作用:

1、凸显有特点的事物与事情;量最小、程度加深、主客观转移、多项强调、多层递进。

2、跳跃:跨越“行为阶段”的直接反馈、不同语义序列、语义褒贬等。

3、顺向发展:按顺向方发展,只是稍微超越了一点中性与微贬界限,直接将“态度”实现为行为,

4.3极致甲乙两部分都不是客观陈述,也不是具有循序渐进基础的递升或递降,而是推到极致。如:

(7)不论当时或今天来看,我都认为我们当时是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人民大觉醒并起而抗争的时代。而这个时代对人的考验又是极为严峻的甚至是严酷的。(《火凤凰》)

(8)他开车的动作很熟练,甚至可以说是漂亮。(安顿《绝对隐私》)

(9)我自己也知道我不讲理,甚至可以说是跋扈。(安顿《绝对隐私》)

(10)也不想看到电视上有两个人亲亲热热的镜头,也不想见同学和朋友,所有幸福美满的我都不愿意看见,甚至于憎恨。(安顿《绝对隐私》)

例(7)解读对象“时代对人的考验”直接出现在句中,“严峻”是主观认识,“严酷”达到极致的推论。相关环节为:“常规认识[严峻]<极致推论[严酷]”。用“甚至”连接由主观认识推论到极致,由此构成主观极致推论递进。例(8)解读对象“评价开车动作”,“评价”没有直接出现在句中,“熟练”是符合常理的主观评价,“漂亮”是达到极致的评价。相关环节为:“常规评价[熟练]<极致推论[漂亮]”。用“甚至可以说是”连接,就由常规评价推论到极致,由此构成主观极致推论递进。例(9)解读对象“自我行为评价”没有直接出现在前一小句中,“不讲理”是符合常理的对自己的主观评价,“跋扈”是达到极致的自我评价。相关环节为:“常规评价[不讲理]<极致推论[跋扈]”。用“甚至可以说是”连接就由常规评价推论到极致,由此构成主观极致推论递进。例(10)解读对象“我所不想、不愿意看到的”都间接出现在各个小句中,“电视上有两个人亲亲热热的镜头”“不想看”是据实介绍;“同学和朋友”“不想见”是自我感受;“所有幸福美满的”“不愿意看见”是进一步地抽象;“憎恨[所有幸福美满的]”是达到极致的归纳总结。相关环节为:“据实介绍[不想看]<自我感受[不想见]<进一步抽象[不愿意看见]<极致推论[憎恨]”。用“甚至于”连接就由据实介绍逐步推论到极致,由此构成主观极致推论递进。

总结以上对“甚至”语义平面分析,发现“甚至”除了句法上有连接功能外,也有表义功能,连接与表义功能的相互作用,使得“甚至”的用法相对复杂,作用也相对多样化。其语义特点有以下几个:

1、凸显作用(1)凸显有特点的事物与事情;(2)凸显最小量、最大量的事物;(3)程度加深;(4)主客观转移;(5)多项强调;(6)多层递进。

2、跳跃作用(1)跨越“行为阶段”的直接反馈实现递进;(2)跨越不同语义序列实现递进;(3)跨越语义褒贬序列实现递进。

3、顺向发展作用(1)按顺向发展,稍微偏离褒贬界限的顺向发展;(2)直接将“态度”实现为行为的顺向发展。

4、极致类推作用(1)主观认识极致推论;(2)常规评价极致推论;(3)据实介绍起步极致推论。

五、语用层级看“甚至”的预设

5.1“甚至+X”对语境的依赖性事物由于具有某一典型特征成为人们观念中以至言谈话语中的突显性成分。这一典型特征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的认知基础联系在一起的。如果离开特定的认知心理和特定的话语背景,事物的特征往往是非常模糊的。

但是由于量的大小并不是绝对的,由于考察范围和角度的不同,对同一对象可以得出不同的判断,表现出相对性和非客观性。例如:“博士>硕士”、“硕士>本科”、“本科>专科”。即在一个以博士为主体的环境中,硕士处于较低的等级;在一个以本科生为主体的环境中,硕士处于较高的等级;在一个以专科生为主体的环境中本科生则处于较高等级。

这种对同一对象做出的不同价值判断,反映出说话人认知范围和认知角度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