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视作品评论与分析
22232500000015

第15章 考生影评作品及优秀范文(1)

1.给你我全部的青春

——浅评《我的教师生涯》

作者:牛加廷

平平凡凡的教师生涯,却无时无刻不透出一种爱的真实,简简单单的奉献真谛被导演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刻意做作的表现,给人的是心灵的感动、灵魂的强烈震撼。别了陈玉的一生,却在泪与笑中挥洒出真情。一份简单的工作,一位平凡的人民教师,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陈玉永远散发着无法遮掩的光彩,一份摄人心魄的感动。这才是真正无悔的付出,给了别人自己全部的青春,付出了全部的热情,担起了全部的责任,背起了孩子全部的希望,这一切的一切只是源自陈玉的甘心情愿。

谁来为他的青春买单?本片以时间为线,一个人叙述为故事发展前进的载体,又以感情为索。用时间做笔,书写爱的无奈,情的悲哀,现实的残酷;用个人叙述引起故事的发展,把故事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以感情为索,套出连环的感动,引出现实的纠结。导演分五个时间叙述表现五个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故事,也突出表现了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陈玉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执着,作为一个灵魂塑造者的真心和从未改变过的坚韧。月亮湾,是一个对时代反讽的阵地,是对现实的一种嘲谑,也是陈玉人生的和灵魂的栖息地。陈玉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担起了自己的责任,用的是真心,动的是真情。他在拼搏,为孩子争取,为孩子拼!下放改造抹不掉他的激情,他情愿用自己并不坚实的肩膀扛起了孩子所有的错。

改革开放本是春天,可却是夏天,是陈玉奔波的血汗。学校被骗,他还是一个人,一条线,两个肩膀顶起的是一片天。他借钱、编筐,最后周敏为此卖了家里的年猪。为了教育,为了学校,更为了他爱的学生,他甘心付出一切。孩子出走和被骗的打击都没有击垮他,早已苍老的容颜,斑白的头发透出岁月侵蚀的痕迹。改革春天,市场经济,社会现实。人们开始追名逐利,而陈玉正是时代的镜子,他甘心奉献自己平凡的一生,用自己不平凡的一生书写者自己的辉煌。物欲横流的社会对陈玉犹如一张白纸,又如一口清水,一切那么平淡,一切那么寂静。他只是简单的想着孩子,为了孩子们他付出了太多太多。当学生在台上表演时,他是那么的陶醉,从那时的笑里透出了无法用于言表的自豪和欣慰。而周敏和吴春燕泪中的笑意更是耐人寻味,吴春燕为自己而悲伤,为孩子而喜,更有对陈玉的感激。周敏哀的是陈玉的付出,他的操劳、他的无怨无悔,喜的是陈玉当时收获时的心情,他用自己并不粗壮的双手,怀抱着一颗颗赤诚的心。他心力交瘁时却不忘小洋,雨中摔倒的他别无他念,只有一种呼唤“小洋”还在等他!他用自己早已粗糙的双手托起了一颗颗太阳,面对电视中的小洋他笑了,这种真实,平淡里有着道不完的味道。有一份信念在支撑,那便是把孩子托的更高,送的更远。

他为教育献身,可谁来为他青春买单?周敏作为妻子,给了他最大的支持。周敏用爱给予陈玉无微的情,在岁月的风蚀下,她的容颜早已老去。一辈子陈家媳妇,却在生命尽头享受了片刻的浪漫。陈玉手中的风琴诉尽了他这一辈子的亏欠,更是对周敏的爱。在琴声中周敏静静睡去,安静里带着丝丝遗憾离去,这种遗憾是把不能继续看着陈玉为孩子们操劳的背影。同样是情,没有爱的轰轰烈烈,平淡中透出浓浓的感动;同样是情,却没有蜜语甜言,有的只是痴痴地守候;同样是情,却没有总是得相偎相依,有的只是背后的支持。陈玉对感情是不公平的,他把更多的爱给了自己的学生,这里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他却是最真的父亲,除了自己的孩子,每个学生其实都是他的孩子。孩子离去,这在强调陈玉的青春燃烧给了岁月,他的青春谁来买单?

片中安排一位从未现身的小兰,所体现的是陈玉的信仰与追求,也是他真情的寄托。一份对师友的牵挂,这也是陈玉真性情的体现。一架手风琴,伴其一生的信念,一份甘于奉献的理由。当一切结束时,他与小兰的信就断了。这便是命中注定,他属于孩子,属于那份我沃土。一个落寞的身影,就此漂泊。

一切都是在夏天,那份爱的炙热被表现到极致,而那份无奈却总让人感到不安和心痛。一切都在平淡中还原真实,一切都在体现着生活。时间流逝,不变的是陈玉的真心,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呼唤现代教育的回归,呼唤人们抛开教育的利益,用爱浇灌那份属于孩子的未来。《让我们荡起双桨》静静退去涟漪,爱无声息……

2.阳光里透着的黑暗

——浅析《阳光灿烂的日子》

作者:牛加廷

《阳光灿烂的日子》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它尊重了主人公的心理真实,这种阳光并非真正的物理阳光,而是因为爱情因素的参与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愉悦。主人公表现的是对记忆的筛选,侧重于对自己记忆中美好事物的表达,因此阳光灿烂所表现的主题就是自己对青春的缅怀以及主人公的爱情体验与回忆。

梦般的色彩,神来之笔。既借以叙写青春的热烈,又借以体现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中透着的无奈和对未来阳光般的生活的向往。如梦般驶来,又如梦般划去,只在生命中留下点滴的痕迹。影片利用镜头的转化和景别的转化来体现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更体现青春被扼杀或说被逝去的一种无奈,以及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人性的一种禁锢。

升格拍摄,细化镜头。片中马小军与米兰相见时利用升格拍摄细化人物心理,表现马小军萌生的那种爱慕,更有一种说不出的似曾相识的感觉。切实体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更为以后故事的发展起到一定铺垫作用。片中那条“腿”的出现,利用升格拍摄好像刻意细化,旨在体现那种重复的如在梦中的感觉。有意渲染气氛,借此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形成反差,一方面凸显现实的不真实。这是在****时的对人心理欲望的束缚,对青少年的心理的蚕食。影片多处运用了声画对位,使画面气氛与音乐所包含的内涵相互冲突,从而显得与影片整体不相协调。导演运用这种矛盾与对立充分体现了自己曾经作为的反思以及对****的嘲讽。

利用客观视角,记叙故事。片中利用马小军的视角作为一种拍摄的角度,用马小军的个人生活、体现,反衬当时青春的一种纯真与火热,一种躁动与不安,一种被社会束缚的心灵。用客观视角体现故事的真实性,又以马小军为典型青年代表体现当时青少年的一种热烈、一种奔放、更有一种不合时宜的个性。这种个性是****的一种反面对立点,他们追求个性、追求自由解放、渴望父母不在家得到所谓的自由。他们打群架、动狠手体现的是一种反抗,一种微不足道,却又不得不引起人们重视的反抗。客观视角,体现他们生活的真实性,体现在当时精神束缚下青少年的心理与社会格格不入的生活。

黑暗的现实,政治的无奈。****下人们精神的那种空虚、心灵的那份渴望自由的心愿却又显得如此遥远。青年人的躁动和追求个性却被归结为“***”,这样的归咎却在陈述一个无奈抗争的事实。黑暗的社会大环境禁锢了人的自由发展。马小军妈妈则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证。体现的正是阶级斗争下社会的无奈与排斥。妈妈性格的转变有很大一部分要归结于当时社会环境、****的侵害,让她失去了个性,暴躁无常,喜怒不定。这一政治黑暗又体现在米兰脚上的那把钥匙,她为什么把钥匙放在脚上?这是对黑暗政治的一种体现。要是不在手上,也就加大了打破****之门的困难。

利用细节,体现人物真性情。细节的刻画加深了对人物性格的刻画。马小军从唐山回来找米兰发现她与忆若在一起倒自行车链的一个细节刻画,体现马小军当时那种无奈与气愤。他还渴望时间可以倒流,找回逝去的日子,换回快乐的时光。这是对幸福的渴望,更是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这时马小军与忆若之间也正式为此产生了冲突,更为以后马小军作出出格的事作出了铺垫。十六七岁本是纯真年代,如片中米兰在阳光下灿烂的笑。导演想体现的纯真却又与当时时代背景相背离,他们的世界被****所牵制和禁锢。马小军因愤怒要强奸米兰,这就是花季的冲动,更是受社会环境压抑所带来的抗争。他撕掉米兰脚上钥匙的一瞬间正是要表现他与现实进行的对与决裂。

影片的明线是马小军对米兰的迷恋,而暗线是青春成长的喧嚣和躁动,马小军是一类****中的典型,在他身上我们可以体验到青春的躁动与不安。他们有自己的梦想和对爱情的渴望,他具有由衷的英雄思想和子承父志的革命自豪感,同时又充满反秩序,反常规的渴望。这跟父辈的革命规范和伦理法则形成了激烈冲突。学校管理失控,师德丧失以及社会中权力的真空,社会规模社德约束力的下降,家庭之中父权的转移,父母的放任自流成为他性格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他们青春的叛逆以及****对他们应有权力的剥夺以及深受毒害而不自知的思想状态。他们生活虽然阳光灿烂,但精神世界却异常的空洞,而阳光灿烂只是一种表象,其可怕之处在于这种表象所投下的深深地阴影。

升格镜头的运用给人一种荡漾,飘渺的感觉,恰如其分的表现了马小军的惊喜,悲伤,绝望,而色彩可以很明显的分为彩色和黑白两部分用以表现两个不同的时代,由此表达对自己过往的缅怀以及青春记忆的色彩斑斓。从另一种层次上表现出导演对少年时代阳光的渴望和隐晦的忧伤。其实,影片中的阳光只是一种外在的表象,他们在体会青春阳光的同时也深深的感受着这炽烈的阳光所投射的心理阴影。

3.一生承诺却未了

——浅析《暖》

作者:杨瑞

《暖》全片以井河回乡为线,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背叛,责任与良心的故事。平淡含蓄而又委婉有致地叙事魅力渗透出一股浓郁的伤感情怀。理想和现实有时会有交叉,但大多数时候它们是两条平行线。而影片中的暖就是一个游走于理想和现实中的人。她的无奈来自于她的理想,而导演想我的叙述的不只是悲观的无奈,而是在无奈中透着坚韧、质朴和凄美。

本片以井河回乡为一条主线,又以井河的回忆为暗线,运用平行蒙太奇叙述故事来揭示暖对两份承诺的痴痴等待。同样是自己付出了真心的爱,又同样以等待无结果,理想被破灭来收尾。以无奈的撕心裂肺的痛和黯然伤神为结局。暖最终选择的了现实中的哑巴,暖她接受了生活,接受了命运。当窗抚摩那双皮鞋时忧郁又神往的眼神,听到井河要来后的梳妆打扮,无不体现出暖心中对梦想的依恋,只是她人在现实中不能回守。当井河再回村子时,哑巴却又可以忍着心痛要井河带暖和女儿走。这才是一种真爱,一份真爱的承诺,不必说出口。井河在离开村子时也说到:哑巴是幸运的。因为哑巴可以终其一生为自己的爱付出;而自己却在虚伪的面纱下苟活,这也许根本不是生活。换句话说,这种人也许不配作出承诺。

井河回村看到暖现实生活的境遇,痛心自己的自私,惭愧对暖的无情。自己许下了承诺却成了一个感情的逃兵,看似简单的诺言换来了暖今日饱经沧桑的脸,换来了暖被生活所摧残的身躯。井河的原有的惭愧让人心痛,他在弥补自己心灵上的亏欠。可又怎样?不过是自欺欺人,他离去时对暖女儿的又一个承诺却又发一深思。一人究其一生的承诺却又如何?小武生是一个彻头彻尾背信弃义的人,他当初对暖的柔情体贴最深厚,而最终对暖的伤害也是最深的。他让暖等到心碎,等到心伤,却使暖再也不见小武生的音讯。井河的爱让暖再次萌生了希望,却也再次让她失望。在那时暖放弃了与井河的通信,选择了放手。哑巴撕信那一细节,正在刻画出哑巴对暖不折不扣的爱,抛开他做法正确与否的讨论,在感性认识上是一种爱的体现。等待井河来的时候,哑巴也跟暖作出了解释。哑巴有着正常人没有的勇气,他知道为爱付出,也懂的承诺背后的责任。而井河却又如何?永远背负着心底的痛,永远惭愧的走下去。懂得承诺却不知道付出,却不知道责任,一味虚伪的欺骗自己,离去时落寞的身影,荡漾的芦草正象征性的体现着离去时心里的落寞,同时他也坚定了步子,因为他的承诺是对小女孩的责任。

《暖》在征服观众时,靠的是真实感,真实镜头的运用,鲜明的体现人物性格。井河的出现大部分都带着雨,当然这里的出现是现实而不是回想。这是导演在刻画井河的心理,其实他的心里一直在下雨,他心里的痛和惭愧都融化在雨中,他曾经的诺言都已被雨滴敲碎。在离去时的音乐中,带着些伤感之意,极力抒情而又令人感慨万千。

片中远镜在大量运用刻画的是一种朦胧美,看似好的承诺与追求又有几个能记得起。看似触手可及的梦想又有谁能记得住。一生的责任又有谁有勇气负得起。雨中送伞,离去的背影,透着无奈的感伤,是井河心底的痛,也是观众的共鸣,更是导演要体现人物的一种理想破灭后,等待无果后的一种让生活摧残背影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