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视作品评论与分析
22232500000027

第27章 备考电影影片分析(3)

2.对尴尬年代的缅怀

影片中三个主人公的不同青春遭遇表现了在压抑的年代下青春梦想的破碎。姐弟三个都有自己的青春梦想,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氛围下他们的梦想和追求却被压制和搁浅,这是他们无法改变和必须接受的无奈。影片中的年代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思想虽然解冻但仍旧束缚着人性中的美好愿望的实现。影片笼罩着回忆的惆怅和压制,用一种缅怀和感念的影视手法表现了一段被异化的年代和青春。三人的经历就如同孔雀一般的收尾与开屏,阴暗与绚丽交织,在观众的瞠目结舌中近乎完美的复原了时代和影片故事的精髓。

在这样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父母的****独断,邻人的冷漠无情,沉闷的气氛,让人极端的无奈和颓废。老人和姐姐、弟弟一直偷偷的聚会,跟过家家一样,但却过家家中得到了他们不曾在家庭里得到的温情,这是一种逃避,但也是一种讽刺,让人辛酸的讽刺,人在忙于奔命的时候,家人间的温情和交流是否就成了一种奢侈品?可想而知,那个时代是多么的单薄与尴尬。那只孔雀静静绽放,好似普通人残存的梦想,在悄悄地瑟瑟地张开,小心翼翼的,警惕着,防止被嘲弄和伤害,很多时候,脆弱的梦想也会灼伤人,而且比其他灼伤来得更猛烈一些。孔雀开屏不过只是一瞬。但是,人的梦想能坚持多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是哥哥手中的向日葵、是姐姐自行车后的降落伞,更是在全家人面前挣扎着死去的鹅。生命中难有太多美丽的东西,苦难却时时不期而至,理想很快就变得遥不可及,在一次次向生活无奈地求和中人们慢慢老去。然而,只有在对绝望的逼视中,才能捕捉到人生里那稍纵即逝的些微温暖。

3.青春不转弯,随遇而安

无论姐姐还是弟弟,他们的青春都是在希望和失望中流逝,当你努力挣扎着想要摆脱困境时,却发现自己原来是在作茧自缚。梦就如同影片中姐姐的降落伞,会让人有飞起来的感觉,一旦飞起来就仿佛远离喧嚣,可以自由自在的翱翔。但是对于小城市市民阶层的人来说,这种期待很多时候变成一种奢望。殊不知降落伞的终点是地面,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时候是姐姐又回到现实的时候。我们满以为自己遇到了一个可以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最后才发现原来是诱人的陷阱,当我们遇到机会,仿佛抓住了人生当中的救命草,沿着社会阶梯往上爬的时候,殊不知爬得越高,摔得越重。从此我们变得平庸,变得麻木,变得像我们的父辈一样,安于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沉浮,放弃了抵抗,放弃了梦想。不开屏的孔雀只是一只平常的小鸟,只有当它遇见心仪之物时,才会淀开璀璨的尾翼。孔雀开屏,决非向世俗的献媚,而是对神圣的敬意,那是孔雀的生命之花,是激情、青春和虔诚的见证。他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残缺的,或是残缺希望,或是残缺健康,或是残缺关爱。

被生活打磨过之后的三个家庭依次从笼中的孔雀前面走出,但谁都没有看到孔雀开屏的瞬间。姐姐的女儿看到孔雀,嘟囔着要孔雀开屏,孔雀无动于衷,孔雀就是姐姐理想的隐喻,孩子的话象征着其理想终归是一种幻境。哥哥和嫂子看孔雀,哥哥拿出红手绢比划,孔雀视而不见,对于无知的人来说,理想是可以无限复制的,根本没有重量,可有可无。弟弟和媳妇看孔雀,孩子在弟弟背上睡着了,任弟弟怎么摇也不醒,弟弟只好作罢,对于逃避的人来说,理想其实早已昏睡,就像一直在冬天,根本没有苏醒的可能。所有的人走后,孔雀终于开屏,但已无人观赏。就像一朵盛放的花朵开在彼岸,而此岸的人,早已在遗忘中离席。

5.《立春》

导演:顾长卫

一.剧情简介

《立春》讲述了蒋雯丽扮演的王彩玲在小县城学校教授音乐,虽然貌不出众,但她却有一副好嗓音,对歌剧尤其着迷。然而,闭塞小县城的普通百姓对歌剧并不感冒,志不得意的王彩玲一心想要调到北京,在那里一展歌喉发挥自己的天才。

事业知音难觅,生活中同样。虽然她和小县城的几位男人都有过瓜葛,但是爱她的人她不爱,唯一一次付出的真情,却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绝望的王彩玲甚至想到了以死了结。

张瑶饰演的高贝贝找到王彩玲,她自称身患绝症,唯一的心愿就是可以参加全国歌手大赛并获奖。在北京求职多次碰壁已经让王彩玲深深失望,同时为了帮助高贝贝,王彩玲放弃了进京的梦想,将这笔金钱用来资助后者打通关系。却没想到,自己的好心面对的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谎言。

在新年的飘飘雪花里,在母亲点燃的鞭炮和祝福里,王彩玲似乎感到生命的冬天也快到了尽头,虽然春天的温暖还找不到,但是立春了,一切就都不会远了。她到孤儿院收养了女孩小凡做女儿,在对女儿的教育和天伦之乐里,重新有了寄托不再孤单。

二.影片分析

1.春天里唱不出怒放的爱情

影片以上世纪80年代末社会中小人物的命运为主轴,以王彩玲对待艺术和爱情的态度作为刻画的中心点。她在遇到黄四宝之后开始把对艺术的膜拜和对爱情的崇拜合二为一,这种知己的感觉迅速上升到爱情的奉献,王彩玲从始至终都在追求艺术。她在火车上的一节阐释了他们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男人把艺术和爱情截然分开,而女人把爱情和艺术等同起来,爱情和艺术一起占据着她心灵的空位,她需要的只是借助这二者的重合而获得心理人生的抚慰。她觉得爱情甚至比艺术重要,因为爱情代表了男性,懂艺术的男性无疑具有致命的吸引力。她把对艺术的热爱直接置换成对待远方那不切实际的幻想,而爱情话语和艺术话语之间暧昧的界限已模糊。她在酒吧自我陶醉的想象是她把艺术想象成了“掌声和鲜花”,她要不甘平庸,不甘流于世俗的人生。艺术混杂了强烈的功利色彩,源于对艺术本身的仰视使得她渴望去占据和艺术同样的地位而获得世俗的仰视。

王彩玲身上也深深的体现着女性的阴柔。她想有个可以依靠的人,她想要的爱情得不到,追求的梦想实现不了。她以唱歌剧作为个人的最大财富和人生动力,并以自命不凡的歌唱水平、艺术修养和人生理想去浸润着整个人生观:对男人“宁咬鲜李一口,不要烂杏一筐”的高要求,始终心系北京的追求和行动,对无知民众的不屑,与同病相怜者的亲近,对拿自己当陪衬的接近者的驳斥。她对于春天,不仅有期望,而且还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孜孜不倦的投入。王彩玲的艺术不能带她飞离小城,她实现梦想的路子就行不通,因此她向眼前的城市迈进了一步:去婚介所直接寻找“被迫”的爱情,到最后,她的春天真的要过去了,于是她放弃和拒绝了爱情,她直接领养了孩子。孩子成了她生活的伴侣,也让她的感情有了寄托,还能充当她的观众,仿佛女人有了孩子就拥有了足以过活的一切。这个女孩,把王彩玲从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中拯救出来,从云端拉回了人间。

2.对艺术的认知及客观现实的解构

影片在表现手法上既充满着热情和喜爱又保持了清醒和淡漠,这是物质社会对个人和社会关系的重新定义必然导致的忧伤。在新的价值体系中艺术是拍卖行的商品,艺术已经成了个人简单细微的诉求。影片温和地解构了关于艺术与欺骗的叙事常规,王彩铃看穿了小张老师的行为逻辑以及黄四宝身份的变化等等这一切都是对她爱情的解构。而高贝贝如愿获奖,王彩玲则有如未竟的心愿在别人身上替代实现的满足感,高贝贝坦然说出了她的初衷,她需要的只是王彩玲所谓的在北京的关系。可王彩玲也是“骗子”,她在北京并没有什么关系,那一切都只是她对别人的谎言,也是给自己编织的梦。这样一种“欺骗”的循环道出的正是这样一种人性的死结。高贝贝的泪水被解构了,王彩玲的梦想也被解构了。艺术混杂了强烈的功利色彩,源于对艺术本身的仰视使得她渴望去占据和艺术同样的地位而获得世俗的仰视。影片中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生存的挣扎,对待艺术的奉献精神,对待爱情的态度,对艺术本身的描写,男女****的纠葛,人生的选择等都深化了影片主题。

王彩玲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她就像一只蛾子,努力破茧,她以为破茧之后的自己会是一只美丽的蝴蝶,她不明白,无论她如何努力,她只能是一只蛾子,在飞蛾扑火之后把梦想毁灭。在小城里技惊四座的唱腔,到了首都北京,就成了人家眼中的鸡肋。王彩铃有梦想,但却没有看清自己的能力,她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所以她痛苦着。在怀才不遇的人眼中,每一个“立春”就像是一列开往春天却消逝了的火车,载着心底的希望和祝福而去,却没有载回任何回报,错过了沿途的风景,也载不回绚丽的春光。坚强的人只能伫立在空空荡荡的站台上,迎风流泪,随即复归理想,行走在他人的质疑和现实的阴影内。

3.关于人生观念的选择

周瑜劝王彩玲和他结婚是建议她选择一种世俗人生,在王彩玲的逻辑里,脱俗和艺术是可以置换的概念。王彩玲的“艺术”里本身就隐含着世俗的成分,她还是必须保持和周瑜所代表的世俗选择的等级关系,她必须有所颠覆。王彩玲所追求的不是歌唱艺术本身,而是歌唱艺术所能够给她带来的鲜花与掌声,她要的不是爱情的那份持久与坚定,而是爱情所带来的梦幻感觉。其实高蓓蓓是她的另一个版本,只是比她走的更远而已。胡金泉所代表的是异类试图化归到人群的艰难到最后的主动边缘化。他的悲剧就是艺术和异类的错位以及自我认知的悲剧。王彩玲所代表的是艺术与世俗的对立,他还有几分精神贵族的自豪感,胡金泉却无法接受自我的身份,艺术只是他借以逃生和规避世俗的某种不充分的借口。他只有在极具象征性的“强奸未遂”的行为中自我放逐,自我边缘化而获得某种平静。王彩玲清醒的认识到她的人生选择未必会输,因为她有对艺术的理想,她还可以有妥协和折中的办法。而胡金泉是注定的输家,他实际上被赋予了双重错位的意味。一是性别认同,二是身份认同,甚至由此带来的对艺术也没有认同感。所以他只能是主动选择边缘化去获得安宁。

胡金泉热爱舞蹈,热爱到了分不清舞蹈和现实。生活里的他,彷佛也在舞蹈,骑着脚踏车都那么仪态端方。他没有远大的理想,他只是希望可以安静的跳舞,即使是教人跳舞,他也没有任何倨傲的表情,这与王彩玲是截然不同的。可惜,他这样的特别容不得世人的眼睛。王彩玲拼命的想要与众不同,胡金泉则是拼命的想要认为他与别人没有两样。他努力的很艰难,但始终无法见容于世。所以,他选择了极端的方式。当他离开王彩铃的家里时,我以为他会寻死,幸好,他没有。他依旧对生活怀着热爱,他在铁窗里对王说,布鞋和舞鞋也差不多,也可以踮起脚尖。他站起来,轻轻起舞,那片刻是整部电影里最为华丽的片刻,注定成为经典。王彩玲的悲剧让人看到这个女人的不足,而胡金泉的悲剧则让人看到了世俗眼光和所谓大众道德的丑陋。

6.《三峡好人》

导演:贾樟柯

剧情简介

山西的一个普通煤矿工人,16年前买回了一个四川媳妇,媳妇刚怀孕,就被公安局解救回去了。16年天各一方之后,煤矿工人去三峡地区寻找他的女儿,而因三峡工程的缘故,前妻家所在的县城早已被淹没在水底,前妻的家人对他也不怎么友善,几次三番折腾之后,他终于见到了前妻,两人在长江边相会,彼此相望,决定复婚。

另外一个寻找的故事,结局没那么皆大欢喜,女护士沈红从太原来到奉节,寻找她两年未归的丈夫,他们在三峡大坝前相拥相抱,但心知感情不再,一只舞后黯然分手,决定离婚。老县城已经淹没,新县城还未盖好,一些该拿起的要拿起,一些该舍弃的要舍弃。

影片分析

1.寻找遗失的美好

韩三明的形象和心理具有较强的典型性,他的追求似乎是没有希望的,因为他想有个家,源于这种信念和动力,他相信坚持就有希望。他作为一个外乡人亲身见证了老城的废去和库区的新生,他看到了悲欢离合,也领教了生死离别。在经历了冷淡与糊涂之后,他见到了所有追寻的人,不管这个女人如今的状况和境遇如何,他还是坚决带她回去开始新的生活。小马哥送给他的大白兔糖就暗示了他们日后的艰辛与甜蜜。其实,幸福的家庭所需不多,只是两个相爱之人的患难与共。现代人的精神被物质所奴役而丧失了自由,他们真正能生活在一起还需要艰难的路程。沈红与丈夫的分离不是外力的介入,而是金钱的诱惑,他们有家而不去珍惜,去另攀高枝,这两个家庭的聚散离合与整个时代的背景相关,与个人的心意相连。经历了更多的苦辣辛酸后的三明与幺妹选择冲破重重阻力再次相逢,而分别受到不同诱惑的郭斌和沈红执意分道扬镳。一个恋旧,一个喜新,两种不同的取向,两种不同的态度折射出的是整个时代的情感危机和心理矛盾。

韩三明和麻幺妹非法婚姻历经磨难却因双方对爱的坚守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沈红和郭斌自由恋爱结合的婚姻却因男方的背叛而各奔东西。影片似乎以这种反讽的结局告诉观众,在日益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日益注重物质与****满足的潮流中现代人该如何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是保持韩三明那种质朴的传统婚姻,还是像郭斌一样为了实现自己的“宏伟志向”和满足自己的****而抛弃对忠贞爱情的坚守?那种与贫穷艰难相连的传统婚姻似乎缺乏现代的浪漫,但那种刻骨铭心,那份执着坚贞正是许多现代年轻人的代表沈红所孜孜以求的,不幸的是,她的这种追求被物欲横流的洪流所击打的四分五裂。她希望寻找到自己心灵的港湾,寻找到自己爱的家园,但影片暗示出她的路是异常的艰难和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