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投人的信条就是少说话、多做事,什么时候非说不可,那就是创新出了成果。人生得意须尽欢嘛。农投人如此朴素,你看看,是不是妥帖呢?
重庆市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王义昭
“少说话,勤思考,多做事”是我们农投人的信条。
这句话也代表着全中国数亿农民的淳朴品质。面朝黄土背朝天,勤勤恳恳守着一亩三分地,等着春华秋实,丰收之悦,那便是一年中最高兴的日子。可是,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农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抗自然灾害能力差,效益低,产量少,占用劳动力多,投入、产出、效益不配比,各种弊端越来越明显。在这些弊端下,损失最大的,永远是辛劳了一辈子的农民。他们付出心血,却可能因为自然灾害颗粒无收,或是信息不对称过度生产,看着菜烂地里、牛奶馊掉,满目悲凉。农民无奈的背后,是农投人内心的煎熬,理性的思考。
怎么办?靠传统模式,要谈创收,要谈亿元创收,一只鸡一只鸭出售,卖得出来吗?每个农投人心里都在打鼓。那时候,我们还不叫农投人,农投集团还是当时的重庆市农垦局。但却和善良的农民们一样广种薄收,花开花落无秋实。
变!是必需的。
如何变?农业生产方式、组织形式、产业化经营的重大变革,只有创新一条道。怎样创新?模式创新!
农业发展,为广大市民提供安全、健康、优质农产品,助推城乡统筹,带动广大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责任,行政管理体制转变为企业经营发展平台。
2007年,面对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两个新的历史机遇,我们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由“多业经营型”转变为“农业主业型”,由“农业节点型”变为“农业产业链型”,由“内循环型”提升为“开放合作型”,由“单一产业型”转变为“产融混合型”,由“传统农业型”提升为“现代农业型”。农投集团升级为现代农业产业链经营集团、农业要素集团、产融结合投资集团。
模式创新由此继续向纵深发展。
农业产业链创新:奶牛社区
“农村多数是一种情况,一家几口人,一亩三分地,再去隔壁家承包些来,就成了个小公司。男主人是董事长,女主人是董事长夫人。各司其职,靠天吃饭。”多次调研让我们对当今的农村现状烂熟于心。每户几乎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劳动力被牢牢地绑在很小的一块土地上。抗自然灾害能力极差。村里出个大学生,就是件不亚于嫁娶的高兴事,那是为什么?是因为村民们期盼着大学生能带回新技术,能让他们的土地增收增产,粮食蔬菜来年能卖个好价钱。可即便有技术,东家的萝卜就是比西家的长得好,或者大家地里的萝卜长势都不错,到了收成时,却被告知:“萝卜降价了。拉到市场上去卖的钱,还抵不了油钱。”
农民心焦,我们也是的。我们知道,现代农业想要发展起来,必须有领头羊,出钱出力出技术,将分散的农民通通集合起,拧成一股绳。我们有义务担起这个责任。
黔江区的奶牛养殖当初就处于窘境中。黔江是重庆市两翼区域重要的农业区县之一,地处渝东南,地域广阔、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具备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产业的自然条件。如此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养殖奶牛的人家却很少。即便有,也只是以家庭为单位,仅用草料进行单一养殖,不符合科学喂养的要求,养殖收益非常低。
黔江区又是市委、市府确定的“两翼”地区重点产业扶持区县,发挥区域优势、整合政策资源,对促进黔江区农牧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可操作性。
为贯彻和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号召,加快推进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步伐,带动农户快速增收致富,进一步丰富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先行区建设的内容,2010年4月28日,农投集团与黔江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采取“公司+奶联社+农户”的农业产业链模式,联手打造黔江区万头奶牛基地,带动5000户以上农户围绕奶牛实现每户增收1万元以上的目标,首期启动1000头白石牧场的建设。
牧场落成的那天,我们到现场剪彩。奶农的喜悦给了我们极大的激励。可也有人忧心忡忡,提出:“牛给到我们手里,没养好怎么办?效益不好,年底分红能兑现吗?”我们知道,嘴上说的那些都是虚的,只有事实,才能让那些信任我们,将奶牛存入养殖场的奶农们真正安下心来。
我们严格把关到每一个环节。为了做到公平公正,每户农户只能入股2头奶牛。为加快技术创新,实现产业提档升级,我们引进了美国向中胚胎牛技术、以色列阿菲金乳业管理人才和技术,整合世界先进技术提高奶牛养殖业核心竞争力。
努力没有白费。至2011年6月,该项目已提供就业岗位近2000个,直接带动1500户农户万元增收,缩小当地与重庆其他地区贫富差距。“黔江模式”已成为龙头企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又一合作样板模式,并被市政府信息载体《工作通报》登载,还由******办公厅有关信息刊物进行了转载。
农户王敬素作为该模式的受益人,有着深刻的体会。当了一辈子农民的她,成为一名拿月薪的养殖工人。随着千头奶牛牧场落户白石,她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种庄稼,建设牧场流转了她家的2.8亩土地。每亩地每年流转费约为600元,同时她在养殖场务工,每月工资在1600元左右,加入奶联社入股4头奶牛,每年固定分红2000元,与以前每年全家务农收入1.2万元相比,现在每年所带来的收益是2.3万元,当旁人问她:“如今的生活怎么样?你满意吗?”她咧嘴大笑:“满意,很满意。”
农民的笑容对我们是最大的鼓舞。我们的这种“公司+奶联社+农户”的农业产业链模式,不仅为农民增收,也因为实行股份制企业管理,从根本上降低了奶农们的饲养风险,保证原奶的质量安全,也能兼顾奶农、乳企等多方面的利益,同时也便于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
现在,如果有人问:“如何养奶牛?”我们会告诉他:“放到我们的养殖场来。你的奶牛会得到最精心的照顾,享受最现代的技术服务。同时,你还能得到固定的回报。”打广告么?当然不是。这是盘活奶牛养殖的创新路子,我们已看到了成果。
营销方式创新:“城口山地鸡”专卖店
城口山地鸡的养殖,也采用了农业产业链的模式。
选择城口,是出于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带领农民走出创收的新路子。”城口县路远人穷。俗语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当我们抛出“扶贫创收”的橄榄枝时,多个区县都表示有合作的意向。比城口资源条件好的,有。比城口地理位置优的,有。可我们毅然选择了城口。
2010年初,我们开始和城口县接触,3月确定进入“城口山地鸡”产业链,4月即出资3000万元,组建“重庆农投乡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具体负责城口县万元增收项目的运作。
农投乡村公司很快见效:建成城口山地鸡原种场并投入生产。在城口县高观镇,建成年存栏城口山地鸡祖代种鸡达5万套、年提供优质山地鸡鸡苗约500万羽的良种繁育场一座,并已投入生产经营。建设屠宰加工与冷储物流市场。在城口县庙坝工业园区建设年屠宰1000万只,日屠宰能力3万只的屠宰生产线和商品鸡分割生产线,以及相应的冷鲜库、急冻库,配备冷藏车。建设城口山地鸡鸡汤和风味鸡杂生产厂。与西南大学食品科学院签订了城口山地鸡鸡汤和风味鸡杂生产技术协议。正在选址,建设一个年产城口山地鸡鸡汤制品1000吨,城口山地鸡风味鸡杂500吨的鸡汤加工厂。
在市发改委、市商委的大力支持,城口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我们精心运作,构建起一条涵盖种源培育、饲养繁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终端销售等环节的“育种繁育+农民股份合作社养殖+白条鸡屠宰及深加工和产品销售”全产业链体系。
这样的创新举措,保证了城口山地鸡的每个生产环节都在掌控下,确保了山地鸡的品质。可要想在国内同类品牌中站稳脚跟,光是品质好,是远远不够的。
鸡肉不同于牛奶,是市民餐桌上的常备品。肉类的选择太多,不吃鸡肉,市民可以吃猪肉、牛肉、鱼肉、羊肉。即便市民想要选购鸡肉,没吃到嘴里面,山地鸡肉和普通鸡肉也都只是肉而已。
想要在众多竞争中脱颖而出,沿用以往的“产销分离”的老路子已经行不通了。没有人能比我们更熟知“城口山地鸡”的优势。“塑造全方位的品牌和建设市场体系”这条创新之路,是我们当下的不二之选。市民不认识城口山地鸡,那我们就“吆喝”到他们耳熟能详。市民没买过“城口山地鸡”,那我们就拎着鸡送到他们的手中。
我们于2010年7月10日在重庆的南滨路举行了“万人品鉴会”,让市民熟悉“城口山地鸡”,亲口尝尝“城口山地鸡”,让他们记住“城口山地鸡”独家口感的同时,将“城口山地鸡营养价值高,绿色无污染”的理念一同消化掉。这个活动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叫好声不断,极大地提升了城口山地鸡的销量。
我们设立了“城口山地鸡”的专卖店,拔高山地鸡的档次。这不仅是市民餐桌的一道菜,再属美味佳肴,烫煎翻炒后吃掉就算了。它还是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现在,我们已经有87个城口山地鸡专卖店和超市销售点,分布在重庆主城区内,价格比普通鸡贵了2到3倍,但由于全新产业链模式下的高质量、高品质保证,已为广大市民接受。
在市发改委、市商委的关心支持下,我们还以“城口山地鸡”为龙头,整合城口林下农产品资源,突出原生态资源环境的优质形象,形成“来自大巴山的林下珍品”、“大巴山珍宝”等营销理念,与北京首都农业集团、北京天安农业战略联盟,开拓重庆、北京、上海高端市场,山区特色农产品价值附加值有效提升,山沟里飞出了金凤凰。
农民对此竖起了大拇指,赞扬我们带来的实在好处:“不愧是原种场进的鸡苗,硬是比街边边卖的要好。没得这么容易生病。价格还便宜得多。”接受过我们指导,学习过如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山地鸡的农民大呼神奇:“养的鸡,真的很少有死的了!而且卖得起价钱。提到市上,我说是城口山地鸡,一窝蜂的有人来买。”销售城口山地鸡不但有保障,净利润还提高了三成。同时,我们支持农民成为农业微型企业,更好更多的争取养殖补贴等优惠政策。这些做法,让农民感受到了产业链经营的好处。
至此,我们成功地探索出了以农业产业链经营为基本模式,整合核心产品,全方位品牌塑造和市场体系建设为手段的产业开发整县带动模式。
融资创新:银行参股
我们农投集团有7大产业板块。乳业产业作为全国乳业第八强,建有具备国际先进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中以合作示范牧场,拥有4万头可控奶牛,占据重庆市80%、四川20%和宁夏10%的乳业资源,将在2012年成为重庆第一个国有农业上市经营企业,力争在2015年建成全国乳业前五强。生猪产业具有12户企业、7个年产30000头父母代种猪的生猪良繁基地、2个年产30000头商品猪的现代生猪养殖示范园区,年可控商品猪出栏量超过50万头,全产业链资产规模超过20亿元,年经营收入超过26亿元,正在大力推进上市经营。水产产业领军三峡库区生态渔业发展,具有3个年产3亿尾水花鱼苗的良种繁育中心、2个总水域面积13000亩的天然水域牧场示范基地、2个占地1200亩的库区湿地渔业示范中心,3至5年即可形成800万公斤三峡生态鱼生产能力。乡村发展产业试点,正在探索政企合作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产业开发整县带动山区农户万元增收,成为市发展改革委推进现代化农业综合试点主平台。物流产业拥有10万吨冻库资源,年交易值110亿元规模,占有重庆90%以上冷冻食品市场份额,成为西南地区最大冷链物流市场,正在建设西部第一个物流上市经营企业。
此外,集团还合资泰国正大,作为第二大股东建设重庆正大、双桥正大、江津正大、广安正大,建成西南最大饲料生产基地;参股组建正大农牧公司,发展绿色商品鸡、生态鸡蛋产业,形成“正大鸡蛋”知名品牌。出资1600万元参股今普公司,发展生猪屠宰产业。参股星星套装门公司,进一步拓展产业领域。
同时,正在建设优质种米业一体化,进军全国种业50强的金穗种业,开展利用专利技术生产有机肥的农村沼气服务的循环农业等。
板块如此之大,需要相当庞大的资金注入。除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外,一部分资金需要我们自己筹集。怎么办?一分一毫的攒,等积攒起来已是水过三秋,可这恰恰是传统农业积累资本的常用方式。还有一种方式,找银行贷款。这对我们来说是不存在问题的。一般大的企业遇见资金瓶颈都选择这一个方法,那还只是大企业,拿得出相应的抵押。若是企业小了点,那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倒闭。可我们不愿意选择这条路。我们的钱来之不易,虽然贷款出来后每月支付的利息绝对是我们赚的零头,但若善加利用,同样也可以扶危济困。
于是,我们出资1.6亿元参股了重庆农商行。这不算是一条新路子,有的大企业为便于日后贷款,都选择了这种方式。可选中哪个银行,能否获得收益,都是一场博弈。我们是重庆市投资农业的一个集团,选择重庆农商行,是毋庸置疑的。
2010年12月16日,重庆农商行在香港交易所H股成功上市,集团1.6亿元股本金增值近5亿元。
之后,我们与国开行、重庆银行等合作,获得近20亿元授信额度;实施土地战略收储,与渝富公司签订10亿元土地资源换资金协议;与浦发行合资兴办巴南村镇银行,取得较好业绩,集团获得统筹城乡发展、“两翼”农户万元增收项目3亿元贷款额度;集团以兴业银行为承销商,成功发行5亿元短期融资债券,迈出进入债券市场的第一步;以重点项目为载体,获得农业部、部农垦局、市政府、区县政府资金支持超过7000万元。至此,集团成功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产融结合发展模式,为集团进一步实施资本化运作,盘活企业资本奠定了基础,也为集团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建设能力提供有力支撑点。
数十年努力,走模式创新之路,重庆市农业投资集团战绩彪炳。模式创新已不再是单纯的发展方式,而成为信条,与“少言实干”一起,融入了农投人的骨子里。
我们选点合川钱塘大柱村,试点实施国有农业企业整村推进新村建设。流转7500亩土地,就地组织当地村民参与土地整治、复垦、青贮玉米生产、加工过程,实现农民务工收入年增收超过1万元,缩小贫富差距。集团按照“相对集中、分点布局、连片居住”的方式,完成大柱村巴渝新居规划,实施全村700套农民新居建设,有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缩小城乡差距。这种模式受到了市发改委的高度认可,并将在农村进行推广。
我们改制江北农场,组建宏帆实业公司,打造出重庆第一个27洞高尔夫球场,成功开发半城中央、曦城、海悦香缇、海悦蓝庭、凤凰湾等大型高档社区,进军中小城市,打造集“全功能都市居住区、集群式超级商业区、集成式中央商务区”三大主要功能的“凤凰广场”城市综合体;以缙云山园艺场、广阳坝园艺场为基础,依托天然矿泉水资源,引进蓝剑集团,建设大型缙云蓝剑矿泉水生产基地;打造农牧渔林种养殖及体验、农产品加工等服务产品,建设缙云·幸福城、生命纪念公园等大型项目,开展餐饮连锁项目、旅游酒店项目建设,延伸农业产业链。我们多条途径探索资源农场转型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
随着农投集团的愈加壮大,我们的模式创新之路还在继续着。